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四川赤普铅、锌矿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张长青
余金杰
毛景文
于航
李厚民
-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一厂开发地质研究所
-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2-848,共17页
-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K09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902029)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0911007)的联合资助
-
文摘
赤普铅、锌矿床的矿体中发育大量沥青,铅、锌矿化形成与沥青密切相关。应用族组分分离和定量及饱和烃色—质分析等方法对铅、锌矿中的沥青族组分和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取得如下认识:(1)铅、锌矿床内有机质主要来自碳酸盐岩,其次来自页岩,没有陆源有机质的加入;这种混合来源特征受到不同来源成矿流体作用的影响。(2)矿区内有机质反映了热液流体经历了还原、高盐度的物理化学过程。(3)矿区内有机质成熟度高,主要为炭质沥青,反映有机质的演化程度较高;矿体内有机质与围岩内有机质成熟度类似,反映它们经历了类似的地质作用过程。(4)有机质还原碳酸盐岩中的硫酸盐岩,产生还原硫,为铅、锌等硫化物的沉淀创造条件。(5)成矿流体中烃类含量比较高,推断已经演化到高成熟阶段的有机质可能以古油气藏的形式参与了成矿作用;有机质在与含矿流体混合过程中扮演着还原剂的角色。
-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还原剂
铅、锌
有机质演化
赤普
-
Keywords
biomarker
reducing agent
lead-zinc
organic matter evolution
Chipu
-
分类号
P59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6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特高含水期油田叠前反演储层预测及措施挖潜
被引量:5
- 2
-
-
作者
谢青
张鹏飞
杨浩
孙恒博
-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西部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与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长庆油田第十一采油厂
青海油田公司采气一厂
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开发地质研究所
-
出处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4-610,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4247,518742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502311)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研计划项目(15JS088)共同资助。
-
文摘
针对特高含水期油田常规井间储层预测方法多解性强,无法满足剩余油挖潜需求的难题,以大庆长垣老区为例,开展叠前反演储层预测研究,进一步提高特高含水阶段油田井间储层描述精度,实现储层描述的定量化和精准化。首先通过储层岩石物理模拟分析,确定砂岩与泥岩门槛值和界限;其次,开展地震角道集部分叠加、子波提取等关键环节处理,建立井震结合桥梁;最后,在Zoeppritz理论方程分析的基础上,以纵横波测井数据为出发点、井间基于不同角度叠加地震与子波为控制,采用蒙特卡洛算法实现纵、横波联合储层砂体预测。研究发现,与单一的纵波阻抗叠后反演预测结果相比,叠前反演薄层砂体预测结果与后验井符合精度更高,有效指导了潜力区的剩余油挖潜方案编制,单井压裂措施之后,增油3.5t/d,含水下降10%。该方法适用于特高含水期油田储层精准预测和剩余油挖潜。
-
关键词
叠前反演
纵横波
储层预测
特高含水
剩余油挖潜
大庆长垣
-
Keywords
pre-stack inversion
P-S wave
reservoir prediction
extra high water cut
remaining oil tapping
Daqing placanticline area
-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
-
题名非火山地热区玛旁雍热田土壤CO_2脱气研究
- 3
-
-
作者
肖琼
王鹏
沈立成
薛梅
-
机构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水资源与环境系
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开发地质研究所
-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19-2028,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302213)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3GXNSFBA01922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006700)联合资助
-
文摘
地热活动是地球脱气的重要形式之一,其过程常伴随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选取非火山地热区西藏玛旁雍热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菲克扩散定律对地热田区土壤CO_2脱气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区一般土壤CO_2脱气通量为0.167~0.771 kg/(m^2·a),含喷气孔区域土壤CO_2脱气通量为2.054~7.877 kg/(m^2·a),含喷气孔地区的土壤CO_2脱气通量是一般土壤脱气量的18.9倍;与全球火山区土壤脱气量(0.001~2.25 Mt/(m^2·a))相比,其值显著偏低;但比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的CO_2排放量(187.46 g/(m^2·a))大。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地热系统中的CO_2含量主要来源于岩浆脱气和热液同长石等围岩矿物的蚀变反应。区内土壤CO_2的低脱气通量受透水性较差的碎屑岩沉积盖层约束。
-
关键词
土壤脱气
CO2通量
脱气机制
非火山地热区
玛旁雍热田
-
Keywords
soil degassing
CO2 flux
degassing mechanism
non-volcanic region
Mapamyum geothermal field
-
分类号
S154.1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