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地区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的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 被引量:8
1
作者 田青山 冯少培 +11 位作者 郭亚民 韩秀敏 赵顺云 叶成杰 安永德 吴世乐 王向前 郑海波 朱文君 阿吉德 高伟 潘洪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53-2160,共8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的术后并发症并探讨防治策略。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9年3月接受自体肝移植术的11例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手术资料及随访资料,对术中及术后情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的术后并发症并探讨防治策略。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9年3月接受自体肝移植术的11例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手术资料及随访资料,对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行自体肝移植术,无术中死亡,其中2例(18.18%)行半离体肝切除,9例(81.82%)行全离体肝切除。肝后下腔静脉重建方式中,采用自体大隐静脉进行重建者2例(18.18%),采用人造血管重建者4例(36.36%),5例(45.45%)保留自体肝后下腔静脉。胆道重建方式中,8例(72.73%)行胆肠吻合术,3例(27.27%)行胆管端端吻合术。11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出血2例(18.18%);胆汁漏、腹腔感染4例(36.36%),胆肠吻合口狭窄1例(9.09%),血栓2例(18.18%),肺部感染、胸腔积液2例(18.18%);包虫复发1例(9.09%)。11例患者发生围术期死亡2例(18.18%),其余9例(81.82%)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出血、胆道并发症和感染是造成高原地区自体肝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精准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前仔细多学科评估、术中精湛的操作、外科技术流程的标准化及精细的围术期管理是降低自体肝移植术围术期病死率、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使患者获得长期良好生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3D腹腔镜下囊型肝包虫切除术中包虫囊肿意外破裂的处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明杰 杨金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2-273,281,共3页
囊型肝包虫病是青藏高原畜牧区常见的一种地方病,严重危害当地民众的健康,病死率2%~4%[1]。对于较大的包虫囊肿,仍以手术治疗为主[2]。近年来,随着3D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青藏高原地区民众对于肝包虫手术微创化的渴望,我们团队2... 囊型肝包虫病是青藏高原畜牧区常见的一种地方病,严重危害当地民众的健康,病死率2%~4%[1]。对于较大的包虫囊肿,仍以手术治疗为主[2]。近年来,随着3D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青藏高原地区民众对于肝包虫手术微创化的渴望,我们团队2016年开始尝试3D腹腔镜技术治疗肝囊型包虫,但肝包虫囊肿意外破裂仍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3,4]。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对87例囊型肝包虫病在全麻下行3D腹腔镜下肝包虫囊肿切除手术,其中13例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囊肿破裂,占14.9%,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囊肿 肝包虫手术 切除手术 囊型肝包虫病 囊肿破裂 切除术 地方病 高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结肠冗长症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术后大肠功能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国强 魏小巍 叶谢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506-2512,共7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结肠冗长症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行结肠手术(腹腔镜辅助及开腹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与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结肠冗长症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行结肠手术(腹腔镜辅助及开腹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与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360例因结肠冗长症就诊的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按照是否合并HAPC将患者分为合并HAPC组和无HAPC组各18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手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合并HAPC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P-FDP)(入院第1天、术后第2、第3、第7天)与无HAP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HAPC组患者的术后血氧饱和度、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术后住院时间均高于无HAP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HAPC组手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的差值及手术前后心率(HR)均较无HAPC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冗长症合并HAPC的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时间较不合并HAPC患者肠道恢复时间慢,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机会较高,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术后心率明显加快,手术后人体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较大,所以,术前早期诊断、围手术期和手术积极干预治疗,积极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是降低HAPC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冗长症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血流动力学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结节方面的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秦长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95-2096,共2页
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曾有人估计约4%的成人可发生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的性质非常多样,包括单纯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等良性病变,也包括甲状腺癌等恶性病变,而甲状腺的良性和恶性结节对患者的影... 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曾有人估计约4%的成人可发生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的性质非常多样,包括单纯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等良性病变,也包括甲状腺癌等恶性病变,而甲状腺的良性和恶性结节对患者的影响、处理的原则以及预后均有明显差异。恶性结节虽不常见,但手术前常常不容易鉴别。因此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意义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诊断 单纯性甲状腺肿 Graves病 超声 良性病变 恶性结节 甲状腺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孔疝误诊5例分析
5
作者 吴新民 赵顺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46-47,共2页
闭孔疝是一种少见的疝,术前诊断不易,容易误诊。我院自1975年以来共收治6例,其中术前误诊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例均为女性,年龄47岁~75岁,平均64.5岁。4例属消瘦体型,体重在40kg以下,其中1例只有32kg。5例中4例生育5胎以上,1例... 闭孔疝是一种少见的疝,术前诊断不易,容易误诊。我院自1975年以来共收治6例,其中术前误诊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例均为女性,年龄47岁~75岁,平均64.5岁。4例属消瘦体型,体重在40kg以下,其中1例只有32kg。5例中4例生育5胎以上,1例生育4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孔疝 修补术 孔管 闭孔神经 易误诊 肠梗阻 孔庙 术前误诊 肠坏死 确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肝泡状棘球蚴病自体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高超 叶成杰 +1 位作者 郭亚民 吴纲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分析高原肝泡状棘球蚴病(HAE)自体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行离体或半离体病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的晚期HA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主要术后并发症的特点。结果HAE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胆道并发症(4例)、腹腔... 目的分析高原肝泡状棘球蚴病(HAE)自体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行离体或半离体病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的晚期HA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主要术后并发症的特点。结果HAE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胆道并发症(4例)、腹腔出血(1例)、感染(3例),其中2例患者发生胆漏并腹腔感染,因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患者出现腹腔出血,因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胆道并发症和腹腔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胆道并发症、腹腔出血、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是影响HAE自体肝移植术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肝泡状棘球蚴病 自体肝移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LL-37通过激活p53信号通路诱导胃癌AGS细胞凋亡 被引量:7
7
作者 欧宏宇 朱海宏 +2 位作者 朱文君 贺贝贝 吴世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1-576,共6页
目的探讨抗菌肽LL-37对人胃癌细胞系AGS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10、20、40μmol/L)LL-37处理胃癌AGS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法检测细胞中p53... 目的探讨抗菌肽LL-37对人胃癌细胞系AGS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10、20、40μmol/L)LL-37处理胃癌AGS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法检测细胞中p53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p53蛋白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中p53蛋白表达以及细胞中Cleaved-caspase-3、PUMA、Bcl-2和Bax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干扰p53基因表达验证LL-37通过激活p53信号通路诱导胃癌AGS细胞凋亡。结果LL-37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胃癌AGS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凋亡率,上调p5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促进p53蛋白核转位,同时促进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PUMA和Bax表达,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干扰p53基因表达可抑制LL-37诱导的AGS细胞凋亡。结论LL-37可诱导胃癌AGS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5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LL-37 胃癌 P53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多房棘球蚴病导致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苗苗 安秀青 +5 位作者 周鸿乾 孟凯 蔡剑平 刘光辉 阿吉德 杨金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30-1135,共6页
多房棘球蚴病是一种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而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肝脏是多房棘球蚴病的原发器官,病灶呈浸润性生长,故有“虫癌”之称。根治性病灶切除术是治疗肝多房棘球蚴病的首选且有效方法。终末期肝多房棘球蚴病多合并有寄生虫性... 多房棘球蚴病是一种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而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肝脏是多房棘球蚴病的原发器官,病灶呈浸润性生长,故有“虫癌”之称。根治性病灶切除术是治疗肝多房棘球蚴病的首选且有效方法。终末期肝多房棘球蚴病多合并有寄生虫性肝硬化,如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或布加综合征。目前,关于肝多房棘球蚴病导致肝硬化的研究较少,本文就肝多房棘球蚴病灶侵犯肝内重要血管、胆管而导致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淤血性肝硬化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多房棘球蚴病 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 布加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