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撒拉族民族社会学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臣玲 贾伟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8-93,共6页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民族社会学的方法,通过对新疆聚居的撒拉族群体的生活现状、习俗、家庭 结构等方面的调查,较为完整地描述和分析了新疆撒拉族的社会现状,并对导致新疆撒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文化 互动调适的因素作了些思考。
关键词 新疆 撒拉族 民族社会学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识教育与民族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俊英 陈化育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20-125,共6页
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教育观,它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族院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通识教育是民族院校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民族院校 教育质量 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藏区不同的生态 文化区域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量:2
3
作者 南文渊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5-91,共7页
关键词 青南地区 环湖地区 藏族人口 青海藏区 生态环境 海东地区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区域特点 生态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青海地区回族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骆桂花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56-61,共6页
青海地区的回族要想加速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回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发展教育。青海地区回族教育观念陈旧,教育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经费投入困难,教学内容不实际都与当前... 青海地区的回族要想加速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回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发展教育。青海地区回族教育观念陈旧,教育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经费投入困难,教学内容不实际都与当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所以必须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构建民族教育新体系,建立民族特色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形成一支稳定合格的师资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回族经济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时期管理青海方略试探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亚艳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7年第4期26-30,共5页
关键词 吐谷浑 隋唐时期 少数民族 青海东部 《资治通鉴》 节度使 党项羌人 隋文帝 都督府 《新唐书·食货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伊斯兰教研究的力著──读《伊斯兰教与西北穆斯林社会生活》
6
作者 马明良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99-102,共4页
一部伊斯兰教研究的力著──读《伊斯兰教与西北穆斯林社会生活》马明良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巨大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宗教学家、民族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学家以及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的广泛关注。他们从... 一部伊斯兰教研究的力著──读《伊斯兰教与西北穆斯林社会生活》马明良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巨大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宗教学家、民族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学家以及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的广泛关注。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怀着不同的目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西北穆斯林 社会生活 穆斯林学者 集体主义 人的社会化 《古兰经》 宗教信仰 老年人 回族伊斯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北朝管理青海东部地区的方略
7
作者 陈新海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青海东部 魏晋北朝 州刺史 青海地区 河关县 吐谷浑 黄河流域 《晋书》 元和郡县图志 三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族语、古蒙古语对照词表(二)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克郁 李美玲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80-88,共9页
关键词 词义 土族语 蒙古语 词表 青海民族学院 民族研究 李美玲 牧羊人 格格 同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贾晞儒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33-138,共6页
蒙古族是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而丰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一个自强不息、富于开拓精神的民族,她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光彩夺目、独有风格的文化珍宝。在这里,我们就藏、蒙两族人民的历史往来,看看藏族的优秀文化在历史上如... 蒙古族是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而丰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一个自强不息、富于开拓精神的民族,她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光彩夺目、独有风格的文化珍宝。在这里,我们就藏、蒙两族人民的历史往来,看看藏族的优秀文化在历史上如何影响蒙古族的文化发展,而蒙古族又是怎样对待藏族文化的,从而也可以看出藏蒙关系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蒙古族 蒙古族文化 藏族文化 发展自己 文学作品 蒙古语言 蒙古文 藏文 西藏 文化宝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西北地区社会特点与经济发展
10
作者 骆桂花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8年第2期32-36,共5页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社会特点 西部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 地区经济 伊斯兰教 民族文化 沿海地区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朝对“蒙古例”、《理藩院则例》的制定与修订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晓光 陈光国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2-57,共6页
清朝对“蒙古例”、《理藩院则例》的制定与修订徐晓光,陈光国清代,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进入鼎盛时期。从清太宗皇太极开始到乾隆时期,请政府为对蒙古进行有效的控制,颁布了大量的“蒙古例”,并先后制定了专门适用蒙古地区的单行... 清朝对“蒙古例”、《理藩院则例》的制定与修订徐晓光,陈光国清代,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进入鼎盛时期。从清太宗皇太极开始到乾隆时期,请政府为对蒙古进行有效的控制,颁布了大量的“蒙古例”,并先后制定了专门适用蒙古地区的单行法规《盛京定例》、《蒙古律书》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藩院 《蒙古律例》 盛京 皇太极 清政府 统治 多民族 民族立法 立法内容 适用
全文增补中
关于青藏高原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思考
12
作者 陈化育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6-153,共8页
推进青藏高原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与其他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共同构成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教育现代化 教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神山崇拜观念浅述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南文渊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关键词 眼底 狭窄 浅析 高原山地 心理品格 感觉 活动 登高 原本 欲望
全文增补中
苏毗社会状况述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达热泽仁 《西藏研究》 1988年第2期31-37,共7页
苏毗,古羌人之一支。苏毗之辖境大致说来,包括了今玉树之大部分及藏北高原之一部分,即唐古拉山南北地区。笔者不揣冒昧,就苏毗社会作一初步之探索,以就教於方家。政治状况1、以女性为中心的政治统治苏毗社会的世系是以女系来算的。“俗... 苏毗,古羌人之一支。苏毗之辖境大致说来,包括了今玉树之大部分及藏北高原之一部分,即唐古拉山南北地区。笔者不揣冒昧,就苏毗社会作一初步之探索,以就教於方家。政治状况1、以女性为中心的政治统治苏毗社会的世系是以女系来算的。“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子从母姓”.苏毗社会的政治以女性为中心,王是由女性来担任的,“其国代以女为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状况 吐蕃 女王 述论 女性 旧唐书 藏文文献 畜牧业 生产状况 藏北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洛藏语地名命名特点及历史文化蕴涵 被引量:1
15
作者 耿显宗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7年第4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文化蕴涵 藏语地名 命名特点 果洛 地理实体 命名方式 地形地貌 《格萨尔王传》 阿尼玛卿 神话传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文化中的“三因说”——兼论藏族对自然环境与社会和谐并存的认识
16
作者 南牧介犛 《青海民族研究》 2000年第1期1-17,共17页
藏族文化中的“三因说”作为一种认识论 ,主张从三维角度认识事物 ,把握事物的立体性与整体性。“三因说”构成了藏族认识宇宙、自然与社会空间结构、时间顺序的基本理论 ,也成为传统藏医的基本框架。“三因说”对藏族传统价值观念与行... 藏族文化中的“三因说”作为一种认识论 ,主张从三维角度认识事物 ,把握事物的立体性与整体性。“三因说”构成了藏族认识宇宙、自然与社会空间结构、时间顺序的基本理论 ,也成为传统藏医的基本框架。“三因说”对藏族传统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如强调统一体诸因素之间的彼此联系、整体协调 ;强调事物的同一性与和谐性 ,倾向于稳定与顺从 ;主张中和反对偏执 ;主张和平宽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 社会 藏族文化 三因说 认识论 宇宙观 人生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17
作者 陈化育 李宗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33,共6页
推进青藏高原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共同构成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基于对实现青藏高原教育现代化现实基础的客观认识,提出以下青藏高原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策... 推进青藏高原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共同构成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基于对实现青藏高原教育现代化现实基础的客观认识,提出以下青藏高原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策略:1.构建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模式;2.以自觉思维为指导,研究教育现代化的切入点,以点带面,加快青藏高原地区的教育发展;3.加大政府在教育现代化中的主导作用;4.加速实现教育发展中的信息化;5.积极寻求教育援助,进行教育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教育现代化 教育规划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力岗现象及其分析
18
作者 沈玉萍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8-23,共6页
卡力岗现象是目前学术界关注、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卡力岗现象不管因何种原因而形成,其最终结果和本质都是藏穆两种文化的交汇、融合,更表现出藏族和穆斯林之间深层次的交流、往来关系。本文在讨论青海省化隆地区的卡力岗现象和卡力岗... 卡力岗现象是目前学术界关注、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卡力岗现象不管因何种原因而形成,其最终结果和本质都是藏穆两种文化的交汇、融合,更表现出藏族和穆斯林之间深层次的交流、往来关系。本文在讨论青海省化隆地区的卡力岗现象和卡力岗人的同时,对类似卡力岗的其他地区的情况乃至国外的类似情况也予以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力岗现象 卡力岗人 藏族 穆斯林 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