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地区油田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克利 张耀玲 +3 位作者 袁伟 钱桂敏 董亚萍 乜贞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96-1402,共7页
采用液液萃取方法,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对从柴达木盆地南翼山地区不同地点、不同深度的油气井中的地下油田水所采集的5种水样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进行了富集和萃取分离。采用总有机碳测试、FTIR和GC-MS等方法对萃取所得水样的DOM... 采用液液萃取方法,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对从柴达木盆地南翼山地区不同地点、不同深度的油气井中的地下油田水所采集的5种水样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进行了富集和萃取分离。采用总有机碳测试、FTIR和GC-MS等方法对萃取所得水样的DOM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该地区不同油气井水样中的DOM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有所不同,且油井水样中的DOM含量高于气井水样。实验结果表明,该地区油田水中DOM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苯酚和烷基酚等芳香类化合物;脂肪酸、长链烷烃等脂肪类化合物;少量含氮有机物及碳水化合物等。该结果可为油田水中DOM的处理或去除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萃取 二氯甲烷 油田采出水 溶解性有机质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盆地中单斜构造带岩性油藏成藏特征——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红柳泉油田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畅斌 张金功 +4 位作者 尹成明 黄传卿 龚建洛 康伟伟 黎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7-252,共6页
目的探讨红柳泉单斜构造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模式,为地质勘探提供依据。方法对研究区28口井的岩心进行观察,并对样品物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红柳泉砂岩透镜体油藏中的裂缝类型主要包括平行层面裂缝、低角度斜向缝及垂直层面裂缝。垂直层... 目的探讨红柳泉单斜构造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模式,为地质勘探提供依据。方法对研究区28口井的岩心进行观察,并对样品物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红柳泉砂岩透镜体油藏中的裂缝类型主要包括平行层面裂缝、低角度斜向缝及垂直层面裂缝。垂直层面裂缝一般不穿平行层面裂缝,二者整体构成"工"型裂缝组合;发育裂缝样品的渗透率比无裂缝样品高,发育裂缝样品的渗透率介于(87.3~46 550)×10-3μm2,不发育裂缝的样品渗透率介于(0.004 1~2.19)×10-3μm2。结论挤压盆地中单斜构造带岩性油藏油气的运移受油气运移的动力和砂泥岩输导性的控制,平行层面方向是主要的运移方向,侧向供烃范围决定着油气的富集程度;盆地收缩对油气运移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斜构造带 岩性油藏 柴达木盆地 红柳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ClO_2和酸液协同处理注聚井堵塞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曾明友 赵鹏飞 +2 位作者 徐昆 杜鹃 赵立强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1,14,共4页
根据渤海油田SZ36-1区块注聚井现状和注聚井的堵塞机理,使用4种酸液体系对取得的岩粉和垢样进行实验,优选出了适合该储层的酸液类型和酸液浓度。通过降解聚合物实验,优选出氧化剂。将酸液和氧化剂结合得到深部解堵剂配方,岩心流动实验... 根据渤海油田SZ36-1区块注聚井现状和注聚井的堵塞机理,使用4种酸液体系对取得的岩粉和垢样进行实验,优选出了适合该储层的酸液类型和酸液浓度。通过降解聚合物实验,优选出氧化剂。将酸液和氧化剂结合得到深部解堵剂配方,岩心流动实验表明该复合解堵剂对注聚井的堵塞具有较强的解堵作用,丰富了海上油田注聚井解堵增注措施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二氧化氯 聚合物 降解 协同作用 解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盐田首次产出南极石 被引量:7
4
作者 乜贞 董亚萍 +4 位作者 李武 卜令忠 袁伟 乌志明 张雪飞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3-766,共4页
南极石是极度干旱且寒冷气候条件下的产物,于1963年在南极首次被发现,并以发现地而被命名为南极石。在我国青海柴达木盆地,也曾有发现南极石的报道。南极石化学式是CaCl2·6H2O,可用来生产融雪剂,干燥剂等,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在... 南极石是极度干旱且寒冷气候条件下的产物,于1963年在南极首次被发现,并以发现地而被命名为南极石。在我国青海柴达木盆地,也曾有发现南极石的报道。南极石化学式是CaCl2·6H2O,可用来生产融雪剂,干燥剂等,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地区,利用1940 m深处的地下氯化物型富钾油田水进行盐田蒸发试验,于冬季得到了南极石矿物。通过偏光显微镜下鉴定、X光粉晶衍射及化学分析,并参照前人矿物数据,确定为南极石。以前没有关于人工产出南极石的报道,这是首次在野外人工盐田条件下产出南极石,这对认识南极石的自然产出及赋存气候环境条件,对研究地区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石 地下卤水 盐田试验 青海柴达木 气候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涂抹长度定量计算及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时丕同 王秀红 +1 位作者 陈涛 应忠才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35,共4页
通过对济阳坳陷7个油田60多个油气藏几十条断层的研究,提出泥岩涂抹长度计算方法,对断层封闭性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并用新修正的公式对营子街地区断层封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断层封闭的泥岩涂抹界限值是5;纵向上沙三上亚段... 通过对济阳坳陷7个油田60多个油气藏几十条断层的研究,提出泥岩涂抹长度计算方法,对断层封闭性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并用新修正的公式对营子街地区断层封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断层封闭的泥岩涂抹界限值是5;纵向上沙三上亚段Ⅲ砂组中下部、Ⅳ砂组、Ⅴ砂组断层封闭性好,平面上街202、街204、街201等井区断层封闭性好,与油气富集层位非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泥岩涂抹长度 济阳坳陷 营子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马西地区油气地质特征与成藏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兴宏 张庆丰 操红梅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3,共3页
马海油气田的勘探取得突破对于青海油田的石油地质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马西地区位于马海构造西部,为燕山晚期发育的古隆起,储层为河流相沉积的碎屑岩,较为发育。该区是以周边凹陷的侏罗系为烃源岩的含油气区,古凸起为油气运移聚集的长期... 马海油气田的勘探取得突破对于青海油田的石油地质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马西地区位于马海构造西部,为燕山晚期发育的古隆起,储层为河流相沉积的碎屑岩,较为发育。该区是以周边凹陷的侏罗系为烃源岩的含油气区,古凸起为油气运移聚集的长期指向区,油源对比发现其大部分来自于北带鱼卡凹陷的J2含油气系统,少部分来自于南带伊北凹陷的J1含油气系统,并且圈闭的形成、定型时期与其生烃高峰期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因此,盖层的发育程度对于工区油气藏的规模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凸起 油气成藏特征 油源对比 马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F新型清洁压裂液在南翼山浅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鹏飞 刘通义 +1 位作者 向静 杨慧芬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85,139-140,共3页
常规胍胶压裂液存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摩阻高,残渣含量高对储层伤害严重,压裂后增产效果较差等问题,并针对南翼山浅油藏区块储层低渗透、自然产能低下等特点,提出了一种GRF新型清洁压裂液体系,该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黏弹性和降滤失性,以及... 常规胍胶压裂液存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摩阻高,残渣含量高对储层伤害严重,压裂后增产效果较差等问题,并针对南翼山浅油藏区块储层低渗透、自然产能低下等特点,提出了一种GRF新型清洁压裂液体系,该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黏弹性和降滤失性,以及具有无残渣、低伤害、低摩阻等特性,现场试验应用表明,能够完全满足南翼山浅油藏压裂改造的需求,且体系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压裂液 低摩阻 低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北部海底沉积物饱和烃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判识 被引量:1
8
作者 赵青芳 何伟 +1 位作者 董贺平 李双林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10期46-50,共5页
对南黄海北部48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常规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对沉积有机质中的饱和烃组分进行了色谱定量、色谱—质谱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沉积有机质受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在饱和烃色谱图中出现不同程度的UCM鼓包,峰型为双峰型,... 对南黄海北部48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常规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对沉积有机质中的饱和烃组分进行了色谱定量、色谱—质谱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沉积有机质受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在饱和烃色谱图中出现不同程度的UCM鼓包,峰型为双峰型,奇偶碳优势明显,且长链烃奇数碳优势更加显著;石油烃参数Pr/nC17和Ph/nC18比值较高;甾、萜烷成熟度生物标志物参数均显示了有机质进入生烃的热成熟阶段。综合分析认为,南黄海北部海底沉积物受双源控制,以陆源输入为主,有机质保存条件好,成熟度较高,推测可能有外源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北部 饱和烃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垩纪以来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与地质事件
9
作者 黄成刚 张庆丰 +3 位作者 陈启林 邓毅林 张正刚 陈迎宾 《西北油气勘探》 CSCD 2005年第4期63-68,78,共7页
综述了白垩纪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规律与地质事件的关系。白垩纪-40Ma期间,海水锶同位素比值有多次升降,但总体上变化不大;40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比值显著增加,并呈现出单调上升的总体特征。综观各种研究成果,白垩纪以来... 综述了白垩纪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规律与地质事件的关系。白垩纪-40Ma期间,海水锶同位素比值有多次升降,但总体上变化不大;40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比值显著增加,并呈现出单调上升的总体特征。综观各种研究成果,白垩纪以来海水锶同位素的变化主要与如下因素有关:①可能的星外物体对地球的撞击作用;②全球海平面变化及洋中脊扩张速度的改变;③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隆升;④玄武岩喷发和冰川作用等。在各种因素中,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隆升对40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演化具有最为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全球事件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泥岩间互地层破裂准则选取及在裂缝穿透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卢虎胜 张俊峰 +2 位作者 李世银 邹军 刘爱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19,共6页
针对目前存在的多种岩石破裂准则,以某油气田裂缝性砂泥岩储层为例,在岩心裂缝观察和岩石力学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数理统计和公式推导的方法,建立适用于地下低渗透砂岩和泥岩间互地层的破裂判断准则,并基于构造应力场与裂缝参数之间的定... 针对目前存在的多种岩石破裂准则,以某油气田裂缝性砂泥岩储层为例,在岩心裂缝观察和岩石力学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数理统计和公式推导的方法,建立适用于地下低渗透砂岩和泥岩间互地层的破裂判断准则,并基于构造应力场与裂缝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实现砂泥互层时裂缝穿透程度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压缩状态下,砂泥岩间互地层破裂判据适用两段式莫尔-库仑准则,但在拉张应力状态下,莫尔-库仑准则不适用,改用格里菲斯准则;砂、泥岩力学参数存在差异,同样受力变形条件下,裂缝先在砂岩中产生,再向泥岩中垂向延伸扩展,并发生一定产状的变化;泥岩厚度为5 m是裂缝能否穿透的临界值,多数裂缝会终止于砂泥岩界面处;相同的受力条件下砂岩越薄越容易产生裂缝,泥岩厚度达到20 m时砂岩厚度的变化对砂岩裂缝延伸进泥岩中的发育程度和裂缝密度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间互层 构造应力 裂缝密度 破裂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弥散和物理弥散对CO_2混相驱替效率的影响
11
作者 汪勇 侯吉瑞 +3 位作者 汪剑武 陈汾君 马庆 吕蓓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4,3,共5页
为了明确CO2多次接触混相驱数值模拟过程中数值弥散与物理弥散对驱替效率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建立了二维的平面多组分数值模型,并结合对流-扩散差分方程的数值弥散相关理论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值弥散与物理弥散对CO2混相驱... 为了明确CO2多次接触混相驱数值模拟过程中数值弥散与物理弥散对驱替效率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建立了二维的平面多组分数值模型,并结合对流-扩散差分方程的数值弥散相关理论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值弥散与物理弥散对CO2混相驱驱替效率的影响具有相似性,二者均能降低微观驱油效率、增加体积波及效率,但二者对驱替效率的影响机理不同。数值弥散使驱替前缘"模糊化",增大体积波及效率,同时降低CO2与原油的混相性,增大残余油饱和度;在小规模非均质地层中,对流弥散效应会扩大油气两相区,造成驱替前缘参差不齐,增大体积波及效率,同时两相区扩大也会降低CO2与原油混相性,降低微观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驱 数值弥散 物理弥散 驱替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Gemini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12
作者 宋良利 杜全庆 陈明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03-1005,1010,共4页
实验室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子表面活性剂,记作PR—J。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用元素分析仪对产物中的各种元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就是目标产物。对PR—J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PR—J的临界胶束浓度cmc=7.27&... 实验室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子表面活性剂,记作PR—J。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用元素分析仪对产物中的各种元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就是目标产物。对PR—J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PR—J的临界胶束浓度cmc=7.27×10^(-4),对应的表面张力γ_(cmc)=39.55 mN/m。实验还测定了PR—J的乳化能力、增溶能力、发泡性和稳泡性,发现PR—J的上述性能优于常用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DS),但发泡性和稳泡性不及十八烷基羧酸钠(T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