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湖东沙地生态系统蒸散量(ET)的时间变化特征
1
作者 薛超 田丽慧 金耀涛 《青海农林科技》 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
为了明确青海湖东沙地生态系统蒸散量(ET)的时间变化特征、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植被恢复对该区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随机森林分析法对青海湖东沙地生态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特征方面,青海湖东沙地生态系统... 为了明确青海湖东沙地生态系统蒸散量(ET)的时间变化特征、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植被恢复对该区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随机森林分析法对青海湖东沙地生态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特征方面,青海湖东沙地生态系统的ET在季节尺度与日尺度上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单峰的变化特征;在年尺度上,随着沙地植被的恢复和生长,ET整体呈现缓慢减少的态势,水分散失得到了有效控制。随机森林分析结果显示:在年尺度上,ET的年变化与日变化主要受到气温(T_(a))的影响;在季节尺度上,春季ET的主要影响因素为T_(a)与饱和水汽压差(VPD),在夏季,秋季和冬季,T_(a)与降水量(P)是主导因素。经过三年的观测研究发现,青海湖湖东沙地的人工固沙植被改变了本区的水文过程,使得ET、土壤含水量(SWC)、土壤温度(T_(s))都发生了变化。在植被恢复过程中,ET与水分收支不断减少,SWC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沙地 涡度相关法 蒸散 随机森林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沙地三种类型沙丘生境土壤粒度变化特征
2
作者 刘蕊娜 田丽慧 +1 位作者 金耀涛 薛超 《青海农林科技》 2025年第2期9-16,共8页
青海湖湖东克土沙地是青海湖盆地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为了有效遏制沙化的进一步扩张,本文以该沙区三种类型沙丘作为研究样地,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度组成,根据Folk和Ward公式计算粒度参数,分析不同地貌部位的地表沉积物(40 cm深度)... 青海湖湖东克土沙地是青海湖盆地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为了有效遏制沙化的进一步扩张,本文以该沙区三种类型沙丘作为研究样地,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度组成,根据Folk和Ward公式计算粒度参数,分析不同地貌部位的地表沉积物(40 cm深度)在2011年和2020年的粒度组成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SH沙丘,表层沉积物各坡位极细砂分别增加23.46%、29.56%和29.24%。且迎风坡不同深度的粉粒含量都随着时间和深度明显增加;08SJ沙丘,在十年的变化中,表层极细砂含量分别增加10.77%、8.74%和1.55%。但在迎风坡,表层细砂含量减少,深层细砂含量则增加,背风坡呈现与迎风坡相反的趋势;对于LDSQ,十年中整体表现为细砂含量减少,粗砂含量变化较小。在十年的变化中粒度平均值变化不大。这表明通过人工植被建设,可以高效控制土壤风蚀,促进土壤细粒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沙地 土壤粒度 植被恢复 粒度组成 粒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