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砾岩油藏水平井选择性堵水剂研究及矿场试验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宜坤 党杨斌 +5 位作者 关超 才程 牛壮 程涛 黎兴文 崔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68,81,共6页
昆北油田砂砾岩储层厚度大,平面、层间、层内非均质性强,开发初期水平井即表现出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的特点,迫切需要治水。基于该油藏特征及开发生产特点,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原料,制备... 昆北油田砂砾岩储层厚度大,平面、层间、层内非均质性强,开发初期水平井即表现出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的特点,迫切需要治水。基于该油藏特征及开发生产特点,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原料,制备了三元共聚物水平井选择性堵水剂。研究了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对堵水剂强度和溶胀率的影响,考察了堵水剂的注入性能和封堵能力。在室内研究和矿场生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在昆北油田开展了6口水平井堵水矿场试验。结果表明,交联剂加量对堵水剂强度和溶胀率的影响较大。交联剂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5%时,形成的堵水剂强度适中,可进行拉伸,溶胀率达到最高。堵水剂平均粒径为420μm,可在昆北储层裂缝中形成有效堵塞。填砂管注入堵水剂后,后续水驱注入压力提高了5.06倍,水驱封堵率为83.5%,油驱封堵率为20%,油水选择性良好。堵水剂在昆北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增油降水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油藏 水平井 三元共聚物 堵水剂 昆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井筒气液段塞流识别与压降模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韩丹岫 李相方 +1 位作者 尹克涛 隋胜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7-121,共5页
建立了斜井中的段塞流模型,绘制了流型图,提出一种计算管流段塞流压降的新方法。根据实验修正了环空半环泡漂流速度和真实含气率,给出了修正的环空段塞流孔隙率计算公式。对某油田8口油井40井次的新模型压力梯度计算值与测量结果比较显... 建立了斜井中的段塞流模型,绘制了流型图,提出一种计算管流段塞流压降的新方法。根据实验修正了环空半环泡漂流速度和真实含气率,给出了修正的环空段塞流孔隙率计算公式。对某油田8口油井40井次的新模型压力梯度计算值与测量结果比较显示,管流和环空段塞流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为5.5%和6.5%,与计算斜井压降的Beggs-Brill和Ansari模型相比,误差更低,不仅能够满足工程计算的需要,且不存在收敛性和区域性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塞流 模型 流型 压降 环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原理的油气层流体性质识别
3
作者 范翔宇 黄毅 +3 位作者 马天寿 刘跃辉 王磊 熊伶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4,共4页
针对目前各种地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基于信息论中Jaynes最大信息熵原理提出了一种地层流体性质定量评价模型。利用现场试油资料,将油气层、水层以及干层的各种测井曲线特征值作为地层流体性质判别核心。同时,为避... 针对目前各种地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基于信息论中Jaynes最大信息熵原理提出了一种地层流体性质定量评价模型。利用现场试油资料,将油气层、水层以及干层的各种测井曲线特征值作为地层流体性质判别核心。同时,为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拟选用Shannon熵的方法并利用数据自身信息客观地确定熵权,将待判的各种测井评价参数代入熵最大原理的定量评价模型,计算最小的熵值进而识别流体。该方法既能识别地层流体性质,还可以识别岩性,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别核心 关联系数 流体性质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热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姚军辉 石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1-14,共4页
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广、规模大、埋藏浅、成藏物化条件优越等特点,是21世纪继常规石油和天然气能源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替代能源。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热力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采用VPT状态方程计... 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广、规模大、埋藏浅、成藏物化条件优越等特点,是21世纪继常规石油和天然气能源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替代能源。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热力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采用VPT状态方程计算流动相的逸度,采用改进Vander Waalsand Platteeuw模型计算水合物相态。同时,考虑毛细管力对相态逸度的影响,引入修正项改进了模型,并运用改进模型对CH4和CO2水合物相平衡分解条件进行预测,其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比较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热力学模型 多孔介质 替代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注入工艺参数优化及驱油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怡婷 张怀杰 +3 位作者 钟陵 贾刚卫 左入文 韦克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为提高陆地B油田二类储层的聚合物驱效果,以目标储层特征和流体性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层内非均质岩心模型的室内驱替实验,优选适合目标储层的最佳注入参数及注入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溶液浓度的增加,聚合物分... 为提高陆地B油田二类储层的聚合物驱效果,以目标储层特征和流体性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层内非均质岩心模型的室内驱替实验,优选适合目标储层的最佳注入参数及注入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溶液浓度的增加,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尺寸增大,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大,但由于受到岩心孔喉剪切作用的影响,残余阻力系数升幅逐渐变小。从驱油实验可以看出,聚合物注入黏度对开采效果影响依次为:梯度增黏>交替变黏>梯度降黏>单一高黏>单一低黏。其中梯度增黏、交替变黏与梯度降黏采收率增幅较大,增幅达到20%以上,梯度增黏提高采收率效果最优,采收率增幅为24.2%。聚合物注入速率对开采效果影响依次为:梯度增速>单一高速>变速交替>梯度降速>单一低速。其中梯度增速与交替变速采收率增幅较大,梯度增速采收率增幅为25.6%。在注入段塞尺寸一定条件下,不同组合注入方式下采收率增幅效果为:增速降黏>降速增黏,其中增速降黏组合方式采收率提高幅度为28.6%。由此可见,注入过程中同时改变注入速率和注入黏度的组合方式相比于单一改变注入速率或黏度的增油降水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B油田 二类油层 残余阻力系数 注入方式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