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返青休牧期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晓丽 温军 +3 位作者 马玉寿 王彦龙 施建军 周华坤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1-970,共10页
返青期休牧可以有效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研究不同休牧期可对休牧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尤其是在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对不同返青休牧期的响应及其与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可为评估休牧措施及草地土壤环境... 返青期休牧可以有效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研究不同休牧期可对休牧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尤其是在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对不同返青休牧期的响应及其与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可为评估休牧措施及草地土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在返青期设置了放牧(CK)和4个休牧期(20、30、40、50 d)共5个试验处理,采用Biolog-Eco微平板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返青休牧期下土壤碳代谢的变化,同时测定了土壤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返青期休牧下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有CK>30 d>40 d>50 d>20 d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对不同种类碳源的利用能力依次为羧酸类>氨基酸类>糖类>酯类>醇类>胺类,且不同返青期休牧处理下微生物对醇类的代谢差异显著(P=0.028),休牧20 d显著高于40 d和50 d。培养第1天在休牧20 d处理下Simpson(D)、Shannon(H)、McIntosh指数(U)都较其他处理高。培养第11天CK处理下,碳代谢功能多样性较高。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解释了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的91.1%的变异,其中土壤有机碳解释了8%的变异,且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碳代谢(P=0.038)。在试验初期,不同休牧期土壤碳代谢特征差异不显著,且放牧措施有提高碳源利用活性,仅醇类代谢差异显著。土壤有机碳是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碳代谢 返青期休牧 Biolog-Eco板 微生物墒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高寒荒漠土壤有机碳空间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辛莹 舒锴 +3 位作者 戴黎聪 钱大文 郭小伟 杜岩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3-118,共6页
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对柴达木盆地高寒荒漠中11种典型物种分布区的235个样点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分析,明确该地区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寒荒漠生态系统0~100cm土壤各层次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50~40.20g/kg。在0~100cm... 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对柴达木盆地高寒荒漠中11种典型物种分布区的235个样点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分析,明确该地区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寒荒漠生态系统0~100cm土壤各层次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50~40.20g/kg。在0~100cm土壤剖面内,11种优势植物群落的有机碳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芨芨草群落有机碳平均含量最高(38.99±7.95g/kg),梭梭群落有机碳平均含量最低(4.01±0.42g/kg)。在0~100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0~100cm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出,东西两侧较高、中部地区偏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低值区域主要分布于都兰县、乌兰县、德令哈市与大柴旦行政区。综上所述,明确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对准确估算青藏高原土壤碳库储量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土壤有机碳 机械组成 克里格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