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止血散瘀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脉络瘀滞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宋娅琴 吴敬 +1 位作者 杨露 王笃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究止血散瘀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脉络瘀滞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共计纳入108例脉络瘀滞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由医院门诊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究止血散瘀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脉络瘀滞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共计纳入108例脉络瘀滞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由医院门诊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止血散瘀明目汤和羟苯磺酸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患者黄斑厚度、出血斑及视野灰度值、视力变化情况及视网膜电生理结果、血清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水平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30%(52/54)高于对照组83.33%(45/5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黄斑厚度、出血斑及视野灰度值、视力、视网膜电生理结果、hs-CRP、VEGF、IGF-1、血液流变学指标均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黄斑厚度、出血斑及视野灰度值、视力、视网膜电生理结果、hs-CRP、VEGF、IGF-1、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3.70%)与对照组(1.85%)均较低(P>0.05)。结论止血散瘀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脉络瘀滞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佳,不良反应率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瘀滞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止血散瘀明目汤 羟苯磺酸钙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叶总黄酮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和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何玉清 亢泽峰 +1 位作者 李凌 关瑞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54-2857,共4页
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细胞分为对照组(含25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液处理细胞5 d),模型组(含90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液处理5 d),山楂叶总黄酮低、中... 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细胞分为对照组(含25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液处理细胞5 d),模型组(含90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液处理5 d),山楂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25、250、500 ng/mL),山楂叶总黄酮高剂量+si-NC组(转染si-NC后90 mmol/L葡萄糖、500 ng/mL山楂叶总黄酮处理),山楂叶总黄酮高剂量+si-VEGF组(转染si-VEGF后90 mmol/L葡萄糖、500 ng/mL山楂叶总黄酮处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VEGF mRNA表达,噻唑兰(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数,Transwell实验检测迁移细胞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RCEC活力、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VEGF 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山楂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HRCEC活力、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VEGF mRNA表达降低(P<0.05);与山楂叶总黄酮高剂量+si-NC组比较,山楂叶总黄酮高剂量+si-VEGF组HRCEC活力、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降低(P<0.05)。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可通过下调VEGF抑制高糖刺激诱导的HRCEC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总黄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视网膜光凝技术联合康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被引量:9
3
作者 宋娅琴 马雪英 +1 位作者 王笃亲 吴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41-1945,共5页
目的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全视网膜光凝(PRP)技术联合康柏西普的疗效。方法选取112例NVG患者(112只眼)作为研究组,选取同年龄段的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VG发生的危险因素... 目的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全视网膜光凝(PRP)技术联合康柏西普的疗效。方法选取112例NVG患者(112只眼)作为研究组,选取同年龄段的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VG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66例)和对照组(46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的睫状体冷凝术,研究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RP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疗效、眼压、视力以及血清因子的影响。结果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果显示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D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是NVG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45%vs82.61%),而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眼压均降低,联合组各时间点的眼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增加,其中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CVA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血清PDGF-C、VEGF、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PDGF-C、VEGF、TNF-α、IL-6均是NVG发生的危险因素。PRP技术联合康柏西普可改善患者眼压和视力,以及改善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新生因子水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全视网膜光凝 康柏西普 炎症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对肿瘤坏死因子α促进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辛晓蓉 李敏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观察γ-干扰素 (γ- interferon,γ- IFN )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 or necrosisfactorα,TNF-α)所引起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原代与传代培养。第 3代培养细胞中添加 TNF-α,浓度为 10 ... 目的 观察γ-干扰素 (γ- interferon,γ- IFN )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 or necrosisfactorα,TNF-α)所引起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原代与传代培养。第 3代培养细胞中添加 TNF-α,浓度为 10 - 2 ~ 10 4μg· L- 1 ,通过甲基噻唑基四唑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测定法 ,观察 TNF-α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 ,进一步测定γ- IFN对 TNF-α增殖影响的抑制作用。结果  TNF-α在体外有促进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作用并与 TNF-α有关 ,10~ 10× 10 3μg· L- 1 OD值明显升高 ,并以 10 3μg· L- 1 最为明显 ,而γ- IFN可以抑制这一作用。结论  TNF-α是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参与后囊形成混浊的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γ- IFN可抑制 TNF-α促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Γ-干扰素 Γ-IFN 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后囊混浊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卵巢食蟹猴眼表状态的动态观察
5
作者 李磊 张晓峰 +2 位作者 李萌萌 阙丽娟 黎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讨去卵巢食蟹猴作为绝经期干眼研究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6岁健康成年雌性食蟹猴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食蟹猴分为卵巢摘除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3只。卵巢摘除组食蟹猴手术摘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以相同的手术方式进行... 目的探讨去卵巢食蟹猴作为绝经期干眼研究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6岁健康成年雌性食蟹猴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食蟹猴分为卵巢摘除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3只。卵巢摘除组食蟹猴手术摘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以相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操作但不摘除卵巢。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收集各组食蟹猴下肢静脉血各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猴血清雌二醇和睾酮质量浓度。分别于上述时间点采用泪液渗透压仪5600检测各组食蟹猴泪液渗透压,并进行干眼相关检查,包括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卵巢摘除组食蟹猴手术前后血清雌二醇、睾酮质量浓度均低于假手术组,但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5.16,P=0.09;F分组=1.46,P=0.29);卵巢摘除组和假手术组食蟹猴组间泪液渗透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83,P=0.37),卵巢摘除组食蟹猴术后3个月泪液渗透压较术后1个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P〈0.05);卵巢摘除组与假手术组食蟹猴SⅠt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6,P=0.82),卵巢摘除组食蟹猴术后3个月SⅠt检测值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P〈0.05);各组食蟹猴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均未见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表明,卵巢摘除组食蟹猴术前及术后1个月结膜上皮细胞形态正常,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多,过碘酸希夫染色呈紫色,与假手术组食蟹猴结膜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形态相似;卵巢摘除组食蟹猴术后3个月结膜上皮细胞体积较大,形态多样,结膜杯状细胞体积缩小;术后6个月结膜上皮细胞形态多样且不易分辨,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去卵巢食蟹猴眼表结膜细胞形态发生异常变化,泪液渗透压升高,其眼表动态变化与血清雌激素水平下降趋势一致,因此去卵巢食蟹猴可作为性激素相关干眼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性激素 眼表 泪液渗透压 结膜/细胞学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羟苯磺酸钙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笃亲 关瑞娟 +2 位作者 王倩晗 李凌 万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8期1421-1424,1431,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羟苯磺酸钙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接受丹参+羟苯磺酸钙治疗的观察组、羟苯磺酸钙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眼科检查并测量血管瘤... 目的:研究丹参+羟苯磺酸钙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接受丹参+羟苯磺酸钙治疗的观察组、羟苯磺酸钙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眼科检查并测量血管瘤体积、黄斑厚度、出血斑面积,采集血清并测定血管新生分子、炎症分子、氧化应激分子的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管瘤体积、黄斑厚度、出血斑面积以及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含量均明显降低,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红素加氧酶-1(HO-1)、维生素E(VitE)、总抗氧化力(TAC)含量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管瘤体积、黄斑厚度、出血斑面积以及血清HIF-1α、VEGF、EPO、IL-1β、TNF-α、ICAM-1、MDA、AOP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PEDF、HO-1、VitE、TA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羟苯磺酸钙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能够较单用羟苯磺酸钙更为有效改善病情并抑制血管新生、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丹参 血管新生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关基因在高海拔地区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晏鑫 李凌 关瑞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871-875,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力的进行性眼病,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发现,遗传因素与AMD的发生发展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力的进行性眼病,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发现,遗传因素与AMD的发生发展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将与补体因子H(CFH)基因、丝氨酸蛋白酶(HTRA1)基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易感因子2(ARMS2)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相关的研究进展做一简单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基因多态性 高海拔地区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藏族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诺莫预测模型建立
8
作者 张晓英 关瑞娟 +1 位作者 晏鑫 李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0-265,共6页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藏族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诺莫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和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6—12月由青海省人民医院组织、兴海县人民医院和同德县人民医院共同参与,对平均...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藏族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诺莫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和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6—12月由青海省人民医院组织、兴海县人民医院和同德县人民医院共同参与,对平均海拔约3000 m的兴海县、同德县≥40岁藏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眼部常规检查、直接眼底照相和健康宣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吸烟、是否饮酒、高原地区居住时长、每天日照时长、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一般情况。采用χ^(2)检验筛选有显著差异的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MD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绘制AMD预测诺莫图并对预测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本次调查实际受检人数为1223人,检出AMD患者190例,AMD患病率为15.54%。高龄、高原地区居住时长、日照时长、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是AMD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高龄是AMD的高危因素(OR=20.183,95%CI:9.536~29.805,P<0.001),其次是日照时长(OR=3.785,95%CI:1.581~8.721,P<0.001)。诺莫预测模型显示,当评分>150分时,患者可能出现AMD的概率为50%。决策曲线表明,当阈概率>25%时,预测发生AMD的概率与实际AMD发生率一致。结论高龄、久居高原地区、长时间日照、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是AMD的危险因素,尤其要注意长时间居住在高原地区并且阳光暴露时间长的高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患病率 危险因素 高原地区 诺莫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