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藜麦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霍建强 《中国种业》 2024年第8期10-13,共4页
藜麦是青海省特色农作物,2023年全省藜麦种植面积达到2000hm2以上,占全国藜麦种植面积的10%,产量3万t以上,生产的藜麦不仅品质优良,而且单产水平也高于省内其他产区,每667m2效益达3000元以上,远高于小麦、青稞、油菜等作物,在全省脱贫... 藜麦是青海省特色农作物,2023年全省藜麦种植面积达到2000hm2以上,占全国藜麦种植面积的10%,产量3万t以上,生产的藜麦不仅品质优良,而且单产水平也高于省内其他产区,每667m2效益达3000元以上,远高于小麦、青稞、油菜等作物,在全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青海省藜麦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进行系统分析,针对目前全省藜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提出了今后藜麦高产高效的发展思路和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为全省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藜麦 面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有机肥资源现状及利用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彭冬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8期150-150,共1页
介绍了青海省有机肥资源现状,并总结了青海省有机肥技术的利用情况。
关键词 有机肥 现状 技术利用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黄湟谷地推广小麦/玉米带田的实践与体会
3
作者 祁正贤 李吉环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13-15,共3页
青海省虽然地大物博,人口稀少,但青海的粮食长期不能自给,其主要原因是耕地太少。据统计.全省耕地面积仅占总土地面积的0.85%左右,人均只有0.12 hm^2耕地。加之各种不利自然条件的限制,致使青海的粮食长期不能自给,商品粮的自给率仅23%... 青海省虽然地大物博,人口稀少,但青海的粮食长期不能自给,其主要原因是耕地太少。据统计.全省耕地面积仅占总土地面积的0.85%左右,人均只有0.12 hm^2耕地。加之各种不利自然条件的限制,致使青海的粮食长期不能自给,商品粮的自给率仅23%左右。因此,千方百计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带田 黄湟谷地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春小麦农户施肥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冯承彬 李吉环 +1 位作者 白惠义 刘景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6期102-104,148,共4页
[目的]为摸清青海春小麦施肥现状,指导科学施肥。[方法]2010-2011年开展农户施肥习惯的访谈问卷调查。[结果]西宁海东地区、海南地区和柴达木绿洲农业区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4 198.0、5 457.4和6 361.6 kg/hm^2,全省平均产量为4 869.6 kg/... [目的]为摸清青海春小麦施肥现状,指导科学施肥。[方法]2010-2011年开展农户施肥习惯的访谈问卷调查。[结果]西宁海东地区、海南地区和柴达木绿洲农业区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4 198.0、5 457.4和6 361.6 kg/hm^2,全省平均产量为4 869.6 kg/hm^2;小麦氮肥(N)投入量为137~225 kg/hm^2,磷肥(P_2O_5)130~161 kg/hm^2,钾肥(K2O)0~24 kg/hm^2,;当前小麦施肥中,氮肥、磷肥施肥量不足与过量并存,钾肥和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农户施用肥料品种较为单一,基肥以磷酸二铵、尿素和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尿素为主。[结论]该研究可为青海省小麦生产中的肥料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施肥 评价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高原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克伦 严生德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79-81,共3页
青海高原地区蔬菜产业发展既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又是高原蔬菜走向全国市场的关键措施,在青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青海高原蔬菜产业如何适应这种发展需要进行了探讨。在深入分析当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建... 青海高原地区蔬菜产业发展既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又是高原蔬菜走向全国市场的关键措施,在青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青海高原蔬菜产业如何适应这种发展需要进行了探讨。在深入分析当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建立健全蔬菜产业的市场支撑体系、构筑蔬菜产业的科技支撑体系、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推行无公害蔬菜的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上市、高效设施蔬菜为主要内容的高原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高原 蔬菜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青稞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增跃 《农业工程技术》 2018年第32期11-12,共2页
青海省有着悠久的青稞种植历史,青稞是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些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青稞种植面积呈现扩大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青稞营养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入,再加上青稞特有的生长环境和营养特性,青稞在市场中供... 青海省有着悠久的青稞种植历史,青稞是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些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青稞种植面积呈现扩大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青稞营养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入,再加上青稞特有的生长环境和营养特性,青稞在市场中供不应求。文章介绍了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并分析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的对策。在市场需求拉动下,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面临更为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产业 发展问题 对策 发展趋势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植保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淑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7期191-192,共2页
为使青海省植保体系很好地适应当今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环保、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阐述了青海省植保体系现状,指出了该省植保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植保体系 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部农业区小麦有机肥替代化肥效果评价
8
作者 杨学贵 王秀娟 +1 位作者 朱丽丽 陈志国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1年第21期66-67,共2页
选用青海省目前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春小麦高原437和冬小麦中麦175,在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湟水河流域乐都区的青海省原种繁殖基地进行化肥减量对比试验,比较冬春小麦生育期、产量及产量结构、籽粒品质等差异,为青海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 选用青海省目前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春小麦高原437和冬小麦中麦175,在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湟水河流域乐都区的青海省原种繁殖基地进行化肥减量对比试验,比较冬春小麦生育期、产量及产量结构、籽粒品质等差异,为青海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探索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春小麦 化肥 减量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草业开发的战略与对策探讨
9
作者 施玉辉 魏克家 《四川草原》 1996年第3期1-6,共6页
青海省有天然草地0.386亿ha,可利用面积0.33亿ha,占全国的15.1%,草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根据青海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 青海省 草业开发 战略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CIMMYT春小麦品种在青海高原试验初报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相国 葛菊梅 +4 位作者 沈裕琥 王海庆 张怀刚 王祖训 李吉环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CSCD 2002年第2期19-23,共5页
本文报告了近年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97份春小麦新品种(系)1999—2001年在青海高原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其中28份供试品种的部分品质性状,2000年从中选出8个品种(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1年又从这8个品种(系)中选出4个品系(99-18... 本文报告了近年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97份春小麦新品种(系)1999—2001年在青海高原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其中28份供试品种的部分品质性状,2000年从中选出8个品种(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1年又从这8个品种(系)中选出4个品系(99-18、99-22、99-36、99-44)去南繁,为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MMYT 春小麦 品种 青海高原 试验 引种 栽培 产量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氮对湟水流域春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11
作者 安晓康 盛海彦 +2 位作者 王生 赵凤宏 才让东周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9,共9页
针对青藏高原湟水流域氮肥不合理施用引起的土壤有效态氮淋溶损失等问题,设置5个处理0(N_(0))、78(N_(78))、156(N_(156))、234(N_(234))和312(N_(312))kg/hm^(2)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①随施氮量增加,0~10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 针对青藏高原湟水流域氮肥不合理施用引起的土壤有效态氮淋溶损失等问题,设置5个处理0(N_(0))、78(N_(78))、156(N_(156))、234(N_(234))和312(N_(312))kg/hm^(2)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①随施氮量增加,0~10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变化;施氮量达到234 kg/hm^(2)之前,土壤硝态氮主要积累在0~40 cm土层;施氮量超过234 kg/hm^(2),土壤硝态氮主要积累在60~100 cm土层;施氮量超过156 kg/hm^(2),土壤中氮素开始盈余,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春小麦的产量先升高后降低,2 a施氮量分别为241 kg/hm^(2),246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8623 kg/hm^(2),8435 kg/hm^(2)。综合产量、环境及经济效益,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流域 春小麦 产量 硝态氮 铵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利弊因素及对策
12
作者 张优良 徐文慧 汪自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9期315-317,共3页
通过分析浙江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措施及典型案例,指出了西宁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从突出高原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挖掘文化内涵、以创意设计突出特色,以及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健康稳定发展等4个方面提出了西宁... 通过分析浙江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措施及典型案例,指出了西宁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从突出高原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挖掘文化内涵、以创意设计突出特色,以及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健康稳定发展等4个方面提出了西宁市高原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观光农业 利弊因素 对策 青海西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无公害青稞高产种植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增跃 《农业工程技术》 2018年第17期54-54,共1页
青稞是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粮食型作物。青稞生长期短,耐严寒,耐干旱,能够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生长。青稞营养丰富是青藏高原地区农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同时也是青稞酒酿造业的基本原料。文章介绍了品种选择、整地、播种与田间管理等... 青稞是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粮食型作物。青稞生长期短,耐严寒,耐干旱,能够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生长。青稞营养丰富是青藏高原地区农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同时也是青稞酒酿造业的基本原料。文章介绍了品种选择、整地、播种与田间管理等技术要点,希望能提高青稞的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青稞 无公害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在青海的利用现状与开发途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焕强 《马铃薯杂志》 1992年第3期188-189,共2页
马铃薯是我省人民喜食乐种的作物,当地称为洋芋、山药、土豆。它不仅是山区农民食物构成的主要部分和城镇居民淡季的主要蔬菜,而且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上等保健食品。1 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根据资料介绍,马铃薯作为粮食,在100克鲜薯中... 马铃薯是我省人民喜食乐种的作物,当地称为洋芋、山药、土豆。它不仅是山区农民食物构成的主要部分和城镇居民淡季的主要蔬菜,而且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上等保健食品。1 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根据资料介绍,马铃薯作为粮食,在100克鲜薯中含有蛋白质1.85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营养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星花生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强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1年第4期23-25,共3页
介绍了繁星花(Pentaslanceolata)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从繁殖、上盆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了繁星花的生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繁星花 繁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名优蔬菜简介
16
作者 杨海田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7-28,共2页
循化线辣子循化线辣子系长辣子变种,因产地名称和产品形状如线而得名。且因惯用于干制调味,故又叫循化干辣子。循化线辣子为中晚熟种,生长期140~150天。株高70cm左右,开展度55~60cm,分枝性强,着果多,通常全株果数达34个。果实细长为线... 循化线辣子循化线辣子系长辣子变种,因产地名称和产品形状如线而得名。且因惯用于干制调味,故又叫循化干辣子。循化线辣子为中晚熟种,生长期140~150天。株高70cm左右,开展度55~60cm,分枝性强,着果多,通常全株果数达34个。果实细长为线形,长16.5~18.5cm,果肩宽1.0cm,单果重7.5~12g。未熟果色绿如玛瑙,老熟后色红似火,鲜艳夺目。辣味适中。循化,系撒拉族同胞居住地,居民喜吃牛羊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名优蔬菜 循化线辣子 蕨麻 短把甘蓝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旱地山区玉米全膜双垄种植技术节水效益研究
17
作者 王麦芬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9期9-9,11,共2页
针对青海省高寒干旱山区农业生产中水资源不足、春夏干旱突出等问题,设计玉米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种植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裸地种植春小麦的水分生产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益进行对比,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由于显著改善了土壤的水、温状况,从... 针对青海省高寒干旱山区农业生产中水资源不足、春夏干旱突出等问题,设计玉米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种植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裸地种植春小麦的水分生产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益进行对比,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由于显著改善了土壤的水、温状况,从而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效益,增产幅度达1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全膜双垄栽培技术 水分生产效率 水分生产效益 高寒旱地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温饱工程” 开展科技扶贫——兼谈脑山地区农业发展的对策
18
作者 唐明鑫 《青海农林科技》 1993年第2期58-60,共3页
我省脑山地区有耕地18万公顷(折270万亩),一般分,仍在海拔27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不到3℃,低温、霜冻、冰雹、雪灾等自然灾害频繁。且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文化科技落后,农业产力水平低下,粮食作物平均亩产仅150斤左右.近几年来,脑山地区... 我省脑山地区有耕地18万公顷(折270万亩),一般分,仍在海拔27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不到3℃,低温、霜冻、冰雹、雪灾等自然灾害频繁。且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文化科技落后,农业产力水平低下,粮食作物平均亩产仅150斤左右.近几年来,脑山地区农业生产虽有所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 防除 地膜覆盖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对青贮玉米、藜麦生物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学贵 张业猛 +3 位作者 王秀娟 李想 陈志国 韩建琪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和藜麦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在不同作物(铁研53/青藜1号)、同一作物不同熟期品种(铁研53/安早10号)间作种植模式下,对玉米铁研53,安早10号和藜麦青藜1号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和藜麦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在不同作物(铁研53/青藜1号)、同一作物不同熟期品种(铁研53/安早10号)间作种植模式下,对玉米铁研53,安早10号和藜麦青藜1号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研究。【结果】青藜1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在间作和单播中无显著差异;安早10号的生物量在间播和单播中也无显著差异;铁研53/青藜1号间作比例在1∶1条件下,铁研53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间作比例和单播,且可以明显提升青贮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铁研53/安早10号间作比例在3∶1和1∶3条件下,铁研53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间作比例和单播,且在间作比例为1∶2、2∶1和1∶3条件下,青贮玉米的品质可以达到I级。【结论】中晚熟玉米/藜麦、中晚熟玉米/早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成效较为突出,适宜在青海地区进行推广。两种种植模式间相比,玉米/藜麦间作模式相对较好,尤其在提高地面生物质产量和饲用品质等方面,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青贮玉米种植模式在高原高海拔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藜麦 间作 营养品质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茎秦艽不同部位龙胆苦甙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建民 李福安 +5 位作者 李向阳 张华 魏全嘉 王祖训 弥兰青 肖长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5-227,共3页
采用高压液相法分析了栽培粗茎秦艽不同部位的有效药用成分龙胆苦甙 (gentiopicrin)的含量 ,并与野生麻花秦艽、达乌里秦艽龙胆苦甙的含量相比较。结果表明粗茎秦艽根、茎、叶均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为合理开发利用粗茎秦艽提供了... 采用高压液相法分析了栽培粗茎秦艽不同部位的有效药用成分龙胆苦甙 (gentiopicrin)的含量 ,并与野生麻花秦艽、达乌里秦艽龙胆苦甙的含量相比较。结果表明粗茎秦艽根、茎、叶均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为合理开发利用粗茎秦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茎秦艽 龙胆苦甙 高压液相 药用成分 龙胆科 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