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蚕豆赤斑病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华 喻敏博 +2 位作者 侯璐 张贵 刘玉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1,共7页
【目的】明确青海省蚕豆赤斑病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寻找适合病原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并筛选出对蚕豆赤斑病病原菌抑制作用较强的药剂品种。【方法】对蚕豆赤斑病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记录其在不同氮源、... 【目的】明确青海省蚕豆赤斑病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寻找适合病原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并筛选出对蚕豆赤斑病病原菌抑制作用较强的药剂品种。【方法】对蚕豆赤斑病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记录其在不同氮源、碳源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选用9种化学药剂进行药剂筛选试验,记录在不同浓度、不同药剂下病原菌的生长情况。【结果】前期鉴定出的菌株中,灰葡萄孢出现频率最高,作为试验的代表菌株。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葡萄糖和酵母分别作为最适碳氮源、培养温度为20~25℃时,病原菌的生长速度最快。室内药剂筛选试验表明,噁酮·霜脲氰和代森锰锌2种杀菌剂的EC_(50)值较低,EC_(50)值均小于5.00 mg/L,药物毒力较强。【结论】灰葡萄孢是引起青海省蚕豆赤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葡萄糖和酵母对ZS045B生长的促进效果较强,在20~25℃下培养最适合病原菌的生长,噁酮·霜脲氰和代森锰锌对病原菌ZS045B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蚕豆赤斑病 生物学特性 病原菌鉴定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潜叶蝇及其寄生蜂种类调查
2
作者 李贺寅 万伟杰 +4 位作者 叶福宇 杜素洁 李秋荣 王勤英 刘万学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5-261,279,共8页
为明确青海省为害蔬菜的潜叶蝇及其天敌寄生蜂种类,2016年至2019年在青海省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并收集田间被潜叶蝇为害的蔬菜和杂草等的植物叶片,对羽化出来的潜叶蝇及其天敌寄生蜂进行形态鉴定。研究共发现4种潜叶蝇,包括本地种豌豆彩... 为明确青海省为害蔬菜的潜叶蝇及其天敌寄生蜂种类,2016年至2019年在青海省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并收集田间被潜叶蝇为害的蔬菜和杂草等的植物叶片,对羽化出来的潜叶蝇及其天敌寄生蜂进行形态鉴定。研究共发现4种潜叶蝇,包括本地种豌豆彩潜蝇Phytomyza horticola和入侵种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美洲斑潜蝇L.sativae和番茄斑潜蝇L.bryoniae。其中豌豆彩潜蝇为害最重,其次是南美斑潜蝇。同时共调查到4种潜叶蝇的寄生蜂3科(姬小蜂科、茧蜂科和金小蜂科),共35种。其中发生数量最多的是普金姬小蜂Chrysocharis pubicornis,其次是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综上,青海省蔬菜上的潜叶蝇有加重为害趋势,在实际生产时应及时对豌豆彩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发生进行预测,并制定防治措施,同时鉴于青海省潜叶蝇的寄生蜂种类较为丰富,应充分保护和利用寄生蜂资源,尤其是2种优势种寄生蜂普金姬小蜂和豌豆潜蝇姬小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叶蝇 寄生蜂 入侵种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循化县辣椒脉斑驳病毒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克隆与序列分析
3
作者 温枭雄 舒琴 +1 位作者 鲍梦楠 闫佳会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2-620,共9页
为调查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辣椒病毒病的发生情况,探究引起辣椒皱缩、矮小等症状的原因,本研究于2023年9月采集了循化县辣椒种植区域的疑似病毒病样本,利用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1... 为调查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辣椒病毒病的发生情况,探究引起辣椒皱缩、矮小等症状的原因,本研究于2023年9月采集了循化县辣椒种植区域的疑似病毒病样本,利用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19份辣椒病样中,8份样本被确认为感染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检出率为42%。该病毒的RNA链全长为9754 nt。全基因组序列克隆和分析揭示,青海分离物的序列与其他ChiVMV分离物相比存在一个显著的重组事件,这一重组事件导致了部分基因组区域的序列差异,与中国的合肥、宁波、昆明、泸州、苏州,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的分离物相比,本研究获得的青海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介于84%~100%。本研究首次在青海省循化县辣椒上检测到ChiVMV,并提供了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这为ChiVMV抗病品种选育和相关病毒病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并有助于理解病毒的遗传变异及其在不同地域的流行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 辣椒脉斑驳病毒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草原毛虫(海北州)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4
作者 李静玲 阮小玉 +5 位作者 李美琪 刘思雨 李秋荣 孙浩 秦明岗 来有鹏 《青海农林科技》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为了明确青海草原毛虫的羽化行为、生活史、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采用室内饲养和室外观察的方法进行生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青海草原毛虫的老熟幼虫在室内条件下,于7月上旬和下旬达到化蛹的高峰期,而成虫的羽化高峰期则出现在7月下旬... 为了明确青海草原毛虫的羽化行为、生活史、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采用室内饲养和室外观察的方法进行生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青海草原毛虫的老熟幼虫在室内条件下,于7月上旬和下旬达到化蛹的高峰期,而成虫的羽化高峰期则出现在7月下旬;该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其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并且在青海省一年内仅完成一代;此外,无论是在无食物喂养(对照组)、仅喂清水,还是喂食10%蜂蜜水的情况下,青海草原毛虫雄性成虫的寿命均未有显著性差异。在采集的15853头青海草原毛虫幼虫中,仅有13.28%成功化蛹,化蛹后的雌雄性比为1∶1.28;此外,从1628个青海草原毛虫蛹中观察到的成虫羽化率为53.07%,羽化后的雌雄成虫性比为1∶1;青海草原毛虫在青海省每年仅发生一代,即便补充营养也无法延长青海草原毛虫雄性成虫的寿命。通过对青海草原毛虫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以期为青海草原毛虫在室内饲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草原毛虫 生物学特性 羽化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樱桃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俏 宁楠楠 +1 位作者 马永强 郭青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6-143,176,共9页
为明确青海省樱桃叶斑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及筛选出对其防效最佳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计数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并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对9种杀菌剂进行室内... 为明确青海省樱桃叶斑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及筛选出对其防效最佳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计数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并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对9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马铃薯蔗糖琼脂(PSA)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5℃,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碳源分别为肌醇和乳糖,最适pH分别为6~8和6~7,24 h持续黑暗处理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9种化学药剂对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258 mg/L。该研究结果可为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叶斑病 链格孢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青海越夏菌源区冬小麦秋苗条锈病发生动态
6
作者 王璇 卢恩钰 +5 位作者 周小妹 马文龙 康振生 陈万权 郭青云 姚强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0-335,共6页
青海省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西北越夏易变区的关键区,晚熟春麦、自生麦苗和冬小麦秋苗是条锈菌的主要越夏寄主。为明确冬小麦秋苗条锈病的流行动态,2023年在青海主要冬麦区按不同海拔高度、播种日期设置小麦条锈病监测圃,监测秋苗小麦条锈... 青海省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西北越夏易变区的关键区,晚熟春麦、自生麦苗和冬小麦秋苗是条锈菌的主要越夏寄主。为明确冬小麦秋苗条锈病的流行动态,2023年在青海主要冬麦区按不同海拔高度、播种日期设置小麦条锈病监测圃,监测秋苗小麦条锈病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小麦条锈病消长动态基本一致,在10月中旬开始零星见病,11月中上旬达到发病高峰,随后病情逐渐下降,至12月下旬病叶干枯死亡,秋季能提供菌源的时长约为50 d。晚播7 d的冬麦避开了自生麦苗所带条锈菌的最佳侵染时期,故而发病率低于正常播期的麦苗。研究结果明确了提供菌源的关键时间以及播期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影响,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条锈病 秋苗 病情消长动态 菌源有效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地区6个甜樱桃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动态变化
7
作者 郝帅棋 郭青云 +1 位作者 李霖灏 袁华宁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5-827,共13页
【目的】鉴定青海地区6个甜樱桃品种果实中存在的香气物质,并深入了解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动态变化。【方法】以莫莉、2018-13、塞莱斯特、2018-20、甜心、雷尼6个品种的果实样品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 【目的】鉴定青海地区6个甜樱桃品种果实中存在的香气物质,并深入了解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动态变化。【方法】以莫莉、2018-13、塞莱斯特、2018-20、甜心、雷尼6个品种的果实样品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硬核期(HS)、着色期(VE)、商熟期(CMP)、完熟期(RP)果实的香气物质进行测定。使用韦恩图、热图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比较6个品种发育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动态变化,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差异香气物质并分析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含量变化。【结果】6个甜樱桃品种的果实在4个不同发育时期,共检测出108种香气物质,在HS、VE、CMP、RP期分别检出69、46、45、32种香气物质,共有香气成分14种。随着甜樱桃的生长发育,莫莉品种醛类物质含量大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018-13品种中醛类物质含量大致呈先升高后下降然后再升高的趋势,塞莱斯特品种中醇类物质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2018-20品种中烯烃类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至PR期达最低;甜心品种中醛类和醇类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然后再升高的趋势;而雷尼品种中烷烃类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然后再升高的趋势,至RP期含量达到高峰。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VIP值大于1的物质,发现反式-2-己烯醛、2-己烯醛、己醛、反式-2-己烯-1-醇为不同发育时期主要的差异香气物质。6个甜樱桃品种不同发育时期香气物质的动态变化各有差异。【结论】6个甜樱桃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动态变化各有差异,反式-2-己烯醛、2-己烯醛、己醛、反式-2-己烯-1-醇为最关键的香气成分。研究结果为甜樱桃优良品种的香味遗传育种和香气合成代谢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果实发育 GC-MS 香气物质 发育过程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和甘肃两省小麦条锈菌越夏菌源群体毒性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周小妹 严浩浩 +4 位作者 高威正 闫佳会 侯璐 康振生 姚强 《植物医学》 2025年第2期12-22,共11页
青海和甘肃两省是我国小麦条锈菌西北越夏流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明两省小麦条锈菌越夏流行群体间毒性多样性,对2020年采自两省晚熟春小麦越夏流行期与冬小麦秋苗初期148份小麦条锈菌样品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及群体毒性分析。结果表明... 青海和甘肃两省是我国小麦条锈菌西北越夏流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明两省小麦条锈菌越夏流行群体间毒性多样性,对2020年采自两省晚熟春小麦越夏流行期与冬小麦秋苗初期148份小麦条锈菌样品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及群体毒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省麦区共鉴定到13个已知生理小种或致病类型和17个未知类型,主要优势小种为CYR34,其流行频率为24.32%,逐次为CYR32(16.89%)、 CYR33(12.84%)。晚熟春小麦菌源群体毒性多样性较冬小麦秋苗菌源群体更丰富,两个菌源群体均克服抗条锈基因YrA、YrJu1、YrJu2、YrJu3、YrJu4和Yr1,对Yr10、Yr24、Yr26和Yr5毒性频率较低或为0。本研究明确了青海省和甘肃省小麦条锈菌越夏菌源群体毒性结构,对两省小麦条锈病流行防控与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越夏流行 生理小种 群体毒性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蚕豆田杂草危害调查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侯璐 翁华 +1 位作者 魏有海 郭良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3-656,共14页
为了解青海省蚕豆田杂草发生种类及危害情况,采用5级草害目测法对青海省蚕豆田间杂草进行了调查,统计杂草发生频率、草害指数等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青海省蚕豆田发生杂草73种,隶属22个科,优势杂草群落组成为藜(Chenopodium album L... 为了解青海省蚕豆田杂草发生种类及危害情况,采用5级草害目测法对青海省蚕豆田间杂草进行了调查,统计杂草发生频率、草害指数等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青海省蚕豆田发生杂草73种,隶属22个科,优势杂草群落组成为藜(Chenopodium album L.)+苣荬菜(Sonchus wightianus DC.)+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大刺儿菜(Cirsium setosum(Willd.)MB)+繁缕(Stellaria media(Linn.)Cyr.);其中浅山地区蚕豆田发生杂草47种,隶属19个科,优势杂草群落组成为苣荬菜(Sonchius wightianus DC.)+藜(Chenop-odium album L.)+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 L.)+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高位山旱地蚕豆田发生杂草63种,隶属21个科,优势杂草群落组成为藜(Chienopodium album L.)+苣荬菜(Sonchus wightianus DC.)+繁缕(Stellaria media(Linn.)Cyr.)+大刺儿菜(Cirsium setosum(Willd.)MB)+猪殃殃(Galium aparine L.);共和盆地的灌溉农业区蚕豆田发生杂草42种,隶属19个科,优势杂草群落组成为苣荬菜(Son-chus wightianus DC.)+藜(Chenopodium album L.)+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扁蓄(Polygonum aviculare L.)+野燕麦(Avena fatua L.)+自生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野芥菜(Brassica juncea(L)Czern et).苣荬菜(Sonchus wightianus DC.)和藜(Chenopodium album L.)在3个生态区都为优势杂草,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在浅山地区和共和盆地的灌溉农业区均为优势杂草.对主要杂草调查结果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杂草聚在了一类,少数杂草为分布比较分散但PC1值比较大的第二类,在这类杂草有赖草(Aneurolepidium dasystachys)、藜(Chenopodium album L.)和苣荬菜(Sonchus wightianus DC.),其中浅山地区有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 L.)、苣荬菜(Sonchius wightianus DC.)、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藜(Chenopodium album L.)和赖草(Aneurolepidium dasystachys),高位山旱地有苣荬菜(Sonchus wightianus DC.)、猪殃殃(Galium a parine L.)、大刺儿菜(Cirsium setosum(Willd.)MB)、藜(Chenopodium album L.)、繁缕(Stellaria media(Linn.)Cyr.)、密花香薷(Elshioltzia densa Benth)、赖草(Aneurolepidium dasystachys)和尼泊尔蓼(Polygonum nepalense Meisn),共和盆地的灌溉农业区有藜(Chienopodium album L.)、苣荬菜(Sonchus wightianus DC.)和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藜(Chenopodium album L.)和苣荬菜(Sonchus wightianus DC.)在3个生态区中均为第二类杂草.本研究为青海省蚕豆田草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前期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蚕豆田 杂草群落 生态区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六齿小蠹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咸文荣 李秋荣 马永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6期140-141,171,共3页
[目的]研究六齿小蠹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坎布拉林场对油松六齿小蠹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青海省六齿小蠹年生活史为1代,前后2代在夏季有部分重叠,成虫在9月下旬转至新的濒死油松树干蛀坑,在韧皮部下越冬。次年越冬代成虫4月中... [目的]研究六齿小蠹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坎布拉林场对油松六齿小蠹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青海省六齿小蠹年生活史为1代,前后2代在夏季有部分重叠,成虫在9月下旬转至新的濒死油松树干蛀坑,在韧皮部下越冬。次年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选择数势衰弱或濒死的油松,在树皮与边材间筑交配室繁殖,产卵期始于5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结束,6—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卵期6~12 d。幼虫发生于5月下旬至9月下旬,7—8月为幼虫活动高峰期,幼虫历期30 d左右。6月底有少量幼虫化蛹,蛹发生期从6月底至9月底,蛹历期6~10 d。新成虫于7月中旬羽化,最晚为10月初。[结论]该研究为有效防治六齿小蠹提供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齿小蠹 发生规律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部分地区马铃薯Y病毒cp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亮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88-1895,共8页
马铃薯Y病毒(PVY)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的主要病毒之一,其在自然条件下极易发生基因变异而产生株系分化现象。为揭示青海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cp基因的分子变异,利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了16个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采用SDT、DANMAN、... 马铃薯Y病毒(PVY)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的主要病毒之一,其在自然条件下极易发生基因变异而产生株系分化现象。为揭示青海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cp基因的分子变异,利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了16个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采用SDT、DANMAN、RDP和MEGA软件对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序列一致率结果表明,16个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均为801个碱基,一致率为98.0%~100%,编码267个氨基酸,一致率为94.8%~100%。重组分析表明,16个分离物未发生基因重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11个分离物与PVY^N-Wi株系相聚成簇,表明其在系统发育关系上与PVY^N-Wi株系的亲缘关系最近,占被检出病毒分离物的68.7%;另外5个分离物与PVY^O株系相聚成簇,表明其在系统发育关系上与PVY^O株系亲缘关系最近;未发现PVY^C株系、PVY^N株系、PVY^E株系和PVY^NTN株系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CP基因 序列分析 最大似然法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主栽品种对小麦黄矮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闫佳会 郭青云 姚强 《陕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5期6-8,33,共4页
小麦黄矮病2010年在青海省河湟海东地区和附近麦区中度爆发流行,已成为青海省小麦和青稞产业发展的重大威胁。为全面评价青海省小麦品种对黄矮病的抗病性,于2013年收集青海省主要种植品种56份进行田间抗黄矮病鉴定及抗性评价,结果表明:5... 小麦黄矮病2010年在青海省河湟海东地区和附近麦区中度爆发流行,已成为青海省小麦和青稞产业发展的重大威胁。为全面评价青海省小麦品种对黄矮病的抗病性,于2013年收集青海省主要种植品种56份进行田间抗黄矮病鉴定及抗性评价,结果表明:56份品种都是感病品种,其中35份是高感品种,青海省目前主栽品种阿勃、高原506、互助红、青春38、通麦1号全部表现为高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黄矮病 抗性鉴定 主栽品种 条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甜樱桃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永强 《青海农林科技》 2016年第2期49-50,共2页
甜樱桃是青海省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果树种植产业,经济效益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本文对青海省甜樱桃的生产现状、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青海 甜樱桃 发展现状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对青海高原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玮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1期74-77,共4页
研究了5种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对青海高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类群对不同除草剂具有各自不同的反应。从影响时间看,影响大小依次为:百草枯>氟磺胺草醚>溴苯腈>氟乐灵>精喹禾灵;从影响程度看,精喹禾... 研究了5种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对青海高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类群对不同除草剂具有各自不同的反应。从影响时间看,影响大小依次为:百草枯>氟磺胺草醚>溴苯腈>氟乐灵>精喹禾灵;从影响程度看,精喹禾灵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是这5种除草剂中最小的;氟乐灵、百草枯、溴苯腈、精喹禾灵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表现为"抑制—恢复";氟磺胺草醚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表现为"抑制—激活—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球属真菌DT-014对杂草的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海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7-241,251,共6页
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鹞子沟自然发病的大刺儿菜叶片中分离出的附球属真菌DT-014为研究对象,通过发酵喷雾法接种测定其对4种盆栽杂草猪秧秧(Galium spurium L.)、藜(Chenopodium album L.)、冬葵(Malva verticillate L. var.crispa)、... 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鹞子沟自然发病的大刺儿菜叶片中分离出的附球属真菌DT-014为研究对象,通过发酵喷雾法接种测定其对4种盆栽杂草猪秧秧(Galium spurium L.)、藜(Chenopodium album L.)、冬葵(Malva verticillate L. var.crispa)、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的致病性和5种作物蚕豆(Vicia faba L.)、豌豆(Pisum sativum L.)、青稞(Hordeum vulgare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安全性,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以菌落直径和其孢子悬浮液OD600值为测量标准,探究菌株DT-014的最适生长培养基、碳源、氮源、固态发酵基质。结果表明,DT-014对藜(C.album)和猪秧秧(G.spurium)致病力较强,其次为密花香薷(E.densa),对冬葵(M.crispa)致病力最低。DT-014对于小麦(T.aestivum)、蚕豆(P.sativum)、青稞(H.vulgare)、豌豆(P.sativum)相对安全,对油菜(B.napus)有轻微影响。DT-014的最适培养基为蛋白胨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固态发酵基质为大豆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除草剂 附球属真菌 杂草致病性 作物安全性 最适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马铃薯Y病毒P1基因序列分析
16
作者 程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7-695,共9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PVY分离物基因的测序及分析,了解青海省PVY株系特点,进而对PVY病毒的分子检测和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RT-PCR扩增的方法,对青海省18个PVY的P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进化树分析。【结果】P1目的基因共...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PVY分离物基因的测序及分析,了解青海省PVY株系特点,进而对PVY病毒的分子检测和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RT-PCR扩增的方法,对青海省18个PVY的P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进化树分析。【结果】P1目的基因共825个碱基,编码275个氨基酸;经比对样品的P1基因序列,核酸一致率达90.3%~100.0%,其中Y-39、Y-47和Y-513个样品与其它样品有55~61个碱基的差异;试验样品与国内外已报道的PVY P1基因相比较,经进化树分组后,主要分为A、B、C 3组,其中A组包含了大部分来自青海的样品,是本地区的优势组群;而另一组4个样品的P1基因与本地优势组群有较大差异,且4个样品间也有一定的差异。通过与GeneBank中已上传的序列提供的信息相比对,发现14个样品的P1基因与PVYN-Wi株系较近;其余4个样品与PVPNTN株系较近。【结论】由P1基因分析表明,青海省马铃薯Y病毒株系具有地域特点,另外的4个样品说明青海PVY有可能是不同区域间种薯调运以及PVY本身重组特性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P1基因 序列分析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麦类黄矮病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楠 闫佳会 +1 位作者 姚强 郭青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对青海省重要麦类种植区麦类黄矮病的发生情况、株系种类及传毒介体蚜虫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2013年麦类黄矮病在青海省为轻发生年,2014年为轻度流行年;冬麦区田间麦蚜在小麦灌浆期达到高峰,拔节期开始出现黄矮病病株;春麦区麦蚜在拔... 对青海省重要麦类种植区麦类黄矮病的发生情况、株系种类及传毒介体蚜虫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2013年麦类黄矮病在青海省为轻发生年,2014年为轻度流行年;冬麦区田间麦蚜在小麦灌浆期达到高峰,拔节期开始出现黄矮病病株;春麦区麦蚜在拔节期以有翅蚜形态出现,灌浆期蚜量达到高峰,孕穗期田间开始出现黄矮病病株;麦蚜在禾本科杂草和春麦上越夏,冬小麦、春小麦、青稞、栽培燕麦、野燕麦均可以感染大麦黄矮病毒;流行黄矮病株系为GAV,株系PAV有少量发生,没有发现GPV株系;传毒介体蚜虫优势种为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及禾谷缢管蚜发生量较小;青海省循化、贵德等冬麦区的麦蚜可以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类黄矮病 蚜虫 GAV 麦长管蚜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祁连县不同作物生境杂草群落组成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维敏 郭良芝 +4 位作者 翁华 程亮 赵珂 朱亮 魏有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41-1550,共10页
为明确不同农作物生境杂草群落组成及生态位特征,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青海省祁连县5种不同作物田495个样地进行杂草群落调查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祁连县农田杂草共有55种,隶属19科45属,其中以禾本科、菊科和蓼科为主;优势杂... 为明确不同农作物生境杂草群落组成及生态位特征,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青海省祁连县5种不同作物田495个样地进行杂草群落调查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祁连县农田杂草共有55种,隶属19科45属,其中以禾本科、菊科和蓼科为主;优势杂草有6种,分别为旱雀麦(Bromus tectorum)、野燕麦(Avena fatua)、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藜(Chenopodium album)、薄蒴草(Lepyrodiclis holosteoides)、节裂角茴香(Hypecoum leptocarpum);旱雀麦生态位宽度最大,与其他杂草生态重叠度较高;香农-威纳指数表明,不同作物田杂草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Jaccard相异系数、Bray-Curtis距离系数表明,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田、青稞(Hordeum vulgare)与燕麦(Avena sativa)、白菜型油菜(Brassia campestris)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田杂草群落组成相似;非度量多维Shepard和拟合度图表明,猪殃殃(Galium spurium)、薄蒴草、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早熟禾(Poa annua)、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旱雀麦、藜、密花香薷与各作物田拟合度较高;利用极点排序和最小生成树图,将优势杂草群落划分为3组生态类群,旱雀麦生态位宽度最大,与其他杂草生态重叠度较高。研究明确了不同优势杂草生态分布特点和种间关系,为农田杂草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和可持续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排序 物种共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部分地区马铃薯病毒种类与Y病毒株系类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永鹏 杨钰泽 +1 位作者 咸文荣 马永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18-1825,共8页
【目的】了解马铃薯主要病毒对青海省部分地区马铃薯生产的危害,明确青海省部分马铃薯产区主要病毒类型及PVY株系类别,对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治和品种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DAS-ELISA和RT-PCR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采自青... 【目的】了解马铃薯主要病毒对青海省部分地区马铃薯生产的危害,明确青海省部分马铃薯产区主要病毒类型及PVY株系类别,对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治和品种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DAS-ELISA和RT-PCR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采自青海省大通县和互助县的181份疑似马铃薯病毒病样品进行病毒种类检测和Y病毒株系类型分析。【结果】181份样品中,PVY、PVS、PVM和PLRV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7.68%、19.34%、4.42%和4.42%,其中,PVY单独侵染率最高,达14.92%,其次PVS为12.71%,样品中未检出PVX、PVA和AMV病毒。复合侵染中以2种病毒复合侵染为主,其中PVS+PVM、PVY+PVS和PVS+PLRV发生情况较为常见。DAS-ELISA检测PVY单独侵染结合RT-PCR混检获得20份PVY阳性样品,对其进行马铃薯Y病毒株系血清学检测分析发现,青海省部分地区马铃薯Y病毒株系以PVY^(O+C)血清型为主,其中PVY^(O+C)血清型阳性株系19份,占比为95%,PVY^(N)与PVY^(C)血清型阳性株系各1份,均占比为5%。为进一步明确PVY亚株系,根据血清学检测结果,对获得的19个PVY分离物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PVY病毒核苷酸一致率为97.0%~100%,氨基酸一致率为95.8%~100%,且未发现重组位点,种群基因较稳定,PVY分离物系统发育分析发现,16个PVY分离物与PVY^(N:O)株系亲缘关系较近,3个PVY分离物PVY^(NTN-NW)株系亲缘关系较近,青海省部分地区马铃薯Y病毒株系类型以PVY^(N:O)、PVY^(NTN-NW)株系为主,与血清学检测结果一致。【结论】青海省部分地区主要马铃薯病毒种类有PVY、PVS、PVM和PLRV,PVY和PVS是青海地区马铃薯病毒的主要流行种类,其中Y病毒株系类型以PVY^(N:O)和PVY^(NTN-NW)株系为主,且同源性很高,PVY的种群基因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病毒种类 DAS-ELIAS RT-PCR Y病毒株系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5
20
作者 刘俏 宁楠楠 +1 位作者 马永强 郭青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5,71,共9页
为明确引起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从西宁市城北区、海东市乐都区和贵德县的樱桃上采集有叶斑症状的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原菌,通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EF-1α和Alt a 1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 为明确引起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从西宁市城北区、海东市乐都区和贵德县的樱桃上采集有叶斑症状的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原菌,通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EF-1α和Alt a 1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了鉴定,并用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共获得279株病原菌菌株,分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p.,分离频率分别为84.95%、5.02%和10.03%。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离体叶片致病性测定,接种叶片100%发病,说明引起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细极链格孢和刺盘孢属真菌,且链格孢为主要病原菌。该研究结果可为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叶斑病 链格孢属 刺盘孢属 ALT a 1基因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