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滴定法测定菜籽油中过氧化值的不确定度评定
1
作者 王茹 常立娟 +1 位作者 陈阳 张明锦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55,共5页
[目的]提高滴定法测定菜籽油中过氧化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用滴定法测定菜籽油中的过氧化值,并建立数学模型,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评定各不确定度分量,最终计算出合成不确定度。[结果]菜籽油中过氧化值含量为0.043 g/100 g时,... [目的]提高滴定法测定菜籽油中过氧化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用滴定法测定菜籽油中的过氧化值,并建立数学模型,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评定各不确定度分量,最终计算出合成不确定度。[结果]菜籽油中过氧化值含量为0.043 g/100 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106g/100g(k=2)。[结论]影响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因素主要是试样测量重复性和滴定体积,其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使用精度高的A级滴定管和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可以降低检测的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定法 菜籽油 过氧化值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对纬编针织物Johnson-Champoux-Allard模型参数反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韩炜 邢晓梦 +6 位作者 张海宝 姜茜 刘天威 卢佳浩 闫志强 巩继贤 吴利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112,共10页
为快速获取纬编针织物JCA(Johnson-Champoux-Allard)模型参数,建立材料、结构与模型函数关系,实现吸声性能预估,提出迭代次数少、可快速达到全局最优解的粒子群算法对JCA模型进行反分析求解,并以吸声系数实验值和设定值差值平方和的最... 为快速获取纬编针织物JCA(Johnson-Champoux-Allard)模型参数,建立材料、结构与模型函数关系,实现吸声性能预估,提出迭代次数少、可快速达到全局最优解的粒子群算法对JCA模型进行反分析求解,并以吸声系数实验值和设定值差值平方和的最小值为适应度函数,设置约束,添加学习因子与惯性权重对反分析过程进行限制,多次迭代得到孔隙率、流阻率、曲折因子、黏性特征长度与热特征长度的数值;然后建立JCA模型参数(孔隙率与流阻率)与针织物结构参数(未充满系数)的函数关系,以达到快速获取不同结构针织物JCA模型参数,进而对其吸声情况进行预估的目的;最后,用有限元方法对快速获得的JCA模型参数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算法可精确获得针织物JCA模型的5种参数,迭代次数少于200;针对纬平针组织不同规格,未充满系数可直接换算结构参数(孔隙率与流阻率),结合已知材料参数(曲折因子、黏性特征长度与热特征长度)快速计算出纬平针组织和双反面组织的吸声系数曲线发现,吸声系数曲线拟合度较高,R^(2)分别为0.809和0.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hnson-Champoux-Allard模型 粒子群算法 反分析 纬编针织物 吸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Weibull模型的高强缝合锚钉缝线强度预测
3
作者 李新娅 王宁 +3 位作者 卢佳浩 张鹏 夏兆鹏 侯耒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0,共9页
为消除缝合锚钉缝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断裂的风险,以8.3 tex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原材料,采用编织工艺制备了单层编织缝线和轴向衬纱双层编织缝线。为了研究其力学性能,选择8、16、24、32、40、48 mm隔距对单纤维的断裂强力进行测试,选... 为消除缝合锚钉缝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断裂的风险,以8.3 tex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原材料,采用编织工艺制备了单层编织缝线和轴向衬纱双层编织缝线。为了研究其力学性能,选择8、16、24、32、40、48 mm隔距对单纤维的断裂强力进行测试,选择50、200 mm隔距对8.3 tex复丝的断裂强力进行测试,选择200 mm隔距对单层编织缝线和轴向衬纱双层编织缝线的断裂强力进行测试。对纤维的直径和缝线中纤维与轴向夹角的角度进行测量。采用两参数Weibull模型和改进Weibull模型对单纤维、8.3 tex复丝和单层编织缝线的断裂强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单层编织缝线的断裂强力为299.8 N,轴向衬纱双层编织缝线的断裂强力高达393.0 N。对8.3 tex复丝和单层编织缝线的断裂强度进行预测,改进Weibull模型的预测值准确度高。高强骨锚钉缝线的强力比同类型医用缝线更高,改进Weibull模型可对高强缝合锚钉缝线的强力进行精准预测,实现了从单纤维到复丝再到纱线的断裂强度预测,可为医用缝线结构设计和力学性能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锚钉缝线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断裂强力 两参数Weibull模型 改进Weibull模型 强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V曲线逆推法的光伏组件故障诊断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朱青云 刘凡 曾伟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9-1036,共8页
光伏组件故障诊断一般依赖于对辐照度和温度等环境变量的测量,对分散的组件故障判别不够精确。文章提出了基于逆推I-V曲线法的光伏组件故障诊断策略。该策略事先提取光伏组件模型参数,然后计算不同辐照度及太阳能电池温度下的I-V曲线,形... 光伏组件故障诊断一般依赖于对辐照度和温度等环境变量的测量,对分散的组件故障判别不够精确。文章提出了基于逆推I-V曲线法的光伏组件故障诊断策略。该策略事先提取光伏组件模型参数,然后计算不同辐照度及太阳能电池温度下的I-V曲线,形成I-V曲线库;在运行时无须实时监测太阳能电池运行时表面辐照度及平均温度,仅测量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最大功率点电压、电流,即可判断出组件是否发生故障。搭建实验平台对典型故障进行模拟并利用该策略进行判别,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策略能够有效判断组件的故障。利用该策略研发了单板故障监测模块,实现了光伏组件在线故障判断,提高了光伏组件故障判断的精确性及光伏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参数辨识 最大功率点 逆推I-V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杂粮多糖的体外抗氧化、益生和抗癌活性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斯惠 马明芳 +4 位作者 曹亚楠 任远航 万燕 邹亮 彭镰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47,共11页
以燕麦、薏米、藜麦、糙米、黄小米、大麦、青稞、苦荞、黑麦为原料,小麦作为对照,采用水提醇沉法分别提取获得10种多糖,测定、比较其抗氧化活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活性以及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筛选出体外活性强的多糖。本研究采用D... 以燕麦、薏米、藜麦、糙米、黄小米、大麦、青稞、苦荞、黑麦为原料,小麦作为对照,采用水提醇沉法分别提取获得10种多糖,测定、比较其抗氧化活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活性以及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筛选出体外活性强的多糖。本研究采用DPPH、ABTS和羟自由基法研究不同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多糖在48、72 h对HCT11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通过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分别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其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杂粮多糖体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十种多糖对DPPH、ABTS和羟自由基均具有清除能力。其中,苦荞多糖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分别为12.76μmol Trolox/g DW、39.56μmol Trolox/g DW和1615.32μmol V_(C)/g DW。在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上,1%浓度的黄小米、大麦、燕麦多糖能够更易被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选择利用。在48 h下多糖抑制HCT116细胞增殖的活性强弱:小麦>糙米>薏米>大麦>黄小米,在72 h下多糖抑制HCT116细胞增殖的活性强弱:小麦>薏米>糙米>黄小米>大麦。实验结果将为杂粮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为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原料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多糖 抗氧化 益生活性 抗结肠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果紫檀色素对脱色牦牛绒的染色工艺 被引量:2
6
作者 潘佳俊 张海宝 +5 位作者 夏兆鹏 王亮 卢杨 郑霞 赵吉林 刘雍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40,共5页
针对目前大果紫檀芯材木粉浪费严重,以及牦牛绒高值化应用的问题,提出从大果紫檀木粉中提取天然色素对脱色牦牛绒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乙醇体积分数、染液pH值、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并对pH值、温度和染色时间进行正交试验,结... 针对目前大果紫檀芯材木粉浪费严重,以及牦牛绒高值化应用的问题,提出从大果紫檀木粉中提取天然色素对脱色牦牛绒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乙醇体积分数、染液pH值、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并对pH值、温度和染色时间进行正交试验,结合耐汗渍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最终确定了最佳染色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20%,染液pH值为7,染色温度90℃,染色时间90 min。该染色工艺简单,为大果紫檀木粉的利用以及牦牛绒高值化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紫檀 牦牛绒 天然染料 染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香型大曲中高糖化力霉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柳旭 张倩 +5 位作者 周森 余卫 魏金旺 王瑛 刘轩墀 郝文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78,共7页
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分离法、水解圈法及糖化力测定从牛栏山清香型大曲中分离筛选高糖化力的霉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代谢产物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分离法、水解圈法及糖化力测定从牛栏山清香型大曲中分离筛选高糖化力的霉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代谢产物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共筛选到5株高糖化力霉菌,经鉴定,菌株Q2、Q11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菌株Q19、Q70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Q48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其中菌株Q19的糖化力最高(2 288.17 U/g)。从5株霉菌的代谢产物中共检出44种挥发性物质,包括6种醇类、18种酯类、9种醛酮类、11种芳香类。不同菌株产生的风味物质差异较大,菌株Q19和Q48代谢物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较为丰富且含量较高,且菌株Q2和Q11代谢物中1-辛烯-3-醇含量较高,菌株Q19代谢物中苯乙醇含量较高,菌株Q48和Q70代谢物中十六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等高沸点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大曲 霉菌 糖化力 分离 筛选 鉴定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彩面料室内加速老化过程及其性能变化
8
作者 夏兆鹏 潘佳俊 +2 位作者 张海宝 卢佳浩 胡高强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8-205,共8页
为深入研究紫外辐照和温度对防护用纺织品的耦合破坏过程,根据青藏高原地区的3个典型城市西宁、格尔木、日喀则一年内的月平均温度及紫外线辐照量,共设计了3组对照试验,对迷彩面料室内加速老化前后的微观形态、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化... 为深入研究紫外辐照和温度对防护用纺织品的耦合破坏过程,根据青藏高原地区的3个典型城市西宁、格尔木、日喀则一年内的月平均温度及紫外线辐照量,共设计了3组对照试验,对迷彩面料室内加速老化前后的微观形态、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高辐照度环境下加速7 h后,纤维表面出现裂纹,力学性能大幅下降,其经纬向断裂强力分别下降了24.16%、26.87%,顶破强力下降了21.51%,经纬向撕破强力下降40.43%、50.50%;老化后织物的热稳定性变差,织物在老化过程中发生了氧化,生成了相对稳定的氧化产物。该老化过程研究可以为青藏高原地区开发相应的防护用纺织品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防护用纺织品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老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