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前后湟源地震台水氡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超美 陈永花 俞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07-111,134,共6页
通过分析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前后湟源地震台水氡值异常变化,发现在地震前后水氡值出现了下降—地震—继续下降—回升—恢复的短临异常特征,并对水氡异常可靠性进行分析,判定2016年1月10~30日水氡值低异常变化为地震前兆异常... 通过分析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前后湟源地震台水氡值异常变化,发现在地震前后水氡值出现了下降—地震—继续下降—回升—恢复的短临异常特征,并对水氡异常可靠性进行分析,判定2016年1月10~30日水氡值低异常变化为地震前兆异常,可为地震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湟源地震台 水氡 异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青海门源M_S6.4地震震源机制与震源深度计算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启雷 李玉丽 +1 位作者 马丽 罗自浩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55-61,共7页
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6年1月21日门源MS6.4地震震源机制,分析了震源机制解随震源深度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显示,门源M_S6.4地震的发震断层是逆冲型断层,最佳矩心深度为11 km。为比较还反演了2013年9月20日门源5.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两... 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6年1月21日门源MS6.4地震震源机制,分析了震源机制解随震源深度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显示,门源M_S6.4地震的发震断层是逆冲型断层,最佳矩心深度为11 km。为比较还反演了2013年9月20日门源5.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两次地震的断层走向和倾角基本一致。为进一步验证震源深度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利用滑动窗互相关技术提取s Pn震相,通过计算sPn与Pn的到时差计算震源深度,得出的震源深度为15.2 km。校正深度震相法因震相识别精度和速度模型影响会产生10%~15%的误差后,结果与CAP方法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S6.4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 震源深度 s Pn震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湟源台麻尼泉点气氡脱气及氡探测装置改造 被引量:6
3
作者 白占孝 李延京 +1 位作者 罗宾生 邱鹏成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38-141,共4页
针对SD-3A自动仪器连续数字化自动观测这一技术的基础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对湟源麻尼台的脱气装置进行了反复试验、改造,最终研制完成的脱气装置在麻尼台气氡观测中获得良好效果,改造后数据动态变化明显,整点观测值的离散度明显减小... 针对SD-3A自动仪器连续数字化自动观测这一技术的基础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对湟源麻尼台的脱气装置进行了反复试验、改造,最终研制完成的脱气装置在麻尼台气氡观测中获得良好效果,改造后数据动态变化明显,整点观测值的离散度明显减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3A 气氡观测 脱气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三次历史地震现场调查史料补充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超美 宋利萍 雷中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20-223,共4页
基于现场调查,对1609年红崖堡地震;1352年会宁、定西地震;1785年惠回堡地震的史料进行补充,得到对三次地震的新认识。
关键词 甘肃地区 现场调查 历史地震 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氡观测中K值标定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永花 李延京 +2 位作者 张超美 罗宾生 马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2-75,共4页
通过深入研究水氡观测中标定K值意义,使用平行样观测等方法检测K值的准确性,并基于实际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归纳出提高水氡观测中标定K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方法,使观测氡值真实反映地下水中氡浓度变化情况,为获取地震孕育与发生提供更可... 通过深入研究水氡观测中标定K值意义,使用平行样观测等方法检测K值的准确性,并基于实际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归纳出提高水氡观测中标定K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方法,使观测氡值真实反映地下水中氡浓度变化情况,为获取地震孕育与发生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氡观测 K值标定 可靠性检验 FD-125氡钍分析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样率下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同震变化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唐磊 邱泽华 +1 位作者 樊俊屹 罗自浩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96-1201,共6页
利用湟源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分钟值、1 sps、10 sps和100 sps四种不同采样率的观测数据,通过自检分析、同震应变阶分析和频谱分析等方法研究青海玛多M7.4地震同震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分钟采样记录的地震波信息缺失严重,用分钟... 利用湟源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分钟值、1 sps、10 sps和100 sps四种不同采样率的观测数据,通过自检分析、同震应变阶分析和频谱分析等方法研究青海玛多M7.4地震同震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分钟采样记录的地震波信息缺失严重,用分钟采样数据进行地震波初动、同震变化幅度等研究将会得到信度较低的结论;采样率越高,记录应变地震波信息的能力越强,但100 sps采样和10 sps采样结果相差不大,10 sps采样已能记录到比较全面的应变地震波信息;同震应变阶的变化性质和变化幅度与采样率无关;未来布设四分量钻孔应变仪时,建议应将采样率至少提高至1 s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 采样率 同震变化 应变阶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