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及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建议--《中国矿产地质志·青海卷》研编 被引量:2
1
作者 潘彤 王福德 +6 位作者 薛万文 田永革 何书跃 李五福 王雷 路超 雷晓清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71,共13页
青海省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蕴藏地之一。通过《中国矿产地质志·青海卷》、矿产地质图和成矿规律图研编,总结了青海省百年勘查成果,共发现矿产种类有137种,发现各类矿产地2587处。研编成果在点上有了新... 青海省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蕴藏地之一。通过《中国矿产地质志·青海卷》、矿产地质图和成矿规律图研编,总结了青海省百年勘查成果,共发现矿产种类有137种,发现各类矿产地2587处。研编成果在点上有了新类型、新矿种发现;确立柴达木盆地北缘稀有金属找矿靶区;实现了柴达木盆地盐类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成矿在空间上涉及5个成矿省、16个成矿带;经历了前南华纪、南华纪-泥盆纪、石炭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第四纪五个时段的演化。青海省成矿作用多样、矿种复杂,厘定矿床成矿系列48个,亚系列114个。依据以上,研判了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提出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建议,提出柴达木盆地聚焦盐湖增产保供、柴达木盆地周缘突出战略性矿产找矿、共和盆地、贵德盆地实现清洁能源找矿新发现,并梳理了影响找矿取得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成矿规律 找矿突破 行动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察汉诺地区花岗伟晶岩矿物学、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2
作者 张金明 王秉璋 +2 位作者 王涛 李善平 郑英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78-2796,共19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花岗伟晶岩及相关伟晶岩型Li-Be矿床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伟晶岩形成时代均为印支期,是否存在其他地质演化时期的伟晶岩目前还未有相关报道,制约了该地区伟晶岩型稀有矿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 青藏高原东北缘花岗伟晶岩及相关伟晶岩型Li-Be矿床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伟晶岩形成时代均为印支期,是否存在其他地质演化时期的伟晶岩目前还未有相关报道,制约了该地区伟晶岩型稀有矿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开展。本文对察汉诺地区新识别的晚奥陶世花岗伟晶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矿物学、锆石Hf同位素研究,讨论了其成因及地质意义。伟晶岩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476~491Ma的捕获锆石年龄和441~455Ma的伟晶岩形成年龄,岩浆锆石ε_(Hf)(t)介于-0.38~0.22之间,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_(DM2))为1401~1458Ma。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石样品富钾低钠,具有富碱与钾玄质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亏损不明显Eu负异常显著(δEu=0.17~0.2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K、Th、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P、Ti、Sr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伟晶岩中单斜辉石总体具有高Fe、Mg、Ca,低Ti、Al、Na的特点属Ca-Mg-Fe辉石族普通辉石,为幔源岩浆在由深部向浅部运移过程中逐步结晶的产物;榍石的SiO_(2)、TiO_(2)、CaO含量低于理论值,含相对较高的Al_(2)O_(3)、F和FeO,指示榍石形成于高温的环境。结合区域地质、年代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早期俯冲的大洋地壳发生了部分熔融的高温流体导致上地壳中元古界的熔融的混合岩浆在近地表形成了察汉诺伟晶岩,形成于原特提斯洋(柴北缘洋)俯冲末期至随后发生的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碰撞初期的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锆石U-Pb定年 矿物学 HF同位素 察汉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泽库县瓦勒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苏龙 马国栋 +2 位作者 李玉莲 刘宝山 杨六成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68-175,共8页
瓦勒根金矿床地处西秦岭,是在西秦岭成矿带青海省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处大型金矿床。通过分析瓦勒根矿区地质背景、矿床(体)特征、岩(矿)石化学成分及含量,认为金矿体主要产于早、中三叠世隆务河组的由碎屑岩、碳酸盐岩构成的沉积岩和中酸... 瓦勒根金矿床地处西秦岭,是在西秦岭成矿带青海省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处大型金矿床。通过分析瓦勒根矿区地质背景、矿床(体)特征、岩(矿)石化学成分及含量,认为金矿体主要产于早、中三叠世隆务河组的由碎屑岩、碳酸盐岩构成的沉积岩和中酸性侵入岩容矿岩石中,矿石由含金矿物呈浸染状分布在容矿岩石中构成,就位于断裂空间,严格限制在断裂破碎带中。金矿床的形成是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沉积作用的综合产物,金矿床的形成受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和成矿作用3个要素共同制约。区域上与甘肃境内合作、夏河金矿化带相连,其成矿背景与枣子沟金矿、寨上金矿、大桥金矿、阳山金矿及南部玛曲-南坪金成矿亚带的大水、忠曲金矿一致,矿床成因特征非常相似,同属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瓦勒根金矿 地质特征 浸染型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柴北缘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进寿 潘彤 +4 位作者 李鹏 田永革 安永蔚 余福承 雷晓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1-412,共22页
青海省柴北缘成矿带成矿条件优越,是仅次于东昆仑成矿带的国家重要矿产资源接续地。成矿带内金、铅、锌、煤、石棉、石灰岩、硼等重要矿种主要分布于滩间山岩浆弧(Ⅳ24-2锡铁山—布果特山Pb-Zn-Au-Cu-Mn-煤-盐类成矿亚带)、欧龙布鲁克地... 青海省柴北缘成矿带成矿条件优越,是仅次于东昆仑成矿带的国家重要矿产资源接续地。成矿带内金、铅、锌、煤、石棉、石灰岩、硼等重要矿种主要分布于滩间山岩浆弧(Ⅳ24-2锡铁山—布果特山Pb-Zn-Au-Cu-Mn-煤-盐类成矿亚带)、欧龙布鲁克地块(Ⅳ24-3大煤沟煤-U-黏土成矿亚带)和柴北缘蛇绿混杂岩带(Ⅳ24-5绿梁山—阿尔茨托山Pb-Zn-Au-Mn-Cr-Fe-W-稀有金属-金红石-石灰岩-黏土成矿亚带)。矿产资源在空间展布上表现出滩间山岩浆弧产出以岩浆热液型青龙沟式金矿床和海相火山岩型锡铁山式铅锌(银)矿床为代表,而柴北缘蛇绿混杂岩带则赋存与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接触交代型多金属矿床为主的特点。伴随着前南华纪(2.50~0.78 Ga)结晶基底形成、南华纪—泥盆纪(780.0~359.6 Ma)大陆裂解-碰撞造山、石炭纪—三叠纪(359.6~199.6 Ma)古特提斯洋演化、侏罗纪—白垩纪(199.6~65.5 Ma)陆内演化和新生代(65.5~0 Ma)高原隆升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演化,形成以海相火山岩型铅、锌、锰,岩浆型铬,受变质型石英岩等为主的内生矿床,以生物化学沉积型煤、化学沉积型石灰岩、蒸发沉积型盐湖等为主的外生矿床。研究区53个矿种的成因类型主要属于岩浆作用矿床与沉积作用矿床,成矿期以早古生代和中生代为主,次为晚古生代和第四纪。以柴北缘地区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时空特点为基础,依据成矿系列理论,共厘定出柴北缘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组15个、矿床成矿系列20个、矿床成矿亚系列16个、矿床式23个。在讨论早古生代和早中生代重大构造活动与关键成矿事件的关系基础上,从区域地质演化角度探讨了构造对成矿的约束,认为构造环境控制矿床类型、矿种和成矿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成矿系列 构造环境 矿床类型 成矿旋回 成矿作用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柴北缘成矿带区域成矿规律综述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进寿 潘彤 +5 位作者 薛万文 李鹏 安永尉 田永革 雷晓清 余福承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7-938,共22页
柴北缘成矿带是青海省仅次于东昆仑成矿单元的矿产资源战略性勘查接续地,文章以2014年开展的“中国矿产地质志·青海卷”项目为依托,基于全国Ⅲ级成矿区带的划分,结合柴北缘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特点分析,提出了柴北缘成矿带5个Ⅳ级... 柴北缘成矿带是青海省仅次于东昆仑成矿单元的矿产资源战略性勘查接续地,文章以2014年开展的“中国矿产地质志·青海卷”项目为依托,基于全国Ⅲ级成矿区带的划分,结合柴北缘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特点分析,提出了柴北缘成矿带5个Ⅳ级成矿亚带和5个Ⅴ级成矿区的划定方案;重点概述了金、铅、锌、煤、石棉、石灰岩、硼等重要矿种的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并总结了时空分布规律,认为柴北缘重要矿种主要属于岩浆作用矿床与沉积作用矿床,主要成矿期为早古生代和中生代,次为晚古生代和第四纪。同时,通过矿产地质志的编撰,从区域地质演化的角度探讨了构造对成矿的约束,认为不同的构造环境控制不同的矿床类型和不同矿种的矿床,其中,滩间山岩浆弧产出以岩浆热液型青龙沟式金矿床和海相火山岩型锡铁山式铅锌矿床为代表,而柴北缘蛇绿混杂带则产出与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接触交代型多金属矿为特点;另外提出了柴北缘金矿迥异于典型造山型金矿的新认识,厘清该地区金成矿作用的构造环境、成矿期次及华力西期酸性岩浆含矿性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且从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的角度研究发现,柴北缘地区金矿大多处于中浅剥蚀程度,深部空间找矿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床类型 金、铅等重要矿种 成矿区带 成矿规律 成矿旋回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查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潘彤 喻忠鸿 +3 位作者 薛国强 刘红涛 周楠楠 孟军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8-586,共19页
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地处秦祁昆成矿域西段,成矿条件优越,地质构造复杂。总结分析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找矿模型和地球物理勘探现状,对深部找矿突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矿床成因以喷流沉积型多金属矿、岩浆熔离型... 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地处秦祁昆成矿域西段,成矿条件优越,地质构造复杂。总结分析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找矿模型和地球物理勘探现状,对深部找矿突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矿床成因以喷流沉积型多金属矿、岩浆熔离型镍铜钴矿、沉积型铁矿、层控型铅锌矿及热液型多金属矿为主。矿床形成时代分为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早中期、晚古生代、中生代4个时期,其成矿动力学机制包括伸展、挤压、局部伸展-挤压。由于矿体与围岩之间具有一定的物性差异,根据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不同物性分布及成矿地质条件,优选重力、磁法、电法、地震等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探测,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效果。以夏日哈木镍铜矿床、锡铁山铅锌矿床、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3个典型矿区为例,解剖当前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矿产资源地质和地球物理找矿进展,并进一步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包括移动平台探测技术、多分辨电磁探测理论与技术、综合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勘查 金属矿床 成矿模型 发展方向 夏日哈木 锡铁山 野马泉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下柳沟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文忠 袁桂林 +5 位作者 宋生春 谢海林 宋维刚 巩志远 马永胜 安生婷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7-460,共14页
青海祁连下柳沟铜铅锌矿床位于北祁连走廊南山南坡一带,是北祁连地区较为重要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矿体赋存于中寒武统黑茨沟组酸性火山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和地层控制,产状随地层变化而变化。本次研究从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入手,再对区内不... 青海祁连下柳沟铜铅锌矿床位于北祁连走廊南山南坡一带,是北祁连地区较为重要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矿体赋存于中寒武统黑茨沟组酸性火山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和地层控制,产状随地层变化而变化。本次研究从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入手,再对区内不同阶段的硫化物进行电子探针分析,探讨金属硫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矿环境,从而对本区下步找矿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可知,下柳沟地区矿体形态复杂,矿体沿走向、倾向品位及厚度变化均较大,主要呈似层状、条带状、网脉状、透镜状等产出,矿石组合以铜铅锌矿石和铅锌矿石为主。通过对闪锌矿中Zn、S、Cd、Fe、S、Co、Ni等元素含量的分析,表明本区矿床为火山喷气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通过黝铜矿电子探针分析可知,本区目前揭露的仅为矿体的中上部,深部可能还存在隐伏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铅锌矿 硫化物 电子探针 成矿环境 下柳沟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三江北段雀莫错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5
8
作者 刘长征 贾宗勇 +3 位作者 张勤山 闫明 钱烨 湛守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106,共6页
在分析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位于青海三江北段成矿带沱沱河地区的雀莫错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矿床赋矿围岩主要为二叠纪拉卜查日组碳酸盐岩,是铅锌矿的有利源层,相对富集Pb、Ag、Zn、As、Sb、Cd... 在分析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位于青海三江北段成矿带沱沱河地区的雀莫错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矿床赋矿围岩主要为二叠纪拉卜查日组碳酸盐岩,是铅锌矿的有利源层,相对富集Pb、Ag、Zn、As、Sb、Cd等成矿元素;2矿体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次级断裂构造与矿化关系密切,伴有硅化、重晶石化和碳酸盐化;3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中低盐度和低密度等特征,矿区地质特征及矿石同位素特征反映出成矿流体有岩浆热液活动的参与;4目前所发现的8个铅锌矿体中,Pb品位为1.65%~7.17%,Zn品位为1.13%~5.7%,Pb+Zn(334)金属量为18.88万t,矿床达中型规模,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区内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并从地层、构造、蚀变、矿化、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总结了找矿标志。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区内铅锌矿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找矿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柳弯区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文忠 袁桂林 +5 位作者 谢海林 宋生春 宋维刚 巩志远 马晓萍 李青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柳弯区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是北祁连地区较为重要的VMS型矿床之一。由于本区地质背景复杂,矿体受后期构造改造严重,矿体分布规律难以掌握,一直未能取得找矿突破。笔者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对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进了分析,总结了矿区矿化带... 柳弯区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是北祁连地区较为重要的VMS型矿床之一。由于本区地质背景复杂,矿体受后期构造改造严重,矿体分布规律难以掌握,一直未能取得找矿突破。笔者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对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进了分析,总结了矿区矿化带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组构特征、矿物成分及伴生关系、围岩蚀变特征等;对本区矿床控矿条件进行了讨论,并和国内外典型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本区成矿明显受地层、构造及变质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在柳弯区35线以西,矿体主要控制高程为3 000~3 500m;而柳弯区35线以东,矿体主要控制高程为2 700~3 000m。矿体向深部仍未圈闭,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MS型 柳弯区矿床 矿床地质 控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柴达木南北缘岩浆熔离型镍矿的找矿——以夏日哈木镍矿为例 被引量:28
10
作者 潘彤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3-723,共11页
夏日哈木铜镍矿是在东昆仑造山带首次被发现的岩浆熔离型矿床,该类型矿床是青海省铜镍矿勘查研究方向之一。笔者通过夏日哈木镍矿成矿特征研究认为:碰撞伸展环境是夏日哈木超大型镍-钴硫化物矿形成的基本条件,成岩成矿年龄集中于早泥盆... 夏日哈木铜镍矿是在东昆仑造山带首次被发现的岩浆熔离型矿床,该类型矿床是青海省铜镍矿勘查研究方向之一。笔者通过夏日哈木镍矿成矿特征研究认为:碰撞伸展环境是夏日哈木超大型镍-钴硫化物矿形成的基本条件,成岩成矿年龄集中于早泥盆世,岩体侵位于古元古代金水口白沙河组,参与后期混染成矿作用。对柴达木南北缘岩浆熔离型镍矿的成矿条件分析发现:泥盆纪热事件显示柴达木盆地南、北缘在该期均发生了碰撞伸展作用和成矿作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均侵入古老地层,地层硫参与成矿作用;成矿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与物探磁异常,Ni、Co、Cu组合异常相对应。综合分析,柴达木南北缘岩浆熔离型镍矿的找矿潜力大,提出了今后柴达木南北缘岩浆熔离型镍矿勘查重点是柴达木南缘的昆中岩浆弧带、柴达木北缘高压变质岩带、欧龙布鲁克陆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日哈木镍铜矿 柴达木南北缘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祁漫塔格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衬值异常圈定实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娟 孙泽坤 +3 位作者 贾研慧 马楠 徐博 马正婷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8-523,共6页
青海省祁漫塔格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是青海省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基地之一。利用88442个野外采样点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采用Geo Expl软件圈定了该地区的衬值异常。衬值是指各元素0.5 km×0.5 km网格化数据与其园域搜索半... 青海省祁漫塔格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是青海省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基地之一。利用88442个野外采样点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采用Geo Expl软件圈定了该地区的衬值异常。衬值是指各元素0.5 km×0.5 km网格化数据与其园域搜索半径5km、移动步长0.5km移动平均值的比值。选用自定义累频"90、95、98、100"确定了异常的外、中、内带。通过常规方法和衬值圈定的异常的对比,表明衬值异常能够削弱不同地质背景差异,使异常形态更为规整,浓集中心更为明显,并且可能发现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漫塔格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衬值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青海省金矿成矿系列 被引量:11
12
作者 潘彤 王福德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8年第4期423-430,共8页
青海省金矿资源丰富。在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青海省金矿成矿特征、金矿类型、控矿条件和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总结了青海省金矿成矿规律。将青海省金矿成矿划分为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和新... 青海省金矿资源丰富。在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青海省金矿成矿特征、金矿类型、控矿条件和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总结了青海省金矿成矿规律。将青海省金矿成矿划分为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成矿期,并总结了各成矿期金矿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主要成矿带上有代表性的金矿特征,首次建立了青海省金矿成矿系列,提出了青海省金矿今后找矿勘查部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成矿背景 金矿类型 成矿时代 成矿系列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印支晚期埃达克质花岗岩的成因和地质意义
13
作者 王秉璋 李五福 +5 位作者 郑英 王春涛 赵忠国 金婷婷 曹锦山 付长垒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4-864,共31页
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的碰撞造山过程目前尚存在争议,在东昆仑小南川地区新发现的三叠纪埃达克质花岗岩为约束碰撞造山演化提供了新的地质证据。研究通过对小南川地区出露的磨石沟和本头山2个花岗岩体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和Lu... 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的碰撞造山过程目前尚存在争议,在东昆仑小南川地区新发现的三叠纪埃达克质花岗岩为约束碰撞造山演化提供了新的地质证据。研究通过对小南川地区出露的磨石沟和本头山2个花岗岩体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分析,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并结合以往东昆仑印支晚期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的研究成果,初步讨论了东昆仑印支造山带的碰撞造山过程。磨石沟岩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209~208 Ma;本头山岩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201~200 Ma。2个岩体的花岗岩含较高的SiO_(2)和Al_(2)O_(3),富碱且相对富钠,同时含较高的Sr(398×10^(-6)~613×10^(-6))和Sr/Y比值(50~97),亏损重稀土,无Eu异常,表现出埃达克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磨石沟花岗岩具有负的全岩ε_(Nd)(t)值(-3.60^(-)3.34)和变化的锆石ε_(Hf)(t)值(-1.3~5.9),表明其来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本头山花岗岩具有负的全岩ε_(Nd)(t)值(-1.65^(-)1.55)和正的锆石ε_(Hf)(t)值(+3.4^(+)7.3),表明其来源于变质基性岩组成的加厚下地壳,残留相为榴辉岩。磨石沟岩体和本头山岩体花岗岩形成于东昆仑印支造山带碰撞后伸展的构造环境。综合分析表明,东昆仑造山带在晚三叠世处于碰撞和碰撞后阶段,而碰撞后阶段的岩浆活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晚三叠世早期和晚三叠世晚期—早侏罗世初期2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造山过程 印支晚期 岩石成因 埃达克质花岗岩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陆相可燃冰的寻找方向及技术方法探讨
14
作者 邓元良 李衍业 +6 位作者 宋生春 祁正林 陈海福 马占兰 马建华 刘晓康 李军红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3期99-105,共7页
可燃冰是清洁的新兴能源,其勘查和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依据陆相可燃冰形成的3个条件,指出了青海省寻找陆地可燃冰的方向,即以中祁连侏罗纪含煤盆地为主,其次为青海南部的乌丽盆地。可燃冰主要赋存在向斜构造中部的永冻层与非永冻... 可燃冰是清洁的新兴能源,其勘查和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依据陆相可燃冰形成的3个条件,指出了青海省寻找陆地可燃冰的方向,即以中祁连侏罗纪含煤盆地为主,其次为青海南部的乌丽盆地。可燃冰主要赋存在向斜构造中部的永冻层与非永冻层之间,目前寻找陆相可燃冰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地球物理勘查和钻井勘探等。由于可燃冰的赋存位置被永冻层完全掩盖,因此,在寻找可燃冰的前期阶段物探工作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物探方法中以直流激电测深的勘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陆相可燃冰 永冻层与非永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古元古代铍钽锂矿化伟晶岩脉群的发现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杰 王涛 +4 位作者 李玉龙 王明 王秉璋 曹红亮 马炳春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4-904,共21页
全吉地块是青藏高原北部一个具有克拉通基底性质的古陆块残片。笔者最近在沙柳泉-巴兴特地区发现30条具有工业价值的稀有金属矿体(BeO平均品位0.08%,Ta_(2)O_(5)品位0.008%~0.030%,Li_(2)O品位为0.10%~0.75%)。通过对区内具有典型意义的... 全吉地块是青藏高原北部一个具有克拉通基底性质的古陆块残片。笔者最近在沙柳泉-巴兴特地区发现30条具有工业价值的稀有金属矿体(BeO平均品位0.08%,Ta_(2)O_(5)品位0.008%~0.030%,Li_(2)O品位为0.10%~0.75%)。通过对区内具有典型意义的ρ28号伟晶岩的详细研究,发现脉体自下盘至上盘具有不对称的矿物分带和结构分带,分别为文象结构带(Ⅰ)、块状微斜长石带(Ⅱ)、糖粒状钠长石带(Ⅲ)、石英云母带(Ⅳ)。Ⅱ带和Ⅲ带全岩组成具有明显的“M”稀土四分组效应,具有高SiO_(2)、Al_(2)O_(3)以及富Na_(2)O、K_(2)O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非常低,轻稀土元素略微富集,Eu具负异常。Ⅳ带全岩同样具有高SiO_(2)、Al_(2)O_(3)富Na_(2)O、K_(2)O的特征,但是其稀土总量更低,Eu具正异常,呈“W”型曲线特征。所有特征均显示伟晶岩经历了高度的分异演化。II、III、IV带内铌铁矿族矿物背散射图像和化学成分指示存在2个阶段的铌钽矿化:早阶段为岩浆结晶分异主导的铌钽矿化以背散射图像中较暗,Ta/Nb比值均小于1的富铌为特征;晚阶段为流体出溶主导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铌钽矿化以背散射图像较亮,Ta/Nb比值均大于1的富钽为特征。铌铁矿族矿物组合显示矿体内部具有复杂的相转变,其演化系列表现为CGM1a(岩浆阶段形成的铌铁矿-铌锰矿)→CGM2a(岩浆阶段交代成因的铌铁矿-铌锰矿)→CGM2b(不完全交代阶段成因的钽锰矿)→CGM1b(热液阶段完全交代成因的钽锰矿)。该演化系列对应的Ta/(Nb+Ta)平均值由0.244→0.283→0.586→0.650,即Ta元素随着交代作用进行呈现逐渐增加的过程;此外,铌铁矿族矿物也呈现铌铁矿→铌锰矿→钽锰矿的变化趋势,Nb-Ta分馏特征显著。Ⅳ、Ⅲ、Ⅱ带伟晶岩铌钽铁矿U-Pb测年确定其成岩成矿年龄为1845Ma左右,表明全吉地块内存在古元古代稀有金属成矿事件。II和III带伟晶岩全岩ε_(Hf)(t)为值为+0.14~-3.96,地壳模式年龄(t_(DM2))平均值为2.49~2.71Ga,指示伟晶岩源区可能来自太古代地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吉地块 古元古代 铍钽锂矿化伟晶岩 铌钽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晚更新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16
作者 张金明 潘彤 +4 位作者 宋泰忠 柯学 梁坤先 杨文军 张小瑾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8-1272,共15页
柴达木盆地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结合部,具有特殊的盆-山构造格局,盆地内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保存了从新生代早期至第四纪之间连续、完整的沉积记录。柴达木盆地晚更新世沉积物分为砾石层、砂层、黏土层和盐岩层... 柴达木盆地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结合部,具有特殊的盆-山构造格局,盆地内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保存了从新生代早期至第四纪之间连续、完整的沉积记录。柴达木盆地晚更新世沉积物分为砾石层、砂层、黏土层和盐岩层4大类,盆地边部以砾石层、砂层为主,厚度1~45 m;盆地中心以黏土层、盐岩层为主,厚度150~300 m。本次工作在对比56个钻孔、露头剖面资料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晚更新世岩相古地理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晚更新世发育冲积扇相、辫状河相、湖泊三角洲相、淡水湖相、咸水湖相5类沉积相和15类沉积亚相;盆地边缘发育冲积扇相,辫状河相主要分布于阿拉尔、乌图美仁、大格勒、夏日哈、怀头塔拉等地区,辫状河相或河流三角洲相在盆地北缘面积变化明显,南缘变化不大。受共和运动的影响,柴达木古湖被完全肢解成彼此互不相连的多个小湖泊,大浪滩、察汗斯拉图、昆特依和马海等孤立湖盆的湖水急剧浓缩,为盐湖滨浅湖亚相沉积,一里坪地区为盐湖滨浅湖亚相,察尔汗、大柴旦地区主体仍为淡水—微咸水湖泊,尕海、可鲁克湖、托素湖为一个统一的淡水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晚更新世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泊第四纪深层含钾卤水成因机制探讨
17
作者 樊馥 郭廷峰 +4 位作者 侯献华 张凡凯 于咏梅 孟凡巍 王冀洺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6-1006,共11页
【目的】探讨罗布泊深部卤水地球化学及成因演化特征,并对卤水钾盐成矿模式进行探索,旨在为后续罗布泊深层含钾卤水资源选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罗布泊地区LDK02孔卤水储层岩石学分析,卤水常、微量元素及同位素测试,利用相图... 【目的】探讨罗布泊深部卤水地球化学及成因演化特征,并对卤水钾盐成矿模式进行探索,旨在为后续罗布泊深层含钾卤水资源选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罗布泊地区LDK02孔卤水储层岩石学分析,卤水常、微量元素及同位素测试,利用相图、元素相关性分析等手段,探讨了罗布泊深层含钾卤水的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模式。【结果与结论】LDK02井200~500m早—中更新世卤水以硫酸盐型为主,卤水K^(+)含量远超3g/L,达到单独开采利用标准。卤水钠氯系数接近1,硼同位素与海相沉积物相近,反映了卤水主要为海相盐类溶滤成因类型;HBO_(2)和K^(+)的正相关性,反映溶滤盐层提供了卤水中一定量的K^(+)。D、O同位素正漂移、与中新世含盐地层相近的锶同位素特点,进一步指示了卤水主要为中新世含盐地层淋滤且经历了浓缩蒸发过程。结合前人对于罗布泊早—中更新世构造演化及现代径流系统形成历史的研究,认为古近纪—新近纪海相和海陆交互相含盐地层,尤其是中新世含盐地层盐类物质发生溶解,被塔里木河水携带进入罗布泊,是研究目的层段卤水K^(+)的重要来源。此外,结合更新世时期西域构造运动背景,认为西域运动相关的深部富K、Li热液,以及与构造运动相关的储层火山碎屑物质的溶蚀溶解,也是卤水中K^(+)的重要物质来源。以此为基础,初步建立了罗布泊早—中更新世200~500m深层含钾卤水“深部物质补给+古盐溶滤”二元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泊 第四纪 常、微量元素 同位素 成钾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昆仑成矿带斑岩型矿床的确认及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丰成友 李东生 +3 位作者 吴正寿 马圣钞 李国臣 王松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71-172,共2页
关键词 斑岩型矿床 找矿前景分析 东昆仑地区 斑岩体 青海省 钾长花岗斑岩 构造带 阿尼玛卿 印支期 东昆仑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驼路沟地区钴(金)矿床赋矿地层与控矿构造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唐健 王发明 +2 位作者 许红英 李善平 张林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6-96,共11页
驼路沟地区钴(金)矿产找矿的突破,是近几年来国土资源大调查取得的重大成果。区内钴(金)矿床的空间定位与矿体展布受驼路沟—忠阳山复合型(或大型)韧性剪切带控制。矿床赋存于硫化物矿物相的沉积岩系中,显示了层控性的特点。矿区内岩石... 驼路沟地区钴(金)矿产找矿的突破,是近几年来国土资源大调查取得的重大成果。区内钴(金)矿床的空间定位与矿体展布受驼路沟—忠阳山复合型(或大型)韧性剪切带控制。矿床赋存于硫化物矿物相的沉积岩系中,显示了层控性的特点。矿区内岩石剪切变形明显,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构造 特征 驼路沟地区 青海 钴矿床 金矿床 赋矿地层 控矿构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白垩纪挤压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志宏 王芃 +2 位作者 赵呈祥 沙茜 周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9-985,共7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工作成果,确定了研究区由侏罗纪NE—SW向的伸展构造体制转换为白垩纪NEE—SWW向的挤压构造体制,形成呈NNW向展布的断层相关褶皱和反转构造,具有挤压坳陷型盆地的性质。柴...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工作成果,确定了研究区由侏罗纪NE—SW向的伸展构造体制转换为白垩纪NEE—SWW向的挤压构造体制,形成呈NNW向展布的断层相关褶皱和反转构造,具有挤压坳陷型盆地的性质。柴达木盆地北缘白垩系的沉积韵律、岩性和厚度在空间上的差异及其与下伏、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在空间上出现整合—平行不整合—整合的变化,主要受同构造期断层相关褶皱、反转构造的活动强度在空间和时间上差异的影响。在白垩纪,柴达木盆地北缘与中国东部盆地的变形特征存在很大差异,说明中国西部与东部的构造演化在当时受不同构造体制控制;柴达木盆地北缘在白垩纪的NEE—SWW向挤压作用可能与特提斯构造域的冈底斯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构造 反转构造 断层传播褶皱 生长地层 白垩纪 地质 柴达木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