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海拔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及骨髓造血因子表达水平差异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琦 周厚法 +2 位作者 李文倩 解友邦 王爱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16-1722,共7页
背景化疗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各类血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受到多种造血因子的调控,不同海拔AML患者化疗后造血因子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变化规律尚未明确。目的探讨不同海拔AML... 背景化疗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各类血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受到多种造血因子的调控,不同海拔AML患者化疗后造血因子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变化规律尚未明确。目的探讨不同海拔AML患者化疗前后骨髓及血清造血因子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变化。方法选取2021—2022年青海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中海拔地区1501~2500 m)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科(低海拔地区500~1500 m)首诊初治的28例AML患者(非M3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医院海拔高低将AML患者分为中海拔组(13例)和低海拔组(15例)。采用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评估患者化疗第8、14、28天骨髓抑制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化疗前、化疗第8天、化疗第28天血清及骨髓促红细胞生成素(EPO)、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化疗第14、28天,低海拔组患者骨髓抑制分度均高于中海拔组(Z=-1.975,P=0.048;Z=-2.049,P=0.040)。化疗第28天,低海拔组血清及骨髓EPO表达水平高于中海拔组(P<0.05);中海拔组化疗第28天血清EPO表达水平低于化疗第8天(P<0.05)。化疗第28天,低海拔组血清及骨髓Flt3-L表达水平均高于中海拔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第8天、化疗第28天血清Flt3-L表达水平均高于化疗前,两组患者化疗第28天骨髓Flt3-L表达水平均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化疗第8天、化疗第28天,低海拔组血清TPO表达水平均高于中海拔组(P<0.05);低海拔组患者化疗第8天血清TPO表达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第28天,低海拔组骨髓TPO表达水平高于中海拔组(P<0.05);中海拔组化疗第28天骨髓TPO表达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及骨髓IFN-γ表达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海拔AM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恢复期间造血生长因子EPO、Flt3-L、TPO表达水平高于中海拔,造血抑制因子IFN-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中海拔AM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分度及程度较低海拔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海拔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 促血小板生成素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微血管密度及血管相关生成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解友邦 方来福 +4 位作者 蒋白丽 韩国雄 沈括 李文倩 陈绍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79-1184,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及血管相关生成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就诊于本院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和单纯骨折患者各20例并分别纳入MM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基本临床资料,通过改良的塑... 目的: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及血管相关生成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就诊于本院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和单纯骨折患者各20例并分别纳入MM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基本临床资料,通过改良的塑料包埋骨髓活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VD);ELISA法检测骨髓上清VEGF、TNF-α、HGF、TGF-α、TGF-β1、bFGF、ANG-Ⅰ、ANG-Ⅱ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水平;real-time-PCR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的上述因子mRNA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MVD与骨髓上清VEGF、HGF、bFG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MM组MV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MM组骨髓单个核细胞VEGF、TGF-α、TGF-β1、HGF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MM组骨髓上清VEGF、HGF、bFGF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MVD与骨髓VEGF、HGF、bFGF水平呈正相关(r=0.488,0.472和0.457)。结论:MM患者MVD和骨髓上清中血管相关因子水平升高,其中VEGF、HGF水平和骨髓单个核细胞mRNA表达水平一致,并且MVD和骨髓上清VEGF、HGF、bFGF水平呈正相关,提示骨髓微环境血管生成因子的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血管生成和疾病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微血管密度 血管相关生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iR-37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强强 冯建明 +5 位作者 李文倩 沈括 陈绍斌 解友邦 赵长明 侯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30-2034,共5页
目的探讨miR-37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血浆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参与AML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浆中miR-372的水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372可能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在HL-60细胞中,敲低miR... 目的探讨miR-37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血浆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参与AML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浆中miR-372的水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372可能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在HL-60细胞中,敲低miR-372,通过划痕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对细胞迁移和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 AML患者血浆中miR-372的水平显著上调。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miR-372可以区分AML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表明,miR-372可以抑制PTEN-3′UTR的活力。在HL-60细胞中敲低miR-372可以显著降低HL-60的细胞迁移率和克隆形成能力。结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浆中,miR-372水平显著升高。通过靶向抑癌基因PTEN,miR-372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筛查和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非侵入性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72 血浆 急性髓系白血病 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7对树突状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仲龙 李建平 冯建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79-1582,共4页
白细胞介素27(IL-27)是一种IL-6/IL-12家族细胞因子,主要由激活的抗原提呈细胞产生,通过激活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最初认为IL-27能够促进1型辅助T(Th1)细胞、1型... 白细胞介素27(IL-27)是一种IL-6/IL-12家族细胞因子,主要由激活的抗原提呈细胞产生,通过激活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最初认为IL-27能够促进1型辅助T(Th1)细胞、1型调节性T(Tr1)细胞的分化,抑制Th2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的分化,现在发现对某些T细胞亚群具有相反的效应,比如Treg。IL-27在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表现出促炎和抗炎的双重作用。作为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C)和单核巨噬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的启动者,引起免疫应答或耐受。IL-27对DC和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并不一致,而这种差异很可能是由不同信号通路的比率、细胞因子微环境、疾病的发展阶段引起的。阐明IL-27对DC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影响或许可以及早地阻断异常免疫反应,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7(IL-27) 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 T细胞细胞因子受体 树突状细胞 TH1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红系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韩国雄 年蔚 +2 位作者 刘彦民 李文倩 解友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072-207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红系统K562细胞中HIF-1α及红系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低氧和红系转录因子对红系造血的影响。方法利用磁珠免疫分选技术获得慢性高原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235a细胞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白细胞轻度减少...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红系统K562细胞中HIF-1α及红系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低氧和红系转录因子对红系造血的影响。方法利用磁珠免疫分选技术获得慢性高原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235a细胞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白细胞轻度减少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RT-PCR法检测骨髓CD235a细胞中HIF-1α及红系转录因子mRNA的表达,将过表达及干扰HIF-1α的慢病毒转染后的K562细胞在常氧状态下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分别作为过表达组和干扰组,用RT-PCR检测红系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HIF-1α和GATA1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而NFE2、c-MYB、FOG-1、LMO2、β-globin和α-globin的mRNA水平无显著差异。慢病毒转染K562细胞最佳转染复数MOI为10,转染效率为50%左右,经过嘌呤霉筛选后转染阳性细胞达90%以上。过表达组中GATA1、NFE2、FOG-1和β-globin mRNA表达高于干扰组。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氧-HIF-1-红系特异基因(GATA-1、FOG-1和β-globin)表达轴在低氧诱导红系造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高原病 K562 缺氧诱导因子-1Α 红系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高原病糖代谢关键酶的表达以及与表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高云梅 韩国雄 +4 位作者 薛成辉 方来福 李文倩 沈括 解友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02,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高原病(CMS)骨髓红细胞中糖代谢的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分析其与血红蛋白的关系,探求红细胞增多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20例CMS患者作为CMS组,白细胞>3.5×109/L...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高原病(CMS)骨髓红细胞中糖代谢的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分析其与血红蛋白的关系,探求红细胞增多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20例CMS患者作为CMS组,白细胞>3.5×109/L的20例愿意接受骨髓穿刺且结果正常的男性作为对照组,PCR检测骨髓CD71+细胞中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m 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骨髓CD71+细胞中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骨髓上清及血清中葡萄糖、乳酸及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比较两组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m RNA和蛋白的水平,以及葡萄糖、乳酸及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与血红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MS组HK2、GLUT1和GLUT2 m 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而HK1、OGDH和COX5B m RNA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CMS组HK2、GLUT1和GLUT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MS组骨髓上清及血清葡萄糖、乳酸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而骨髓上清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HK2和GLUT2蛋白与血红蛋白之间均呈正相关(r=0.511,0.717)。结论:CMS患者可通过增加HK2的表达增加糖酵解,通过GLUT1和GLUT2的高表达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以满足供能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高原病 糖代谢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的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合并骨髓纤维化1例
7
作者 韩国雄 石青武 +2 位作者 沈括 李文倩 解友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079-1080,共2页
患者女性,71岁,2021年11月因“发现血小板增多1周”为主诉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既往糖尿病病史8年。体格检查:脐周见两处硬币大小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口腔黏膜无出血,心肺无阳性体征,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血小... 患者女性,71岁,2021年11月因“发现血小板增多1周”为主诉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既往糖尿病病史8年。体格检查:脐周见两处硬币大小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口腔黏膜无出血,心肺无阳性体征,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血小板计数889×10^(9)/L、白细胞10.11×10^(9)/L、中性粒细胞6.23×10^(9)/L(61.6%)、淋巴细胞2.46×10^(9)/L(24.3%)、单核细胞0.72×10^(9)/L(7.1%)、嗜酸性粒细胞0.50×10^(9)/L(4.9%)、嗜碱性粒细胞0.20×10^(9)/L(2.0%)。外周血形态:中性80%,淋巴13%,单核2%,嗜酸3%,嗜碱2%。腹部彩超显示:脾脏稍厚48 mm×132 mm。心脏彩超显示:左房、室轻度增大、右房轻度增大、二尖瓣、主动脉瓣少量返流,轻度肺动脉高压伴三尖瓣少-中量返流。生化检查:总胆红素31.3μmol/L、直接胆红素5.9μmol/L、乳酸脱氢酶308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209 U/L,其余项目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殖性肿瘤 环形铁粒 幼细胞 血小板增多 骨髓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 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蒋白丽 李建平 +1 位作者 李文倩 冯建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69-572,共4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降低或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AA发病机理复杂,尚未完全明了,故对其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提高其诊疗水平。目...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降低或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AA发病机理复杂,尚未完全明了,故对其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提高其诊疗水平。目前AA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异常免疫,而异常免疫的研究热点为CD8+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本文就近年来CD8+T细胞及其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在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CD8+ T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细胞亚群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9
作者 史月 李建平 +1 位作者 李文倩 冯建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87-1291,共5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CD4+T淋巴细胞在AA发病中发挥更重要作用,AA患者中Th1细胞的极化、Th17细胞的高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的减少,都与AA的发病密切相关。...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CD4+T淋巴细胞在AA发病中发挥更重要作用,AA患者中Th1细胞的极化、Th17细胞的高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的减少,都与AA的发病密切相关。Th1细胞的极化和Th17细胞/Treg比例的失衡,T细胞异常活化,导致骨髓造血细胞的凋亡,也是目前AA研究的热点之一。Th22细胞的增多、Th9细胞的双向性生物学效应、滤泡辅助T细胞的辅助作用及各亚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都提示了CD4+T细胞亚群参与AA的发病。本文在分析各亚群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阐述CD4+T细胞亚群与AA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CD4+T淋巴细胞 亚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