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对青海湖裸鲤种群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陈生学 刘思嘉 +7 位作者 田菲 祁洪芳 俞录贤 柴长凯 汪洋 江华敏 李晓环 赵凯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0,共9页
分析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对青海湖裸鲤种群的影响,为今后实施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2020—2022年间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的幼鱼群体(FL)、野生群体(SS)、保种群体(BZ)3个群体以及增殖放流前的历史群体(LS)进行形态学测量、文... 分析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对青海湖裸鲤种群的影响,为今后实施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2020—2022年间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的幼鱼群体(FL)、野生群体(SS)、保种群体(BZ)3个群体以及增殖放流前的历史群体(LS)进行形态学测量、文献调研及线粒体基因测序,对形态特征、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形态特征上,青海湖裸鲤第一鳃弓外鳃耙数和体长体高比等形态特征SS与LS群体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3461个样本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 b)测序后共获得20个变异位点和23个单倍型,比较分析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在SS、FL、BZ与LS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单倍型网络分析显示SS、FL、BZ与LS的遗传结构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人工增殖放流措施并没有影响青海湖裸鲤种群原有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遗传多样性 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 线粒体细胞色素B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吉河中青海湖裸鲤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2
作者 付生云 祁洪芳 +2 位作者 罗颖 汪鹏程 田少锋 《渔业研究》 2025年第2期230-237,共8页
[背景]2023年对标记了被动集成应答器(PIT)芯片的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溯河群体进行监测,发现不同河道的溯河群体有分组现象。[目的]研究青海湖裸鲤群体出现洄游分组现象后的繁殖生物学特征。[方法]2023年5月至8月在泉... [背景]2023年对标记了被动集成应答器(PIT)芯片的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溯河群体进行监测,发现不同河道的溯河群体有分组现象。[目的]研究青海湖裸鲤群体出现洄游分组现象后的繁殖生物学特征。[方法]2023年5月至8月在泉吉河采集了552尾青海湖裸鲤样本,从性腺采集与处理、初次性成熟体长、卵径分布、性腺指数、繁殖力及年龄鉴定等方面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采集的青海湖裸鲤样本平均体长为(224.5±20.4)mm,平均体质量为(179.5±62.1)g,其中雌鱼有253尾,平均体长为(240.4±28.7)mm,平均体质量为(140.9±76.9)g;雄鱼有299尾,平均体长为(188.8±63.0)mm,平均体质量为(159.3±55.6)g。雌鱼的年龄由4龄~11龄7个年龄段组成,以4龄、5龄为主,占比为78.6%;雄鱼的年龄由3龄~6龄4个年龄段组成,以3龄、4龄为主,占比为86.5%。根据L_(50)的方法,求得雌性L_(50)方程为L_(50)=1=[1+e^(-0:65(Lmid-173:1))],初次性成熟体长为167.5 mm;雄性L_(50)=1=[1+e^(-0:98(Lmid-157:2))],初次性成熟体长为154.6 mm。雌鱼卵巢发育Ⅱ期的平均卵径为(0.98±0.05)mm,Ⅲ期为(1.45±0.02)mm,Ⅳ期为(1.63±0.05)mm,Ⅴ期为(1.88±0.05)mm。青海湖裸鲤的繁殖期集中在6月至7月,属于溯河产卵类型。雌鱼性腺指数(GSI)自5月起逐渐增大,7月达到高峰,8月开始下降;绝对繁殖力为720.0~16080.0粒,平均值为(4261.4±3343.4)粒;相对繁殖力为9.1~131.4粒/g,平均值为(29.4±10.3)粒/g;绝对繁殖力(AF)与体长(L)呈对数相关,AF=149851nL-76978(R^(2)=0.7688,P<0.0001);绝对繁殖力(AF)和体质量(W)呈对数相关,AF=5078.9lnW-20610.0(R^(2)=0.8480,P<0.0001)。雌鱼体长(Y_♀)与体质量(W_♀)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2)=0.9085,P<0.0001),Y_♀=0.0153W_♀~2-5.2191W_♀+516.6300;雄鱼体长(Y_(♂))与体质量(W_(♂))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2)=0.8653,P<0.0001),Y_(♂)=0.0015 W_(♂)~2-0.2068W_(♂)+53.7840。青海湖裸鲤的微耳石磨片为不规则的马蹄形,其中心区在透射光下较暗,接近圆形;中心区外围在透射光的照射下分布有明暗相间的不规则环形亮带。[结论]青海湖裸鲤溯河群体出现分组现象后,泉吉河溯河群体未出现明显的特征变化。本研究为青海湖裸鲤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性别比 繁殖力 繁殖期 繁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药浴麻醉对青海湖裸鲤麻醉效率及安全性优化研究
3
作者 田少锋 付生云 +3 位作者 罗颖 井顺龙 王建鑫 李瑾 《科学养鱼》 2025年第7期78-80,共3页
鱼的麻醉技术是水产养殖、资源保护及科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尤其在濒危物种保护领域,往往需要将鱼捞出水面短暂置于空气中,以完成采卵授精、活鱼抽血、注射免疫及试验取样等操作,在此过程中鱼容易弹跳、受伤或缺氧死亡(王金林... 鱼的麻醉技术是水产养殖、资源保护及科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尤其在濒危物种保护领域,往往需要将鱼捞出水面短暂置于空气中,以完成采卵授精、活鱼抽血、注射免疫及试验取样等操作,在此过程中鱼容易弹跳、受伤或缺氧死亡(王金林等,2021)。此外,国际常用的麻醉剂如MS-222虽效果显著,但其代谢残留等问题可能对濒危物种的长期健康构成威胁(徐建华等,2018)。因此,开发高效、低毒的麻醉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 麻醉效率 丁香酚 青海湖裸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仔稚鱼耳石结构特征与早期生长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洋 方弟安 +5 位作者 匡箴 谈龙飞 梁翼东 罗慧 祁洪芳 徐东坡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
为了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仔稚鱼耳石结构特征与其早期生长的相关性,通过采集典型洄游产卵河道的青海湖裸鲤野生仔稚鱼和同期人工培育的仔稚鱼,观察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确认第一轮纹出现时间和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并... 为了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仔稚鱼耳石结构特征与其早期生长的相关性,通过采集典型洄游产卵河道的青海湖裸鲤野生仔稚鱼和同期人工培育的仔稚鱼,观察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确认第一轮纹出现时间和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并拟合耳石轮纹数、轮纹间距与日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仔稚鱼耳石生长呈日周期性,日龄以轮纹数(N)+1进行推算;根据日龄和采样日期推算,2020年从青海湖支流沙柳河采集的野生仔稚鱼孵化期为6月5日—8月14日,主要集中于7月中旬和8月初,从泉吉河采集的野生仔稚鱼孵化期为6月27日—8月3日,孵化高峰期在7月中旬,与早期野外资源现场调查发现鱼卵的孵化期时间基本吻合;野生与人工培育仔稚鱼全长(LT)与日龄(t)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01),耳石长度与仔稚鱼全长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其中,15℃条件下人工培育的仔稚鱼相关系数最高,此条件下的人工培育仔稚鱼全长拟合方程为L_(T)=0.1672t+10.377(R^(2)=0.6890,P<0.001)。研究表明,青海湖裸鲤仔稚鱼耳石生长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且耳石的沉积变化与仔稚鱼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耳石轮纹 日龄 孵化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肠道菌群对不同盐度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子丰 金文杰 +5 位作者 赵静 王蓉 祁洪芳 李瑾 白鹏 李长忠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3,共9页
为了探讨盐度胁迫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基于三代全长16S扩增子测序技术,对不同盐度(0、5、10、15)下青海湖裸鲤肠道内容物进行微生物测序及信息分析。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不同盐度组青海湖裸鲤肠... 为了探讨盐度胁迫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基于三代全长16S扩增子测序技术,对不同盐度(0、5、10、15)下青海湖裸鲤肠道内容物进行微生物测序及信息分析。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不同盐度组青海湖裸鲤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不同,对照组(盐度0)和低盐度组(盐度5、10)肠道菌群中,相对丰度较高的是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次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等也占有一定比例,高盐度组(盐度15)中以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浮霉菌门和疣微菌门为主要菌群;在属水平上,对照组和低盐度组肠道菌群中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相对丰度较高,其次是弧菌属(Vibrio)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高盐度组中以弧菌属、假红杆菌属(Pseudorhodobacter)和卤蕨属(Haloferula)为主要菌群。研究表明,低盐度(盐度≤10)胁迫对青海湖裸鲤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不大,而高盐度(盐度≥15)胁迫则会抑制青海湖裸鲤肠道菌群和优势菌群的生长且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16S扩增子 盐度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和养殖青海湖裸鲤临界游泳速度比较及其与体征的关系
6
作者 叶海明 李鹏程 +4 位作者 王煜琦 赵德浩 祁洪芳 冷小茜 杜浩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3-1779,共7页
为探究野生和养殖青海湖裸鲤游泳能力差异,以及游泳能力与体征的关系,研究以青海湖裸鲤为研究对象,利用游泳隧道装置,采用流速递增法,对青海湖裸鲤的野生群体和人工养殖1龄、2龄、3龄群体进行临界游泳速度测定。结果显示,野生组的绝对... 为探究野生和养殖青海湖裸鲤游泳能力差异,以及游泳能力与体征的关系,研究以青海湖裸鲤为研究对象,利用游泳隧道装置,采用流速递增法,对青海湖裸鲤的野生群体和人工养殖1龄、2龄、3龄群体进行临界游泳速度测定。结果显示,野生组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76.17±5.42)cm/s与养殖1龄组(74.59±7.75)cm/s、养殖2龄组(77.58±4.16)cm/s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养殖3龄组(85.99±7.70)cm/s(P<0.05),养殖2龄组与养殖3龄组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野生组(3.11±0.38)BL/s的相对临界游泳速度显著低于养殖1龄(7.10±0.83)BL/s、2龄(4.86±0.26)BL/s、3龄组(4.78±1.37)BL/s(P<0.05),养殖1龄组的相对临界游泳速度显著高于养殖2龄组和养殖3龄组(P<0.05),养殖2龄组和养殖3龄组的相对临界游泳速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临界游泳速度与形态学特征的关系表明,绝对临界游泳速度与全长、体长、头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体重无显著相关性,相对临界速度与形态学特征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研究表明,在相同年龄,养殖青海湖裸鲤与野生群体相比表现出更强的游泳能力。研究结果可为青海湖裸鲤的人工养殖管理和过鱼通道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游泳速度 游泳能力 形态学特征 青海湖裸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开口饵料对青海湖裸鲤水花鱼苗生长影响研究
7
作者 郭若晨 闫丽婷 +2 位作者 罗颖 付生云 吴洪芳 《科学养鱼》 2024年第9期76-77,共2页
绿色水产养殖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是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鱼的早期生活史阶段是其对外界环境最敏感的时期,也是死亡高峰时期,其中仔鱼开口摄食阶段为仔鱼由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营养的... 绿色水产养殖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是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鱼的早期生活史阶段是其对外界环境最敏感的时期,也是死亡高峰时期,其中仔鱼开口摄食阶段为仔鱼由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营养的阶段(李娟等,2023;康鹏天等,2024),选择合适的开口饵料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鱼苗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本研究探究轮虫、蛋黄和卤虫无节幼体3种不同开口饵料对青海湖裸鲤水花鱼苗生长性能的影响,以筛选出青海湖裸鲤水花鱼苗较理想的开口饵料,为今后开展青海湖裸鲤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水产养殖 开口饵料 死亡高峰 外源性营养 苗种培育 养殖效益 水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工孵化模式对青海湖裸鲤孵化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魏盼盼 丰朝晖 +2 位作者 俞录贤 祁洪芳 董在杰 《科学养鱼》 2024年第4期22-24,共3页
在最初的青海湖裸鲤人工孵化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平列槽流水孵化模式,该法占地面积大、耗能高,且因受精卵为沉性卵,具有微黏性的特征,在孵化过程中卵粒易粘连结块,造成死亡,孵化率很难进一步提升。2013年,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将孵化模式逐... 在最初的青海湖裸鲤人工孵化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平列槽流水孵化模式,该法占地面积大、耗能高,且因受精卵为沉性卵,具有微黏性的特征,在孵化过程中卵粒易粘连结块,造成死亡,孵化率很难进一步提升。2013年,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将孵化模式逐渐改进为立体式流水孵化与圆缸淋浴转动孵化联合使用的模式,在提升孵化率的基础上,实现了优化空间、节水增效的目的(俞录贤等,2016)。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立体式孵化器与圆缸配套使用的模式,程序较为繁琐,且人力需求和生产成本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孵化过程 孵化效果 人工孵化 占地面积 节水增效 青海湖裸鲤 卵粒 孵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夏花”鱼苗池塘培育技术
9
作者 侯永辉 汪鹏程 +1 位作者 朱乾祥 付生云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2期17-18,共2页
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鱼种的培育环节主要为“水花”“乌仔”“夏花”“秋片”四种不同规格鱼苗的培育,其中“夏花”鱼苗为培育4~5周,全长能达到3~4厘米的个体。“夏花”鱼苗的培育过程中,对生长环境有特殊的要求,为了能培育出规格整齐、... 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鱼种的培育环节主要为“水花”“乌仔”“夏花”“秋片”四种不同规格鱼苗的培育,其中“夏花”鱼苗为培育4~5周,全长能达到3~4厘米的个体。“夏花”鱼苗的培育过程中,对生长环境有特殊的要求,为了能培育出规格整齐、健康无病的“夏花”鱼苗,本研究以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的18口户外池塘为研究对象,对池塘的条件、消毒、肥水等不断进行试验,找出最佳参数,为青海湖裸鲤1+龄鱼种的增殖放流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放流 池塘培育 夏花 不同规格 培育过程 青海湖裸鲤 乌仔 最佳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放养密度对养殖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颖 闫丽婷 +2 位作者 丰朝晖 汪洋 祁洪芳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1期46-51,59,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养殖池塘中养殖密度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养殖密度的青海湖裸鲤池塘进行连续的采样调查,测定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水质指标以及青海湖裸鲤的生长情况。讨论并分析青... 为进一步了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养殖池塘中养殖密度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养殖密度的青海湖裸鲤池塘进行连续的采样调查,测定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水质指标以及青海湖裸鲤的生长情况。讨论并分析青海湖裸鲤养殖密度对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共测定出浮游动物38种,以轮虫为主,其数量占整个浮游动物种类的61. 5%;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在中、高养殖密度条件下均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高密度养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中、高密度养殖鱼苗对浮游动物的高摄食压力使浮游动物生长受到限制,浮游动物种类减少并趋于小型化,不利于养殖水环境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池塘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与验证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思嘉 祁得林 +4 位作者 祁洪芳 韩步鹰 牛依萌 赵凯 田菲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3-423,共11页
为探明青海湖裸鲤候选内参基因在低温环境下的表达稳定性,根据RNA-seq定量结果筛选表达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候选基因在0℃和17℃下,脑、肝胰脏、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并通过Ge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3种... 为探明青海湖裸鲤候选内参基因在低温环境下的表达稳定性,根据RNA-seq定量结果筛选表达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候选基因在0℃和17℃下,脑、肝胰脏、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并通过Ge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3种分析程序分析其表达稳定性,筛选出理想的内参基因。结果显示:根据RNA-seq定量结果,共筛选获得脱水酶(Abhd18)基因、微球蛋白(B2m)基因、延伸蛋白A(Eloa)基因、DAZ相关蛋白2(Dazap2)基因、肌动蛋白(Actb)基因、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BCL细胞死亡激动因子(Bad)基因和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基因等8个候选基因;对上述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表达最稳定的是B2m和Eloa基因,表达最不稳定的是Fabp3基因;利用B2m和Eloa基因作为双内参基因对4个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在0℃和17℃脑、肝胰脏、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校正,其相对表达比值与RNA-seq结果高度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高原鱼类极端环境适应的研究提供候选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低温适应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对青海湖裸鲤水花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颖 闫丽婷 +3 位作者 吴洪芳 汪鹏程 李瑾 田文根 《水产养殖》 CAS 2019年第2期1-2,共2页
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是青海湖中唯一的水生经济动物。具有耐寒冷、耐盐碱的特性。养殖水体中氨氮通常是制约鱼类正常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当含量达到一定值时能够... 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是青海湖中唯一的水生经济动物。具有耐寒冷、耐盐碱的特性。养殖水体中氨氮通常是制约鱼类正常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当含量达到一定值时能够影响鱼类的行为、代谢、免疫等,对养殖个体产生毒害作用,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大量死亡,造成巨大损失。该试验研究氨氮对青海湖裸鲤水花鱼苗的毒性,对水体中氨氮对青海湖裸鲤的安全浓度和半致死浓度进行确定,为健康养殖青海湖裸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毒性试验 青海湖裸鲤 氨氮 鱼苗 水花 水生经济动物 养殖水体 裂腹鱼亚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青海湖裸鲤生长及渗透调节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屾 李长忠 +5 位作者 李梓瑄 刘艳慧 柳芳 祁洪芳 汪洋 金文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7-536,共10页
为探究青海湖特有珍稀鱼种青海湖裸鲤的盐度适应性机制,对青海湖裸鲤受盐度胁迫后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qPCR检测渗透调节基因Na^(+)/K^(+)/2Cl^(-)共转运蛋白1(NKCC1)基因、Na^(+)/HCO^(-)_(3)共转运蛋白1(NBC1)基因、Na^(+)/H^(+)交换离... 为探究青海湖特有珍稀鱼种青海湖裸鲤的盐度适应性机制,对青海湖裸鲤受盐度胁迫后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qPCR检测渗透调节基因Na^(+)/K^(+)/2Cl^(-)共转运蛋白1(NKCC1)基因、Na^(+)/HCO^(-)_(3)共转运蛋白1(NBC1)基因、Na^(+)/H^(+)交换离子1(NHE1)基因和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的表达。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盐度下青海湖裸鲤的各项生长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盐度的升高影响了青海湖裸鲤的生长发育,青海湖裸鲤的生长状况与盐度呈负相关关系。NKCC1、NBC1、NHE1、AQP1基因在不同盐度处理组青海湖裸鲤的鳃、肾脏和肝脏中均有表达,且表现出一定的组织特异性;NKCC1、NBC1、NHE1、AQP1基因参与了青海湖裸鲤机体内、外渗透压的调节,且因盐度、组织和胁迫时间的不同而表达水平也不同,反映出鳃和肾脏为主要的渗透压调节器官。本试验结果将为探讨青海湖裸鲤洄游后的生存状况及其盐度适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及为黄河上游土著鱼类种质资源的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盐度 生长性能 分子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柳河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发生量及时空分布 被引量:8
14
作者 谈龙飞 徐东坡 +6 位作者 祁洪芳 方弟安 丁隆强 阿怀云 李元冬 吴艳红 毛成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5-272,共8页
为了掌握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ksii)资源补充状况,于2019年5月26日至9月2日逐日在青海湖第二大支流沙柳河开展了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丰度时空变化特征的调查研究,共采集青海湖裸鲤鱼卵3386粒,仔鱼4690尾。调查发现,亲鱼自5月... 为了掌握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ksii)资源补充状况,于2019年5月26日至9月2日逐日在青海湖第二大支流沙柳河开展了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丰度时空变化特征的调查研究,共采集青海湖裸鲤鱼卵3386粒,仔鱼4690尾。调查发现,亲鱼自5月底开始洄游,鱼卵6月初出现,6月底至7月初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8月中旬基本消失。仔鱼数量自7月初呈波动式上升,8月达到高峰,9月初逐渐消失。经估算,沙柳河鱼卵径流量为25.58×10^(6)粒,仔鱼径流量为62.00×10^(6)尾。鱼卵仔鱼空间分布为从河口往上丰度依次递减,断面水平分布为右岸>左岸>中心。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昼夜鱼卵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昼夜仔鱼丰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鱼卵仔鱼漂流高峰期均集中在夜间。鱼卵丰度与流速呈显著正相关(P<0.05),仔鱼丰度与流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径流量日上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报道了沙柳河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现状,填补了该水域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研究的空缺,为青海湖裸鲤上溯亲本资源量和入湖幼鱼资源量估算提供了数据支撑,可为青海湖裸鲤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早期资源 资源量补充 时空变化 环境因子 沙柳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的生境特征及无人机遥测判别——以泉吉河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荣义峰 班璇 +7 位作者 周杨浩 刘文成 祁红芳 杨建新 张宏 周卫国 俞录贤 杜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371-9382,共12页
自然产卵场是维持物种延续最关键的栖息地,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自然繁殖栖息地状况和生境特征尚缺乏详细的定量研究。以青海湖入湖河流泉吉河为例,在平水期采用现场调查和无人机遥测的方法对青海湖裸鲤的自然产卵场... 自然产卵场是维持物种延续最关键的栖息地,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自然繁殖栖息地状况和生境特征尚缺乏详细的定量研究。以青海湖入湖河流泉吉河为例,在平水期采用现场调查和无人机遥测的方法对青海湖裸鲤的自然产卵场分布及生境状况进行调查,确定其产卵场生境特征参数,建立基于无人机遥测识别产卵场的方法并进行复核验证。结果表明:泉吉河河道形态可分为弯曲型、分汊型和顺直型等三种典型河型,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弯曲型和分汊型河道中,分汊型河道几乎100%都有产卵场分布,弯曲型河道有70%为产卵场;产卵场河道平均长度(135.13±61.13)m,平均宽度(30.01±17.51)m,平均曲折度1.09±0.07;平均面积(4586.6±4201.61)m^(2);产卵场常位于缓水浅滩处,平均水深(0.19±0.10)m(范围:0.03-0.44m),平均流速(0.24±0.20)m/s(范围:0.01-0.81m/s),河床质为含有沙粒的卵石(粒径:163-256mm)底质。河道形态、沙洲分布、水深特征等特征参数可作为无人机遥测识别产卵场的判断条件,并实现验证成功。研究结果可为开展整个流域的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现状评估及保护对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产卵场 河道形态 流速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的游泳能力及鱼梯通过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新丹 肖新平 +6 位作者 周卫国 罗江 周杨浩 荣义峰 祁洪芳 史建全 杜浩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52,共9页
本研究采用递增流速法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野生洄游群体和人工养殖1龄、2龄群体的临界游泳速度进行测试,采用固定流速法和人工模拟鱼梯对野生群体的克流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野生洄游组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_(crit... 本研究采用递增流速法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野生洄游群体和人工养殖1龄、2龄群体的临界游泳速度进行测试,采用固定流速法和人工模拟鱼梯对野生群体的克流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野生洄游组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_(crit))(35.73±6.56)cm/s与养殖1龄组(31.66±9.97)cm/s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养殖2龄组(57.77±10.25)cm/s(P<0.01)。比较分析表明,养殖1龄组(3.25±1.42)BL/s、养殖2龄组(2.71±0.61)BL/s和野生洄游组(1.71±0.35)BL/s的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_(crit)′)随体长和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1)。野生洄游组雄鱼的U′_(crit)(1.96±0.27)BL/s显著高于雌鱼(1.54±0.31)BL/s(P<0.01),而养殖1龄组和养殖2龄组中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青海湖裸鲤野生群体在高流速100 cm/s时的持续游泳时间极短(27.67±5.67)s,持续游泳时间与水流速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野生洄游群体在3级不同鱼梯的通过率差异显著(P<0.01),最低通过率仅为36%。本研究表明,青海湖裸鲤作为高海拔、高盐碱环境的典型冷水性鱼类,其游泳能力相对较弱,在洄游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水坝等障碍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鱼梯设计和优化及青海湖裸鲤洄游群体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临界游泳速度 洄游障碍 鱼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模拟产卵环境中青海湖裸鲤的繁殖行为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杨浩 吴艳红 +7 位作者 张平梅 周卫国 荣义峰 肖新平 李新丹 祁洪芳 史建全 杜浩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0-1128,共9页
研究通过人工产卵环境模拟,成功诱导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自然产卵受精,通过标志跟踪和视频监控等方法对青海湖裸鲤的繁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的繁殖过程包含了追逐、伴游、潜尾、溅戏和交尾等典型行为... 研究通过人工产卵环境模拟,成功诱导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自然产卵受精,通过标志跟踪和视频监控等方法对青海湖裸鲤的繁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的繁殖过程包含了追逐、伴游、潜尾、溅戏和交尾等典型行为。其中溅戏行为(单尾雌鱼或雄鱼背鳍露出水面并用尾部拍击水面)首次被观察确认,常被误认为是交配行为。追逐、伴游、潜尾和溅戏等繁殖行为平均频次分别为:5.7、14.7、9.3和3.5次/d。通过采用不同性比重复配对实验发现,在观测到的34次交配行为中,32次(94.1%)均为1雌和1雄配对交配。研究还发现性成熟的雌性青海湖裸鲤为一次产卵类型,短时间内多次交尾排卵,雌雄交配(排卵授精)行为约每天3—9次,每次排卵耗时约4—9s,每次平均排卵量131粒(范围15—376),每尾雌鱼可连续交配产卵3—7d。观测到34次的交配行为中,31次(91.1%)均发生在夜间(23:00—次日2:00),3次(8.9%)发生在白天(早晨6:00—7:00)。研究首次基于人工模拟产卵环境观察描述了青海湖裸鲤的繁殖行为特征,可为青海湖裸鲤人工产卵场构建、自然繁殖监测和产卵场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繁殖行为 追逐 伴游 潜尾 溅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模拟条件下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环境条件需求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杨浩 荣义峰 +7 位作者 周卫国 刘黄欣 王谱渊 俞录贤 付生云 杨建新 祁洪芳 杜浩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79-787,共9页
为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自然繁殖需求条件进行定量研究,实验结合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原位生境调查,通过室内人工模拟构建产卵环境诱发野生亲鱼自然繁殖,解答可控环境中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环境需求。结果表明,青... 为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自然繁殖需求条件进行定量研究,实验结合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原位生境调查,通过室内人工模拟构建产卵环境诱发野生亲鱼自然繁殖,解答可控环境中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环境需求。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发生与水温、水深、流速、光照及底质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卵石河床质较细砂等底质环境可显著提升自然交配诱导率及繁殖效果;在合适的底质条件下,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适宜条件:水深为0.15—0.2 m、流速为0.2—0.4 m/s、水温为10.8—14.3℃;15D:9L比例的光周期有利于促进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发生。在人工模拟环境中,水深≥0.45 m、流速≥0.8 m/s、温度≥17℃或≤6℃、全光照等环境中未观测到自然繁殖活动的发生,这些被认为是其自然繁殖环境的限制条件。研究阐明了可控环境中青海湖裸鲤野生亲鱼自发产卵繁殖的环境需求,构建人工模拟产卵环境技术,为自然产卵场生境调查评估、改进人工繁育模式提供技术支撑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繁殖 环境需求 原位生境 模拟产卵 河床质 青海湖裸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络合物对青海湖裸鲤幼鱼的耳石标记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江华敏 吴金平 +4 位作者 吴艳红 祁洪芳 周卫国 付生云 杜浩 《科学养鱼》 2021年第3期72-74,共3页
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是青海湖中唯一的水生经济鱼种,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在青海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其种群构成日益低龄化... 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是青海湖中唯一的水生经济鱼种,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在青海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其种群构成日益低龄化,资源面临枯竭,已严重影响青海湖及周边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张金兰等,1997;史建全等,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捕捞 共生生态 种群构成 青海湖裸鲤 茜素络合物 良性循环 裂腹鱼亚科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维酮碘对青海湖裸鲤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20
作者 魏盼盼 丰朝晖 +3 位作者 俞录贤 阿怀云 祁洪芳 董在杰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1期55-56,共2页
聚维酮碘又名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是一种高效的广谱杀菌剂,具有刺激性小、作用时间长、无污染、无残留等特点,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广泛应用。为有效掌握聚维酮碘对青海湖裸鲤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聚维酮碘对青海湖裸鲤受精卵... 聚维酮碘又名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是一种高效的广谱杀菌剂,具有刺激性小、作用时间长、无污染、无残留等特点,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广泛应用。为有效掌握聚维酮碘对青海湖裸鲤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聚维酮碘对青海湖裸鲤受精卵进行处理,观察孵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受精卵孵化 广谱杀菌剂 孵化效果 水产养殖 聚维酮碘 刺激性 无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