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大武煤田推覆构造遥感分析与含煤远景区预测 被引量:9
1
作者 吕录仕 毛耀保 +3 位作者 吴军虎 赵小峰 张承兆 张发德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3-46,共4页
边远地区遥感找煤已经成为遥感应用的重要领域。青海大武煤田地处地体缝合带,构造十分复杂。通过遥感线性断裂构造解译及对比分析,发现并确定煤田内主要断裂构造—逆冲断裂。在逆冲推覆构造形成及其对煤系控制分析的基础上,圈定推覆体... 边远地区遥感找煤已经成为遥感应用的重要领域。青海大武煤田地处地体缝合带,构造十分复杂。通过遥感线性断裂构造解译及对比分析,发现并确定煤田内主要断裂构造—逆冲断裂。在逆冲推覆构造形成及其对煤系控制分析的基础上,圈定推覆体下远景含煤区3处,其中一处已被钻探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分析 逆冲推覆构造 含煤远景区 线性断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鱼卡地区侏罗纪含煤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鲁静 邵龙义 +4 位作者 刘天绩 文怀军 汪浩 尚潞君 杨敏芳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运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方法,对青海柴北缘鱼卡地区侏罗纪含煤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共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将侏罗系含煤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中侏罗统大煤沟组、石门沟组下段和石门沟组上段;研究区... 运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方法,对青海柴北缘鱼卡地区侏罗纪含煤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共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将侏罗系含煤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中侏罗统大煤沟组、石门沟组下段和石门沟组上段;研究区层序界面主要包括区域不整合面(古风化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下切谷、河道间古土壤和盆地内基准面下降—暴露—上升旋回的转折点;与海相含煤盆地不同,厚煤层在层序格架内的发育具有多样性。在古隆起和盆地内部,厚煤层常靠近初始湖泛面发育(煤7);在盆地边缘河流—三角洲平原,厚煤层常靠近最大湖泛面发育(煤5)。总体来看,陆相含煤盆地三级层序中,湖侵体系域聚煤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卡地区 侏罗系 合煤地层 层序地层学 柴达木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5
3
作者 宁树正 邓小利 +6 位作者 李聪聪 秦国红 张建强 朱士飞 乔军伟 陈磊 章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14-2225,共12页
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研究是煤地质学领域的关注热点和前沿方向,对于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系统梳理我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现状,促进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综合调查利用,拓展传统煤炭地质行业的发展方向,在系... 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研究是煤地质学领域的关注热点和前沿方向,对于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系统梳理我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现状,促进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综合调查利用,拓展传统煤炭地质行业的发展方向,在系统收集梳理相关地质资料、采样测试、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讨总结提出了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概念,总结了我国煤中镓、锗、锂等主要金属元素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并且从物源条件、沉积环境以及后期构造热演化等条件入手,分析了我国煤中镓、锗、锂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受成煤期沉积背景、构造条件等限制,我国煤中锂、镓富集区主要分布在华北石炭—二叠纪和华南二叠纪两个成煤期,煤中锗主要分布在东北早白垩纪和滇西新近纪成煤期,含煤盆地物源和区域性断裂的控制使煤中锗、镓、锂金属元素呈区域性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当前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前沿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要重点加强煤中金属元素测试技术和富集成矿机理的研究,对我国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中金属元素 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 综合评价参考指标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大煤沟矿区侏罗纪煤系层序地层及其煤岩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4
作者 鲁静 邵龙义 +5 位作者 鞠奇 刘天绩 文怀军 李永红 张发德 高迪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4,共6页
为揭示陆相盆地成煤沼泽内基准面变化与煤岩组分的关系,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柴北缘大煤沟矿区侏罗纪煤系层序格架下的煤岩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共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区域构造应力转换面和地层颜色突变面等... 为揭示陆相盆地成煤沼泽内基准面变化与煤岩组分的关系,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柴北缘大煤沟矿区侏罗纪煤系层序格架下的煤岩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共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区域构造应力转换面和地层颜色突变面等9个层序界面;将侏罗纪煤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8个三级层序。研究区主要煤层(F煤)形成于三级层序SⅢ6湖侵体系域中晚期的废弃辫状河冲积平原之高位沼泽环境,煤岩显微组分以高惰质组(平均57.7%)和低镜质组(平均32.0%)为特征。根据垂向上煤岩显微组分的变化特征,将F煤划分为1个四级层序和5个五级层序。垂向上F煤镜质组含量总体向上呈增加趋势,反映了泥炭沼泽内三级层序SⅢ6湖侵体系域基准面上升速率逐渐加快的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侏罗系 层序地层学 煤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阳Q2黄土剪切带微观结构研究
5
作者 高红灵 李昊 +3 位作者 李晓军 李卫珂 唐皓 陈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258,共6页
黄土地区滑带土剪切过程中的微观结构特性研究是黄土滑坡滑动机制的研究重点。针对目前研究中滑带土微观分析尺度单一且对剪切过程中的土体矿物组分分析研究几乎没有的现状。文中基于自主研发的分离式环刀纯剪切仪,采用剪切试验和扫描... 黄土地区滑带土剪切过程中的微观结构特性研究是黄土滑坡滑动机制的研究重点。针对目前研究中滑带土微观分析尺度单一且对剪切过程中的土体矿物组分分析研究几乎没有的现状。文中基于自主研发的分离式环刀纯剪切仪,采用剪切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47.5μm剪切位移下黄土剪切带的多尺度(微米级到毫米级)结构的微观结构与矿物特性表征。结果表明:在仅施加47.5μm位移下,剪切缝已完全贯穿,最大缝宽155.95μm,最小缝宽11.5μm,形成了良好的导水通道。剪切缝中的矿物在剪切作用下,矿物颗粒脱离原来的位置并且在剪切缝中被挤压,揉搓,剪破,变成更小的矿物颗粒;摩擦作用使得剪切缝两侧剪切面的微小矿物颗粒被揉搓脱落,剪切缝宽变大,在剪切缝两侧颗粒的矿物属性无法对应。剪切缝中有团聚体形成骨架支撑的现象,显示剪切缝在形成过程中不仅仅存着滑动摩擦,还存在着颗粒的滚动摩擦。文中所观察到的颗粒的滚动摩擦现象为解释滑坡,如远程高速滑坡的滑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带土 纯剪切仪 微观结构 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