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油田三厂硫化氢形成机理及腐蚀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永成 王洪辉 +2 位作者 李应祥 赵海平 池晓彪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155,21-22,共5页
对油气田硫化氢生成机理进行归类分析,结合青海油田采油三厂硫化氢井的分布及成藏特征、地质因素,认为该地区油井硫化氢是由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形成的。根据三厂硫化氢浓度及现场工况进行腐蚀性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油田采油三... 对油气田硫化氢生成机理进行归类分析,结合青海油田采油三厂硫化氢井的分布及成藏特征、地质因素,认为该地区油井硫化氢是由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形成的。根据三厂硫化氢浓度及现场工况进行腐蚀性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油田采油三厂硫化氢对钢材20#和N80的腐蚀属于轻度到中度,腐蚀产物以Fe、Cl、S、Mn元素为主,腐蚀机理为氯离子破坏腐蚀产物膜以及硫化氢的电化学腐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 腐蚀形貌 能量色散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工程选址指标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成龙 王瑞景 +4 位作者 罗翔 张斌斌 刘廷 马梓涵 刁玉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OR)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_(2)-EOR研究侧重...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OR)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_(2)-EOR研究侧重于CO_(2)作为高效的驱油“催化剂”本身及油藏CO_(2)-EOR适应性认识,对于工程选址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和系统研究。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CO_(2)-EOR应用进展和工程实践,明确了CO_(2)-EOR工程选址可行性评价所需的通用依据,指出了CO_(2)-EOR工程选址遵循“CO_(2)封存与驱油双统一”、安全性、经济性的专属性原则,并从CO_(2)-EOR工程选址的地质、工程、安全、经济4个要素开展了较详尽系统的研究,定性-定量构建了“4+8+27”CO_(2)-EOR工程选址三级指标评价体系(GESE),以期为油藏开展CO_(2)-EOR工程选址提供借鉴,助力中国碳减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CO_(2)-EOR工程 场地选址 评价指标 地质要素 工程要素 安全要素 经济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得油田储层特征及损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许定达 卢志明 +3 位作者 郭玲玲 郝俊 代宸宇 罗作飞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2,11,共4页
为了解决哈得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产量递减问题,更好的开展储层保护工作,进行了哈得油田储层特征及损害因素研究。笔者主要通过压汞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和评估目前哈得油田储层特征,得到了当前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孔喉... 为了解决哈得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产量递减问题,更好的开展储层保护工作,进行了哈得油田储层特征及损害因素研究。笔者主要通过压汞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和评估目前哈得油田储层特征,得到了当前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孔喉结构、敏感性矿物含量、温度、压力及油气水组分等参数,详细分析了储层潜在损害因素主要有固相损害、水敏、盐敏、酸敏、碱敏、应力敏以及结垢等伤害,结合敏感性实验和固相损害实验,确定了哈得油田钻井过程中主要损害机理为水敏、盐敏和固相侵入,提出了后期钻井过程中尽量使用与孔喉直径匹配的暂堵颗粒,同时控制入井流体的矿化度及改进目前钻井液体系等建议,为哈得油田后期钻井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分析 潜在损害 敏感性 哈得油田 储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个泉油田油基压裂产能预测与压后评估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贺德才 曹书瑜 佘跃惠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1期34-36,共3页
采用了单井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压裂油井的产能预测。预测的压裂井的产能可用于压裂井的经济效益分析 ,也可用于压裂井的历史拟合。压后产能评估是根据油藏储层参数 ,计算出各种裂缝条件下无因次产能的倒数 (1/qD)与无因次时间 (tD)关系... 采用了单井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压裂油井的产能预测。预测的压裂井的产能可用于压裂井的经济效益分析 ,也可用于压裂井的历史拟合。压后产能评估是根据油藏储层参数 ,计算出各种裂缝条件下无因次产能的倒数 (1/qD)与无因次时间 (tD)关系的标准图版 ,然后用压裂后油井的实际产能 ,分析就地支撑裂缝长度和平均导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个泉油田 油基压裂 产能 预测 压后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管道的失效概率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胡亚东 王雅芸 +2 位作者 成轩 蔡亚 钟雨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51,71,I0003,I0004,共6页
随油气田开发时间的不断延长,油气田内油气采集管道发生失效的可能性也在不断的增加。文章基于油气采集管道失效概率模型和剩余强度模型,建立了基于腐蚀的采油管道剩余寿命和失效概率计算模型,分析了工作压力、腐蚀速率、屈服强度等因... 随油气田开发时间的不断延长,油气田内油气采集管道发生失效的可能性也在不断的增加。文章基于油气采集管道失效概率模型和剩余强度模型,建立了基于腐蚀的采油管道剩余寿命和失效概率计算模型,分析了工作压力、腐蚀速率、屈服强度等因素对采油管道的腐蚀失效概率和剩余寿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文章所建立的基于腐蚀的采油管道失效概率和安全使用寿命的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准确,对采油管道的运行管理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当采油管道的工作压力从4. 85 MPa增加6. 55 MPa时,采油管道剩余寿命从28年减少至16年;当坑深腐蚀速率和坑长腐蚀速率分别由0. 05 mm/a和2. 5 mm/a上升至0. 2 mm/a和10 mm/a时,采油管道安全使用寿命下降21~42年;当采油管道规格由DN600增加至DN900时,采油管道的使用寿命增加10年。失效事件的关联性与采油管道的屈服强度对采油管道的失效概率影响作用较小,属于次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概率 剩余寿命 采油管道 工作压力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组7段烃组分的运移分异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师良 范柏江 +3 位作者 李忠厚 余紫巍 蔺子瑾 戴欣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体系是泥岩、页岩和砂岩的组合体。为了深入揭示页岩油组分在不同岩性中的运移分异现象,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开展了典型烃类组分的运移分异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性中4类族组分含量存在差异。砂岩中...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体系是泥岩、页岩和砂岩的组合体。为了深入揭示页岩油组分在不同岩性中的运移分异现象,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开展了典型烃类组分的运移分异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性中4类族组分含量存在差异。砂岩中饱和烃(SAT)含量高,非烃与沥青质(NSO+Asph)含量低。页岩和泥岩的SAT含量低,NSO+Asph含量高。砂岩的n C_(11-15)烃类组分含量较高,nC_(23-39)烃类组分含量较低;页岩和泥岩的nC_(11-15)烃类组分含量较低,nC_(23-39)烃类组分含量较高。页岩和泥岩的Pr/Ph,Pr/nC_(17)和Ph/n C_(18)等含量比值参数数值变化大,砂岩的数值变化小。页岩和泥岩的C_(27)/C_(29)规则甾烷含量比值较低,砂岩则较高。页岩和泥岩的藿烷Ts/Tm与Ts/(Ts+Tm)比值较低,砂岩则较高。页岩和泥岩的C_(32)升藿烷22S/(22S+22R)比值变化较大,砂岩则具有相对集中的数值。砂岩的伽马蜡烷指数较高且数值分布范围较广,而页岩与泥岩则相反;页岩和泥岩8β(H)-补身烷/8β(H)-升补身烷的含量比值普遍大于1,而砂岩的数值普遍小于1。综合研究认为,不同石油组分在烃源岩内部的分布差异是吸附差异和不同石油组分运移分异共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分异 烃组分 页岩 延长组7段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被引量:69
7
作者 文春艳 李立华 +1 位作者 徐伟 张清兵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在对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成要素包括认知/感知形象、情感性形象以及整体形象,并分析了其间的关系;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因素主... 在对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成要素包括认知/感知形象、情感性形象以及整体形象,并分析了其间的关系;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诱导性因素与个体因素,并分析了影响因素与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过程有静态与动态之分。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发展趋势,得出其对国内旅游形象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旅游目的地形象 形象形成 认知形象 构成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气井试井压力资料异常原因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蒋裕强 李成勇 +2 位作者 曹成惠 张燃 黄仕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0-92,142-143,共3页
一些高产气井的压力恢复试井资料存在关井后期测试压力持续下降的异常现象,利用常规试井解释方法无法处理该类压力资料。在详细讨论了引起高产量、低压差气井试井压力资料异常现象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对"水击"现象及其对... 一些高产气井的压力恢复试井资料存在关井后期测试压力持续下降的异常现象,利用常规试井解释方法无法处理该类压力资料。在详细讨论了引起高产量、低压差气井试井压力资料异常现象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对"水击"现象及其对压力恢复测试数据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思路和方法,并对克拉2气藏某气井试井压力资料进行了处理,其解释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该项研究对特殊类型气井试井异常资料处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井 试井 压力恢复分析 压力异常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高温水溶性暂堵剂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丹 刘建仪 +3 位作者 安维杰 海显莲 白杨 吴也虎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2071-2074,2079,共5页
高温120℃下,使用不同分子量和水解度的聚丙烯酰胺与多种交联剂按照不同比例进行交联反应,得到高温暂堵剂体系,通过对暂堵剂的成冻时间、稳定时间和破胶时间等因素的研究,确定暂堵剂体系的聚合物为PAM1200,聚合物质量浓度为0.4%~0.55%... 高温120℃下,使用不同分子量和水解度的聚丙烯酰胺与多种交联剂按照不同比例进行交联反应,得到高温暂堵剂体系,通过对暂堵剂的成冻时间、稳定时间和破胶时间等因素的研究,确定暂堵剂体系的聚合物为PAM1200,聚合物质量浓度为0.4%~0.55%;交联剂为G与YG107(2∶1)复配体,质量浓度为0.1%~0.2%,破胶剂质量浓度0.03%~0.05%。在120℃0,.5%PAM1200,0.1%交联剂G,0.2%交联剂YG107,0.03%破胶剂下,稳定性评价实验及岩心流动实验表明:暂堵剂对不同渗透率的岩心封堵率达92.75%,暂堵后渗透率恢复率高于83.19%,具有较好的破胶液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剂 高温 复配交联剂 封堵率 渗透率恢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式尾管悬挂器在高压气井固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益 李相方 +3 位作者 李军刚 王书琪 李天太 隋秀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59,共3页
固井作业中的环空漏失是高压气井及异常高压气井固井作业中所面临的难题,常规边漏失边固井的现场固井技术无法使固井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给后期开采作业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导致部分井的报废。鉴于膨胀管技术的进展及其优势,介绍了膨胀式尾... 固井作业中的环空漏失是高压气井及异常高压气井固井作业中所面临的难题,常规边漏失边固井的现场固井技术无法使固井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给后期开采作业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导致部分井的报废。鉴于膨胀管技术的进展及其优势,介绍了膨胀式尾管悬挂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并结合塔里木油田迪那2-8井的固井实例,分析了膨胀式尾管悬挂器在异常高压气井固井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异常高压气井应用膨胀式尾管悬挂器固井不仅质量良好,而且可以彻底解决卡瓦式尾管悬挂器在固井中的环空泄漏问题,施工工艺简单,安全性更高。该技术的应用为异常高压气井固井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式尾管悬挂器 深井 异常高压气井 尾管固井 塔里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GIS在甘肃省矿山地质环境分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世跃 徐步元 +1 位作者 王得楷 李莎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6,共4页
在MAP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将各影响因素按其权重进行空间代数叠加,根据叠加的结果并结合综合评估指数的大小将甘肃省的矿山地质环境分为3级区.其中:严重区23个、较严重区22个、一般区1个,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2.731%,7.380%和... 在MAP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将各影响因素按其权重进行空间代数叠加,根据叠加的结果并结合综合评估指数的大小将甘肃省的矿山地质环境分为3级区.其中:严重区23个、较严重区22个、一般区1个,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2.731%,7.380%和89.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图层叠加 加权指数模型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裂缝高度关键影响因素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庆辉 陈晓冬 +5 位作者 郭宁 高发润 谭武林 马富强 赵海珠 谭振波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2,I0018,共5页
水平井多级水力压裂工艺是实现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经济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而储层中层理面是影响水力裂缝纵向扩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水力裂缝穿层问题,以ABAQUS软件为平台,基于损伤力学方法的黏性单元模拟裂缝沿高度方向... 水平井多级水力压裂工艺是实现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经济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而储层中层理面是影响水力裂缝纵向扩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水力裂缝穿层问题,以ABAQUS软件为平台,基于损伤力学方法的黏性单元模拟裂缝沿高度方向的起裂和扩展过程,采用平面应变三维模型模拟油藏的流固耦合力学行为,研究隔层与产层的地应力及物性参数对裂缝高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压裂过程中裂缝长度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隔层与产层的应力差和弹性模量差是控制裂缝高度的关键,高低应力、低弹性模量的上覆泥岩层会使得裂缝高度减小,有效的限制裂缝穿层。本研究对于认识水力压裂的机理具有理论意义,对水力压裂作业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裂缝高度 裂缝穿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有杆抽油泵泵阀运动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海洋 方世跃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9-674,共6页
对有杆抽油泵泵阀运动规律的研究和确定抽油泵泵阀筒内液体压力的分布是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研究的关键性课题。作者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利用Simulink分析器对抽油泵泵阀的运动规律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抽油泵泵阀筒内液体压... 对有杆抽油泵泵阀运动规律的研究和确定抽油泵泵阀筒内液体压力的分布是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研究的关键性课题。作者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利用Simulink分析器对抽油泵泵阀的运动规律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抽油泵泵阀筒内液体压力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非线性",抽油泵泵阀运动亦有非线性规律,而且具有"抖动跳跃"现象。这为提高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泵泵阀 运动 压力分布 仿真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耿向飞 胡星琪 +1 位作者 贾学成 崔荣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微泡沫钻井液的流变数据进行分析,优选出微泡沫钻井液的最佳流变模式为幂律模式τ=Kγn;研究并讨论了气体含量、压力和温度对其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泡沫体积分数大于24%时,微泡沫钻井液的高剪切应力随泡沫...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微泡沫钻井液的流变数据进行分析,优选出微泡沫钻井液的最佳流变模式为幂律模式τ=Kγn;研究并讨论了气体含量、压力和温度对其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泡沫体积分数大于24%时,微泡沫钻井液的高剪切应力随泡沫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而低剪切应力无明显变化。压力对微泡沫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小于温度的影响。微泡沫钻井液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100~150℃),随温度的升高未出现明显增稠或减稠现象。对各温度下的流变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不同温度下微泡沫钻井液的本构方程,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并由此得到微泡沫钻井液的流性指数n和稠度系数K与温度T的相关表达式:n=5.2584×10-9T4-2.0122×10-6T3+2.8151×10-4T2-1.6739×10-2T+0.8298,(R2=0.9982);K=-1.0769×10-8T4+4.7940×10-6T3-8.2658×10-4T2+5.8472×10-2T-0.1180,(R2=0.9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沫钻井液 流变模型 流变性 气体 压力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层理缝岩石物理建模及其地震响应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双全 钟庆良 +3 位作者 李忠平 张敏 赵欣 李向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3-1281,1287,共10页
裂缝介质的岩石物理建模及其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裂缝性储层预测的重要基础,通过岩石物理建模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地震反演及储层描述方法。针对非常规页岩油气储层具有的水平层理缝特征,开展了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及其地震... 裂缝介质的岩石物理建模及其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裂缝性储层预测的重要基础,通过岩石物理建模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地震反演及储层描述方法。针对非常规页岩油气储层具有的水平层理缝特征,开展了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及其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利用实际岩样数据与测井数据,采用Voigt-Reuss-Hill(VRH)边界和等效自相容近似(SCA)理论,将非粘土、粘土、孔隙和流体进行组合得到岩石背景介质;结合实际裂缝产状和发育规律信息,通过Chapman多尺度裂缝岩石物理模型引入水平层理缝;采用传播矩阵方法正演得到地震响应。基于此,结合实际工区资料,形成了一套基于多尺度裂缝岩石物理模型的水平层理缝建模方法及技术流程,并在江汉油田页岩油储层中进行了应用研究。正演结果表明:页岩储层的水平层理缝较发育,地震响应具有明显的频变特征,而且水平层理缝的裂缝长度与裂缝密度是影响其地震各向异性最重要的参数,以上参数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水平层理缝地震预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pman模型 频变特征 地震各向异性 水平层理缝 岩石物理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处理剂对长宁地区页岩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晏军 张潇 +4 位作者 梁冲 郝安乐 吴波 陈庆 刘晓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16,I0001,共5页
解决井壁失稳问题的核心是降低水基钻井液密度,进而改变坍塌应力大小。通过三轴岩石强度测试仪RTR-1000,研究经不同处理剂及体系浸泡24h后所表现出的应力应变规律及浸泡前后岩石力学性能、岩石变形和破坏规律,从而对钻井液处理剂及体系... 解决井壁失稳问题的核心是降低水基钻井液密度,进而改变坍塌应力大小。通过三轴岩石强度测试仪RTR-1000,研究经不同处理剂及体系浸泡24h后所表现出的应力应变规律及浸泡前后岩石力学性能、岩石变形和破坏规律,从而对钻井液处理剂及体系进行筛选和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增强钻井液体系的封堵和抑制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地层页岩的坍塌应力。在钻井液中加入无机盐KCl和有机盐甲酸钾可以增强页岩的强度;通过封堵剂中软化粒子以及聚合醇的浊点效应使岩石的残余强度增大,抗压强度增大。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得到钻井液处理剂影响页岩强度的因素和规律,从而为防塌钻井液体系封堵剂和抑制剂等钻井液处理剂的优选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同时为降低页岩地层坍塌压力,保持井壁稳定、提高机械钻速和为井下安全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坍塌应力 抗压强度 钻井液处理剂 井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场耦合作用对水力裂缝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永全 王强 +3 位作者 史向阳 侯庆香 张倩 赵金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2-89,共8页
为深入研究水力裂缝几何形态变化,基于热流固耦合基本理论,将压裂过程中物性参数视为应力、应变、孔隙压力、温度的函数,采用位移不连续法、有限差分、迭代等计算方法,分析热流、流固、热流固、非热流固耦合条件等因素对裂缝形态的影响... 为深入研究水力裂缝几何形态变化,基于热流固耦合基本理论,将压裂过程中物性参数视为应力、应变、孔隙压力、温度的函数,采用位移不连续法、有限差分、迭代等计算方法,分析热流、流固、热流固、非热流固耦合条件等因素对裂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压裂过程中耦合作用对储层温度场影响较小,对井底附近裂缝内流体温度影响较大;考虑耦合效应与不考虑耦合效应条件下,裂缝形态有较大差异,流固、热流固耦合作用使裂缝长度、缝内流体压力、缝宽相对减小,而热流耦合作用则相反;相对非热流固耦合条件,流固耦合影响最为突出,热流耦合影响相对较小,热流固耦合作用下裂缝形态与现场测试数据最为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裂缝形态 热流固耦合 流固耦合 有限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地质导向初始模型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常天全 肖阳 +3 位作者 刘凯 陈历昶 贾俊飞 柴芸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61,I0004,共4页
准噶尔盆地金龙2井区火山岩油藏水平井投产整体效果较好,但也存在部分井轨迹偏离产层从而导致产量较低的情况。该区储层分布复杂,水平井目标优选及轨迹优化设计难度大。基于地震、录测井资料,针对该油藏进行三维地质精细建模,结合前期... 准噶尔盆地金龙2井区火山岩油藏水平井投产整体效果较好,但也存在部分井轨迹偏离产层从而导致产量较低的情况。该区储层分布复杂,水平井目标优选及轨迹优化设计难度大。基于地震、录测井资料,针对该油藏进行三维地质精细建模,结合前期钻井资料结果落实储层空间展布,实现模型的精细刻画与修正。通过建立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优化水平井轨迹设计,提高了油层钻遇率,并大幅度增加了油井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龙2井区 佳木河组 火山岩 三维地质建模 水平井地质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向钻井工具稳定平台试验数据无线通信系统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为彬 马彬 +2 位作者 陈世琳 郭颖娜 李耀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60,94,共4页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稳定平台研发过程中,有大量参数调试和数据回放,通常停机后再利用仿真工具进行数据存取,实时性和通用性受到限制。为此,设计了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稳定平台试验数据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既可保证数据的无障碍传输,又可避...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稳定平台研发过程中,有大量参数调试和数据回放,通常停机后再利用仿真工具进行数据存取,实时性和通用性受到限制。为此,设计了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稳定平台试验数据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既可保证数据的无障碍传输,又可避免相互之间的串扰。试验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调试设备与稳定平台之间的不间断、实时数据传输,提高了稳定平台的调试可视性和开发效率,也适用于旋转垂直钻井工具稳定平台的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 稳定平台 试验数据 无线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气藏注气过程中露点压力变化特征研究(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虎 李相方 +1 位作者 赵林 李军刚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2-16,23,共6页
在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和注气吞吐解除近井带反凝析堵塞的注气过程中,凝析气流体的露点压力变化较大,而在目前的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对凝析气露点压力变化考虑较少.作者利用Nemeth.L.K和Kennedy.H.T.的露点压力计算经验公式,研究了向凝析... 在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和注气吞吐解除近井带反凝析堵塞的注气过程中,凝析气流体的露点压力变化较大,而在目前的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对凝析气露点压力变化考虑较少.作者利用Nemeth.L.K和Kennedy.H.T.的露点压力计算经验公式,研究了向凝析气中注入N2、甲烷、CO2和丙烷等介质的过程中露点压力变化规律,并分析了衰竭式开发和注气过程中凝析气井近井带露点压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注甲烷使露点压力有较小幅度的减小;注入CO2和丙烷均可使凝析气露点压力有较大幅度降低;而注入N2将使露点压力升高.在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当近井带压力下降至露点压力以下时,距井筒越近,凝析气中重质组分含量越低,露点压力也越低.在注气吞吐的焖井阶段,反蒸发作用会引起凝析气中重质组分增加,露点压力将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点压力 注气 变化特征 近井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