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心抽油杆工艺技术在青海油田的运用及推广 被引量:9
1
作者 邱海涛 马艳 +1 位作者 刘亮 郑油路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0-151,共2页
利用空心抽油杆清蜡工艺,将一定长度的空心抽油杆及配套洗井漏塞下到油井结蜡点以下,热洗清蜡过程中热洗液仅在空心杆和泵上油管之间流动,洗井管线一端连接空心光杆上端的单流阀,一端连接热洗泵车出口,洗井液从空心杆进入,从油管返出,... 利用空心抽油杆清蜡工艺,将一定长度的空心抽油杆及配套洗井漏塞下到油井结蜡点以下,热洗清蜡过程中热洗液仅在空心杆和泵上油管之间流动,洗井管线一端连接空心光杆上端的单流阀,一端连接热洗泵车出口,洗井液从空心杆进入,从油管返出,不会进入油套环空,能有效地避免热洗液进入地层造成伤害,清洗油管壁上的结蜡,并及时返排出来。该工艺具有降低热损失、热洗效率高、热洗液用量少、洗井时间短、不影响产量、有效延长检泵周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清蜡 空心抽油杆 防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油田尕斯N_(1)–N_(2)^(1)超高盐油藏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贾志伟 程长坤 +3 位作者 朱秀雨 濮兰天 韩宇 扈福堂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87,共7页
青海油田尕斯N_(1)-N_(2)^(1)油藏的地层水矿化度和钙镁离子含量超高,进行凝胶与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常规凝胶易脱水破胶,长期稳定性差,同时常规表面活性剂易与地层水中的钙镁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沉淀。针对前一问题,合成了适用于尕斯N1–N2... 青海油田尕斯N_(1)-N_(2)^(1)油藏的地层水矿化度和钙镁离子含量超高,进行凝胶与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常规凝胶易脱水破胶,长期稳定性差,同时常规表面活性剂易与地层水中的钙镁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沉淀。针对前一问题,合成了适用于尕斯N1–N21油藏的抗高盐有机凝胶,配方为0.3%~0.4%聚合物+0.2%~0.3%交联剂+0.1%~0.2%稳定剂,该体系在68℃条件下初凝时间大于70 h,成胶后凝胶黏度大于1.0×10^(4) mPa∙s;优选了抗高盐表面活性剂QH-1,评价了界面张力和驱油效果,发现质量分数0.4%的QH-1溶液可提高采收率18.72%。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交替注入抗高盐有机凝胶和QH-1能有效遏制水的无效循环,提高中低渗区域的驱油效率,优化的“凝胶+QH-1”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27.6%以上。该复合驱在尕斯N_(1)-N_(2)^(1)油藏9口注水井进行了应用,应用后对应油井的平均含水率由80%降至70%,增产油量2.41×10^(4 )t。研究结果表明,“凝胶+QH-1”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对青海油田尕斯N_(1)-N_(2)^(1)超高盐油藏增油降水具有很好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盐油藏 聚合物凝胶 表面活性剂 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青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循环采油装置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谢光辉 金敉娜 +1 位作者 赵连臣 朱志勇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8-121,共4页
针对自动循环采油装置,设计了一种控制系统,其原理是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采用变频器作为变频电动机的调速器;同时,通过RS422总线实现触摸屏与PLC的通信,进而控制采油装置的运行。整个控制系统简单、可靠,能耗低,大大提高了工效,且制... 针对自动循环采油装置,设计了一种控制系统,其原理是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采用变频器作为变频电动机的调速器;同时,通过RS422总线实现触摸屏与PLC的通信,进而控制采油装置的运行。整个控制系统简单、可靠,能耗低,大大提高了工效,且制造和维护成本较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装置 可编程控制器 触摸屏 变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中的应用及机理分析
4
作者 于泓滢 杜西龙 +4 位作者 李钰 秦森强 王记锋 李毅峰 马斌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5,共5页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如何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改善岩石润湿性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并对微观驱油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从0 mg·L^(-1)升至50 mg·L^(-1)时,油水界面...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如何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改善岩石润湿性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并对微观驱油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从0 mg·L^(-1)升至50 mg·L^(-1)时,油水界面张力从72.5 mN·m^(-1)降至10.4 mN·m^(-1),尤其是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从0 mg·L^(-1)升至30 mg·L^(-1)时,油水界面张力显著下降;表面活性剂浓度与岩石表面吸附量及油藏采收率呈正相关,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从0 mg·L^(-1)升至30 mg·L^(-1)时,岩石表面吸附量从0μg·cm^(-2)增至50.3μg·cm^(-2),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从0 mg·L^(-1)升至50 mg·L^(-1)时,油藏采收率从25%升至62%。为低渗油田的化学增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表面活性剂 化学性能 提高采收率 驱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跃进二号油田储层污染分析及补救措施探讨
5
作者 石金华 杨雪峰 +1 位作者 李生福 方建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8-242,共5页
跃进二号油田由于其储层物性好、原油物性差,导致出砂、结蜡现象较严重。由此造成的油井频繁作业,对油层产生了较大污染。该油田主要存在层间干扰污染、原油内在污染及外在人为污染3种类型的油层污染。该油田钻井、正常生产及措施作... 跃进二号油田由于其储层物性好、原油物性差,导致出砂、结蜡现象较严重。由此造成的油井频繁作业,对油层产生了较大污染。该油田主要存在层间干扰污染、原油内在污染及外在人为污染3种类型的油层污染。该油田钻井、正常生产及措施作业过程都容易对油层造成无机和有机污染。在开发过程的每个环节,根据储层污染状况,选取与储层配伍的射孔液、酸化液、黏土防膨液等保护油层,避免再次污染;针对储层污染的采油井应用复射孔解堵的物理解堵方法和微乳酸解堵的化学解堵方法进行解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污染 黏土膨胀 储层敏感性 酸化 解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南昆北油田切6区路乐河组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红敏 旦梦倩 +3 位作者 王春平 臧欣欣 陈景华 郭得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9-1207,共9页
路乐河组(E1+2)是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主要含油气层系,储层特征(特别是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认识不清严重阻碍了油田的开发。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实验测试等,对该区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研究,明确储层物性的... 路乐河组(E1+2)是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主要含油气层系,储层特征(特别是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认识不清严重阻碍了油田的开发。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实验测试等,对该区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研究,明确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路乐河组储层岩性以砾岩和砂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储层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次生孔隙以及裂缝,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占总孔隙的70. 3%;孔隙喉道形状主要为缩小型状和管束状,孔隙直径主要分布于20~40μm,根据压汞曲线形态将孔隙结构分为4类,以Ⅱ类和Ⅲ类孔隙结构为主;路乐河组储层为特低孔低渗储层,孔渗相关性较好,储层物性受岩性、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等综合控制。储层物性较好的岩性为不等粒砂岩和细砾岩,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而溶蚀和破裂作用较好地改善了储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影响因素 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 路乐河组 昆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构造特征的地热资源评价及开发部署
7
作者 柏宗宪 王宇飞 +6 位作者 郝杰 马明珍 柏宗翰 王亮亮 祝志敏 黄政 马英亮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4-841,共8页
世界能源结构正在经历由以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为辅向以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的根本性转变,清洁、可再生的地热资源逐渐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源之一。以河北省西南部的藁城区为主要研究区域,基于该区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征... 世界能源结构正在经历由以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为辅向以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的根本性转变,清洁、可再生的地热资源逐渐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源之一。以河北省西南部的藁城区为主要研究区域,基于该区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征和丰富的地热资源储量特征,建立了地热资源精细化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部署了地热资源高效开发的井位和井间距。结果表明:开发区具有优良的热源条件,热储层和盖层优势突出,地层流体的水质结垢和腐蚀风险较低,地热资源品质高。部署采灌井40口,按照1∶1的比例分配(采水井20口,回灌井20口),设计采灌井距380 m(开发年限30 a)时可以满足长期换热和供暖的需求。基于地质构造特征的地热资源评价及开发部署研究,可为现场地热资源的持续与高效开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评价体系 热突破边界 井距优化 井位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褶、膝褶带、共轭膝褶带——一种可能的新型油气构造样式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波 李生福 +2 位作者 张进江 郑亚东 张仲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39,71,共9页
受控于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共轭膝褶带,是各向异性岩石中较为常见的构造变形样式,依据大量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资料及勘探实践成果,结合膝褶带几何学、形成机制以及地球物理资料解释成果等综合分析认为,大型膝褶带和共轭膝褶带可能被误解... 受控于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共轭膝褶带,是各向异性岩石中较为常见的构造变形样式,依据大量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资料及勘探实践成果,结合膝褶带几何学、形成机制以及地球物理资料解释成果等综合分析认为,大型膝褶带和共轭膝褶带可能被误解释为"两断夹一隆"的构造形态,原先一些构造样式被解释为高角度逆冲断层的地方更可能是膝褶的枢纽带。研究结果认为,膝褶带具备形成油气构造圈闭的物质条件,可形成有利油气聚集区;膝褶带和共扼膝褶带作为非主造山期构造在油气勘探和构造解释上应引起石油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重视;结合野外地质构造观测,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准确识别和区分膝褶带构造与断裂构造是寻找油气构造圈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褶 膝褶带 共扼膝褶带 褶皱 最大有效力矩 含油气构造 构造圈闭 油气聚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中浅层盖-断组合控油模式及有利含油层位预测 被引量:51
9
作者 吕延防 许辰璐 +3 位作者 付广 刘乃瑜 崔守凯 庞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7,共12页
对南堡凹陷中浅层油气的垂向分布起控制作用的盖层有3套,分别是明化镇组下段泥岩、馆陶组三段火山岩和东营组二段泥岩。由于受到断层的切割,盖层封闭油气的能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各盖层封闭油气的断接厚度临界值进行研究,结... 对南堡凹陷中浅层油气的垂向分布起控制作用的盖层有3套,分别是明化镇组下段泥岩、馆陶组三段火山岩和东营组二段泥岩。由于受到断层的切割,盖层封闭油气的能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各盖层封闭油气的断接厚度临界值进行研究,结合断层垂向断穿层位、平面分布以及活动历史等特点,配合油气纵向和平面分布规律的分析,发现上述3套盖层与断层组合的空间匹配控油模式有3种:①下全封模式,油气有利于在东营组二段盖层之下聚集成藏;②下开中封模式,油气有利于在馆陶组三段盖层之下聚集成藏;③中下有限封盖模式,从下至明化镇组底部皆可能有油气聚集成藏。利用所提出的3种封盖模式,在研究了南堡1-5区块盖层与断层等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区的油气有利聚集层位进行了预测,指出f1-3断裂和f2-12断裂控制区域属于下开中封模式,有利油气聚集层位为馆陶组四段、东营组一段及二段以下的各套地层;f4-48断裂控制区域属于下全封模式,有利油气聚集层位在东营组二段盖层之下;f13-1断裂控制区域属于中下有限封盖模式,明化镇组下段盖层之下的所有储层均可能有油气的聚集。提出的模式有效地指导了研究区有利含油层位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断接厚度 控油模式 油源断裂 盖层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凹陷东部核二段储层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韩涛 彭仕宓 +1 位作者 石金华 李海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35,共3页
南阳凹陷是一个单断式的南深北浅的箕状断陷。核二段沉积时期是南阳凹陷的主要沉降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北方向的师岗凸起和东北的社旗凸起,其次来自南部的新野凸起。通过对储层岩石学特征的研究,识别出不同的沉积相标志,认为南阳凹陷... 南阳凹陷是一个单断式的南深北浅的箕状断陷。核二段沉积时期是南阳凹陷的主要沉降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北方向的师岗凸起和东北的社旗凸起,其次来自南部的新野凸起。通过对储层岩石学特征的研究,识别出不同的沉积相标志,认为南阳凹陷东部地区核二段主要发育2种沉积相,即北部斜坡带的三角洲相和南缘凹陷边界断层的水下冲积扇相。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总结出研究区的相层序和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三角洲相 冲积扇相 相模式 南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霖 李学康 +1 位作者 刘伟 张震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4-75,共2页
论述了水力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工艺原理、结构特点、效益以及川渝气田纳30井水力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的现场应用情况,证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随着射流泵产品的不断更新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在川渝气田条件合适的井中大量应... 论述了水力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工艺原理、结构特点、效益以及川渝气田纳30井水力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的现场应用情况,证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随着射流泵产品的不断更新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在川渝气田条件合适的井中大量应用该工艺,可有效提高有水气藏的采收率,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水气藏 水力射流泵 高气液比 排水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南部盒8段储层成岩作用研究及其孔隙演化模式定量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盛军 孙卫 +3 位作者 解腾云 张瑞 赵婷 刘艳妮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7,共8页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X线衍射、粒度分析及物性等资料,分析了苏东南地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各类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贡献率,结果发现胶结物晶间孔对该区储层孔隙贡献程度不可忽视,晶间...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X线衍射、粒度分析及物性等资料,分析了苏东南地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各类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贡献率,结果发现胶结物晶间孔对该区储层孔隙贡献程度不可忽视,晶间孔对储集空间的贡献率平均为36.31%。随后对孔隙模式演化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对不分选状况下未固结砂实测的初始孔隙度关系式恢复砂岩原始孔隙度,通过压实后粒间剩余孔隙度的恢复、压实后损失孔隙度的恢复、胶结作用引起的砂岩孔隙度降低和溶蚀作用引起孔隙度的增加幅度计算公式,实现了各成岩阶段孔隙度的定量分析。定量计算结果与实验室室内物性测试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误差为2.5%,检验了研究方法的合理性,表明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 盒8段 成岩作用 孔隙模式定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烃源岩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海林 邓南涛 +4 位作者 李强 张枝焕 柳益群 赵双丰 梁卫卫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6,43,共7页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烃源岩尤其是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系统采集了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对其开展各项地球化学实验,并结合相关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烃源岩厚度及有机质丰度分布受沉积环境的影响较...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烃源岩尤其是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系统采集了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对其开展各项地球化学实验,并结合相关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烃源岩厚度及有机质丰度分布受沉积环境的影响较大,靠近盆地中央的深湖—半深湖相的泥页岩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盆地的边缘相带泥页岩发育程度低、有机质丰度低.长7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Ⅱ_1型为主,生油潜力大,为研究区主力烃源岩;长8,长9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为了主,生油潜力中等,为次要烃源岩;长4+5和长6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_2-Ⅲ型为主,生油潜力相对较小,为较差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烃潜力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77、召51区块山_2~3段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定量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晓晨 罗静兰 +2 位作者 李文厚 王若谷 唐启银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5-573,共9页
利用扫描电镜、岩石薄片、高压压汞、X衍射等实验及物性分析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苏77、召51区块山_2~3段储层基本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孔隙演化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的石英... 利用扫描电镜、岩石薄片、高压压汞、X衍射等实验及物性分析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苏77、召51区块山_2~3段储层基本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孔隙演化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的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孔隙类型以溶孔为主,残余粒间孔和晶间孔含量次之。储层在经历中等-强程度的压实,中等程度的胶结以及强烈的溶蚀作用后,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局部处于晚成岩阶段。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原生孔隙遭到破坏,孔隙度损失分别为16.94%和14.29%,晶间孔和溶蚀作用分别使孔隙度增加0.92%和5.64%,储层物性得以改善。孔隙空间经历原生孔隙减少→次生孔隙发育→次生孔隙减少→混合孔隙并存的复杂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77—召51区块 山23段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西段古近纪物源体系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伟明 孙国强 +4 位作者 郭佳佳 王牧 何湘 沙鹏 李浩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8年第1期53-61,共9页
沉积区物源分析对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盆地沉积过程及划分油气区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查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古近纪物源方向,通过对古近系碎屑岩的碎屑组成、岩屑成分、重矿物组合特征和ZTR指数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沉积区物源分析对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盆地沉积过程及划分油气区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查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古近纪物源方向,通过对古近系碎屑岩的碎屑组成、岩屑成分、重矿物组合特征和ZTR指数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古近纪柴北缘西段发育五大主力物源区:(1)牛东物源主要来自阿尔金山东段,重矿物组合以稳定且含量较高的电气石区别于邻区,碎屑组分中以石英和含量较高的长石为特征,岩屑中含有少量的碳酸盐岩岩屑;(2)冷北物源主要来自小赛什腾山方向,重矿物组合中榍石和赤铁矿的含量明显偏高,碎屑组分中以高岩屑为特征;(3)赛西物源主要来自赛什腾山西段,电气石和角闪石含量较高,碎屑组分较为均一,母岩以变质岩和火成岩为主,含少量碳酸盐岩岩屑;(4)赛东物源主要来自赛什腾山东段,其白钛矿含量明显高于邻区,碎屑组分以较高含量的石英和长石为主,岩屑类型主要为变质岩、火成岩和沉积岩岩屑;(5)九龙山物源主要来自九龙山和绿梁山地区,石榴石含量高且稳定,碎屑组分较为均一,母岩以变质岩和火成岩为主,含少量的非碳酸盐岩类沉积岩岩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组合 古近系 物源体系 柴北缘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的页岩气等温吸附模型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跃磊 李大华 +1 位作者 王青华 郭东鑫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针对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及修正的双朗格缪尔模型(D-Langmuir)在研究非均质吸附介质页岩等温吸附时,对实验数据拟合精度及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展开了新的等温吸附方程研究,研究中将吸附系统内不同吸附介质的吸附特征转化为系统内压力的... 针对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及修正的双朗格缪尔模型(D-Langmuir)在研究非均质吸附介质页岩等温吸附时,对实验数据拟合精度及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展开了新的等温吸附方程研究,研究中将吸附系统内不同吸附介质的吸附特征转化为系统内压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对D-Langmuir模型进行压力修正,得到新的、适用于多吸附介质的P-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将以上模型应用于渝东南渝页1井共21个样品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平均误差在-0.012 0~80.021 2 m^3/t;D-Langmuir模型平均误差在-0.003 64~0.021 20 m^3/t;P-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相关系数的平方0.992 5≤R^2≤0.999 8,平均误差在-0.003 25~0.003 21 m^3/t,相比于Langmuir方程及D-Langmuir方程,P-Langmuir模型拟合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对更准确地评价页岩吸附气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吸附系统 压力修正 吸附模型 P-Langmuir模型 渝页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调剖注水一体化管柱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宇飞 肖国华 +3 位作者 詹伟 王金忠 李积学 王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3,共5页
为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注水井需要采用调剖措施改善吸水剖面,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冀东油田采用偏心分注管柱进行调剖后部分水井出现测试仪器下放遇阻、偏心配水器水嘴无法投放、堵塞器打捞失败、封隔器反洗阀开启失效等难题。为解决上... 为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注水井需要采用调剖措施改善吸水剖面,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冀东油田采用偏心分注管柱进行调剖后部分水井出现测试仪器下放遇阻、偏心配水器水嘴无法投放、堵塞器打捞失败、封隔器反洗阀开启失效等难题。为解决上述难题,采用隔离地层定点调剖的思路,研制了分层调剖注水一体化管柱及调剖开关、单流偏心配水器两种配套井下工具,现场应用15口井,其中6口井实施了调剖作业。现场应用证明,该一体化管柱有效降低了测试仪器遇阻率,提高了调配成功率,同时封隔器反洗功能正常,满足了一趟管柱既能分层调剖,又能分层注水的工艺需求,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 调剖 注水 一体化管柱 调剖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LD的电子密码锁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柳絮 李宏 +1 位作者 陈娟 谷志敏 《电子测量技术》 2008年第3期180-182,186,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MAX+PLUSⅡ环境下,采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新型电子密码锁设计方法,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软硬件设计方法。该密码锁通过扫描电路、键盘译码电路、弹跳消除电路、比较电路和七段译码电路等实现了密码输入、数码清...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MAX+PLUSⅡ环境下,采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新型电子密码锁设计方法,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软硬件设计方法。该密码锁通过扫描电路、键盘译码电路、弹跳消除电路、比较电路和七段译码电路等实现了密码输入、数码清除、密码激活、电锁解除、密码更改和误码报警等功能。本论文对该密码锁的程序进行了功能和时序仿真,结果表明该密码锁的功能满足设计要求,能够实现正常开锁、上锁和修改密码。该密码锁体积小、功耗低、易于维护和升级,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密码锁 CPLD VHDL MAX+PLUS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造后的防砂式油嘴设计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海涛 刘亮 +1 位作者 李亚夫 毛建英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油嘴 改造 跃进二号油田 应用 设计 防砂 疏松砂岩油藏 微小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地震数据五维信息的薄互储层预测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立恒 楚文静 +3 位作者 马浩楠 星占龙 张鹏 李红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61,共9页
针对油田薄互储层砂体描述难题,开展基于叠前地震五维信息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提高不同类型河道砂体识别精度。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根据研究区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将地震记录划分为80个有效OVT单元,并进行噪音压制、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 针对油田薄互储层砂体描述难题,开展基于叠前地震五维信息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提高不同类型河道砂体识别精度。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根据研究区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将地震记录划分为80个有效OVT单元,并进行噪音压制、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及反褶积处理,频宽提高至8~109 Hz;其次,分析不同方位及不同偏移距的叠前地震道集特征,确定地震振幅随不同方位和偏移距呈似正弦曲线关系,揭示OVT地震信息具有各向异性特征,并以方位角20°为间隔,建立“方位九分”的道集部分叠加方案;最后,对研究区目的层不同部位的大量地震切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复合砂体来说,与砂体展布方向呈一定夹角或垂直的方位切片更加匹配;对于窄小河道砂体来说,与砂体展布方向一致的方位切片更加匹配。利用叠前地震五维信息能够实现储层精准表征,能指导典型区块剩余油措施方案编制,对废弃河道发育部位进行压裂、对新发现的窄小河道进行补孔,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五维信息 薄互储层 河道 方位角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