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湟水流域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荣 李松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99,共5页
测定分析了青海省湟水流域不同土壤类型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数量,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农田土壤差异不明显,自然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有... 测定分析了青海省湟水流域不同土壤类型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数量,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农田土壤差异不明显,自然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有较大差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养分尤其是土壤有机质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不同的农业利用方式改变了土壤环境,导致了旱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于水地土壤,菜地土壤大于粮田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流域 土壤微生物 数量 生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黄河谷地拉西瓦片区新增地土壤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洋 张荣 孙小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89-2496,共8页
为研究青海东部黄河谷地拉西瓦片区的土壤质量现状,阐明不同土壤质量的差异,本文采用主因子分析方法,对黄河谷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中拉西瓦片区新增地的土壤质量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青海东部黄河谷地拉西瓦片区新增地中,50... 为研究青海东部黄河谷地拉西瓦片区的土壤质量现状,阐明不同土壤质量的差异,本文采用主因子分析方法,对黄河谷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中拉西瓦片区新增地的土壤质量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青海东部黄河谷地拉西瓦片区新增地中,50个土壤剖面表层样点94%的土壤质量处于较差和差等级水平,4%的土壤处于中等级水平,2%的土壤处于良等级水平;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全磷含量是限制该地区新增地土壤质量的主要因子。可得出该地区土壤质量相对较差,在今后的土壤改良中应特别注意有机肥及磷肥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西瓦 新增地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雨养区春油菜不同肥料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英 张洋 张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1期15197-15198,共2页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春油菜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青海省春油菜不同施肥模式下N、P、K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差异。[结果]高产高效模式3 N、P、K肥农学效率相对于其他模式明显提...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春油菜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青海省春油菜不同施肥模式下N、P、K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差异。[结果]高产高效模式3 N、P、K肥农学效率相对于其他模式明显提高;农户常规施肥模式偏生产力最高;高产高效模式3 P、K肥偏生产力较高。土壤硝态氮残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大,高产高效模式3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最高;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在20~40 cm达到最大值,在80~100 cm处于最小值。[结论]这可为雨养区春油菜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雨养区 春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湟水流域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研究
4
作者 韩梅 李新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9期14244-14245,共2页
[目的]对青海高原湟水流域土壤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方法]采用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结果]青海高原湟水流域大多数农田土壤中镉、汞、砷、铅、铬、铜6项重金属属于低度生态危害,少数地区镉、汞属于中等生态... [目的]对青海高原湟水流域土壤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方法]采用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结果]青海高原湟水流域大多数农田土壤中镉、汞、砷、铅、铬、铜6项重金属属于低度生态危害,少数地区镉、汞属于中等生态危害。[结论]青海省湟水流域少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存在着潜在的生态危害,对土壤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Hg、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生态危害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土壤有效硫测定方法研究
5
作者 石元宁 郝玉兰 田种存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8期203-203,205,共2页
青海省土壤属于石灰性土壤,该测定方法采用CaCl2浸提,最终显色体积为50 mL,结果表明:选用CaCl2为浸提剂,操作过程用药种类少,用药量小,操作简单,浸提完全。该方法相对偏差为5.0%、3.3%;比色读数重现性好。
关键词 浸提剂 有效硫 测定方法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雨养区马铃薯高效施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田种存 张洋 +3 位作者 张荣 孙小凤 张文英 韩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3-85,共3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青海省马铃薯不同施肥模式下,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差异,探讨其对马铃薯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模式3的马铃薯产量、株高、结薯数、单株薯重、大中薯率、总生物...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青海省马铃薯不同施肥模式下,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差异,探讨其对马铃薯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模式3的马铃薯产量、株高、结薯数、单株薯重、大中薯率、总生物量明显提高;高产高效模式2的总耗水量最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3种高产高施肥模式及农户模式处理下,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均比常规农户处理高,提高5-30个百分点,其中高产高效模式3施肥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显著。土壤硝态氮残留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大,高产高效模式2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最高;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在60-80cm达到最大值,在80-100cm处于最小值。结果可为雨养区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雨养区 马铃薯 高效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青海省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月梅 杨文辉 韩燕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6-69,共4页
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对青海省乐都县耕地地力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全县24 982.44hm2耕地可分为5级,其中,一等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14,面积为858.29hm2,占总面积的3.44%;二等地IFI 0.660~0.814,面积3 621.8... 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对青海省乐都县耕地地力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全县24 982.44hm2耕地可分为5级,其中,一等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14,面积为858.29hm2,占总面积的3.44%;二等地IFI 0.660~0.814,面积3 621.80hm2,占14.5%;三等地IFI 0.455~0.660,面积8 002.61hm2,占32.03%;四等地IFI 0.390~0.455,面积9 236.56hm2,占36.97%;五等地IFI<0.390,面积3 263.85hm2,占13.06%。并采用归纳法,建立了包含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和土壤管理等地力要素的乐都县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青海 耕地地力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地区春油菜养分管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洋 张荣 +1 位作者 孙小凤 吴丽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59-60,共2页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青海省春油菜的施肥、栽培及生产情况,弄清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需求,为青海省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青海 春油菜 养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状况及供需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洪世奇 朱胤椿 +1 位作者 江华 李宏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6,共6页
1990~1993年乐都马营旱作区农田土壤水分定位观测资料表明,中位山旱区农田土层深厚且孔隙度较大,年均蓄水量高于低位区和高位区。作物对低位区农田深层水分利用量多于中位区和高位区,0~200cm土壤水分变率在低位区表... 1990~1993年乐都马营旱作区农田土壤水分定位观测资料表明,中位山旱区农田土层深厚且孔隙度较大,年均蓄水量高于低位区和高位区。作物对低位区农田深层水分利用量多于中位区和高位区,0~200cm土壤水分变率在低位区表现强烈。在各山旱区农田土壤水分耗散量最高峰值时间通常在作物生长最旺盛期和温度高峰期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应用水分平衡法研究了作物耗水量,丰水年耗水基本来自自然降水,歉水年耗水由自然降水和土壤水分补给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农田 作物耗水量 供需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地区马铃薯养分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洋 张荣 +2 位作者 孙小凤 吴丽军 韩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0-31,共2页
为了改变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长期以来不合理的施肥习惯,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佳产量。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青海省主要农作物马铃薯的施肥、栽培及生产情况,明确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因素,为青海省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 为了改变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长期以来不合理的施肥习惯,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佳产量。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青海省主要农作物马铃薯的施肥、栽培及生产情况,明确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因素,为青海省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马铃薯 养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不同大蒜品种对硒的吸收、累积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洋 张荣 +1 位作者 董高峰 孙小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9-30,共2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青海省两个主栽大蒜品种(紫皮大蒜和白皮大蒜)不同器官中硒含量和硒吸收累积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硒肥使两种蒜鳞茎中的硒含量、硒吸收累积量明显提高;施硒与否,两种大蒜鳞茎均达到富硒水平。紫皮大蒜鳞茎...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青海省两个主栽大蒜品种(紫皮大蒜和白皮大蒜)不同器官中硒含量和硒吸收累积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硒肥使两种蒜鳞茎中的硒含量、硒吸收累积量明显提高;施硒与否,两种大蒜鳞茎均达到富硒水平。紫皮大蒜鳞茎中的硒含量、硒吸收累积量均高于白蒜。收获后不同器官中硒吸收累积量表现为鳞茎>叶>茎>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农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月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191-5193,共3页
利用有机碳密度分组法,研究了青海省高寒农区退耕还林(草)前后4种土地利用方式(农田、人工林、林草间作、原生样地)下的土壤总有机碳、轻组含量和轻组有机碳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林草间作>原生样地>... 利用有机碳密度分组法,研究了青海省高寒农区退耕还林(草)前后4种土地利用方式(农田、人工林、林草间作、原生样地)下的土壤总有机碳、轻组含量和轻组有机碳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林草间作>原生样地>人工林>农田,林草间作与人工林、农田2组样地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轻组有机碳由高到低依次为原生样地>林草间作>人工林>农田,原生样地与人工林和农田间差异显著(P<0.05);比较轻组含量,其序列依次为原生样地>林草间作>人工林>农田。原生样地的开垦会导致土壤总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下降,而农田退耕为林草间作和人工林后有利于土壤固碳能力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退耕还林(草) 土壤有机碳 轻组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不同马铃薯品种对硒的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2期11185-11186,共2页
[目的]确定青海省富硒区对硒(Se)吸收积累能力较强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为该地区富Se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区组排列,主处理为Se处理,分别设不喷Se处理和喷Se处理;副处理为品种,为青薯168、青薯9、青... [目的]确定青海省富硒区对硒(Se)吸收积累能力较强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为该地区富Se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区组排列,主处理为Se处理,分别设不喷Se处理和喷Se处理;副处理为品种,为青薯168、青薯9、青薯2;3次重复,共18个处理。[结果]不施Se处理下,马铃薯块茎中Se浓度的大小为:青薯2>青薯9>青薯168;施Se处理下,马铃薯地下块茎中Se浓度的大小为:青薯2>青薯168>青薯9。喷施Se肥使青薯2、青薯9、青薯168地下块茎中Se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论施Se与否,3种马铃薯块茎达到了富Se水平。随着马铃薯生育期的延长,青薯168、青薯9、青薯2地下块茎中Se浓度均呈单谷下降的趋势,在出苗后82 d降到最低值。[结论]无论施Se与否,3种马铃薯块茎均达到了富Se水平,且青薯2 Se含量最高。随着生育期的延长,3种马铃薯地下块茎中Se浓度均呈单谷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马铃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硒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洋 张荣 +2 位作者 孙小凤 高旭升 吴丽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2期278-280,共3页
结合地质调查报告,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及取样,对不同区域土壤、农作物含硒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乐都县瞿昙镇、平安县小峡镇及平安县三合镇部分村镇土壤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其中乐都县瞿昙镇洪庄村土壤硒含量最高,为0.724 mg/... 结合地质调查报告,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及取样,对不同区域土壤、农作物含硒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乐都县瞿昙镇、平安县小峡镇及平安县三合镇部分村镇土壤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其中乐都县瞿昙镇洪庄村土壤硒含量最高,为0.724 mg/kg;乐都县瞿昙镇、碾伯镇、峰堆乡、雨润镇、高店镇部分村镇土壤硒含量达到足硒标准;平安县洪水泉乡、小峡镇、三合镇部分村镇土壤硒含量达到足硒标准,其中平安县三合镇西村土壤硒含量最高,为0.449 mg/kg;土壤含硒量最高的土壤类型为红土,土壤含硒量最高的土壤质地为壤土;部分村镇大蒜、娃娃菜、甘蓝、春小麦、青稞达到富硒标准;部分村镇马铃薯、玉米、马铃薯、胡萝卜、小麦、燕麦、油菜籽达到足硒标准;项目区接近60%的人群毛发硒含量处于足硒或富硒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资源 开发利用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湟水流域农田典型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定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小凤 阿继军 《甘肃农业科技》 2003年第9期30-34,共5页
对青海省湟水流域农田土壤主要微生物种群分布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各月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有较大的差异,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降水量及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轮作方式、作物种类、海... 对青海省湟水流域农田土壤主要微生物种群分布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各月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有较大的差异,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降水量及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轮作方式、作物种类、海拔高度等因素对土壤中的主要功能菌和微生物数量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流域 农田 土壤微生物 动态变化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栗钙土区土壤养分及小麦产量的长期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谭德水 金继运 +1 位作者 黄绍文 陈占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4-198,共5页
1993-2006青海省栗钙土区施钾与小麦秸秆还田对耕层(0-20 cm)土壤钾素与其它养分指标以及小麦产量的长期影响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钾或秸秆还田处理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钾含量均高于长期不施钾处理(NP),其中钾肥配合秸秆还... 1993-2006青海省栗钙土区施钾与小麦秸秆还田对耕层(0-20 cm)土壤钾素与其它养分指标以及小麦产量的长期影响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钾或秸秆还田处理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钾含量均高于长期不施钾处理(NP),其中钾肥配合秸秆还田处理(NPK+St)三种类型钾含量均与NP处理差异显著;施钾或秸秆还田可提高速效钾和缓效钾在全钾中的比例,同时降低矿物钾的比例;与原始土壤相比,钾肥投入处理(NPK与NPK+St)的速效钾及NPK+St处理的缓效钾含量均高于原始土,其它处理三种类型钾含量均不同程度低于原始土壤;不同处理土壤钾素年均消耗K2O在175.5 kg/hm2以上,四个处理中只有NPK+St处理土壤钾素表观有盈余,其钾素平衡系数为1.55;相比只施氮磷肥,长期施钾或秸秆还田可降低土壤铵态氮、有效硫、钙、镁以及全磷的含量而提高有机质、有效磷、铜、铁、锰、锌以及全氮的含量,影响程度不一;定位14年间小麦产量基本不受施钾与秸秆还田措施的影响,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钾 秸秆还田 土壤养分 小麦产量 长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长期复种绿肥毛叶苕子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韩梅 胥婷婷 曹卫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109,共6页
利用绿肥的培肥效应,小麦收获后复种绿肥毛叶苕子。在复种绿肥毛叶苕子的情况下,研究后茬作物油菜生育期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油菜生育期0~100 cm土层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积累量均表现为有毛叶苕子... 利用绿肥的培肥效应,小麦收获后复种绿肥毛叶苕子。在复种绿肥毛叶苕子的情况下,研究后茬作物油菜生育期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油菜生育期0~100 cm土层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积累量均表现为有毛叶苕子处理高于无毛叶苕子处理,硝态氮积累量均表现为有毛叶苕子处理低于无毛叶苕子处理。毛叶苕子与化肥配施效果好,毛叶苕子施用对提高和保持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含量,相比CK提高9.54%~18.33%,相比纯施化肥提高0. 94%~19. 28%。化肥配施毛叶苕子处理较单施化肥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7.01%~38.51%。绿肥引入小麦(油菜)种植体系后,对小麦(油菜)生长季内土壤氮库、氮素循环及培肥土壤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 绿肥 土壤氮库 转化 青海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3414”肥效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朱春来 张荣 +2 位作者 孙小凤 韩燕 杨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471-12472,共2页
[目的]确定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春油菜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春油菜的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杂2号为春油菜供试品种,施肥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最优回归设计,共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配方处理进行春油菜的氮、... [目的]确定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春油菜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春油菜的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杂2号为春油菜供试品种,施肥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最优回归设计,共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配方处理进行春油菜的氮、磷、钾施肥配比试验。[结果]各施肥处理中,N2P3K2(N 101.25 kg/hm2、P2O5112.80 kg/hm2、K2O 45.00 kg/hm2)的产量最高,为3 802.5 kg/hm2;其次是N2P2K0(N 101.25 kg/hm2、P2O575.15 kg/hm2、K2O 0 kg/hm2),产量为3 735.0 kg/hm2。通过"3414"肥料效应试验,获得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上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N 128.60 kg/hm2,P2O590.60 kg/hm2,K2O 55.10 kg/hm2,最佳产量可达3 471.5 kg/hm2。[结论]综合分析不同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并结合青海东部农业生产实际,建议氮、磷、钾的施肥量分别为N 120.00 kg/hm2、P2O590.00 kg/hm2、K2O 50.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油菜 “3414”肥效试验 施肥模型 推荐施肥量 青海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钾用量对旱地春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肥料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洋 张荣 +2 位作者 孙小凤 韩燕 朱春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877-3879,共3页
[目的]确定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春油菜的最佳氮、钾肥配比,为春油菜的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杂305为供试品种,施肥方案采用"3414"不完全设计,包含氮、磷、钾3个因素,氮、钾肥各设4个水平,磷肥设1个水平,共9个处理。[... [目的]确定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春油菜的最佳氮、钾肥配比,为春油菜的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杂305为供试品种,施肥方案采用"3414"不完全设计,包含氮、磷、钾3个因素,氮、钾肥各设4个水平,磷肥设1个水平,共9个处理。[结果]各施肥处理中,处理N2P2K1(N 133.80 kg/hm2、K2O 101 kg/hm2)春油菜产量最高,为5 780.67 kg/hm2;其次是处理N2P2K2(N 133.80 kg/hm2、K2O201.00 kg/hm2),产量为5 669.50 kg/hm2。通过"3414"肥效试验,获得该地区春油菜肥效回归方程,得出理论氮、钾最佳施肥量,即纯N170.71 kg/hm2,K2O 88.14 kg/hm2,总施肥量258.85 kg/hm2,最佳产量为5 746.59 kg/hm2。试验区土壤氮素含量为中肥力水平,土壤钾含量为高肥力水平。氮肥农学利用率在处理N2P2K2下达到最大值;钾肥农学利用率在处理N2P2K1下达到最大值。在处理N2P2K1下获得的纯收入最高,为24 210.95元/hm2。[结论]综合分析不同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并结合青海东部农业生产实际,建议氮、钾的施肥量分别为N 170.00 kg/hm2、K2O 85.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油菜 旱地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箭筈豌豆根瘤菌的筛选及其共生体耐盐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雪翠 马晓彤 +7 位作者 韩梅 曹卫东 张宏亮 白金顺 曾闹华 高嵩涓 周国朋 王艳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5-153,共9页
箭筈豌豆是我国传统肥饲兼用的豆科绿肥作物,有关箭筈豌豆根瘤菌的研究尚属空白。为获得抗逆性强的根瘤菌菌株,在青海主产区采集样本,经分离、鉴定得到61株箭筈豌豆根瘤菌。采用水培回接法,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5株对宿主结瘤生长促进... 箭筈豌豆是我国传统肥饲兼用的豆科绿肥作物,有关箭筈豌豆根瘤菌的研究尚属空白。为获得抗逆性强的根瘤菌菌株,在青海主产区采集样本,经分离、鉴定得到61株箭筈豌豆根瘤菌。采用水培回接法,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5株对宿主结瘤生长促进作用较强的根瘤菌(J1-3-2、J2-6-2、J3-12-1、J4-3-3和J5-5-3)。对该5株根瘤菌进行了离体耐盐性评价,发现菌株J5-5-3最大耐盐极限值在0.9%左右,其他4菌株最大耐盐极限值均在1.2%左右,并且5菌株的耐盐特征呈3个明显不同类型:J3-12-1和J2-6-2耐盐性最强,菌株J1-3-2和J4-3-3居中,菌株J5-5-3最差。进一步采用盆栽方法评价了其中3株(每类型1株)根瘤菌-箭筈豌豆共生体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在0.15%NaCl胁迫下接种根瘤菌J5-5-3植株结瘤数最多,在0.30%NaCl胁迫下3种接种处理无显著差异;在0.15%和0.30%NaCl胁迫下,接种J3-12-1共生体株高显著大于对照(P<0.05);在0.15%和0.30%NaCl胁迫下根瘤菌J3-12-1和J5-5-3可显著提高植株干重(P<0.05);J5-5-3在0.15%和0.30%NaCl胁迫下可显著提高植株含氮量并显著提高0.15%NaCl胁迫下的植株吸氮量(P<0.05);J3-12-1显著提高了0.15%NaCl胁迫下的植株吸氮量(P<0.05)。综合来看,J3-12-1和J5-5-3可以作为在盐胁迫下提高箭筈豌豆生物量和含氮量的预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筈豌豆 根瘤菌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