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俗文化的审美阐释 被引量:3
1
作者 贾一心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80-81,112,共3页
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中产生并在社会中发展,体现了人类丰富的本质力量,表达了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关键词 民俗 文化 本质力量 对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型世言》评点看陆云龙的义利观
2
作者 雷庆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7-161,共5页
陆云龙是晚明东南沿海地区较有影响的评选家、小说家兼书坊主,半儒半商的双重身份使他对金钱的价值以及对当时盛行的拜金主义世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儒家传统的价值观以及经济伦理思想深刻地影响了陆云龙义利观的形成,其义利观鲜明... 陆云龙是晚明东南沿海地区较有影响的评选家、小说家兼书坊主,半儒半商的双重身份使他对金钱的价值以及对当时盛行的拜金主义世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儒家传统的价值观以及经济伦理思想深刻地影响了陆云龙义利观的形成,其义利观鲜明地表现在他对《型世言》的评点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云龙 义利观 《型世言》评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湟花儿中“比”的特殊用法
3
作者 靳玉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本文从河湟花儿两段体分节歌的特点出发,广泛研究了花儿兴起联对“比”这一艺术手法的特殊应用。作者把河湟花儿中对比的应用分为“发端起情定韵之比”和“夸张通感比拟之比”两大类,并分别把两类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比” 联想和想象 河湟地区 相似点 表现手法 通感式比喻 “兴” 模糊性 《管锥编》 文心雕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