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富贵 王皓 +1 位作者 王云 马颖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67-769,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国内无痛胃肠镜麻醉方式主要为静脉注射丙泊酚、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等,每种药物各自有优缺点。瑞马唑仑是一种新的短效镇静药,2020年7月全球同步上市,为我国...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国内无痛胃肠镜麻醉方式主要为静脉注射丙泊酚、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等,每种药物各自有优缺点。瑞马唑仑是一种新的短效镇静药,2020年7月全球同步上市,为我国1.1类新药[1],起效快、代谢快。本研究以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为对照,观察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无痛胃肠镜检查 咪达唑仑 舒芬太尼 瑞马 全球同步 丙泊酚 镇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娟丽 杨正平 +5 位作者 马四清 孙斌 石青军 陈强 何宗钊 许雪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30-3032,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高原地区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平原地区感染性休克患者3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乌司他...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高原地区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平原地区感染性休克患者3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PICCO测量数据:心排血指数(CI)、心输出量(CO)、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SVR)变化,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脑型利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9.5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6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I、CO、EVLWI均明显降低,SVR明显升高,且对照组患者的CI、CO、EVLWI及SVR改善程度优于观察组(P<0.05);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L-6、PCT及BN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对照组患者的IL-6、PCT及BNP降低水平较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平原地区感染性休克的效果优于治疗高原地区感染性休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血必净 感染性休克 高原地区 平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的危险因素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3
作者 罗勇军 马四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23-728,共6页
地理学上把海拔高于1 000 m,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称为高原;医学上将海拔高于3 000 m的地方称为高原。未经习服的人员,快速从平原进入高原,会出现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加快,头痛、头晕,失眠,胃肠胀气、腹泻等症状。
关键词 急性高原反应 医学地理 高原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肺水肿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四清 宋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3-608,共6页
高原肺水肿(HAPE)是由高原低压低氧引起的一种高原特发疾病,严重威胁着急进高原健康人群的生活质量及作业能力,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HAPE的救治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发生肺水肿时利尿剂的使用、有效血容量的补充、高压氧舱的应用时机、... 高原肺水肿(HAPE)是由高原低压低氧引起的一种高原特发疾病,严重威胁着急进高原健康人群的生活质量及作业能力,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HAPE的救治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发生肺水肿时利尿剂的使用、有效血容量的补充、高压氧舱的应用时机、机械通气的参数设置等。该文从HAPE分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急性 管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ho/Rho-kinase信号通路探讨丙泊酚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邓莉 赵延礼 +2 位作者 何宗钊 司立宁 吕志坚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基于Rho/Rho-kinase信号通路探讨丙泊酚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 SD大鼠100只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丙泊酚低、中、高剂量组(20.0、40.0、80.0 mg/kg),模型组、丙泊酚低、中、高剂量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模... 目的基于Rho/Rho-kinase信号通路探讨丙泊酚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 SD大鼠100只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丙泊酚低、中、高剂量组(20.0、40.0、80.0 mg/kg),模型组、丙泊酚低、中、高剂量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丙泊酚低、中、高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丙泊酚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持续给予4周,实验结束后,对每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行贴纸去除及平衡木行走实验,对大鼠海马区进行病理评分,同时测定大鼠脑组织中Rho、Rho-kinase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双侧贴纸去除时间、平衡木过杆时间、海马组织病理评分、脑组织海马区Rho、Rho-kinas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各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双侧贴纸去除时间、平衡木过杆时间、海马组织病理评分、脑组织海马区Rho、Rho-kinas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随着丙泊酚给药剂量的增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双侧贴纸去除时间、平衡木过杆时间、海马组织病理评分、脑组织海马区Rho、Rho-kinas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剂量-效应关系明显(P<0.05)。对照组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完整,排列紧密;模型组海马区神经元排列松散,细胞深染固缩,有片状坏死,神经细胞间质隔离;丙泊酚高剂组神经元细胞趋于正常;丙泊酚中、低剂量组较模型组而言,神经细胞疏松、固缩程度轻,神经元细胞核仁清楚可见。结论丙泊酚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与丙泊酚能抑制Rho、Rho-kinase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Rho/Rho-kinase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Rho-kinase信号通路 丙泊酚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及脑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斌 刘娟丽 郑兴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9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及脑氧合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颅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麻醉完成待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后,试验组患者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4 ml/kg),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20...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及脑氧合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颅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麻醉完成待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后,试验组患者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4 ml/kg),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1 g/kg)。分别监测给药前及给药后30、60、120分钟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脑脊液压(cerebrospinal fluid pressure,CSFP),计算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记录尿量。采集两组患者桡动脉及颈内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30、60、120分钟时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jugular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jv 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 O2)及脑氧摄取率(cerebral extraction rate of oxygen,CERO2)。结果与给药前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各时间点MAP、CPP均明显升高(P<0.05),CSFP明显降低(P<0.05)。给药后30分钟,试验组患者CSF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后60分钟,试验组患者MAP、CP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各时间点尿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给药后各时间点Sjv O2均明显增加(P<0.05),而Da-jv O2、CERO2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可明显降低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改善脑氧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颅内压 脑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慢性低氧暴露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更应关注右心功能 被引量:7
7
作者 马四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1-325,共5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肺血管收缩、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导致患者右心后负荷过高,继而并发急性肺心病(ACP),加重右心功能损害,出现严重肺水肿及低氧血症。长期暴露在高原慢性低氧环境的健康人,极易出现生理性肺动脉高压及...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肺血管收缩、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导致患者右心后负荷过高,继而并发急性肺心病(ACP),加重右心功能损害,出现严重肺水肿及低氧血症。长期暴露在高原慢性低氧环境的健康人,极易出现生理性肺动脉高压及血液黏滞度改变等,这些因素会加重高原ARDS的严重程度。因此,高原ARDS与平原ARDS的病理生理变化有所不同,诊断标准、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程度也不一致。本文从高原ARDS的病理生理机制出发,探讨右心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提出高原慢性低氧暴露下的ARDS更应关注右心功能的监测与保护,优化呼吸支持治疗、肺血管扩张治疗、抗凝治疗等,以减少治疗中的再损伤,提高ARDS救治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低氧 肺心病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