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6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孔隙度演化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任大忠 孙卫 +3 位作者 田辉 刘登科 张茜 安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利用粒度、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实验资料,开展姬塬油田长6储层物性致密成因机理研究。通过成岩作用研究,分析了储层成岩作用的特征,建立了孔隙度演化的数学模型。孔隙度演化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未固结砂岩孔隙度为37.... 利用粒度、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实验资料,开展姬塬油田长6储层物性致密成因机理研究。通过成岩作用研究,分析了储层成岩作用的特征,建立了孔隙度演化的数学模型。孔隙度演化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未固结砂岩孔隙度为37.42%,压实过程的孔隙度损失22.13%,早期胶结-交代过程中孔隙度损失3.97%,中晚期胶结-交代过程中孔隙度损失6.76%,溶蚀作用产生的孔隙度为5.56%,计算孔隙度为10.12%。通过对比姬塬油田、华庆油田、安塞油田长6储层孔隙度演化的路径表明,应用孔隙度演化模拟方法寻找相对"甜点"砂体能获取可靠的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长6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度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涩北气田地面工艺技术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成艳春 许正祥 +1 位作者 许正合 许常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9-101,共3页
涩北气田的地面工艺技术起步于其他油气田的成功经验,随着年产气量的不断增长,涩北气田迫切需要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地面工艺技术。为此,对涩北气田现有的两套地面工艺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优选出了常温分离工艺技术,并对其工艺、流... 涩北气田的地面工艺技术起步于其他油气田的成功经验,随着年产气量的不断增长,涩北气田迫切需要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地面工艺技术。为此,对涩北气田现有的两套地面工艺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优选出了常温分离工艺技术,并对其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井口安装保护器,站内一次节流,分离器自动排污,加热炉自动点火,总站集中脱水。优化后的常温分离工艺技术适合该气田的开发需要,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青海油田建设"非酸性气田示范场站"项目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北气田 疏松砂岩 常温分离 井口保护器 排污 非酸性气田 示范场站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涩北气田地面节流及排污系统抗冲蚀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成艳春 许正祥 +1 位作者 景连雨 杨喜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6-108,共3页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储层岩性为泥质粉砂岩,成岩性差,质地疏松,生产过程中易出砂,常刺坏节流降压设备;同时,由于排污时高速流体带砂,排污阀门被刺坏的几率也呈直线上升趋势。为此,研发了适合涩北气田使用的节流及排污装置——"高效...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储层岩性为泥质粉砂岩,成岩性差,质地疏松,生产过程中易出砂,常刺坏节流降压设备;同时,由于排污时高速流体带砂,排污阀门被刺坏的几率也呈直线上升趋势。为此,研发了适合涩北气田使用的节流及排污装置——"高效直角节流器"和"节流、抗冲蚀高压排污阀",并详细介绍了新设备的原理、结构,并对其性能及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生产使用情况表明:"高效直角节流器"和"节流、抗冲蚀高压排污阀"能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保证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北气田 出砂 专利 刺坏 安全 节约 成本 无人值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方法识别南八仙油气田N2^2-N1储层的油气 被引量:3
4
作者 邓奎 许文平 +1 位作者 李亚萍 宋彦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15,共4页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N22—N1油气藏储层分布不稳定,横向上岩性变化大,进行地层对比和细分层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油气藏无统一的油气水界面和统一的压力系统,油气性质及油气比也存在较大差异,用常规的处理手段和处理程序无法计算和...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N22—N1油气藏储层分布不稳定,横向上岩性变化大,进行地层对比和细分层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油气藏无统一的油气水界面和统一的压力系统,油气性质及油气比也存在较大差异,用常规的处理手段和处理程序无法计算和预测储层的产油气比例,导致解释结果符合率低。为此,采用CONGAS凝析油气藏解释评价软件,根据三孔隙测井曲线对天然气的响应特征,通过计算三孔隙测井响应方程,计算出地面条件下的气油比和可动油气密度等参数,将计算的油气饱和度与气油比进行交绘,形成综合测井解释图版。通过对该图版的综合分析,结合储层物性,得到N22—N1油气藏储层油、气、水层的综合定量区分解释标准。应用该标准的综合解释符合率达到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八仙油气田 凝析油气田 CONGAS软件 测井曲线 孔隙度 油气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叠纪鄂尔多斯盆地东南边缘的扩张——来自南召地区沉积及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溪 李艳广 +4 位作者 杨喜彦 韩伟 马瑶 张乔 李文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0-628,共9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时期东南边缘的延伸范围,对其东南方向的南召地区太山庙剖面三叠系地层进行实测,利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划分沉积旋回、判断沉积环境;同时,运用LA-ICP-MS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南召地区三叠系...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时期东南边缘的延伸范围,对其东南方向的南召地区太山庙剖面三叠系地层进行实测,利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划分沉积旋回、判断沉积环境;同时,运用LA-ICP-MS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南召地区三叠系地层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南召地区三叠系地层可划分出5个沉积旋回,其中包括1个Ⅱ级层序与5个Ⅲ级层序,与鄂尔多斯东南部延长组有较好的对应,但几乎全部为深水沉积环境。碎屑锆石的年龄范围为1 654~230 Ma,大致可分为4个年龄段:1 400~1 600 Ma,640~1 100 Ma,400~550 Ma,200~334 Ma,均有明显峰值。与周缘地体年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碎屑岩主要来源于北秦岭,少量印支期锆石应来自于南秦岭印支期花岗岩,没有来自华北克拉通内部的物源。将沉积特征及锆石年龄谱与鄂尔多斯东南部金锁关地区延长组及北秦岭柳叶河盆地三叠系地层进行对比分析,推测三叠纪鄂尔多斯盆地向南扩张到北秦岭,且华北板块南缘和北秦岭带之间存在一个以宽坪群为主体的隆起带,自南召地区向西至金锁关地区以南逐渐降低,至柳叶河盆地消失。因此,三叠纪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可扩展至南召地区,两者的演化同时受到秦岭造山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旋回 锆石U-PB年龄 三叠纪 南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腹部深层异常高孔—渗储层成因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郭佳佳 孙国强 +5 位作者 门宏建 朱文军 马进业 朱军 管斌 史基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7-786,共10页
根据钻井岩芯及铸体薄片鉴定结果,结合扫描电镜、物性统计及测、录井资料,探讨了柴北缘腹部埋深大于3 000 m的异常高孔—渗储层的形成原因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深部异常高孔—渗储层主要分布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是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到滨... 根据钻井岩芯及铸体薄片鉴定结果,结合扫描电镜、物性统计及测、录井资料,探讨了柴北缘腹部埋深大于3 000 m的异常高孔—渗储层的形成原因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深部异常高孔—渗储层主要分布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是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到滨—浅湖沉积,粒度较细,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岩性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次生溶蚀孔隙和少量裂隙,孔—喉匹配性好。深部异常高孔—渗带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后期成岩作用和异常高压系统也促使了优质储层的形成。古近系下干柴沟组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和滨—浅湖砂体具有良好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泥质杂基含量较低,是形成优良储层的基础条件;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和高含量的刚性颗粒在深埋过程中有效抵御了压实作用对孔隙的破坏;储集层上、下部发育大套厚层泥岩,在沉积成岩过程中泥岩层内流体排出受阻而滞留在孔隙空间内,孔隙流体承担了部分负荷从而削弱了正常压实作用对中间砂岩层的影响,保存了大部分原生孔隙,在柴北缘腹部深层形成了优质碎屑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异常高压 深部储层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考虑启动压力和迂曲度的窜流函数及形状因子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勇明 熊勇 +1 位作者 张悦 杨喜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为了更有效地开发裂缝性油藏,在研究油藏渗流时,必须着重研究窜流函数和形状因子。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具较强的非均质性,基质具有低渗透特征,裂缝具有迂曲特性,因此存在各向异性和启动压力,并需要考虑裂缝的迂曲度。基于这些特征,同时考... 为了更有效地开发裂缝性油藏,在研究油藏渗流时,必须着重研究窜流函数和形状因子。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具较强的非均质性,基质具有低渗透特征,裂缝具有迂曲特性,因此存在各向异性和启动压力,并需要考虑裂缝的迂曲度。基于这些特征,同时考虑各向异性、启动压力和裂缝迂曲度的影响,推导了新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窜流函数和形状因子。计算结果表明:同时考虑各向异性、启动压力和迂曲度的窜流函数和形状因子模型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非均质性 迂曲度 启动压力 窜流函数 形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雅克拉地区海相油气成藏特征与运聚过程 被引量:7
8
作者 韩强 黄太柱 +2 位作者 耿锋 费剑炜 杨喜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8-656,共9页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地区海相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利用流体包裹体法对雅克拉海相油气的成藏期次进行厘定,并通过分析该区油气关键成藏期的构造演化过程,来确定油气聚集和调整的有利勘探区。雅克拉地区主要存在喜马拉雅...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地区海相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利用流体包裹体法对雅克拉海相油气的成藏期次进行厘定,并通过分析该区油气关键成藏期的构造演化过程,来确定油气聚集和调整的有利勘探区。雅克拉地区主要存在喜马拉雅早期(45.5~16.5Ma)和喜马拉雅中—晚期(22~4Ma)2期海相油气成藏过程,具有多期充注和晚期成藏的特点。雅克拉地区在喜马拉雅晚期的“构造翘倾”作用控制了海相油气的晚期充注和成藏有利区。喜马拉雅早期,雅克拉地区前中生界构造呈北东高、西南低的构造格局,油气充注范围广,雅克拉—雅东构造圈闭群均处于海相油气充注的有利范围内。喜马拉雅晚期受库车坳陷快速沉降,雅克拉地区中新生界构造发生了“翘倾”作用,前中生界构造由原来的北东高和西南低格局转变为北东低和西南高的构造格局,轮台断裂构造带及其以南圈闭是晚期海相油气充注的有利区。同时构造“翘倾”使喜马拉雅早期充注的海相油气藏遭受破坏或向南调整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油气 油气充注 构造反转 晚期成藏 雅克拉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事件沉积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袁珍 李文厚 +1 位作者 杨喜彦 张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6-416,共11页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野外剖面观测以及钻测井资料、分析化验数据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事件沉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地震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和重力流沉积事件;通过对各事件沉积物基本特征的认识以及这些事...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野外剖面观测以及钻测井资料、分析化验数据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事件沉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地震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和重力流沉积事件;通过对各事件沉积物基本特征的认识以及这些事件沉积之间的时空组合关系的详细研究,发现这些事件沉积并非独立存在,彼此之间联系紧密:时间上,它们的高潮期均发生在长7早期,空间上,它们互相共生并与延长期湖盆的充填史有关;自湖盆边缘至湖盆中心,这些事件沉积被很好地记录下来,深湖区发育缺氧事件形成的优质烃源岩、因地震事件及火山事件而触发形成的重力流沉积事件砂体,它们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重要的岩性油气藏。结合盆地的构造史分析认为,这些事件沉积是秦岭造山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事件沉积 秦岭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方法在涩北气田出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霍玉雁 杨雷 +1 位作者 许常兴 张存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1,共3页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出砂问题严重,如何找到合适的生产压差,使产量最大而出砂量最小,一直是困扰气田技术人员的一个难题。为此,利用测井方法求取地层孔隙压力、体积模量、单轴抗压强度、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等岩石力学参数,并将这些参数...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出砂问题严重,如何找到合适的生产压差,使产量最大而出砂量最小,一直是困扰气田技术人员的一个难题。为此,利用测井方法求取地层孔隙压力、体积模量、单轴抗压强度、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等岩石力学参数,并将这些参数应用于出砂预测。以涩北气田涩4-3-2井为例,研究了该井主要的油气层段在不同气藏压力条件下的生产压差,进行了SMA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条件变化时,如射孔孔径、射孔相位、气藏压力的变化等,均会使生产压差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北气田 出砂 预测 测井解释 岩石力学参数 生产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浊沸石胶结物特征及其成岩模式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珍 郑艳忠 +2 位作者 袁海莉 杨喜彦 李文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微观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发育的浊沸石胶结物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区内发育了受控于东北及南部物源两个方向的沉积体系,浊沸石分布在这两个沉积体系的延长组下组合中的长10,长... 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微观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发育的浊沸石胶结物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区内发育了受控于东北及南部物源两个方向的沉积体系,浊沸石分布在这两个沉积体系的延长组下组合中的长10,长9油层组中,仅在东北沉积体系浅层长3油层组出现了浊沸石胶结物。结合含浊沸石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及自生胶结物的赋存状态与其他自生矿物及骨架颗粒之间相互关系,认为研究区延长组浊沸石的形成受控于物源区母岩的特征及成岩流体的演化特征,以此建立浊沸石的成岩模式,明确研究区浊沸石的成因,进一步分析了浊沸石胶结物对延长组储层储集性能的双重影响(即早期堵塞孔隙、晚期因溶蚀而改善储层),为延长组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延长组 浊沸石 成岩模式 优质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半解析渗流模型 被引量:9
12
作者 任宗孝 王翔 +3 位作者 崔守凯 杨鲜鲜 杨强强 毕刚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由于致密油藏特殊的地质条件,导致在进行大规模水力压裂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裂缝网络,复杂缝网的出现导致油藏渗流规律发生了较大变化。文中基于新建面源函数,首先在准确描述复杂缝网形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油藏渗流模型;其次应用"星-... 由于致密油藏特殊的地质条件,导致在进行大规模水力压裂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裂缝网络,复杂缝网的出现导致油藏渗流规律发生了较大变化。文中基于新建面源函数,首先在准确描述复杂缝网形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油藏渗流模型;其次应用"星-三角形"变换方法,建立了复杂缝网内渗流模型;最后依据连续性条件,将油藏渗流模型以及复杂缝网内部渗流模型耦合在一起,建立了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半解析渗流模型。应用该模型将体积压裂水平井划分了8个渗流阶段,揭示了体积压裂水平井渗流规律。对关键性参数如:缝网间距、储容比、窜流系数以及压裂区体积等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现场体积压裂水平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复杂缝网 水平井 缝网内渗流 渗流阶段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辽西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飞龙 王德英 +3 位作者 燕歌 王改卫 王广源 杨喜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6-574,共9页
探讨辽西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成因。利用原油物性、族组成、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等方法,研究显示:原油包括轻质油、稠油、特稠油3种类型,从北洼向南洼原油物性依次变差。轻质原油主要分布在北洼,稠油在3个洼陷均有分布,特稠... 探讨辽西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成因。利用原油物性、族组成、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等方法,研究显示:原油包括轻质油、稠油、特稠油3种类型,从北洼向南洼原油物性依次变差。轻质原油主要分布在北洼,稠油在3个洼陷均有分布,特稠油主要分布在南洼馆陶组。北洼原油整体成熟度中等,但油源和受降解程度差异较大,可分为4类原油,其中有2类原油的碳同位素显示主要为沙四段烃源岩供烃,只是伽马蜡烷含量不同,显示沙一段烃源岩供烃量不同,且它们均未遭受生物降解;另外2类原油则为沙三段烃源岩供烃为主,混入少量沙一段烃源岩供烃,饱和烃色谱特征显示一个遭受严重生物降解,而另一个未遭受生物降解。中洼原油沉积环境偏氧化、高成熟度、遭受严重生物降解,其油源以沙三段烃源岩为主,混入少量沙一段。南洼原油沉积环境偏氧化、低成熟度、遭受强烈生物降解,以沙三段烃源岩供烃为主,混入少量沙一段。油藏层位和埋深控制了原油遭受生物降解程度,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控制了原油成熟度,沙四段烃源岩分布和沉积环境控制了供烃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凹陷 生物降解 生物标志物 碳同位素 油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