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区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 被引量:6
1
作者 秦景 贺康宁 +2 位作者 刘硕 郑佳丽 王占林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0-416,共7页
2008年3-8月,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区不同样地类型下不同植物群落进行全面考察,综合分析了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生活型中,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这与群落中各层次的物种组成情况相... 2008年3-8月,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区不同样地类型下不同植物群落进行全面考察,综合分析了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生活型中,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这与群落中各层次的物种组成情况相同。②不同群落间物种多样性也有较大的差异,混交林相对纯林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③对不同起源地的群落多样性,天然次生林>退耕地人工林>农耕地,且退耕多年地段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接近于天然次生林。④在不同的退耕时间序列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逐渐趋于稳定,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呈"小—大—小"的变化过程,而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呈"大—小—大"的变化过程。退耕还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应注意合理的林草布局,促进群落的稳定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植物群落 退耕还林 青海省大通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韩磊 郑佳丽 +2 位作者 贺康宁 郑国强 王占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为全面了解退耕还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青海省大通县选取退耕年限分别为5 a以内、5~10 a、10~20 a、20 a以上的青海云杉群落及其对比的青海云杉天然次生林及耕地群落,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分层取土样,对各群落表层和中下层土壤理化... 为全面了解退耕还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青海省大通县选取退耕年限分别为5 a以内、5~10 a、10~20 a、20 a以上的青海云杉群落及其对比的青海云杉天然次生林及耕地群落,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分层取土样,对各群落表层和中下层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团粒、大团聚体含量均表现为天然林地〉退耕地〉耕地,且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土壤孔隙状况和结构性能越来越接近于天然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CEC均表现为天然林地〉退耕地〉农耕地,而且与农耕地相比,退耕地土壤碱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且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偏向于天然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壤理化性质 大通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林果木介壳虫种类调查(三)(同翅目:蚧总科)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小利 金涛 《青海农林科技》 1996年第3期26-33,共8页
青海省东部林果木介壳虫种类调查(三)(同翅目:蚧总科)刘小利,金涛(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林业所)三、蜡蚧科Coeeidae、粉蚧科Pseudococcidae12水木坚蚧Parthenolecaniumcorni(Bou... 青海省东部林果木介壳虫种类调查(三)(同翅目:蚧总科)刘小利,金涛(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林业所)三、蜡蚧科Coeeidae、粉蚧科Pseudococcidae12水木坚蚧Parthenolecaniumcorni(Bouche,1844)(图版Ⅳ-2,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林果木 介壳虫 种类调查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林果木介壳虫种类调查(一)(同翅目:蚧总科) 被引量:3
4
作者 金涛 刘小利 《青海农林科技》 1995年第3期32-36,共5页
本调查报告记述了我省林果木及园林观赏植物上的蚧虫21种,隶属3科,18属。编制了种类检索表,并附有形态特征图。
关键词 青海东部 介壳虫 害虫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林果木介壳虫种类调查(二)(同翅目:蚧总科)
5
作者 金涛 刘小利 《青海农林科技》 1996年第2期30-35,共6页
青海省东部林果木介壳虫种类调查(二)(同翅目:蚧总科)金涛,刘小利(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林业所)二、种类记述:盾蚧科Diaspididae1梨星片盾蚧Parlatoreopsispyri(Marlatt1908),图版Ⅱ... 青海省东部林果木介壳虫种类调查(二)(同翅目:蚧总科)金涛,刘小利(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林业所)二、种类记述:盾蚧科Diaspididae1梨星片盾蚧Parlatoreopsispyri(Marlatt1908),图版Ⅱ-1,Ⅶ-1)异名,Crypt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果木 介壳虫 害虫 种类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分形与分维
6
作者 朱承忠 杨振国 《青海农林科技》 1993年第3期55-57,54,共3页
本文阐述了分形与分维理论的基本知识及相应的概念,并对已有的应用和可能应用的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初步设想。指出分形与分维理论为林业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范例,势必推动林业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分形 分维 林业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半干旱区蒙古莸叶水势变化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9
7
作者 韩磊 贺康宁 +1 位作者 芦新建 王占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共5页
对青海高寒半干旱区2年生蒙古莸叶水势日变化、季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子及SPAC水势梯度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蒙古莸叶水势早晚高,通常13:00左右达到最低值,6月份蒙古莸叶水势日均值最低;在充分灌水条件下,蒙古莸叶水势... 对青海高寒半干旱区2年生蒙古莸叶水势日变化、季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子及SPAC水势梯度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蒙古莸叶水势早晚高,通常13:00左右达到最低值,6月份蒙古莸叶水势日均值最低;在充分灌水条件下,蒙古莸叶水势日变化与气温、光辐射强度、大气相对湿度有显著的相关性,且三者综合因素对叶水势的影响要高于单因子对叶水势的影响;当土壤水受到限制时,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有显著正相关。SPAC中土壤水势<叶水势<大气水势,形成水势梯度。从蒙古莸整个生长季来看,叶水势与土壤水势的相关性较大,与大气水势的相关性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莸 叶水势 SPAC系统 水势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人湖沙质物的计算与水下沙堤的形成 被引量:6
8
作者 赵鸿斌 何东宁 +2 位作者 张登山 年奎 王彬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3年第1期40-46,共7页
青海湖流域沙漠以环湖分布为特点,又以ENE为集中。这一状态使多方向的风沙流入湖,而实际上入湖沙量是以W、N、E三个方向的流沙为主。根据入湖风沙公式计算,入湖风沙量为887.08×10~4t/a。并推算出河流泥沙入湖为35.77×10~4t/a... 青海湖流域沙漠以环湖分布为特点,又以ENE为集中。这一状态使多方向的风沙流入湖,而实际上入湖沙量是以W、N、E三个方向的流沙为主。根据入湖风沙公式计算,入湖风沙量为887.08×10~4t/a。并推算出河流泥沙入湖为35.77×10~4t/a,空中降尘为30.36×10~4t/a。入湖后的沙质物在湖流、波浪的作用下,由西向东运移,堆积成水下沙堤,逐渐增高加宽露出水面,分隔成子湖。同时在干燥的气候作用下,导致湖面收缩,生态环境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风沙流 水下沙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化砧木在青海地产软儿梨树上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顾文毅 刘小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1期8932-8933,8935,共3页
[目的]从根本上改变青海省梨树栽培的落后局面,解决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的问题。[方法]从辽宁、山西引进梨矮化砧木19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辽宁兴城果树研究所引进S2(中矮1号)、PDR54(中矮2号)、和S5接穗,从山西省果树研究所引进K系矮化... [目的]从根本上改变青海省梨树栽培的落后局面,解决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的问题。[方法]从辽宁、山西引进梨矮化砧木19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辽宁兴城果树研究所引进S2(中矮1号)、PDR54(中矮2号)、和S5接穗,从山西省果树研究所引进K系矮化砧木接穗16种,分别为K1、K2、K3、K4、K7、K8、K9、K11、K12、K13、K14、K15、K16、K21、K28、K31],进行嫁接试验,筛选优良软儿梨(Pyrus ussuriensis Maxim.)矮化密植砧木。[结果]19种矮化砧木嫁接成活率较高,生长表现良好,能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安全越冬的品种为中矮1号,其嫁接软儿梨后,矮化程度为72.3%,保持了其作为半矮化砧木的矮化潜力。[结果]该研究可填补青海省梨树矮化密植栽培的空白,开创了青海省果树栽培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化 砧木 软儿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大通宝库林区乔灌木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兴武 石青梅 +2 位作者 李永良 周国荣 李启寿 《青海农林科技》 1993年第1期15-20,共6页
本文测定了两个乔木、四个灌木林分的生物量。白桦、华北落叶松、高山柳、杜鹃、小■、金露梅的生物量分别为67.907、63.193、44.068、97.497、16.664、13.307t/hm^2,它们的平均第一性净生产力依次分别为1.477、3.952、3.148、5.734、1.... 本文测定了两个乔木、四个灌木林分的生物量。白桦、华北落叶松、高山柳、杜鹃、小■、金露梅的生物量分别为67.907、63.193、44.068、97.497、16.664、13.307t/hm^2,它们的平均第一性净生产力依次分别为1.477、3.952、3.148、5.734、1.852、1.023t/hm^2/a。其中华北落叶松正处速生阶段,杜鹃林分的生物量及第一性净生产力在所有林分中最大。还拟合了叶重量、叶体积与叶面积的回归方程,求出了叶面积系数和叶面积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 灌木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枸杞杂交育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4
11
作者 樊光辉 王占林 +1 位作者 耿生莲 马玉林 《青海农林科技》 2009年第4期5-7,共3页
通过杂交试验,确立了同地和异地花粉采集最佳方式和枸杞杂交最佳授粉期;并以丰产性和地方特色性以及提高抗性为杂交育种目标,通过9组杂交组合,制取枸杞F1代种子9份,共2031粒,并已获得F1代植株1546株,其中8株植株性状有明显变异。
关键词 枸杞 杂交育种 花粉 授粉期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植物群落分布特点 被引量:7
12
作者 年奎 张登山 +2 位作者 张有生 陈进福 荒漠 《青海农林科技》 1997年第4期9-12,共4页
青海潮流域早生植物以芨芨草、沙生冰草为建群种;半旱植物以早熟禾、赖草等为优势种;湿生植物主要是天山报春、西伯利亚赛、华扁穗草等;湿润植物以水麦冬、海韭菜为主。木本植物有祁连园柏、青海云杉、小叶杨、青杨疏林群落;灌丛植... 青海潮流域早生植物以芨芨草、沙生冰草为建群种;半旱植物以早熟禾、赖草等为优势种;湿生植物主要是天山报春、西伯利亚赛、华扁穗草等;湿润植物以水麦冬、海韭菜为主。木本植物有祁连园柏、青海云杉、小叶杨、青杨疏林群落;灌丛植物以肋果沙棘、具鳞水柏枝、箭叶锦鸡儿为建群种;按生植物以中麻黄、沙地相和形成天然屏障的天山花楸占优势。本文采用关联度将草本植物划分为Ⅵ个代表性植物群落;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将木本植物划分为Ⅸ个代表性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潮流域 建群植物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风沙危害与沙漠化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鸿斌 年奎 +1 位作者 张登山 伍海芳 《青海农林科技》 1995年第1期18-24,共7页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微咸水湖,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及气候的变迁、干旱程度加重、周围河水减少、干涸、湖水面蒸发量大、21起湖面逐渐缩小,风沙的入侵,沙堤增高、扩大、增多,尤其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经济活动的...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微咸水湖,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及气候的变迁、干旱程度加重、周围河水减少、干涸、湖水面蒸发量大、21起湖面逐渐缩小,风沙的入侵,沙堤增高、扩大、增多,尤其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湖面到1990年缩小近300km ̄2,草场退化面积达40%,生物量降低,产草量减少6亿多kg/a,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比1956年沙漠面积扩大了67.04%,牲畜品质和生产水平逐渐下降、著名的鸟岛脱离主湖面,名存实亡,渔业产量也逐年下降,如此下去终将会成为“茫茫黄沙、盐渍万里”的荒漠景观。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将会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障碍,为中外学者所关注。以生态工程原理采用适生植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生物措施治理为主;辅以机械固沙、化学固沙,恢复草原植被,降低疏松地表风蚀;以法制约人口增长,整治国土环境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土地沙漠化 古沙丘活化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红文 张登山 郑淑霞 《青海农林科技》 1995年第3期42-45,共4页
沙漠化是当今世界性的严重环境问题,尽快地防治沙漠化,为农牧业生产创造一个高效能的生产基地是非常迫切的。本文简述了青海高寒土地沙漠化的现状,依据治沙原理及以往治沙经验,提出了综合治理沙漠化土地技术措施。
关键词 高寒 沙漠化土地 治理 青海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文冠果与林木生物质能源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海斌 《青海农林科技》 2008年第1期44-45,共2页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林木生物质能源开发是今后林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我省的文冠果其种、果含油量高,适合作为开发对象。
关键词 林木生物质能源 青海 文冠果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沉积物与自然演变史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郑淑霞 赵鸿斌 +1 位作者 葛志强 林树枝 《青海农林科技》 1995年第4期12-17,共6页
青海湖是第三纪末开始出现的新构造祁连山扭陷槽。湖东毗邻半干旱的黄土高原,西与干旱的柴达木盆地接壤。在气候划分上,属中国东部季风区,是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交汇地带。植被分属于柴达木盆地温性荒漠区和东部湟水─—黄河流... 青海湖是第三纪末开始出现的新构造祁连山扭陷槽。湖东毗邻半干旱的黄土高原,西与干旱的柴达木盆地接壤。在气候划分上,属中国东部季风区,是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交汇地带。植被分属于柴达木盆地温性荒漠区和东部湟水─—黄河流域温性森林草原的过渡区 ̄[1]。基于以上特性,使之构成了环境变化的敏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沉积物 自然演变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五种主要切根虫(鳞翅目:夜蛾科)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慧玲 王海川 刘小利 《青海农林科技》 1991年第2期32-36,共5页
八字地老虎(Areathesc—nigrum)、警纹地夜蛾(Agrotis exclamationis)、小地老虎(Agrotis ypsiion)、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白边切夜蛾(Eux-oa oberthuri)是在青海省为害农林种苗的五种主要切根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 八字地老虎(Areathesc—nigrum)、警纹地夜蛾(Agrotis exclamationis)、小地老虎(Agrotis ypsiion)、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白边切夜蛾(Eux-oa oberthuri)是在青海省为害农林种苗的五种主要切根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切根虫亚科(Noctuinae),又分属于鲁夜蛾属(Amathes)、地夜蛾属(Agrotis)和切夜蛾属(Eux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切根虫 害虫 分类鉴定 鳞翅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专题地图的修测与使用要介
18
作者 赵国霞 王占林 《青海农林科技》 1995年第2期51-54,共4页
林业专题地图的修测与使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现代林业经营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林业生产中就是以这类图作为规划设计和资源清查的基本图面资料。文中针对林业生产的特殊要求和森林环境特点对林业专题地图的修测和使用过程中... 林业专题地图的修测与使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现代林业经营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林业生产中就是以这类图作为规划设计和资源清查的基本图面资料。文中针对林业生产的特殊要求和森林环境特点对林业专题地图的修测和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植被、土质类型的表示与森林综合的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专题地图 修测 使用技术 森林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沙棘幼苗生长与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5
19
作者 秦景 董雯怡 +3 位作者 贺康宁 陈静 于洋 王占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1-1036,共6页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沙棘(Hippophea rhamnoides)2a生幼苗,研究盐胁迫对其生长、叶片水分、光合生理特征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沙棘幼苗鲜重、干重、比叶重(LMA)和单株总叶面积均明显下降。盐胁迫下,沙棘...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沙棘(Hippophea rhamnoides)2a生幼苗,研究盐胁迫对其生长、叶片水分、光合生理特征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沙棘幼苗鲜重、干重、比叶重(LMA)和单株总叶面积均明显下降。盐胁迫下,沙棘叶片出现严重的缺水现象,导致叶水势(Ψw)、叶片相对含水量(RWC)逐渐下降,而叶片水分饱和亏缺(WSD)、组织密度(TD)逐渐升高。同时,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和叶绿素a/b(Chla/Chlb)与对照相比均极显著降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沙棘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明显下降,胞间CO2浓度(Ci)先降后升,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则先升后降。研究表明,Pn下降的原因短期内以气孔限制为主,长期则以叶片生理代谢紊乱、光合色素降解导致的光合能力下降等非气孔限制因素为主,且盐浓度越高,由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的时间越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沙棘 生长 水分生理指标 光合生理特征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银水牛果生长及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静 秦景 +1 位作者 贺康宁 王占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49-1655,共7页
实验以盆栽3年生银水牛果幼苗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W1)和轻度(W2)、中度(W3)、重度(W4)土壤水分胁迫共4个处理进行人工模拟实验,以探讨银水牛果的抗旱特征。结果显示,(1)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W2~W4银水牛果植株生长量较W... 实验以盆栽3年生银水牛果幼苗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W1)和轻度(W2)、中度(W3)、重度(W4)土壤水分胁迫共4个处理进行人工模拟实验,以探讨银水牛果的抗旱特征。结果显示,(1)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W2~W4银水牛果植株生长量较W1分别显著降低58.85%、72.06%、87.31%,地径生长量较W1分别显著降低38.46%、61.92%、84.62%;(2)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Pn日变化曲线由“单峰型”转为“双峰型”,且Pn、Gs、Tr,逐渐降低,L。值升高;(3)W3处理下Ci值最小,Ls值最大,而水分利用效率Ⅳ晒最高;(4)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Gs与Pn的相关性迅速下降,W2~W4的相关系数较W1分别下降5.06%、8.47%、24.38%;W4处理下Cs与Pn呈负相关。研究表明,银水牛果在土壤含水量为7.2%~14.35%干旱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证明银水牛果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银水牛果 气体交换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