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B型脑钠肽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郗爱旗 褚以德 +5 位作者 赵文蕊 李国峰 廖宝霞 李英兰 钟欣 尚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50-452,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血浆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平均室壁应力(MWS)及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将81例CHF患者...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血浆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平均室壁应力(MWS)及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将81例CHF患者作为心衰组,同期选择2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BNP和TNF-α水平,评价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LVMI和MW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患者血浆BNP和TNF-α水平升高;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和疾病的进展,血浆BNP和TNF-α水平逐渐升高,BNP与TNF-α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MWS和LVMI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并与LVEF呈负相关(P<0.01),与BNP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的增加与LVMI和MWS增加有关;TNF-α、LVMI和MWS协同参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室重建 B型钠尿肽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NF-α、血管紧张素Ⅱ在CHF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中的作用及其与心室重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郗爱旗 褚以德 +5 位作者 钟欣 尚玲 赵文蕊 李国峰 李英兰 廖宝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34-1236,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中的作用,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炎症细胞因子、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21例CHF患者测定了血红蛋白...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中的作用,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炎症细胞因子、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21例CHF患者测定了血红蛋白、血清TNF-α和AngⅡ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室壁应力(MWS);按血红蛋白水平将CHF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同时选择2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Hb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清TNF-α和AngⅡ水平以及MWS和LVMI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心功能恶化,Hb水平逐渐降低,而血清TNF-α和AngⅡ水平以及MWS和LVMI逐渐升高;CHF贫血组患者血清TNF-α和AngⅡ水平以及MWS和LVMI明显高于非贫血组患者(P<0.01);随着Hb水平降低,CHF患者血清TNF-α和AngⅡ水平以及MWS和LVMI明显升高(P<0.01);CHF患者MWS和LVMI与Hb水平呈负相关,与TNF-α、AngⅡ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CHF患者TNF-α和AngⅡ水平的升高参与了CHF贫血和心室重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而CHF患者贫血的出现使CHF心室重构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血管紧张素II 肿瘤坏死因子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流变性与红细胞SOD、血浆MDA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郗爱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12-41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流变学特性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对不同海拔高度(刚察县3300m,甘德县4080m)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检测了红细胞滤过指数(EFI)、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超氧化...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流变学特性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对不同海拔高度(刚察县3300m,甘德县4080m)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检测了红细胞滤过指数(EFI)、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浆丙二醛(MDA)水平。结果:随着海拔的升高,EFI、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和血浆MDA水平上升,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SOD随之降低;相关分析表明:红细胞SOD与EFI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呈负相关(P<0.01);而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呈正相关;MDA则相反。结论:随着海拔升高,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导致了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海拔 红细胞增多症 丙二醛 SOD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地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和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分析
4
作者 李英兰 郗爱旗 +4 位作者 楮以德 朱爱琴 李国峰 尚玲 于永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8-590,共3页
目的 探讨西宁地区(海拔2260米以上)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TNF—α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5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心衰组,同期选择3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力... 目的 探讨西宁地区(海拔2260米以上)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TNF—α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5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心衰组,同期选择3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力衰竭诊断仪检测血浆BNP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水平、ELISA法测定CRP水平,同时行心脏超声检查。20例NYHA Ⅱ~Ⅳ级患者,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平均3个月后再次接受上述检查并留取血标本。结果 (1)心衰组患者血浆BNP、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2)NYHAⅡ~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心衰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在NYHA不同级别之间差异显著,与NYHA呈正相关(r=0.458,P〈0.01),与LVEF呈负相关(F=-0.715,P〈0.01)。结论 血浆BNP、CRP、TNF—α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监测上述指标,可预测心力衰竭患者远期NYHA恢复情况,也可作为疗效观察及判定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利钠肽 C反应蛋白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与肾功能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郗爱旗 褚以德 +5 位作者 钟欣 李英兰 廖宝霞 尚玲 李国峰 赵文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贫血与肾功能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21例CHF患者测定血红蛋白(Hb)、肾功能、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ngⅡ)、NO、内皮素(...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贫血与肾功能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21例CHF患者测定血红蛋白(Hb)、肾功能、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ngⅡ)、NO、内皮素(ET)的变化;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评价心功能;按Hb水平分为贫血组(47例)和非贫血组(74例)。结果随着心功能恶化,CHF患者LVEF和Hb水平逐渐降低,而尿素、肌酐(Cr)、血尿酸(BUA)水平明显增高(P<0.01);贫血发生率为38.8%,肾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4.0%,随着LVEF下降,贫血和肾功能障碍逐渐增加且程度加重(P<0.05)。贫血组患者血清TNF-α、sICAM-1、IL-6、AngⅡ、NO、ET水平明显高于非贫血组(P<0.01)。Hb和LVEF与尿素、Cr、BUA呈负相关;Hb与TNF-α、sICAM-1、IL-6、AngⅡ、NO、ET呈负相关,而与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CHF患者机体存在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激活及伴随肾功能的降低,可能导致了CHF患者贫血的发生,且贫血也参与并加重了CHF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贫血 肾功能衰竭 神经内分泌学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帕金森病患者骨密度与25-羟基维生素D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国峰 曹羽 朱爱琴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8-468,共1页
目的帕金森病(PD)是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具有起病隐匿,病程进展较缓慢,逐渐加重的特点。PD患者易跌倒,发生骨折的风险高与肌强直及姿势平衡障碍有关外,还与患者骨质疏松有关。研究发现,PD患者骨密度(BMD)值及25-羟基维生... 目的帕金森病(PD)是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具有起病隐匿,病程进展较缓慢,逐渐加重的特点。PD患者易跌倒,发生骨折的风险高与肌强直及姿势平衡障碍有关外,还与患者骨质疏松有关。研究发现,PD患者骨密度(BMD)值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 D)浓度具有密切相关性。低氧是影响和调节骨生长代谢的重要因素,低氧引起骨折后修复愈合困难,骨质密度降低,导致骨质疏松等慢性骨损伤率增加。因此高原低氧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较多,但是否能影响PD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未见报道。3个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海拔地区PD患者骨密度及25-OH-Vit D的调查,探讨缺氧环境下老年PD患者骨密度与25-OH-Vit 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9年5月青海西宁地区(海拔2300 m),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51例,其中汉族108例,回族31例,藏族12例。男性69例,女性81例,平均年龄(69.10±12.1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与PD学组制订的PD最新诊断标准,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估病情程度。对所有患者采用美国GE公司的Lunar i DXA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腰椎、双侧股骨颈和双侧髋关节全部的骨密度,通过计算得出BMD和T值(与年轻成人峰值比较),作为反映骨质疏松的指标。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Vit D浓度。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女性PD患者中腰椎、左侧髋部以及右侧髋部BMD值、25-OH-Vit D浓度分别低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7,P=0.029,P=0.013);(2)汉族PD患者的25-OH-Vit D浓度高于回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与藏族PD患者比较,汉族PD患者腰椎、左侧股骨颈、右侧股骨颈、右侧髋部BMD值分别低于藏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12,P=0.032,P=0.044);回族PD患者腰椎、左侧股骨颈、左侧髋部、右侧髋部BMD值分别低于藏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11,P=0.015,P=0.033),汉族、回族分别与藏族PD患者年龄和25-OH-Vit D浓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UPDRS评分与左侧股骨颈(P=0.000,r=-0.356;-0.378)、右侧股骨颈(P=0.000,0.002;r=-0.357,-0.308)、左侧髋部(P=0.002;r=-0.301,-0.302)、右侧髋部(P=0.003;r=-0.289,-0.294)BMD值及T值存在负相关性。结论高海拔地区女性PD患者BMD值及25-OH-Vit D浓度均低于男性;汉族PD患者25-OH-Vit D浓度高于回族;汉族和回族PD患者的BMD值均低于藏族;高原缺氧环境下PD患者病情程度越严重,骨质疏松发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环境 老年帕金森病 骨密度 25-羟基维生素D UPDR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