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盐类矿产成矿单元划分 被引量:10
1
作者 潘彤 张金明 +4 位作者 李洪普 李东生 韩光 贾建团 袁文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46-1460,共15页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主要的盐类存储矿带,有己发现并探明储量和资源量的矿产12种,氯化钾、氯化镁和氯化锂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同时不断有许多新地域、新层位、新类型、新深度的矿床/矿体被发现,显示出柴达木盆地具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在...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主要的盐类存储矿带,有己发现并探明储量和资源量的矿产12种,氯化钾、氯化镁和氯化锂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同时不断有许多新地域、新层位、新类型、新深度的矿床/矿体被发现,显示出柴达木盆地具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在全国成矿单元划分基础上,利用最新研究成果,以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质构造环境为基础,突出盐类矿产原则,综合分析赋盐矿产的岩相、古气候、水文条件和盐类成矿规律及成矿特征等,全面系统地划分了柴达木盆地盐类矿产成矿单元。本文提出柴达木盆地Ⅰ级成矿域隶属秦祁昆成矿域,Ⅱ级成矿省属昆仑成矿省,Ⅲ级成矿区带为柴达木盆地锂-硼-钾-钠-镁-盐类-石油-天然气-芒硝-天然碱成矿带;进一步划分为柴北缘硼-锂-钾盐成矿亚带、中央钾-石盐-镁-锂-天青石-芒硝成矿亚带、昆北硼-钾-石盐-芒硝成矿亚带、察尔汗钾-石盐-镁-锂-硼-天然碱成矿亚带、德令哈石盐-天然碱成矿亚带5个Ⅳ级成矿亚带以及21个Ⅴ级矿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单元 划分 盐类矿产 成矿规律 成矿特征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黑刺沟金矿区晚奥陶世花岗斑岩的成因: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积清 王秉璋 +3 位作者 王涛 王明 李青 马永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73-2185,共13页
黑刺沟金矿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区内花岗斑岩呈脉状沿北西向构造与金矿化带近平行产出,是近年勘查工作新圈定的与金矿化有成因关系的酸性岩脉。对研究区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Pb-Hf同位素研究,探... 黑刺沟金矿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区内花岗斑岩呈脉状沿北西向构造与金矿化带近平行产出,是近年勘查工作新圈定的与金矿化有成因关系的酸性岩脉。对研究区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Pb-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岩浆源区等。研究结果表明,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445.8±2.4 Ma(MSWD=0.36),形成时间为晚奥陶世。岩石SiO_(2)含量在75.17%~78.94%之间,K_(2)O+Na_(2)O含量为5.49%~7.07%,K_(2)O/Na_(2)O=0.01~0.03,相对贫钾富钠,贫MnO(0.05%~0.07%)、MgO(0.08%~0.25%)、P_(2)O_(5)(0.07%~0.08%)和TiO_(2)(0.15%~0.18%),属低钾钙碱性岩石系列。A/CNK值为0.92~0.99,A/NK值为1.1~1.14,为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介于132.4×10^(-6)~183.95×10^(-6)之间,LREE/HREE=8.04~8.78,微量元素显示Ba、Th、Pb相对富集,K、P、Ti亏损,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Sr-Nd-Pb-Hf同位素显示,样品具有高的I_(Sr)值(0.7133~0.7158),低ε_(Nd)(t)值(-4.45~-5.15),t_(DM)年龄为1.54~1.6 Ga,初始铅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_(i)=18.218~18.375,(^(207)Pb/^(204)Pb)_(i)=15.63~15.738,(^(208)Pb/^(204)Pb)_(i)=38.22~38.544,锆石ε_(Hf)(t)值为-11.12~+0.13,t_(DM2)=1.42~1.65 Ga。综合认为,花岗斑岩形成于晚奥陶世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消减环境下的陆缘弧环境,岩浆来源于下地壳中—古元古代物质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刺沟花岗斑岩 岩石成因 LA-ICP-MS锆石U-PB年龄 Sr-Nd-Pb-Hf同位素 全岩地球化学 晚奥陶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托莫尔日特古元古代变质基底的发现——对早古生代缝合线位置的约束 被引量:5
3
作者 付长垒 闫臻 +2 位作者 王秉璋 陈雷 李隽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15-1230,共16页
柴北缘构造带东部托莫尔日特地区发现了古元古代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其构造归属对认识区域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托莫尔日特地区发育大量早古生代火山-沉积岩、蛇绿岩和侵入岩,片麻岩和其中透镜状斜长角闪岩仅出露于填图区东北侧,其原... 柴北缘构造带东部托莫尔日特地区发现了古元古代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其构造归属对认识区域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托莫尔日特地区发育大量早古生代火山-沉积岩、蛇绿岩和侵入岩,片麻岩和其中透镜状斜长角闪岩仅出露于填图区东北侧,其原岩分别为花岗闪长岩和基性岩。用LA-ICP-MS技术测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中锆石的U-Pb年龄分别为2413±28 Ma(上交点年龄,n=29,MSWD=2.3)、1966±46 Ma(207 Pb/206 Pb年龄加权平均值,n=4,MSWD=1.7)和1922±22 Ma(上交点年龄,n=29,MSWD=1.3)。结合锆石特征认为,2413±28 Ma可代表片麻岩原岩岩浆的结晶年龄,1966±46 Ma和1922±22 Ma可分别代表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的变质年龄。片麻岩具有典型埃达克岩高Sr低Y的地球化学特征,MgO、Cr和Ni含量较低,锆石εHf(t)值介于-0.8~+4.0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704~2965 Ma,全岩εNd(t)值介于+0.8~+1.6之间,显示其可能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成因。古元古代变质岩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等均与北侧德令哈杂岩特征一致,表明其属于北侧欧龙布鲁克地块变质基底,而非柴北缘构造带。这一认识约束了柴北缘缝合线的位置,进一步将该地区缝合线限定在赛坝沟蛇绿岩和古元古代变质岩之间很窄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古元古代 变质基底 缝合线 欧龙布鲁克地块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