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绿色矿山建设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石海岩 唐彬元 +6 位作者 童海奎 严玲琴 王振东 李尚蔚 马彦青 靳浩 罗永统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2期58-63,共6页
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在全国的能源资源安全地位突出,矿业开发是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动力,绿色矿山建设是生态文明在矿业领域的具体体现,青海省要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着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高地,对矿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对青... 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在全国的能源资源安全地位突出,矿业开发是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动力,绿色矿山建设是生态文明在矿业领域的具体体现,青海省要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着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高地,对矿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对青海省重点矿山企业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方法、类比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证分析法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青海省矿产资源概况、开发利用情况、绿色矿山及共同体建设现状,在理顺绿色矿山建设各主体定位、责任和协调关系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绿色矿山建设各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青海省构建并发展“政府部门-矿山企业-科研院所-第三方评估机构-当地民众-社会监督”为主体的绿色矿山建设共同体发展理念及对策建议,提出按照“整体思维、多元保障、各尽其能、合作共赢”的机制,落实各主体责任,以期形成符合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矿业发展新模式,推动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矿山 建设共同体 高质量发展 对策建议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洁 《农业工程》 2019年第8期35-37,共3页
我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之后,城市化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而在这一段时间之中出现的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就浮现出来,并逐步发展成寸土寸金的局面。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准确地把握土地实际情况,这样才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设计。在规划... 我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之后,城市化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而在这一段时间之中出现的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就浮现出来,并逐步发展成寸土寸金的局面。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准确地把握土地实际情况,这样才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设计。在规划之中,土地测绘作为其技术支持,在信息化技术普及的过程中,让测绘技术获取准确的数据支持。因此,就信息化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满足土地的开发管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开发管理 信息化 测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硐压缩空气储能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3
作者 王龙轩 张文 +4 位作者 杨晓林 丛晓明 王汉勋 王鑫雨 龙永康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5-292,共18页
在如今全球气候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为实现碳净零目标,各国可再生能源需求量不断扩大。然而由于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存在着间歇性、不稳定等缺陷,严重制约了其规模化应用。储能技术可有效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整合与并网问题。其... 在如今全球气候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为实现碳净零目标,各国可再生能源需求量不断扩大。然而由于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存在着间歇性、不稳定等缺陷,严重制约了其规模化应用。储能技术可有效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整合与并网问题。其中,废弃矿硐压缩空气储能(Abandoned Mine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AM-CAES)由于具备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受到了中外储能领域的广泛关注。基于此,综述了AM-CAES的相关研究,阐述了AM-CAES的基本原理及其热力学模型推导现状,研究了AM-CAES在选址适宜性、工作效率、安全性及环境影响和经济可行性4个方面的理论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外AM-CAES示范项目的特点及其生态和经济效益,对比了中外AM-CAES相关政策,最后总结并探讨了AM-CAES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尚面临的科学问题。结果表明:利用既有废弃矿硐开展压缩空气储能,一方面能够大幅降低工程投资,减少新土地资源的开发,具备较高的环境友好度;另一方面可平衡能源供需,提高电网稳定性,并促进可再生能源集成,从而降低高碳电力比重,应用前景广阔。目前,AM-CAES在储能效率、储能周期、系统规模上仍待进一步突破,投资规模和收益方式也仍需相关政策出台进行推动和完善。旨在为废弃地下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存储与转换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以期助力中国生态修复和能源转型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废弃矿硐 压缩空气储能 环境友好 地下空间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与LSTM技术的高寒矿区排土场边坡形变监测研究
4
作者 吴志杰 刘昌义 +5 位作者 胡夏嵩 唐彬元 李帅飞 邓太国 梁晓娜 雷浩川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3-1098,共16页
针对传统监测技术难以对高寒冻融环境条件下矿区排土场边坡开展连续性、整体性形变监测,以及难以实现精准预测排土场变形趋势,本文以青海木里煤田江仓矿区2号井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1 A影像数据,联合SBAS-InSAR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 针对传统监测技术难以对高寒冻融环境条件下矿区排土场边坡开展连续性、整体性形变监测,以及难以实现精准预测排土场变形趋势,本文以青海木里煤田江仓矿区2号井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1 A影像数据,联合SBAS-InSAR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方法,获取青海木里煤田江仓矿区2号井2019~2022年间2处排土场边坡形变结果,开展排土场边坡形变特征和降雨因素对边坡形变趋势的影响研究,并利用排土场边坡时序形变结果进行LSTM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木里煤田江仓矿区2号井南、北2处排土场边坡年平均形变速率为-62~21 mm·a^(-1),最大累积沉降量分别为255 mm、214.5 mm;对比日降雨量值表明,降雨后排土场边坡形变表现出呈相对加速沉降的变化趋势;在LSTM模型的预测样本中最大误差为2.42 mm,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最大均方根误差(RMSE)、均方误差(MAE)分别为1.14 mm、0.97 mm,表明使用SBAS-InSAR技术与构建LSTM模型在高寒矿区排土场边坡形变监测及预测方面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可为高寒矿区排土场边坡及类似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病害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矿区 SBAS-InSAR 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技术的夏藏滩滑坡区地表变形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岳磊 刘昌义 +7 位作者 丛晓明 唐彬元 付江涛 邢光延 雷浩川 赵吉美 吕伟涛 胡夏嵩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70,共13页
黄河上游两岸巨型滑坡发育,对以龙羊峡水电工程为代表的黄河上游梯级电站以及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等带来一定影响和潜在危害。为研究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分布区地表形变特征,以位于青海尖扎境内的黄河上游右岸夏藏滩滑坡分布区... 黄河上游两岸巨型滑坡发育,对以龙羊峡水电工程为代表的黄河上游梯级电站以及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等带来一定影响和潜在危害。为研究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分布区地表形变特征,以位于青海尖扎境内的黄河上游右岸夏藏滩滑坡分布区为研究区,利用升轨、降轨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InSAR技术对滑坡体地表形变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并通过实地调查对基于InSAR技术监测结果进行现场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升轨、降轨Sentinel-1A影像数据所获得的区内滑坡体地表最大形变速率分别为24mm/a和21mm/a,最大累计变形量分别为133mm和128mm;2017—2022年监测周期内,随着监测时间增加,位于夏藏滩滑坡前缘的次级滑坡特征点A和B累计位移量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基于PS-InSAR和SBAS-InSAR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滑坡体地表累计变形量具有一致性特征,该结果表明InSAR技术适用于黄河上游拉干峡—寺沟峡流域巨型滑坡体地表变形的监测。该研究结果不仅为开展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地表变形监测提供有效方法,而且为该流域有效防治古滑坡复活提供数据支撑和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拉干峡—寺沟峡流域 夏藏滩巨型滑坡 INSAR技术 地表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河道带状地形测量的航空摄影测量影像细节增强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何旭东 赵洪鹏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201-206,共6页
航空摄影曝光延迟对测量影像造成误差干扰,导致影像对比度和清晰度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子层分割和透射率去雾的影像细节增强处理技术。充分考虑加入一体化监测中与航空摄影测量时间呈线性关系的系统误差,采用动态差分后处理... 航空摄影曝光延迟对测量影像造成误差干扰,导致影像对比度和清晰度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子层分割和透射率去雾的影像细节增强处理技术。充分考虑加入一体化监测中与航空摄影测量时间呈线性关系的系统误差,采用动态差分后处理技术解决曝光延迟和信号中断造成的误差干扰问题。对影像各个灰度区域进行子层分割处理,将子层区域占全局直方图的比例反映到灰度级的横坐标上,对影像对比度进行增强处理。构建大气传输模型,计算无雾影像局部影像块内通道暗原色,结合航拍影像局部透射率计算结果,对影像清晰度进行增强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最大像素值为1000 PX,出现在中间区域,影像细节增强效果与理想增强效果一致,能够有效增强影像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摄影 测量影像 影像细节增强技术 动态差分后处理技术 子层分割技术 透射率去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结构监测中应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丽 丛晓明 赵生良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3-156,共4页
我国地铁隧道监测主要以全站仪为主的传统测量,监测点有限,监测过程缓慢,难以全面反映隧道结构的变形。本文针对地铁隧道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移动式三维激光测量技术的隧道结构监测方案。首先利用移动激光扫描获取高密度点云数... 我国地铁隧道监测主要以全站仪为主的传统测量,监测点有限,监测过程缓慢,难以全面反映隧道结构的变形。本文针对地铁隧道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移动式三维激光测量技术的隧道结构监测方案。首先利用移动激光扫描获取高密度点云数据;然后通过自动识别提取隧道顶部的环片拼接缝,以此为基础结合点云数据提取各环片断面信息,对环片结构进行分析;最后利用综合数据管理平台对各类监测成果进行管理分析,实现隧道结构变化的科学管理。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案监测结果准确、成果分析与管理更加科学,满足隧道健康监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监测 全站仪 移动式三维激光 点云数据分析 数据综合管理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结合无人机摄影测量实验教学改革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8
作者 段祝庚 陈丰田 +2 位作者 岳雄 江学良 王丽颖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1-205,共5页
为探索无人机摄影测量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对无人机摄影测量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将虚拟仿真系统和云计算技术引入无人机摄影测量实验教学,进行虚实结合的开放式实验模式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验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调... 为探索无人机摄影测量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对无人机摄影测量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将虚拟仿真系统和云计算技术引入无人机摄影测量实验教学,进行虚实结合的开放式实验模式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验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对照组和研究组间的累计作业时长、自主实验程度、对课程的帮助程度、兴趣度、满意度和考核成绩等调查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可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摄影测量学 实验教学 虚拟仿真实验 云计算 虚实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村庄规划编制项目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永刚 张小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1-23,31,共4页
为进一步完成青海省民和县村庄规划编制,本文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作业方法,对民和县所属10个村开展分辨率优于0.05 m的倾斜摄影测量,获取了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数据(DSM)、正射影像数据(DOM)、数字线划图(DLG)等测绘产品,为乡村规划... 为进一步完成青海省民和县村庄规划编制,本文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作业方法,对民和县所属10个村开展分辨率优于0.05 m的倾斜摄影测量,获取了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数据(DSM)、正射影像数据(DOM)、数字线划图(DLG)等测绘产品,为乡村规划提供了数据基础。飞马D20无人机凭借其高集成、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无人机平台,双差分天线,前向视觉定位等先进技术优势,在该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规划 倾斜摄影 飞马D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压缩空气储能及其技术发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文 王龙轩 +4 位作者 丛晓明 王鑫雨 韦文玉 白振宇 ZUHAIB UL HASSAN Lashari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15335-15347,共13页
压缩空气储能研究是目前绿电储能的重要科技前沿,主要为大规模绿电的存储转换及并网等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回顾了压缩空气储能的背景,介绍了传统压缩空气储能及其衍生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压缩空气储能研究是目前绿电储能的重要科技前沿,主要为大规模绿电的存储转换及并网等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回顾了压缩空气储能的背景,介绍了传统压缩空气储能及其衍生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中外压缩空气储能的应用现状及其经济效益。基于此,提出了未来压缩空气储能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为相关学者和方案决策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绿电储存 关键技术 应用前景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图像光谱特征融合的高原土地覆盖类型分类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彬元 赵洪鹏 杨珍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75-79,共5页
在使用土地覆盖类型分类模型分类高原土地覆盖类型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类别地物间光谱信息更相近,在没有多特征降噪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噪声偏差,导致土地覆盖类型错分,设计一种基于遥感图像光谱特征融合的高原土地覆盖类型分类模型。设计... 在使用土地覆盖类型分类模型分类高原土地覆盖类型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类别地物间光谱信息更相近,在没有多特征降噪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噪声偏差,导致土地覆盖类型错分,设计一种基于遥感图像光谱特征融合的高原土地覆盖类型分类模型。设计特征提取方法,提取遥感图像中几何特征的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以展示遥感图像光谱更多的空间细节信息;将遥感图像按照一定模式规则进行处理和运算,构建三种多特征融合模式,使用SVM作为分类工具,计算其中参数,实现元素的线性可分。模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分类模型所得到的分类结果在生产精度、总体精度、Kappa系数这三个指标中的评分均达到了0.7以上,验证了设计模型在高原土地覆盖类型分类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光谱 特征融合 土地覆盖类型 分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