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牦牛乳与其他哺乳动物乳功能性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4
1
作者 李亚茹 郝力壮 +1 位作者 牛建章 刘书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9-253,共5页
通过牦牛乳与其他哺乳动物乳(反刍动物、马属动物、骆驼和人)中蛋白质组成及含量、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及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比较分析,得出牦牛乳中氨基酸、酪蛋白、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高,是一种优质的、高营养的... 通过牦牛乳与其他哺乳动物乳(反刍动物、马属动物、骆驼和人)中蛋白质组成及含量、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及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比较分析,得出牦牛乳中氨基酸、酪蛋白、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高,是一种优质的、高营养的乳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免疫活性物质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2岁高原型放牧牦牛增重和繁殖潜力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孙鹏飞 崔占鸿 +3 位作者 刘书杰 柴沙驼 吴克选 张晓卫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8-694,共7页
旨在探讨蛋白能量营养充分满足条件下,三江源区2岁高原型放牧牦牛的增重和繁殖潜力,为当地牦牛的研究和科学饲养提供基础数据。试验于2014年6月6日—2014年10月6日在三江源区腹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歇武镇牧业村三社选取2岁牦牛... 旨在探讨蛋白能量营养充分满足条件下,三江源区2岁高原型放牧牦牛的增重和繁殖潜力,为当地牦牛的研究和科学饲养提供基础数据。试验于2014年6月6日—2014年10月6日在三江源区腹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歇武镇牧业村三社选取2岁牦牛共30头。其中试验组20头,公母各半,初始平均体质量为(81.12±8.57)kg,归牧后自由采食精料补充料;对照组10头,公母各半,初始平均体质量为(78.75±9.58)kg,按照当地饲养方式只放牧不补饲。试验开始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牦牛初始体质量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用牛每40 d左右称重、采血1次,并记录母牦牛的发情情况。结果:1至2014年7月14日、8月27日和10月6时,试验组牦牛的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109.65±9.48)kg、(139.47±11.26)kg和(156.91±11.46)kg,而对照组牦牛的体质量分别为(89.85±11.51)kg、(110.90±12.78)kg和(118.65±10.58)kg,试验组各时期体质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2截止2014年10月6日最后1次称重,试验组10头母牛共有7头发情,发情率为70%,对照组5头母牛无发情现象,发情率为0,大群调查发现,在传统饲喂方式下2岁母牦牛的发情率为4%。320项血清生化指标分析发现,除7月14日试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血清磷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8月27日试验组谷草转氨酶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血清钠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外,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4暖季补饲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结论:三江源区2岁高原型放牧牦牛有快速增重的潜力,营养是重要的限制因素,暖季补饲精料有助于其增重和繁殖潜力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岁高原型放牧牦牛 暖季补饲 体增重 繁殖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牦牛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孙鹏飞 崔占鸿 +4 位作者 柴沙驼 冯宇哲 郝力壮 王迅 刘书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2-175,共4页
本文主要阐述了高原牦牛营养需要,青藏高原天然草地牧草营养供给和放牧牦牛采食量的研究进展,总结概括了补充饲喂饲草、精料以及营养舔砖对放牧牦牛体质量增加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原牦牛 天然草地 营养需要 营养价值 采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放牧牦牛夏初补饲精料对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孙鹏飞 崔占鸿 +3 位作者 拜彬强 柴沙驼 郝力壮 刘书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9-212,共4页
为通过营养方式调控牦牛生长速度,充分发挥其质量增加潜力,2014年6月8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对生长期高原放牧牦牛进行了体质量测定,选取其中部分牦牛进行了初步的夏初精料补饲试验。测定结果显示:(1)在现有放牧管理方式下,高... 为通过营养方式调控牦牛生长速度,充分发挥其质量增加潜力,2014年6月8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对生长期高原放牧牦牛进行了体质量测定,选取其中部分牦牛进行了初步的夏初精料补饲试验。测定结果显示:(1)在现有放牧管理方式下,高原型放牧牦牛当年犊牛、1周岁、2周岁、3周岁牦牛体质量分别为:(21.44±8.43)、(60.60±9.54)、(86.7±12.23)、(129.17±24.14)kg;(2)夏初当地雨雪天气较多,归牧后圈舍泥巴较多,这不仅增加了放牧牦牛诱食难度,延长了预饲时间,增加了不必要的浪费,也导致正试期开始后精料的采食量较低,达不到试验要求;(3)通过夏初短时间的精料补饲,生长期各年龄段牦牛的平均日增质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1周岁牦牛日增质量达(496.53±116.62)g,每日比对照多增质量206.25 g,2周岁牦牛日增质量达(851.39±107.40)g,每日比对照多增质量543.06 g,3周岁牦牛日增质量达(804.17±113.11)g,每日比对照多增质量177.19 g。结果表明:玉树州生长期高原放牧牦牛的体质量较其他地区同等年龄的牦牛偏低,自然放牧状态下平均日增质量偏低,在夏初对其进行精料补饲能显著提高生长速度,同时当地牦牛饲养条件较差,科学管理也是提高牦牛生长速度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放牧牦牛 体质量 日增质量 精料补饲 科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常用粗饲料营养价值评价及甲烷生成量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红梅 曹连宾 +5 位作者 郝力壮 冯宇哲 王万邦 崔占鸿 牛建章 刘书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52,共5页
旨在研究牦牛常用3种粗饲料营养价值及其甲烷生成量。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及人工瘤胃体外产气技术(IVGPT),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牦牛作为瘤胃液供体,评定豌豆秸秆、燕麦青干草和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及体外发酵48h的甲烷生成量。结... 旨在研究牦牛常用3种粗饲料营养价值及其甲烷生成量。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及人工瘤胃体外产气技术(IVGPT),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牦牛作为瘤胃液供体,评定豌豆秸秆、燕麦青干草和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及体外发酵48h的甲烷生成量。结果表明,豌豆秸秆、燕麦青干草、苜蓿干草的甲烷生成量分别为(19.08±2.15)g/kg、(20.41±1.64)g/kg、(18.87±1.08)g/kg,甲烷生成量与瘤胃液pH、NH+4-N质量浓度、TVFA、乙酸、丙酸、丁酸以及饲草中干物质、粗脂肪等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5)。瘤胃发酵环境受粗饲料营养成分质量分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饲料 营养成分 瘤胃发酵 牦牛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养管理和日粮因素调控反刍家畜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孙红梅 郝力壮 +2 位作者 冯宇哲 曹连宾 刘书杰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共6页
反刍家畜甲烷排放成为畜牧业主要温室气体来源之一,论文从饲养方式、主要营养素和饲料添加剂等几方面对影响反刍家畜甲烷排放的因素做了综述,并就如何降低反刍家畜甲烷排放进行了讨论,以期为通过日粮措施来降低反刍家畜甲烷排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温室效应 甲烷排放 反刍家畜 调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放牧牦牛与舍饲牦牛瘤胃细菌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曹连宾 崔占鸿 +2 位作者 孙红梅 郝力壮 刘书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248,共7页
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全放牧牦牛和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舍饲牦牛瘤胃内容物为样本,对牦牛瘤胃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及比较。使用细菌通用引物进行瘤胃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扩增,以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分析瘤胃细菌... 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全放牧牦牛和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舍饲牦牛瘤胃内容物为样本,对牦牛瘤胃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及比较。使用细菌通用引物进行瘤胃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扩增,以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分析瘤胃细菌多样性,并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结果表明,放牧牦牛与舍饲牦牛瘤胃细菌都主要分为两大类:Firmicutes类和Bacteroidetes类。放牧牦牛瘤胃Firmicutes类所占比例(79.52%)比舍饲牦牛瘤胃Firmicutes类所占比例(62.79%)要高,Bacteroidetes类在瘤胃内所占比例放牧牦牛(19.27%)比舍饲牦牛(25.58%)要低。放牧牦牛与舍饲牦牛瘤胃内纤维降解菌的差别不大,都为瘤胃内优势菌群,但舍饲牦牛瘤胃内比放牧牦牛瘤胃内的蛋白降解菌和淀粉降解菌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放牧 舍饲 瘤胃细菌 16S RRNA基因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培养物对牦牛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孙红梅 曹连宾 +3 位作者 郝力壮 冯宇哲 刘书杰 牛建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7-182,共6页
为研究酵母培养物(YC)对牦牛瘤胃体外培养青藏高原高寒草甸4期牧草发酵产物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选取3头健康的4岁瘘管牦牛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产气法,全年4期牧草作为发酵底物,每期牧草中分别添加0、1%、2%、3%、4%YC,筛选YC在每期牧草... 为研究酵母培养物(YC)对牦牛瘤胃体外培养青藏高原高寒草甸4期牧草发酵产物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选取3头健康的4岁瘘管牦牛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产气法,全年4期牧草作为发酵底物,每期牧草中分别添加0、1%、2%、3%、4%YC,筛选YC在每期牧草中的最佳添加量。结果显示,YC可使枯草期产气量下降(P<0.05),对返青期和枯黄期产气量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2%YC组青草期产气量显著下降(P<0.05);YC对发酵液的pH值和铵态氮浓度影响不显著;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在维持牦牛瘤胃正常发酵环境且有改善牧草发酵后能量转化率的情况下,分别在枯草期、返青期、青草期和枯黄期添加3%、2%、1%、2%YC可使其甲烷生成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综合考虑各试验组,4期中枯黄期甲烷生成量最少,其中添加3%YC组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牦牛 青藏高原 瘤胃 体外产气 牧草 发酵参数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提取物对牦牛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孙红梅 郝力壮 +3 位作者 冯宇哲 刘书杰 吴克选 牛建章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4-40,共7页
为研究青蒿提取物对牦牛瘤胃液体外培养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四期牧草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选取3头健康、年龄相近的瘘管牦牛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产气法,全年四期牧草作为发酵底物,每期牧草分别添加0%、0.25%、0.5%、1.0%和2.0%的青... 为研究青蒿提取物对牦牛瘤胃液体外培养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四期牧草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选取3头健康、年龄相近的瘘管牦牛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产气法,全年四期牧草作为发酵底物,每期牧草分别添加0%、0.25%、0.5%、1.0%和2.0%的青蒿提取物,筛选最佳添加量。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同期牧草体外发酵的累积产气量,显著增加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并有改善牦牛瘤胃发酵的作用,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生成,提高有机物质消化率(OMD),增加代谢能(ME)和泌乳净能(NEL)(P<0.05);在维持瘤胃正常发酵的条件下,青蒿提取物作为甲烷抑制剂在枯草期、返青期、青草期、枯黄期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5%、2.0%、1.0%、0.25%。当返青期添加0.5%时抑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提取物 牦牛 四期牧草 发酵参数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提取物对藏羊瘤胃体外产气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拜彬强 郝力壮 +3 位作者 刘书杰 吴克选 柴沙驼 牛建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7-231,共5页
采用体外发酵产气技术,研究全年4期天然混合牧草中添加不同水平青蒿提取物时的体外发酵产气特性及产甲烷情况。结果表明,添加青蒿提取物对体外发酵理论最大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对青草期和枯黄期的影响不显著,枯草期1%、2%添加组均显著高... 采用体外发酵产气技术,研究全年4期天然混合牧草中添加不同水平青蒿提取物时的体外发酵产气特性及产甲烷情况。结果表明,添加青蒿提取物对体外发酵理论最大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对青草期和枯黄期的影响不显著,枯草期1%、2%添加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返青期0.25%、0.5%添加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添加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产气速率也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枯草期和青草期0.25%、0.5%添加组产气速率均显著低于其他添加组(P<0.05),返青期0.25%、0.5%、1%添加组均显著低于其他添加组(P<0.05),枯黄期0.5%、1%添加组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除青草期2%添加组p H值显著升高外(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除返青期外,其余各期氨态氮(NH3-N)浓度均随青蒿提取物添加水平上升,0.5%添加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NH3-N浓度(P<0.05);甲烷产量随青蒿提取物添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期0.5%添加组甲烷产量最低,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青蒿提取物可在不影响瘤胃正常发酵的情况下,抑制甲烷产量,全年4期各适宜添加水平均为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牧草 青蒿提取物 体外产气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舍饲对生长期牦牛血液生化指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薛艳锋 郝力壮 +2 位作者 牛建章 张晓卫 刘书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1-213,共3页
为了研究舍饲对生长期牦牛血液生化指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3岁)健康、体况接近的放牧牦牛,分成3组(分别饲喂高、中、低3个营养水平的日粮),进行为期1个月的单独饲喂,饲喂试验前、后分别空腹采集颈静脉血液,测定血液生化指标... 为了研究舍饲对生长期牦牛血液生化指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3岁)健康、体况接近的放牧牦牛,分成3组(分别饲喂高、中、低3个营养水平的日粮),进行为期1个月的单独饲喂,饲喂试验前、后分别空腹采集颈静脉血液,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称量体质量,评定生长性能。试验表明,舍饲试验后,血液生化指标中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球蛋白、尿素氮的含量升高,而血液酶指标中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的含量相对降低,宏量元素Ca、P的含量有所下降,而微量元素Fe、Mg的含量大幅提升;3个营养水平的体质量与舍饲试验前相比都显著增长,其中以中营养水平的日增质量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 牦牛 血液生化指标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物候期天然牧草与油菜籽组合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拜彬强 郝力壮 +3 位作者 刘书杰 龙瑞军 吴克选 牛建章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52,共8页
将全年四期(枯草期、返青期、青草期和枯黄期)天然混合牧草与油菜籽分别以100∶0、95∶5、90∶10、85∶15、80∶20的比例进行组合,采用体外发酵产气技术研究其发酵产气特性及甲烷含量。结果表明:除枯草期20%油菜籽水平组的理论最大产气... 将全年四期(枯草期、返青期、青草期和枯黄期)天然混合牧草与油菜籽分别以100∶0、95∶5、90∶10、85∶15、80∶20的比例进行组合,采用体外发酵产气技术研究其发酵产气特性及甲烷含量。结果表明:除枯草期20%油菜籽水平组的理论最大产气量极显著低于5%水平组及对照组外(P<0.01),其他各组理论最大产气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产气速率常数随油菜籽比例的上升而增大,且20%水平组最大,除青草期外,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除20%水平组的pH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他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除返青期外,其他三期20%水平组的NH3-N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甲烷产量随油菜籽比例上升而降低,15%水平组的最低,特别是返青期,15%和20%水平组的甲烷产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除枯黄期外,15%水平组的产气组合效应均最佳。结论认为,油菜籽可在不影响瘤胃正常发酵的情况下,抑制甲烷产量,且最佳组合比例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牧草 油菜籽 体外产气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