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群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代云川 王秀磊 +2 位作者 马国青 侯元生 李迪强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80,共7页
2016年2—12月,采用样点调查法和直接计数法对不同季节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种生境(包括草本沼泽、湖岸湿地、河口湿地、淡水湖泊以及耕地)中的水鸟群落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53种,隶属6目13科。采用频率指数法确定的优势种有普通鸬... 2016年2—12月,采用样点调查法和直接计数法对不同季节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种生境(包括草本沼泽、湖岸湿地、河口湿地、淡水湖泊以及耕地)中的水鸟群落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53种,隶属6目13科。采用频率指数法确定的优势种有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斑头雁(Anser indicus)、渔鸥(Larus ichthyaetus)、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赤嘴潜鸭(Netta rufina)、赤膀鸭(Anas strepera)、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以及绿翅鸭(Anas crecca),其数量之和占当年水鸟总数的74.16%。对5种生境和4个季节水鸟的物种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鸟群落在草本沼泽中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其次为湖岸湿地、河口湿地、淡水湖泊和耕地;水鸟群落在秋季迁徙期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其次为春季迁徙期、夏季繁殖期和冬季越冬期。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对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组成及多样性的认识,可为保护区鸟类的管理及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多样性 生境 青海湖 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候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案例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杨道德 邓娇 +6 位作者 周先雁 张志强 晏玉莹 张鸿 何玉邦 王伟 李俊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91-1898,共8页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最直接、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对促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截止2014年3月,我国已建立407个国家级自然...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最直接、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对促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截止2014年3月,我国已建立40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野生动物类型105个。尽管国家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目前仍不清楚这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如何,故很有必要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开展评估。基于保护目标物种,以10a为时间尺度,采用集成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示范研究法,率先构建了我国候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保护对象为候鸟的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指标进行赋分。评估框架包含1个目标层、2个系统层(生态有效性评估,分值占60%;管理有效性评估,分值占40%)、9个因素层、36个指标层,另增加人为影响赋分区(-12分—+8分)。其中,生态有效性评估包含代表性、适宜性、稀有性、多样性、完整性共5个因素层及15个指标层;管理有效性评估包含管理对象、管理行动、管理保障、管理效果共4个因素层及21个指标层。为进一步验证与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估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近10年,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针对保护目标物种种群动态与生境的科研监测、宣传教育、野外巡护、社区共管方面的保护成效较好,但快速发展的生态旅游对候鸟的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建议加强生态旅游管理;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针对候鸟的宣传教育、野外巡护方面的保护成效较好,但土地管理权属的混乱使候鸟的生境遭到一定的破坏,建议进一步争取土地所有权和落实管理权,并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来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达到减少人为影响与恢复候鸟生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成效评估 候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有效性 管理有效性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围栏封育下温性荒漠植被群落长期变化特征
3
作者 蔡海 史倩倩 +1 位作者 王婷 杜岩功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935,共7页
长期围栏封育对青海湖退化温性荒漠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尚不明晰。本研究分析了封育15年温性荒漠的物种丰富度、盖度和生物量变化,并揭示其时间稳定性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封育1年显著提高温性荒漠物种丰富度、盖... 长期围栏封育对青海湖退化温性荒漠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尚不明晰。本研究分析了封育15年温性荒漠的物种丰富度、盖度和生物量变化,并揭示其时间稳定性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封育1年显著提高温性荒漠物种丰富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5种,64%和185.65 g·m^(-2),增幅依次为66.67%,326.67%和255.24%,15年后相应指标分别为322.22%,233.33%和343.26%,其中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达到极显著检验水平。封育1~5年,5~10年,11~15年后,青海湖地区温性荒漠地上生物量时间稳定性呈现显著增加趋势,中期和长期围封比短期围封增加27.10%和61.23%。长期封育条件下,物种丰富度受降雨量极显著影响,地上生物量则显著受杂类草生物量的影响。未来降雨量增加的气候情景下,物种丰富度将显著提高,并对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产生促进作用,本研究为青海湖地区温性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封育 物种丰富度 温性荒漠 生物量时间稳定性 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地区紫花针茅型高寒草原群落特征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婷 史倩倩 +2 位作者 祁得胜 陈克龙 杜岩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4-1209,共6页
气候变暖促进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分布面积逐渐增加,但有关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型高寒草原生产力与物种丰富度长期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连续13年观测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盖度等指标,阐明了植... 气候变暖促进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分布面积逐渐增加,但有关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型高寒草原生产力与物种丰富度长期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连续13年观测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盖度等指标,阐明了植被群落特征的长期变化规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了紫花针茅型高寒草原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均呈现较强的波动上升趋势,平均鲜重和物种数分别为215.41 g·m^(-2)和15,高物种丰富度促进生产力增加;高寒草原群落总盖度和平均高度呈现显著增加趋势。紫花针茅型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和总盖度分别受到年均气温和生产力的显著影响。未来增温气候情景将会显著增加青海湖地区紫花针茅型高寒草原生物量,但降雨量增加会降低物种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原 地上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 年均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青海湖鸟岛资源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云涛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0年第2期34-37,共4页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 ,文中就鸟岛资源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客观分析 ,并就如何开展这一资源的保护、利用作一探讨。
关键词 鸟类资源 生物多样性 青海湖 鸟岛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鸟岛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探讨
6
作者 王云涛 《青海农林科技》 2000年第1期53-55,52,共4页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 ,青海湖鸟岛这一自然形成的水禽鸟类资源 ,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然而 ,随着青藏高原加速隆起和全球气候的变化 ,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如何改变现状 ,实现青海湖鸟岛资源的保护、利用的良性...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 ,青海湖鸟岛这一自然形成的水禽鸟类资源 ,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然而 ,随着青藏高原加速隆起和全球气候的变化 ,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如何改变现状 ,实现青海湖鸟岛资源的保护、利用的良性循环 ,使这一天然的鸟类资源在青海经济振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就鸟岛资源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客观分析 ,并就如何开展这一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鸟岛 资源保护 资源利用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斑头雁(Anser indicus)繁殖期的活动性、栖息地利用及其与人的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冬平 张国钢 +5 位作者 江红星 单凯 侯韵秋 戴铭 楚国忠 星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01-5208,共8页
200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导致青海湖数千只斑头雁和中国其他地区大量家禽死亡。首次应用无线电遥测和颈环标记法对青海湖疫区斑头雁在繁殖期的活动性、栖息地利用及其与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斑头雁主要在蛋岛繁殖,在泉湾、尕日拉、黑... 200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导致青海湖数千只斑头雁和中国其他地区大量家禽死亡。首次应用无线电遥测和颈环标记法对青海湖疫区斑头雁在繁殖期的活动性、栖息地利用及其与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斑头雁主要在蛋岛繁殖,在泉湾、尕日拉、黑马河口、铁卜加河口等地觅食。斑头雁在青海湖的活动区为(309.63±172.72)km2,活动核心区大小为(49.30±19.61)km2。个体在不同阶段的活动区大小无显著差异。不同繁殖阶段间活动区较稳定,平均有超过一半(56.6%±24.9%)的活动点落入上一阶段的活动区中。由于成鸟在繁殖后期带领幼鸟离开繁殖场所,因而繁殖中、后期的活动区稳定性相对较差。斑头雁对河口、沼泽、草地和湖泊的利用率依次减少。随着繁殖季节的推移,斑头雁对河口的利用率逐渐减小,对沼泽的利用率则逐渐增加。对斑头雁与人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地点方面,斑头雁在蛋岛、黑马河口和泉湾与人的接触强度最大;在时间方面,5月份斑头雁与人的接触强度最大。在这些时间和地点,加强旅游管理和对牧民的宣传对禽流感防控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头雁 青海湖 禽流感 活动区 栖息地利用 接触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刚毛藻分布特征变化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郝美玉 朱欢 +8 位作者 熊雄 何玉邦 敖鸿毅 虞功亮 吴辰熙 刘国祥 罗泽 刘剑彤 闫保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2-1158,共7页
研究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和遥感影像解译,分析了青海湖水质及刚毛藻分布特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2011—2019年间青海湖主要水质指标保持动态稳定,水质未呈现显著变化趋势。2019年现场调查发现,近岸浅水区域存在数量可观的刚毛藻分... 研究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和遥感影像解译,分析了青海湖水质及刚毛藻分布特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2011—2019年间青海湖主要水质指标保持动态稳定,水质未呈现显著变化趋势。2019年现场调查发现,近岸浅水区域存在数量可观的刚毛藻分布,其中以鸟岛和布哈河口周边区域刚毛藻生物量最大, 8月的平均生物量达到5213.4 g/m^2。遥感影像分析显示,刚毛藻主要分布在青海湖西部及西北部湖湾及入湖河口附近,1987—2019年间刚毛藻覆盖面积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分析表明,近年来刚毛藻生物量增加和覆盖面积扩大可能与青海湖水位不断上涨以及新生浅水淹没区范围的扩大有关。目前,刚毛藻分布的这种变化对青海湖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尚不明确,后续需进一步关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青海湖的水生态系统健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毛藻 青海湖 气候变化 遥感影像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湖水中磷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严刚 何玉邦 +1 位作者 郑洁 袁富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73,共5页
以青海湖湖水9个采样点135个水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湖水总磷和可溶性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水总磷、可溶性磷浓度6月较高,其次是8月、9月;不同区域总磷浓度变化较大,其中沙柳河入湖湖区、布哈河入湖湖区、鸟岛浓度较大,不同区域可... 以青海湖湖水9个采样点135个水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湖水总磷和可溶性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水总磷、可溶性磷浓度6月较高,其次是8月、9月;不同区域总磷浓度变化较大,其中沙柳河入湖湖区、布哈河入湖湖区、鸟岛浓度较大,不同区域可溶性磷浓度变化不大;同一采样点总磷浓度变化明显,其中151码头、江西沟、鸟岛、青海湖农场、沙岛、海晏湾6月的总磷浓度高于8月、9月的,黑马河入湖湖区、布哈河入湖湖区、沙柳河入湖湖区8月、9月的总磷浓度高于6月的;青海湖湖水中磷的分布与转化受湖水理化性质和雨季磷的外源输入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可溶性磷 温度 降水 青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湖水中氮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严刚 何玉邦 +1 位作者 郑洁 袁富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9-52,共4页
为揭示氮素在青海湖的分布情况,分析了青海湖湖水9个采样点135个水样的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浓度。结果表明,湖水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4.334、2.160、0.007、0.843mg/L;不同测点氮素浓度变化较... 为揭示氮素在青海湖的分布情况,分析了青海湖湖水9个采样点135个水样的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浓度。结果表明,湖水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4.334、2.160、0.007、0.843mg/L;不同测点氮素浓度变化较大,其中黑马河、布哈河、沙柳河浓度均较高,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浓度范围分别为6.071-9.245、3.259-6.192、0.008-0.027、1.148-1.321mg/L,其余测点总氮、亚硝酸盐氮浓度较低,而硝酸盐氮、氨氮浓度较高。8月各测点水样中氮素浓度最高,6月氮素浓度最低。分析表明,青海湖湖水中氮的分布与转化受湖水理化性质及雨季氮的外源输入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总氮 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氮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自青海湖的刚毛藻属一新种——青海刚毛藻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志娟 朱欢 +5 位作者 熊雄 何玉邦 敖鸿毅 吴辰熙 胡愈炘 刘国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3-669,共7页
对青海湖的丝状藻类进行了样品采集,分析引起水华的藻类种类和组成。基于SSU-LSU的联合进化分析和基于ITS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形成青海湖水华的丝状藻为一种刚毛藻,该种与史氏刚毛藻Cladophora stimpsonii和散束刚毛藻Cladophora vagabu... 对青海湖的丝状藻类进行了样品采集,分析引起水华的藻类种类和组成。基于SSU-LSU的联合进化分析和基于ITS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形成青海湖水华的丝状藻为一种刚毛藻,该种与史氏刚毛藻Cladophora stimpsonii和散束刚毛藻Cladophora vagabunda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属于海洋刚毛藻和淡水刚毛藻的中间过渡种类。和邻近种类的区别特征如下:该种生长于咸水生境,植物体纤细柔软,呈绿色或浅绿色,分枝旺盛,具明显的顶端生长和居间生长。细胞直径较小。主轴细胞直径30.0—90.0μm,细胞长宽比2.4—8.0。分枝细胞直径25.0—70.0μm,长宽比4.0—12.3。顶端细胞直径25.0—50.0μm,长宽比3.6—12.0。基于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定为一新种,即青海刚毛藻Cladophora qinghaiensis sp. 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刚毛藻 刚毛藻属 咸水 水华 系统发育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新生湖滨带与主湖区水环境特征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凯丽 熊雄 +5 位作者 敖鸿毅 胡红娟 俞智鹏 赵邦明 马容真 吴辰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88-1796,共9页
文章研究对比了青海湖水位上升后形成的新生湖滨带与主湖区在不同季节的水环境特征差异。结果显示,在测定的14个指标中,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浊度和电导率等指标在湖滨带与主湖区间存在显著空间差异,而pH、总氮、溶解氧饱和度、水温、... 文章研究对比了青海湖水位上升后形成的新生湖滨带与主湖区在不同季节的水环境特征差异。结果显示,在测定的14个指标中,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浊度和电导率等指标在湖滨带与主湖区间存在显著空间差异,而pH、总氮、溶解氧饱和度、水温、溶解氧浓度、溶解性磷、溶解性无机氮、氨氮、亚硝氮和硝酸盐氮等指标无显著空间差异;但结合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季节变化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来看,所有指标在新生湖滨带都表现出更大的变异系数,6月湖滨带样点主要在溶解性营养盐指标方面离散,8月湖滨带样点主要在淹没土壤释放物质相关指标方面离散,两者可能分别受到生物残体分解和淹没土壤释放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青海湖的新淹没湖滨带的水环境特征与主湖区存在明显差异。土壤释放、生命活动、风浪、水深和温度等因素共同塑造了青海湖新生湖滨带的水环境特征。上述结果提示了青海湖部分湖滨带区域的水环境特征有利于刚毛藻生长,同时也可能受到刚毛藻暴发影响。新生湖滨带对青海湖水生态系统的持续影响还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青海湖 水环境 水质 新生湖滨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主要集群繁殖鸟类巢区分布及其生境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侯元生 崔鹏 +3 位作者 星智 何玉邦 尹祚华 雷富民 《野生动物》 2010年第3期131-134,共4页
我们于2007年和2008年的4~7月,对青海湖4种主要繁殖鸟类:斑头雁、棕头鸥、普通鸬鹚、渔鸥的巢区进行了调查,发现4种鸟类的巢区主要分布在岛屿或半岛上。共发现10个巢区,分布在蛋岛、鸬鹚岛、海心山、三块石和布哈河三角洲5个地点。巢... 我们于2007年和2008年的4~7月,对青海湖4种主要繁殖鸟类:斑头雁、棕头鸥、普通鸬鹚、渔鸥的巢区进行了调查,发现4种鸟类的巢区主要分布在岛屿或半岛上。共发现10个巢区,分布在蛋岛、鸬鹚岛、海心山、三块石和布哈河三角洲5个地点。巢区平均面积为44.8±44.2 hm^2,巢的平均数量为1 002±715个。4种鸟类中以斑头雁的巢最为密集。巢区与周围环境的隔离和受保护程度是影响巢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巢区地表结构主要为沙土和砾石,几乎无植被覆盖。繁殖生境丧失和食物资源短缺可能是影响4种繁殖鸟类生存的最主要的因素,禽流感疫病的发生对这些繁殖鸟类构成了新的威胁。在以后的监测和保护工作中要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注意合理开发利用青海湖的自然资源,并加强禽流感的病源监测和鸟类保护的宣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集群繁殖 巢区选择 禽流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鸟岛之蛋岛连陆后繁殖鸟类受到的主要危害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景龙 任永禄 +1 位作者 李若凡 李来兴 《青海农林科技》 2000年第4期62-63,50,共3页
青海湖鸟岛的蛋岛连陆以后 ,鸟类赖以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来自陆地的天敌造成了对蛋岛的危害。其次由于气候条件对蛋岛的微环境形成不利影响 ,使鸟类赖以营巢、繁殖的栖息地逐渐丧失。人类的活动也构成了对蛋岛... 青海湖鸟岛的蛋岛连陆以后 ,鸟类赖以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来自陆地的天敌造成了对蛋岛的危害。其次由于气候条件对蛋岛的微环境形成不利影响 ,使鸟类赖以营巢、繁殖的栖息地逐渐丧失。人类的活动也构成了对蛋岛的危胁。对天敌我们采取了驱赶该地区主要害兽和加高加长网围栏等防治措施。对气候条件造成的影响我们主要从保护植被和防止沙化着手。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 ,我们从建立健全职工内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结合科普对游人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和观鸟指导、加强与社区联系和依法进行保护等方面着手。在我们的努力之下 ,蛋岛的野生鸟类种群得以保留和延续 ,保护住大自然赐于我们人类的这一宝贵的天然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鸟岛 蛋岛 鸟类 繁殖栖息地 天敌 危害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青海湖旅游资源开发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蔡景龙 李学军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1期36-37,共2页
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青海湖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环境条件使该地区成为青海省最重要的旅游热点 ,对青海湖的旅游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 ,成为青海旅游业发展的“焦点”。在新的形势下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存在机遇 ,又面临挑... 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青海湖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环境条件使该地区成为青海省最重要的旅游热点 ,对青海湖的旅游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 ,成为青海旅游业发展的“焦点”。在新的形势下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存在机遇 ,又面临挑战 ,大量游客的涌入 ,落后的管理现状、不适应的政策、体制和较低的国民素质等 ,再加上目前环湖地区进行的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常常是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 ,做的是一般意义上的旅游 ,旅游资源开发起点低、品位低 ,开展旅游活动对保护区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危机。本文就环湖开展旅游活动对保护区野生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 保护区 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氏原羚自然栖息地草地矿物质营养的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申小云 霍宾 +7 位作者 闽小莹 吴婷 廖建军 蔡平 张毓 何玉邦 孙建青 吴永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8-115,共8页
矿物质元素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为了更好地开展普氏原羚的保护工作,对普氏原羚主要栖息地的青海湖布哈河上游地区高寒草甸的矿物质营养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应用显微分析法分析动物食性,采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 矿物质元素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为了更好地开展普氏原羚的保护工作,对普氏原羚主要栖息地的青海湖布哈河上游地区高寒草甸的矿物质营养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应用显微分析法分析动物食性,采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矿物质含量。结果发现,牧草萌发期的混合牧草硒和铜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牧草快速生长期(Cu,F_(2,27)=3.27,P=0.008;Se,F_(2,27)=3.27,P=0.009),但牧草枯黄期与萌发期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牧草品种体内的矿物质元素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唐古特铁线莲、沙蒿、芨芨草是主要的高硒植物,其中芨芨草硒含量最高。芨芨草是普氏原羚的基本食物,占总食物的13.68%,但不是普氏原羚的喜食植物(选择性指数为-0.886)。碱蒿、冷蒿、紫花针茅是主要的高铜植物,其中紫花针茅的铜含量最高,是普氏原羚的主要食物,占总食物的9.40%,但不是普氏原羚的喜食植物(选择性指数为0.037)。因此,对放牧动物来说,普氏原羚栖息地存在严重的矿物质营养不平衡问题,属于严重硒缺乏区,季节性铜硒缺乏区,普氏原羚基本食物是高硒植物芨芨草,增加了其食物的平均硒含量,普氏原羚的主要食物是含铜量最高的紫花针茅,增加了其食物的平均铜含量。增加牧场高硒和高铜植物的比例,提高土壤牧草的硒和铜元素的含量和扩大普氏原羚的采食范围都是保护普氏原羚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栖息地 矿物质营养 高寒草甸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
17
作者 孟星亮 何玉邦 +3 位作者 宋卓彦 熬鸿毅 张虎 蒋小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9-827,共9页
为了解青海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关键驱动力,于2011—2012年分4次对青海湖区主体湖、3个子湖和5条入湖河流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8个分类单元,隶属于3门5纲15科,主体湖区、咸水和淡水子湖及入湖河... 为了解青海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关键驱动力,于2011—2012年分4次对青海湖区主体湖、3个子湖和5条入湖河流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8个分类单元,隶属于3门5纲15科,主体湖区、咸水和淡水子湖及入湖河流分布有9、5、9和15种;它们的密度分别为455.8、1562.7、741.3和331.2 ind./m2;生物量为1.18、3.70、2.75和4.53 g/m2。优势度分析显示,喜盐摇蚊为主体湖区绝对优势种(占总密度的83.32%)。Surfer模拟显示,主体湖区东南部沿岸带的密度和生物量最高,湖心区最低;高峰值主要出现在布哈河、菜挤河等大型河流入湖的河口附近。CCA分析表明:青海湖区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水体pH、水深、总氮和盐度等环境因子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空间格局 青海湖 多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氏原羚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及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秀萍 王世辰 +9 位作者 简莹娜 林伟山 王光华 胡勇 罗涛 何玉邦 赵殿智 梁钦 李成林 马利青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第6期27-29,45,共4页
对刚察县哈尔盖镇1例送检病死普氏原羚幼龄羊进行病原诊断,经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发酵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PCR及测序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确诊该普氏原羚幼龄羊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死亡,并且该菌株有一定... 对刚察县哈尔盖镇1例送检病死普氏原羚幼龄羊进行病原诊断,经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发酵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PCR及测序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确诊该普氏原羚幼龄羊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死亡,并且该菌株有一定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和PCR鉴定 致病性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建模语言的普氏原羚生存能力模型的构建
19
作者 张耀南 罗立辉 +2 位作者 汪洋 吴永林 星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29,共5页
为揭示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的生存能力,建立普氏原羚生存能力空间模型,分为狼捕食模块、普氏原羚生存模块、人类活动及政策模块、食物丰富度模块和羊生长模块。普氏原羚生存能力模型基于空间建模语言实现,采用SME中的SML语言标准。利用... 为揭示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的生存能力,建立普氏原羚生存能力空间模型,分为狼捕食模块、普氏原羚生存模块、人类活动及政策模块、食物丰富度模块和羊生长模块。普氏原羚生存能力模型基于空间建模语言实现,采用SME中的SML语言标准。利用空间建模语言直观反映模型的层级关系、模型与空间的关系、空间数据与时间数据的融合以及模型的可视化模拟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建模语言 时空模型 普氏原羚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氏原羚警戒行为和生理应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若爽 石建斌 +8 位作者 刘定震 沈心晨 王庆庆 徐雪飞 郭冬生 董世魁 张毓 何玉邦 吴永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9-488,共10页
野生动物在面对自然胁迫(例如捕食者)和人为胁迫(例如道路交通)时,有可能产生能够影响动物个体健康和生存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升高糖皮质激素浓度和增强警戒行为是哺乳动物应对捕食风险时在生理和行为上最常见的两种反捕食响应。动物的... 野生动物在面对自然胁迫(例如捕食者)和人为胁迫(例如道路交通)时,有可能产生能够影响动物个体健康和生存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升高糖皮质激素浓度和增强警戒行为是哺乳动物应对捕食风险时在生理和行为上最常见的两种反捕食响应。动物的反捕食策略权衡了对反捕食响应和其他生命活动的投入,以在个体生存和繁殖间寻求最大适合度。本研究以分布于青海湖流域部分区域的成年雌性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为研究对象,应用非损伤取样法采集其新鲜粪便样品,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粪样中的皮质醇含量;结合焦点动物全事件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进行行为取样,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不同胁迫对雌性普氏原羚粪便糖皮质激素代谢物(FGMs)和警戒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雌性普氏原羚野生种群中,FGMs和主要警戒行为指标在产羔期高于交配期,繁殖状态是影响FGMs和警戒行为的主要因素(F=39.162,P<0.001)。与捕食者和草原围栏相比,公路和铁路交通对普氏原羚生理应激的影响更大(F=87.482,P<0.001),人类活动是导致雌性普氏原羚FGMs升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日益增多的人为活动对野生动物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未来保护工作中无法回避的挑战,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矛盾中寻求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应引起决策者更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粪便糖皮质激素 警戒行为 人为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