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祁漫塔格山乌兰乌珠尔斑状正长花岗岩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6
1
作者 郭通珍 刘荣 +2 位作者 陈发彬 白旭东 李红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03-1211,共9页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乌兰乌珠尔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AR为3.02~5.88,NK/A为1.04~1.17,A/CNK为0.96~1.07)、高TFeO/MgO和贫CaO、MgO的特征;∑REE较高,LREE略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十分明显,Eu负异常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稍右倾...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乌兰乌珠尔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AR为3.02~5.88,NK/A为1.04~1.17,A/CNK为0.96~1.07)、高TFeO/MgO和贫CaO、MgO的特征;∑REE较高,LREE略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十分明显,Eu负异常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稍右倾的V字形;明显富集Rb、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Zr、Hf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Ba、Sr、P、Ti、Nb等。这些资料显示了A2型铝质花岗岩的特征,其来源可能与洋壳、岛弧建造组成的年轻地壳有关。采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乌兰乌珠尔正长花岗岩体的206Pb/238U年龄为388.9Ma±3.7Ma(MSWD=3.1),代表该岩体的形成年龄。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或造山作用演化晚期相对伸展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花岗岩 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祁漫塔格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雅克登塔格地区古元古代金水口变质侵入岩(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金明 王钦元 +1 位作者 许海全 严玉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3-19,共7页
在喀雅克登塔格地区古元古代金水口群片麻岩、大理岩中,发现了一套变质侵入体。岩性为眼球状黑云二长片麻岩,经同位素年龄测定时代为新元古代,侵入体具有过铝钙碱性系列的特征,是同碰撞环境下岩浆作用产物。该套变质侵入岩的发现,对于... 在喀雅克登塔格地区古元古代金水口群片麻岩、大理岩中,发现了一套变质侵入体。岩性为眼球状黑云二长片麻岩,经同位素年龄测定时代为新元古代,侵入体具有过铝钙碱性系列的特征,是同碰撞环境下岩浆作用产物。该套变质侵入岩的发现,对于东昆仑西段前震旦纪基底的深入研究及更进一步恢复和确定喀雅克登塔格构造岩浆带发展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侵入体 同碰撞环境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扎巧合蛇绿混杂岩中辉长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对洋脊环境的限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金明 陈光庭 +2 位作者 才航加 田成秀 雷晓清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37-1847,共11页
【研究目的】扎巧合蛇绿岩处于中祁连和南祁连构造带的结合部位,带内蛇绿岩组分由蛇纹岩、蛇纹石化辉橄岩、辉长岩,辉绿岩、块层状蚀变玄武岩,少量枕状玄武岩、透镜状硅质岩等组成,为拉脊山蛇绿混杂岩带在青海省内的西延部分。【研究方... 【研究目的】扎巧合蛇绿岩处于中祁连和南祁连构造带的结合部位,带内蛇绿岩组分由蛇纹岩、蛇纹石化辉橄岩、辉长岩,辉绿岩、块层状蚀变玄武岩,少量枕状玄武岩、透镜状硅质岩等组成,为拉脊山蛇绿混杂岩带在青海省内的西延部分。【研究方法】本文对扎巧合蛇绿岩中的辉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辉长岩以主化学成分Si O_(2)、Na_(2)O、K_(2)O、(Fe_(2)O_(3)+Fe O)及MgO等的特征判断,为拉斑系列的辉长岩。从其REE分布模式看,铕无异常或弱负异常,说明岩石在熔融过程中经历了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稀土配分曲线为一条近似平直曲线;微量元素具明显的Ta和Sr正异常特征,表明本区蛇绿岩中辉长岩具有与E-MORB类似的特征。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辉长岩结晶年龄为(524.0±2.5)Ma。【结论】这些辉长岩起源于未发生大规模熔融的初始地幔,认为扎巧合蛇绿岩可能形成于古洋盆初始裂解阶段的洋脊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辉长岩 锆石U-PB年龄 E-MORB 中祁连山 地质调查工程 扎巧合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胜利口东地区白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金明 王秉璋 +3 位作者 薛万文 付彦文 田成秀 雷晓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0-630,共11页
【研究目的】柴北缘地区分布着大量早古生代花岗岩,是否存在与大陆深俯冲和早期碰撞阶段的岩浆活动,截至目前研究资料较少,制约了对柴北缘地区大地构造背景演化的认识。【研究方法】本文对胜利口东地区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U-Pb年... 【研究目的】柴北缘地区分布着大量早古生代花岗岩,是否存在与大陆深俯冲和早期碰撞阶段的岩浆活动,截至目前研究资料较少,制约了对柴北缘地区大地构造背景演化的认识。【研究方法】本文对胜利口东地区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白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年龄为(433±1.6)Ma(MSWD=0.026),属中志留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具富硅(SiO_(2)=76.33%~76.99%)和碱(K_(2)O+Na_(2)O=7.28%~8.19%),高K_(2)O的特征,K_(2)O/Na_(2)O>1,低镁(MgO=0.21%~0.29%)和Mg^(#)值(Mg^(#)=23.29~30.17),A/CNK介于1.12~1.19,属强过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相对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及Ba、Sr等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32~0.63)。锆石Hf同位素ε_(Hf)(t)比值为-5.2~-16.0,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_(DM2)为1.86~2.20 Ga。【结论】综合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胜利口东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源于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重熔再造。在综合对比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与区域高压—超高压变质时代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的研究认为,胜利口东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碰撞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胜利口东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