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合金表面DCPD涂层的制备及其界面结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沛 李志 +1 位作者 杨建成 袁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199,210,共8页
目的研究CaHPO_(4)·2H_(2)O(DCPD)与Mg的界面结合机制,以提高DCPD在镁合金表面的界面结合强度。方法利用电镀法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DCPD涂层,采用SEM、XRD、XPS等对涂层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对DCPD在M... 目的研究CaHPO_(4)·2H_(2)O(DCPD)与Mg的界面结合机制,以提高DCPD在镁合金表面的界面结合强度。方法利用电镀法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DCPD涂层,采用SEM、XRD、XPS等对涂层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对DCPD在Mg表面形成机制进行研究,通过统计界面层中不同组分的径向分布函数、密度分布、均力势、总能量等的变化,揭示DCPD/Mg的界面结合能、结合位点及结合方式。结果通过电镀法形成的DCPD涂层形貌为致密的荷花瓣状晶体,主要成分为CaHPO_(4)·2H_(2)O。模拟结果表明,CaHPO_(4)·2H_(2)O的4个晶面(010)、(-120)、(11-1)、(111)、(-120)与Mg的结合能最强(163.63 kJ/mol)。其中起“铆钉”作用的基团是HPO_(4)^(2-)和H_(2)O,结合位点主要为O与Mg,即HPO_(4)^(2-)和H_(2)O通过静电作用及范德华力与Mg形成Mg-HPO_(4)^(2-)和Mg-H_(2)O偶极对。研究发现,形成的偶极对中HPO_(4)^(2-)及H_(2)O的配位数分别为0.75和1.16,Mg-H_(2)O的解离能更大,结构更稳定。结论提出改善DCPD/Mg结合强度的方法,电镀前可将镁合金置于NH4H_(2)PO_(4)溶液中浸泡片刻,促进CaHPO_(4)·2H_(2)O(-120)晶面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DCPD涂层 界面结合能 界面结合位点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药物预防HAPC患者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2
作者 严文琪 王凯 +3 位作者 马显志 韩生寿 白文斌 李玮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运用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预防价值。方法以青海省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HAPC患者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资料为研究对象,遵照...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运用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预防价值。方法以青海省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HAPC患者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资料为研究对象,遵照院号尾数单双号分成A组(利伐沙班治疗)与B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各40例。探讨实施不同药物预防对预防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两组相比,A组(2. 50%)显著比B组(15. 00%)低(P<0. 05);在术后14 d的髂外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上,A组显著比B组高(P<0. 05);A组治疗后的PLT、PT、APTT与B组比较无差异(P>0. 05),A组治疗后的FIB低于B组(P<0. 05)。结论将利伐沙班应用于HAPC患者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时,可显著改善髂外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及凝血指标,预防深静脉血栓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深静脉血栓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全髋、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计算机虚拟辅助技术在髋臼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3
作者 柳鑫 曾参军 +4 位作者 卢键森 林旭晨 黄华军 谭新宇 蔡道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8-382,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下虚拟手术模拟在髋臼骨折术前规划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53例髋臼患者资料。其中19例患者应用CT三维重建、计算机虚拟复位内固定、3D模型...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下虚拟手术模拟在髋臼骨折术前规划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53例髋臼患者资料。其中19例患者应用CT三维重建、计算机虚拟复位内固定、3D模型打印、个性化手术模拟,术中按术前规划手术(3D组);34例患者行术前常规检查,术中经验性手术(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等。并应用MIMICS软件的三维叠加功能将术前规划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D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少,手术时间缩短,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3D组与常规组优良率分别为[94.7%(18/19)∶82.4%(28/34)];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优良率分别为[89.5%(17/19)∶85.3%(29/34)],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前术后CT数据MIMICS软件三维叠加显示实际内固定放置与术前设计吻合度较高。结论 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下虚拟手术对髋臼骨折进行术前规划是可行的、精确的,能有效提高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计算机辅助 术前规划 髋臼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苷通过TGF-β/Smads通路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曹振宇 沈晓钟 +1 位作者 马建武 郑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5-700,共6页
目的探讨积雪草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诱导作用以及潜在机制。方法使用6个浓度的积雪草苷(0、5、10、20、30、40μmoL/L)作用BMSCs,利用CCK-8与检测细胞增殖率与细胞凋亡率,筛选出... 目的探讨积雪草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诱导作用以及潜在机制。方法使用6个浓度的积雪草苷(0、5、10、20、30、40μmoL/L)作用BMSCs,利用CCK-8与检测细胞增殖率与细胞凋亡率,筛选出积雪草苷对BMSCs最大无毒浓度。将BMSCs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积雪草苷组与抑制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积雪草苷组使用积雪草苷对BMSCs进行诱导成骨分化,抑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SB-431542(50 moL/L)处理。诱导12 d后,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中矿化结节的数量,RT-qPCR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骨桥蛋白(OPN)和骨钙素(OCN)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p-Smad2、Smad3和p-Smad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0μmoL/L的积雪草苷对BMSCs无明显抑制效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积雪草苷促进BMSCs钙化结节形成增多,ALP、OPN和OCN基因表达水平升高,TGF-β1、p-Smad2和p-Smad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积雪草苷在TGF-β/Smads通路被抑制的情况下仍然能发挥诱导BMSCs成骨分化作用。结论积雪草苷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潜力,可能涉及的机制为激活细胞中TGF-β/Smads通路,上调OPN、ALP与OCN基因表达量,帮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完成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积雪草苷 TGF-β/Smads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膜用于脊柱后路手术的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单中书 沈晓钟 +2 位作者 黎娜 李志 马建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8-940,共3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止血膜对脊柱后路手术的止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行脊柱后路切开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患者94例(其中腰椎骨折33例、胸椎骨折21例、腰椎管狭窄40例)。按交替入组依次分为2组:观察组,创面应用... 目的:探讨可吸收止血膜对脊柱后路手术的止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行脊柱后路切开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患者94例(其中腰椎骨折33例、胸椎骨折21例、腰椎管狭窄40例)。按交替入组依次分为2组:观察组,创面应用可吸收止血膜止血;对照组,减压创面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方法止血;术毕两组均留置负压引流管,比较术后负压管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拔除引流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例数、术后24 h的生命体征(T、R、P、BP)、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参数)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负压引流量和术后负压总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凝血功能参数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可吸收止血膜应用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不会影响全身凝血机制的改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止血 可吸收止血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和THA治疗高海拔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单中书 仇志学 +2 位作者 唐炜东 沈晓钟 黎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86-3088,共3页
目的:分析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高海拔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47例采用PFNA及52例采用TH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随访超过1年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住院时间、手术... 目的:分析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高海拔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47例采用PFNA及52例采用TH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随访超过1年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X线摄片次数、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PFNA组显性出血量低于THA组,而PFNA组的隐性出血量高于THA组,且THA组在住院时间、术中X线摄片次数、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优于PFN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HA是治疗高海拔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方法,效果显著优于PFNA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海拔 PFNA T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L-844T/C基因多态性与退变腰椎间盘髓核FasL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正明 彭毛加措 +4 位作者 徐洪海 常彦海 吴学元 董向辉 凌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3-987,共5页
目的研究FasL-844T/C基因多态性、腰椎MRI和退变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FasL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静脉血和髓核组织;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对FasL-844T/C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采用S-P... 目的研究FasL-844T/C基因多态性、腰椎MRI和退变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FasL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静脉血和髓核组织;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对FasL-844T/C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采用S-P法染色检测FasL在髓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RI研究发现,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腰椎间盘退变的积分显著增高(P=0.003);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TT基因型携带者髓核细胞表达FasL的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48),但CT基因型携带者与CC基因型携带者之间髓核细胞表达FasL的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264);腰椎间盘退变积分和椎间盘髓核组织FasL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FasL-844T/C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盘髓核组织FasL表达存在相关性;腰椎间盘退变积分和椎间盘髓核组织FasL表达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退变 髓核 FasL-844T/C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tse间隙微创入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佳 王磊 陈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016-4017,共2页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若不及时的治疗,易出现急慢性腰背痛,生活质量下降及死亡率的增加。目前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及椎体成形术。老年人因自身基础疾病的存在,选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很重要。切开...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若不及时的治疗,易出现急慢性腰背痛,生活质量下降及死亡率的增加。目前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及椎体成形术。老年人因自身基础疾病的存在,选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很重要。切开经Wihse间隙微创入路避免了对椎旁肌过度的剥离所致软组织损伤,较传统后正中入路有明显优势,故我院采用Wiltse间隙微创入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保守治疗 老年人 临床经验 微创 慢性腰背痛 椎体成形术 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裂肌劈开入路微创行TLIF治疗腰骶段退变性疾病的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佳 张欣 +3 位作者 王磊 单中书 刘伟 李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608-2613,共6页
目的探讨多裂肌劈开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腰骶段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27例腰骶椎单节段退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 目的探讨多裂肌劈开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腰骶段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27例腰骶椎单节段退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5)。观察组患者行正中切口后劈开多裂肌后行TLIF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剥离椎旁肌行TLIF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术后1年随访时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多裂肌脂肪浸润等级等相关指标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ODI、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1年随访时观察组患者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及1年随访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多裂肌脂肪浸润等级级别较高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入路,多裂肌劈开入路行TLIF治疗单节段腰骶段退变性疾病能明显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且出血少,术后疼痛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减轻多裂肌脂肪化,保留其功能,具有微创优势,促进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肌劈开 微创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骶段 单节段 腰椎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关节腔用药与静脉用药在全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5
10
作者 严文琪 仇志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87-1789,1808,共4页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采用关节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采用关节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45例患者术中采用TXA静脉滴注治疗作为静脉组;另外45例患者术中采用TXA关节腔注射治疗作为关节腔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凝血功能、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无差异,P>0.05;关节腔组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均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及血红蛋白(Hb)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及Hb水平仍无差异,P>0.05。关节腔组、静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13.33%,关节腔组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中采用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关节腔注射 静脉注射 全膝关节置换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时间对髋关节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单中书 仇志学 +3 位作者 沈晓钟 黎娜 李志 马建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726-1726,共1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时间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及确定何时去除内固定较好。方法:选择行单侧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81例,男42例,女39例。A组:内固定在体内存留1-2年30例:B组:内固定存留...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时间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及确定何时去除内固定较好。方法:选择行单侧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81例,男42例,女39例。A组:内固定在体内存留1-2年30例:B组:内固定存留2-3年23例;C组;3年及以上的28例。术后经3~5年随访,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和髋关节功能评定评分比较,评分应用SPA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2年内固定物取出与2~3年、3年以上内固定取出后髋关节活动评分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年、3年以上内固定取出后两组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时间在2—3年更为合适,有以利于提高髋关节活动,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取出 髋部疼痛 活动受限 股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9基因过表达对人脂肪干细胞增殖、凋亡及成软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春亮 秦凤 +7 位作者 齐普良 孙凯华 韩雪来 张金柱 刘延蓉 李钊伟 王凯 李泽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059-2064,共6页
目的:研究Sox9基因过表达对人脂肪干细胞(hADSCs)增殖、凋亡及成软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酶消化法分离hADSCs体外培养扩增,Lenti-Sox9-EGFP、Lenti-EGFP慢病毒液分别感染hADSCs,设为过表达组和空载组,另以无菌生理盐水代替设为对照... 目的:研究Sox9基因过表达对人脂肪干细胞(hADSCs)增殖、凋亡及成软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酶消化法分离hADSCs体外培养扩增,Lenti-Sox9-EGFP、Lenti-EGFP慢病毒液分别感染hADSCs,设为过表达组和空载组,另以无菌生理盐水代替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Sox9蛋白表达、细胞增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转导蛋白3(Smad 3)蛋白表达、细胞凋亡情况;hADSCs成软骨诱导分化2周检测成软骨分化情况;比较各组TGF-β1、Smad 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微镜下观察hADSCs细胞形态正常,流式细胞计数鉴定hADSCs表面抗原符合生物学特征。与空载组和对照组比较,过表达组Sox9蛋白相对表达量更高,MTT试验24 h、48 h、72 h的A值与培养24 h、48 h、72 h后TGF-β1、Smad 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高,凋亡率降低(P<0.001)。成软骨诱导分化2周后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过表达组hADSCs胞浆及细胞核为蓝紫色,空载组和对照组为微弱淡蓝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过表达组为强阳性,空载组和对照组为弱阳性。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过表达组TGF-β1、Smad 3蛋白相对表达量更高(P<0.001)。结论:Sox9基因过表达可促进hADSCs增殖及成软骨分化,抑制hADSCs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GF-β1、Smad 3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 人脂肪干细胞 成软骨分化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双开”、“单开”术式治疗颈髓压迫症24例报告
13
作者 刘建华 陈华 +1 位作者 唐炜东 鲁常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41-141,共1页
颈椎后路“双开”、“单开”术式治疗颈髓压迫症24例报告刘建华,陈华,唐炜东,鲁常胜我院自1989年3月~1994年12月间,应用颈椎椎管扩大术治疗颈髓压迫症24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4例... 颈椎后路“双开”、“单开”术式治疗颈髓压迫症24例报告刘建华,陈华,唐炜东,鲁常胜我院自1989年3月~1994年12月间,应用颈椎椎管扩大术治疗颈髓压迫症24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22~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压迫症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uwelsⅡ、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党修亭(综述) 郑峰(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09-913,共5页
股骨颈骨折约占髋部骨折的50%[1],老年人较多,大多是低能量损伤所致,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展,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日趋上升,且年龄逐步年轻化。股骨颈骨折后的生物力学环境影响骨折愈合及预后。Pauwels分型[2]是首个基于生物力学提出的股... 股骨颈骨折约占髋部骨折的50%[1],老年人较多,大多是低能量损伤所致,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展,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日趋上升,且年龄逐步年轻化。股骨颈骨折后的生物力学环境影响骨折愈合及预后。Pauwels分型[2]是首个基于生物力学提出的股骨颈骨折分型,直观地描述了骨折的稳定性,Pauwels角越大,垂直剪切力就越大,骨折就越不稳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就越大,对治疗方式、内固定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该分型根据Pauwels角(股骨颈骨折线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的夹角)将股骨颈骨折分为3型,<30°为Ⅰ型,30°~50°为Ⅱ型,>50°为Ⅲ型。PauwelsⅠ型最为稳定,大多主张保守治疗。年龄<65岁的青壮年,骨质坚硬,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移位较为严重,以PauwelsⅡ、Ⅲ型居多,并发症多,预后差,目前公认的治疗是内固定手术,但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本文就青壮年PauwelsⅡ、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治疗现状作一综述,以帮助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部骨折 临床医生 高能量损伤 骨折移位 生物力学 髂前上棘 内固定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5-5p靶向BMP2调控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祥伟 郑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研究miR-95-5p靶向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调控脂肪干细胞(AD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ADSCs并分为转染阴性对照(NC)的miR-NC组及转染miR-95-5p mimic的miR-95-5p组,成骨诱导分化后采用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力,显... 目的研究miR-95-5p靶向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调控脂肪干细胞(AD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ADSCs并分为转染阴性对照(NC)的miR-NC组及转染miR-95-5p mimic的miR-95-5p组,成骨诱导分化后采用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力,显微镜检测ALP染色,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A570nm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95-5p靶向BMP2基因。结果与miR-NC组比较,miR-95-5p组ADSCs成骨诱导分化后ALP活力、ALP染色、茜素红染色A570nm值、BMP2、Runx2、OCN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miR-95-5p靶向BMP2基因mRNA 3′UTR第866~874位碱基;与miR-NC组比较,miR-95-5p组ADSCs中野生型BMP2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活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miR-95-5p对ADSCs的成骨分化具有抑制作用,靶向BMP2基因是可能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成骨分化 miR-95-5p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