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流产的病原学诊断
1
作者 王光华 简莹娜 +4 位作者 李秀萍 王戈平 胡勇 吴永林 马利青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3期11-13,共3页
本试验对青海湖南岸普氏原羚保护站一例发生流产、从而引起子宫脱落的普氏原羚进行了子宫脱还纳术,并采集胎衣开展病原实验室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荧光定量PCR和病原分离培养等方法,在胎衣样品中检测到了流产衣原体,鸡胚培养基分离获... 本试验对青海湖南岸普氏原羚保护站一例发生流产、从而引起子宫脱落的普氏原羚进行了子宫脱还纳术,并采集胎衣开展病原实验室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荧光定量PCR和病原分离培养等方法,在胎衣样品中检测到了流产衣原体,鸡胚培养基分离获得流产衣原体病原。结果表明,引起本次普氏原羚流产的病原体为羊流产衣原体,该地区需加强野生动物流产病原的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流产衣原体 分离鉴定 OmpA基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海东地区主要蜱传病分子生物学检测
2
作者 马利青 李宗辉 +6 位作者 王戈平 李生福 李秀萍 赵金财 简莹娜 胡勇 王光华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3期27-31,共5页
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调查蜱虫和各种家畜物种中蜱传原虫病原体(包括巴贝斯虫和泰勒虫)和蜱传细菌病原体(包括无形体、立克次氏体、柯克斯氏体、伯氏疏螺旋体)等蜱媒病原体的患病率和感染状况。
关键词 蜱虫 蜱传原虫病原体 蜱传细菌病原体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部分地区牦牛感染中华泰勒虫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3
作者 韩元 李春花 +4 位作者 李志 林伟山 马豆豆 蔡进忠 雷萌桐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52,共6页
为了解青海省部分地区牦牛感染中华泰勒虫情况,本试验从青海省6个州市10个县市共采集411份牦牛血液样本,提取其血液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梨形虫18S rRNA基因V4高变区并测序分析,应用DnaSP v6软件分析阳性样本的单倍型数量、突... 为了解青海省部分地区牦牛感染中华泰勒虫情况,本试验从青海省6个州市10个县市共采集411份牦牛血液样本,提取其血液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梨形虫18S rRNA基因V4高变区并测序分析,应用DnaSP v6软件分析阳性样本的单倍型数量、突变位点、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应用PopArt和MEGA 6.0软件构建阳性样本的单倍型网络图和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牦牛血液样本中中华泰勒虫感染率为19.46%(80/411),且中华泰勒虫阳性样本的18S rRNA序列共有16个单倍型,主要以中华泰勒虫单倍型1(TsH1)为主(65/80),在海晏县、河南县、达日县、贵南县和玉树市均有分布,而其余15个单倍型各占1.25%(1/80),只在贵南县分布;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34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253,共有25个突变位点。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中华泰勒虫16个单倍型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中华泰勒虫甘肃株、武汉株、海南株、新疆株和河南株序列聚为一支。本试验可为青海省蜱传中华泰勒虫病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中华泰勒虫 18S rRNA 感染率 单倍型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牦牛源益生菌分离、鉴定及其益生特性的研究
4
作者 谢林林 曹瑾 +7 位作者 赵玉琪 张欣 郝力壮 简莹娜 孙偲 李军训 宋洪宁 王楠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8-671,共14页
本研究旨在从青海省牦牛源样品中分离筛选可用于改善牦牛腹泻的潜在益生菌菌株,并评价其体外益生特性。试验首先从健康牦牛粪便和酸奶中分离纯化出乳酸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16S rDNA以及对部分菌株进行保守基因rpoA测序,并进行BLAST比... 本研究旨在从青海省牦牛源样品中分离筛选可用于改善牦牛腹泻的潜在益生菌菌株,并评价其体外益生特性。试验首先从健康牦牛粪便和酸奶中分离纯化出乳酸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16S rDNA以及对部分菌株进行保守基因rpoA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然后,通过评价菌株的生长、耐酸、耐胆盐、自动聚集能力和疏水性等特性筛选出优异菌株,重点考察其对来自腹泻致死牦牛中分离的致病菌的抑制能力,同时对其抗生素耐药性、细胞黏附能力、抗氧化能力[2,2-二苯基-1-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及还原能力]及抗炎能力[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共获得8株乳酸菌,其中1株为罗伊氏黏液乳杆菌,3株为植物乳植杆菌,4株为屎肠球菌。其中,罗伊氏黏液乳杆菌QM11具有较强的耐酸和耐胆盐能力;自动聚集率和疏水率分别为(64.07±1.36)%和(26.90±1.51)%;对牦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QH01、QH02和QH03的抑菌率分别为(87.29±0.98)%、(74.67±1.28)%和(86.43±0.2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多种病原指示菌的抑菌率达74%以上;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与对照菌株鼠李糖乳杆菌GG相比,罗伊氏黏液乳杆菌QM11对结肠细胞的黏附能力更强,黏附率为(54.38±2.15)%;菌悬液的抗氧化能力更强,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能力分别为(4.19±1.03)%、(180.29±9.28)%和(6.07±0.60)%;抑制巨噬细胞释放NO的能力与鼠李糖乳杆菌GG相当。综上所述,本试验筛选出的罗伊氏黏液乳杆菌QM11可作为后续研制用于防治牦牛腹泻益生菌制剂的备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益生菌 筛选 益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甘德一起犊牛病毒性腹泻病原检测分析
5
作者 聂尔求秀 简莹娜 +5 位作者 彭毛卓玛 王志军 李志 付永 朵红 张学勇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2期31-36,共6页
2024年4~6月份,青海甘德某牦牛养殖合作社的犊牛出现精神沉郁、消瘦、腹泻等临床症状。为检测病原探明发病原因,采集腹泻犊牛肛拭子、粪便等样品10份,采用PCR方法检测牛冠状病毒、牛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腺病毒、牛肠道病毒... 2024年4~6月份,青海甘德某牦牛养殖合作社的犊牛出现精神沉郁、消瘦、腹泻等临床症状。为检测病原探明发病原因,采集腹泻犊牛肛拭子、粪便等样品10份,采用PCR方法检测牛冠状病毒、牛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腺病毒、牛肠道病毒、牛环曲病毒、牛诺如病毒、牛纽布病毒、球虫、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结果表明,在10份腹泻粪样中,均仅检出牛冠状病毒,其他病原未检出。这说明该合作社犊牛腹泻由牛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在犊牛发生腹泻后,可通过静脉注射补液,利用中药强心剂强心,同时使用适当的抗菌素进行预防细菌性病原继发感染,应加强营养管理,增强免疫力,减少环境应激,注意圈舍消杀,减少污染环境暴露及激发感染,可达到有效地治疗与防控目的,本研究为该合作社犊牛腹泻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腹泻 牛冠状病毒 PCR检测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流产类疾病原因分析及防控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光华 简莹娜 +2 位作者 王戈平 李秀萍 马利青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1期45-50,共6页
随着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养羊业已成为青海省乃至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也伴随着各类疾病的发生,其中流产类疾病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有些地区妊娠母羊经常会发生早产、流产等现象,严重影响羊群... 随着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养羊业已成为青海省乃至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也伴随着各类疾病的发生,其中流产类疾病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有些地区妊娠母羊经常会发生早产、流产等现象,严重影响羊群的健康和繁殖能力,对农牧民的经济收入造成较大影响。引起母羊流产的病因较多,综合起来主要分为病原性因素和非病原性因素,有时为多种因素并存。对这类疾病应做到早期发现、提前预防、全面分析、科学防治,将流产、早产等疾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流产 病因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牧区犊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基因及血清型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石田 韩生义 +3 位作者 李淑萍 胡国元 李玲霞 李生庆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5,共6页
为掌握青海牧区致牦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以期为牦牛大肠埃希氏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对青海省玉树、果洛、海北地区采集的99份犊牦牛腹泻相关样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培养及O抗原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扩增... 为掌握青海牧区致牦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以期为牦牛大肠埃希氏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对青海省玉树、果洛、海北地区采集的99份犊牦牛腹泻相关样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培养及O抗原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扩增及小鼠毒性试验等研究。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主要携带F17、ompA、fimC、espA、HPI、LEE、VT1、SLT2等毒力基因,未检出K88、K99、LT1等毒力基因,小鼠最低致死剂量为2.5×10^(9)CFU/mL,优势血清型为O25、O55和O107,分别占定型血清的25.40%、14.29%和19.05%,系统主要发育群为B1群。研究结果将为后续青海地区致犊牦牛腹泻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发病机制探讨及疫苗研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毒力基因 血清分型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海北地区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5′-UTR遗传进化分析
8
作者 林伟山 马豆豆 +6 位作者 雷萌桐 魏斌 李国才 王光华 王戈平 简莹娜 李秀萍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1249,共9页
【目的】了解青海省海北地区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流行情况及遗传学分子特征。【方法】对采集自青海海北地区的148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提取病毒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以其为模板扩增BVDV 5′-UT... 【目的】了解青海省海北地区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流行情况及遗传学分子特征。【方法】对采集自青海海北地区的148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提取病毒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以其为模板扩增BVDV 5′-UTR保守区域,建立特异性检测牦牛BVD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以该方法对青海海北地区牦牛养殖场BVD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选取4份BVDV阳性样品,对BVDV 5′-UTR区域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与NCBI中不同亚型BVDV以及同属病毒毒株进行相似性比对,并基于BVDV 5′-UTR区域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本研究基于BVDV 5′-UTR成功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7,标准品浓度为2.69×10^(2)~2.69×10^(9)拷贝/μ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小检出限为2.69×10^(2)拷贝/μL。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均<1.7%,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采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青海省海北地区门源县、祁连县、海晏县和湟源县的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VDV阳性率分别为45.00%、36.00%、30.77%和29.00%。BVDV 5′-UTR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4株牦牛源BVDV与伊朗、美国的BVDV-1a亚型毒株聚集在同一个独立分支,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6.6%~99.7%。【结论】本研究明确了BVDV-1a型是导致青海省海北地区牦牛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为该地区牦牛养殖场及时、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丰富了当地BVD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为该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控及疫苗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流行病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部分地区青海血蜱中肠细菌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陈强 蒋硕 +2 位作者 何永彩 胡晓宇 李英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2期11-16,38,共7页
为明确青海地区优势传播媒介蜱种——青海血蜱雌雄成蜱中肠细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了解蜱传病原与肠道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技术对其肠道细菌16S rRNA的V3-V4区进行测序。测序获得肠道细菌16S rRNA有效序列74 413... 为明确青海地区优势传播媒介蜱种——青海血蜱雌雄成蜱中肠细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了解蜱传病原与肠道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技术对其肠道细菌16S rRNA的V3-V4区进行测序。测序获得肠道细菌16S rRNA有效序列74 413条,OTU 85个。物种注释到7个门,11个纲,32个目,48个科,64个属和80个种;共获得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以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高。在属水平上获得7个优势菌属,其相对丰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柯克斯体属、立克次氏体属、假单胞菌属、博斯氏菌属、布氏杆菌属、红球菌属和不动杆菌属。Alpha多样性分析雌蜱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比雄蜱高。Beta多样性分析和物种丰度差异分析显示,雌蜱和雄蜱的菌群组成和丰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为青海地区蜱传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血蜱 中肠 16S rRNA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互助县藏羊部分疾病的血清学调查
10
作者 王林业 章石楠 +3 位作者 胡国元 石田 李淑萍 韩生义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2期42-44,共3页
采集青海省互助县3个藏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80份藏羊血液,分离血清进行了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小反刍兽疫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检测,结果显示,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率为0;小反刍兽疫阳性率为37.50%;羊巴氏杆菌病阳性率为1.25%。结果表明,上... 采集青海省互助县3个藏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80份藏羊血液,分离血清进行了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小反刍兽疫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检测,结果显示,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率为0;小反刍兽疫阳性率为37.50%;羊巴氏杆菌病阳性率为1.25%。结果表明,上述3个养殖基地几种主要羊传染病的感染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羊 传染性胸膜肺炎 小反刍兽疫 巴氏杆菌病 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青海省部分牧区羊只棘豆中毒情况调查及分析
11
作者 马利青 阚威 +10 位作者 黄金云 张立成 王小红 切环 王贵元 李长云 李秀萍 简莹娜 胡勇 王戈平 王光华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4期55-58,共4页
2022年8月,青海省部分牧区陆续出现羊只死亡病例。根据对患羊临床症状的了解,并经剖解检查、当地有毒杂草调研以及实验室相关毒素检测,判断羊只死亡是由棘豆中毒而引起的。
关键词 有毒杂草 毒素检测 棘豆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氏原羚与放牧绵羊的粪便细菌多样性差异研究
12
作者 李生庆 郭文涛 +3 位作者 胡国元 李淑萍 韩生义 王威阳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4期28-31,40,共5页
采用16S rDNA技术对刚察县、海晏县的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和刚察县放牧绵羊的粪便进行细菌多样性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门分类水平上,海晏、刚察两个地区的普氏原羚及放牧绵羊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为以下6个优势菌门(... 采用16S rDNA技术对刚察县、海晏县的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和刚察县放牧绵羊的粪便进行细菌多样性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门分类水平上,海晏、刚察两个地区的普氏原羚及放牧绵羊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为以下6个优势菌门(占比大于1%),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等,表明两种动物在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上具有一致性。此外,普氏原羚肠道中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占比高于放牧绵羊,且差异极显著(P<0.01),而放牧绵羊肠道中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占比极显著高于普氏原羚肠道中的微生物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放牧绵羊 菌群多样性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部分地区藏羊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6
13
作者 邢东阳 张学勇 +1 位作者 朵红 郭志宏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第6期42-43,共2页
为了解青海省部分地区藏羊的弓形虫感染情况,分别在乌兰县柯柯镇和铜普镇、刚察县沙柳河镇、贵南县茫曲镇、海晏县甘子河乡采集藏羊血液样本272份。利用间接血凝实验(IHA)检测藏羊血清弓形虫抗体。结果显示,检出6份血清阳性,总阳性率为2... 为了解青海省部分地区藏羊的弓形虫感染情况,分别在乌兰县柯柯镇和铜普镇、刚察县沙柳河镇、贵南县茫曲镇、海晏县甘子河乡采集藏羊血液样本272份。利用间接血凝实验(IHA)检测藏羊血清弓形虫抗体。结果显示,检出6份血清阳性,总阳性率为2.21%(6/272)。说明青海省部分地区藏羊存在弓形虫病的感染,应引起重视,加强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藏羊 间接血凝试验 血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血蜱Haemalin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转录水平分析
14
作者 何永彩 李增魁 +11 位作者 陈炳华 张连生 李中余 何顺福 陈继勇 耿鹏程 胡晓宇 蒋硕 陈强 徐璐瑶 康明 李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0-708,共9页
为构建青海血蜱Haemalin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分析该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青海血蜱不同发育阶段和雌蜱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本研究基于青海血蜱唾液腺转录组文库中检索到的一个功能注释为Haemalin的基因片段,采用cDNA末端快速... 为构建青海血蜱Haemalin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分析该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青海血蜱不同发育阶段和雌蜱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本研究基于青海血蜱唾液腺转录组文库中检索到的一个功能注释为Haemalin的基因片段,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引物设计软件设计Haemalin基因3'RACE和5'RACE特异性引物,分别经RACE扩增青海血蜱Haemalin基因的3'端和5'端序列,测序后与其中间序列拼接获得该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编码蛋白的信号肽、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结构域、蛋白质三级结构、B细胞抗原表位以及氨基酸序列比对,采用NCBI中的BLAST及MEGA 7.0软件分别分析Haemalin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及构建其系统进化树,采用qPCR检测Haemalin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青海血蜱和雌蜱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青海血蜱Haemalin基因cDNA全长583 bp,开放阅读框(ORF)423 bp,该基因编码蛋白的信号肽为N端的15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4.71,属于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域。该基因编码蛋白的三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其存在两个典型的Kunitz/牛胰蛋白酶抑制剂(Kunitz/BPTI)结构域,两个结构域之间由单链连接,共包括3个α螺旋,2对反向平行的β折叠;在aa35~aa45、aa54~aa60、aa75~aa80、aa91~aa93、aa125~aa131等处可能存在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相似性与进化树结果显示,青海血蜱Haemalin氨基酸序列与褐黄血蜱凝血酶抑制剂Haemalin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最高达92%,并在进化树中二者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表明,青海血蜱Haemalin可能也为一种凝血酶抑制剂。qPCR结果显示,Haemalin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青海血蜱中的转录水平为:卵>半饱血蜱>若蜱>饱血蜱>幼蜱>吸血96 h的雌成蜱>游离雌成蜱,且其在青海血蜱雌蜱中肠中的转录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001)。表明,Haemalin基因在青海血蜱成蜱吸血阶段及其在该蜱的血液消化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Haemalin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青海血蜱防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血蜱 Haemalin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 转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羊黑疫的诊断与防治
15
作者 张成 李秀萍 +5 位作者 李生福 简莹娜 胡勇 王光华 王戈平 马利青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3期69-70,共2页
经临床观察、剖检和实验室检测,此羊疫病确诊为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羊黑疫,建议驱杀肝片吸虫,并及时注射羊黑疫疫苗。
关键词 绵羊 B型诺维氏梭菌 黑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源腐败梭菌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生物学信息分析
16
作者 李淑萍 韩生义 +5 位作者 阿保地 刘成录 胡国元 石田 章石楠 李生庆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1期14-19,23,共7页
为了研究青海果洛地区牦牛源腐败梭菌病的生物学特性,对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兽医站送检的3份病死牦牛脏器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并对分离的病原菌株进行了PCR特异性扩增及系统发育树比对。结果表明,从病死牛脾脏... 为了研究青海果洛地区牦牛源腐败梭菌病的生物学特性,对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兽医站送检的3份病死牦牛脏器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并对分离的病原菌株进行了PCR特异性扩增及系统发育树比对。结果表明,从病死牛脾脏中分离到的菌种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该菌在pH 8.0的VF厌气肝汤中生长良好,在PH8.0的羊血琼脂培养基上能长出光滑凸起、边缘圆润并伴有溶血现象的菌落;将分离菌纯培养物递倍稀释后经皮下注射0.2 mL昆明系小白鼠,小鼠在24 h内全部死亡;从生长曲线可看出0~2 h为迟缓期,>2~14 h为对数期,>14~24 h为平稳期,24 h之后开始衰退。经特异性扩增得到与预期结果相符的大小为1 300 bp的ɑ毒素条带,16SrRNA扩增得到1 450 bp的目的条带,进化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腐败梭菌。经实验室分离鉴定,并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确诊为牦牛腐败梭菌病,此诊断结果为该地区疫病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腐败梭菌 分离鉴定 16SrRNA扩增 生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南县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现状
17
作者 王小红 李春花 +4 位作者 韩元 芦晓莉 王英措 旦正才旦 雷萌桐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4期53-54,共2页
布鲁氏菌病是由多种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是全球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畜牧业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其中,牦牛和藏羊存栏占比大、分布广,畜间布病常发。本文对贵南县... 布鲁氏菌病是由多种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是全球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畜牧业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其中,牦牛和藏羊存栏占比大、分布广,畜间布病常发。本文对贵南县畜间布病防治工作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为畜间布病监测及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防治 贵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羊口疮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学勇 简莹娜 +3 位作者 李志 郭志宏 严永盛 朵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为建立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核酸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ORFV B2L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温度与时间初步建立了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的ORFV检测方法。优化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7℃反应40 min检... 为建立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核酸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ORFV B2L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温度与时间初步建立了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的ORFV检测方法。优化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7℃反应40 min检测效果最佳。采用该方法对ORFV、山羊痘病毒、O型和A型口蹄疫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等临床常见症状相似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除对ORFV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外,对羊的其他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特异性较强。将质粒标准品10倍倍比稀释(1×10^(9)拷贝/μL~1×10^(0)拷贝/μL)后为模板,利用本研究建立的RA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ORFV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1×10^(4)拷贝/μL,敏感性较高。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95份临床样品(15份组织样品和80份血液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RAA方法能够对临床样品快速检测,组织样品和血液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5/15)和6.25%(5/80),该检测结果与普通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均为100%,表明本实验建立的RAA方法能够满足临床样品的检测需求。本研究建立的ORFV RAA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反应快速等特点,为ORFV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病毒 B2L基因 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分离的叶氏夏柏特线虫鉴定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19
作者 简莹娜 李秀萍 +2 位作者 马利青 王光华 张学勇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2期32-38,共7页
为鉴定分离到的线虫种类及其遗传进化特征,本研究通过对该线虫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采用线虫cox1基因通用引物,利用PCR扩增并测序,初步鉴定该线虫。形态学特征观察结果显示,线虫为幼虫,长约200~300μm,虫卵呈椭圆形,虫卵长约85~132μm,宽... 为鉴定分离到的线虫种类及其遗传进化特征,本研究通过对该线虫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采用线虫cox1基因通用引物,利用PCR扩增并测序,初步鉴定该线虫。形态学特征观察结果显示,线虫为幼虫,长约200~300μm,虫卵呈椭圆形,虫卵长约85~132μm,宽42~56μm;PCR结果显示,在约440 bp处出现与预期目的片段大小相符的条带。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与叶氏夏柏特线虫(Chabertia erschowi)cox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09%,初步表明该线虫为C.erschowi。采用C.erschowi的ITS2特异性基因引物经PCR进一步鉴定并测序。将2个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的C.erschowi的相应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它们之间的同源性,并构建这2个基因的进化树,分析它们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PCR结果显示,扩增到约330 bp(ITS2)的目的条带。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ITS2基因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C.erschowi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分别达100.00%。进化树结果显示,该虫株的2个基因均与不同宿主的C.erschowi处于同一分支。本研究成功鉴定了分离的线虫为叶氏夏柏特线虫,并分析其线粒体基因同源性及遗传演化关系,为叶氏夏柏特线虫的分类、鉴定和种群遗传进化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氏夏柏特线虫 线虫 鉴定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型肉毒毒素灭鼠剂对棕背雪雀危害机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生庆 李淑萍 +4 位作者 胡国元 雷萌桐 韩生义 刘成录 王林业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4-969,共6页
以大白鼠(Rattus norvegicus)与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对照组,分别开展D型肉毒神经毒素对高原鸟类棕背雪雀(Pyrgilauda blanfordi)灌胃半数致死量(LD_(50))、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蛋白的破坏强度,以及棕背雪雀、高原鼠兔、... 以大白鼠(Rattus norvegicus)与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对照组,分别开展D型肉毒神经毒素对高原鸟类棕背雪雀(Pyrgilauda blanfordi)灌胃半数致死量(LD_(50))、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蛋白的破坏强度,以及棕背雪雀、高原鼠兔、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和青海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体内VAMP1蛋白转录组测序分析,试图探析D型肉毒毒素生物灭鼠剂对高原牧区环境动物的安全性差异产生的机理,以及对高原牧区生境中与高原鼠兔同穴而居的棕背雪雀的危害程度。结果显示:棕背雪雀对D型肉毒毒素的敏感性介于高原鼢鼠与青海田鼠之间,LD_(50)为2.71万~3.16万MLD/kg(95%可信限为1.69万~4.88万MLD/kg);大白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的破坏强度明显高于高原鼠兔及棕背雪雀;在基因编码区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水平上,棕背雪雀体内的VAMP1氨基酸序列(GenBank No.GQ905710)与昆明系小鼠完全相同,VAMP1氨基酸序列在第48号氨基酸位点(为48M型,而非48Ⅰ型)属于D型肉毒毒素敏感型氨基酸,表明棕背雪雀对D型肉毒毒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现地鼠害防治中应精准控制鼠药投放剂量,建议采取药物警戒色趋避鸟类食毒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肉毒毒素 棕背雪雀 敏感性差异机理 毒饵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