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制备及Cd(Ⅱ)和Pb(Ⅱ)吸附性能评价
1
作者 赵博 李海华 +6 位作者 陈岩 杨小丽 孙立祥 张平选 石成龙 肖江 陈光才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6-1027,共12页
环境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研发对重金属具有高效吸附性的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骨粉与不同摩尔比的Fe(NO_(3))_(3)和KMnO_(4)(4∶1、2∶1、1∶1、1∶2和1∶4)为原料,利用溶液浸渍联合高温裂解... 环境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研发对重金属具有高效吸附性的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骨粉与不同摩尔比的Fe(NO_(3))_(3)和KMnO_(4)(4∶1、2∶1、1∶1、1∶2和1∶4)为原料,利用溶液浸渍联合高温裂解法制备铁锰氧化物修饰的生物炭复合材料(FM-BCs);探究原料组成对复合材料组成、结构和表面性质和对水溶液中Cd(Ⅱ)和Pb(Ⅱ)吸附能力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铁锰氧化物修饰可改变材料的孔结构,且在生物炭表面引入Fe-O和Mn-O特征官能团;制备原料中KMnO_(4)和Fe(NO_(3))_(3)的摩尔比对合成的铁锰氧化物-骨炭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Cd(Ⅱ)和Pb(Ⅱ)的吸附能力影响较大,其中在Fe(NO_(3))_(3)和KMnO_(4)的摩尔比为1∶4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F_(1)M_(4)-BC)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最优;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FM-BCs对水溶液中的Cd(Ⅱ)和Pb(Ⅱ)的吸附过程均是单层吸附和化学吸附,且Langmuir模型拟合结果显示F_(1)M_(4)-BC对Cd(Ⅱ)和Pb(Ⅱ)的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192.73和427.00 mg/g。该研究结果为高效去除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环境修复材料的研发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氧化物 骨粉 生物炭 重金属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6种主要农产品中微量元素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贵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77-80,共4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海省海东地区6种主要农产品中10种矿物元素含量与产品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该法对微量元素的含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并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计算,提取特征值大于1.2的成分为主成分,其结果显示前3个主...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海省海东地区6种主要农产品中10种矿物元素含量与产品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该法对微量元素的含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并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计算,提取特征值大于1.2的成分为主成分,其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6.15%,即保留了全部原始数据86.15%的信息,基本能反映总体情况。主成分综合得分反映出微量元素在6种农产品中的总体含量水平,其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春小麦>蚕豆>玉米>青稞>豌豆>油菜籽,进而体现了微量元素在几种农产品中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得分可以用于农产品质量的综合评价,为农产品生产、品质评价及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微量元素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材料LiNi_(0.65)Co_(0.15)Mn_(0.2)O_(2)的制备及Na^(+)掺杂改性研究
3
作者 杨福 解玉龙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9,共7页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65)Co_(0.15)Mn_(0.2)O_(2)(NCM)因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其较高的镍含量导致阳离子混排严重,循环和倍率性能差。为了改善上述存在的不足,元素掺杂是一种降低阳离子混排程度和增...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65)Co_(0.15)Mn_(0.2)O_(2)(NCM)因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其较高的镍含量导致阳离子混排严重,循环和倍率性能差。为了改善上述存在的不足,元素掺杂是一种降低阳离子混排程度和增强结构稳定性的有效策略。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a^(+)掺杂LiNi_(0.65)Co_(0.15)Mn_(0.2)O_(2)(NCM-x%Na)正极材料(其中x%为物质的量分数)。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手段对NCM-x%Na材料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通过充放电测试系统对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a^(+)掺杂可以有效减小颗粒尺寸和抑制阳离子混排程度,扩大了锂层间距,从而有助于提高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当x=2时Na^(+)掺杂LiNi_(0.65)Co_(0.15)Mn_(0.2)O_(2)样品(NCM-2%Na)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7~4.4 V、0.1C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39.0 mA·h/g(容量保持率为86%),较NCM高出17%;在2.0C下NCM-2%Na材料放电比容量为82.2 mA·h/g,远远高于未改性的LiNi_(0.65)Co_(0.15)Mn_(0.2)O_(2)(39.4 mA·h/g);在0.1C、0.2C、0.5C、1.0C、2.0C下对其倍率性能测试,其中0.1C倍率下循环25次后NCM-2%Na容量保持率为90%,较NCM高出9%;反应动力学显示,NCM-2%Na有更小的电荷转移电阻,且锂离子扩散系数要高于NCM,使电荷传输动力学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 正极材料 LiNi_(0.65)Co_(0.15)Mn_(0.2)O_(2) Na^(+)掺杂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盐分隔α-环糊精策略的碳纳米棒构建
4
作者 邢野 王亚南 李海朝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5,106,共5页
以可再生的α-环糊精(α-CD)为原料,利用α-CD在溶液中自组装的性质,采用一种巧妙的盐分割策略,一步合成了碳纳米棒(CNRs)。该合成与传统的模板法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特点是通过盐结晶进行分隔和保护,碳化时不需要通入保护气体,过滤后盐... 以可再生的α-环糊精(α-CD)为原料,利用α-CD在溶液中自组装的性质,采用一种巧妙的盐分割策略,一步合成了碳纳米棒(CNRs)。该合成与传统的模板法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特点是通过盐结晶进行分隔和保护,碳化时不需要通入保护气体,过滤后盐可以回收。因此,这种方法非常具有成本效益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此外,合成的CNRs的直径和长度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简单地调节α-CD浓度控制聚集体大小,从而实现CNRs长度在600~1500nm范围内可调节,直径在50~80nm范围内可调节,最大长径比可达18.75。为碳纳米材料的绿色制备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棒 盐分隔 自组装 Α-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结合紫外-近红外融合光谱对“互助”青稞酒的判别研究
5
作者 赵玉霞 张明锦 +2 位作者 王茹 张世芝 殷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0-1299,共10页
“互助”青稞酒作为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对其准确评价分类具有重要意义。紫外光谱(UV)和近红外光谱(NIR)技术具备快速、准确、无损检测、无需样品预处理等优势,在食品等领域已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UV、NIR及紫外-近红外中级数据融合光谱(U... “互助”青稞酒作为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对其准确评价分类具有重要意义。紫外光谱(UV)和近红外光谱(NIR)技术具备快速、准确、无损检测、无需样品预处理等优势,在食品等领域已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UV、NIR及紫外-近红外中级数据融合光谱(UV-NIR)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法建立了快速、无损、高效的“互助”青稞酒判别分类模型。由于光谱特征峰叠加干扰,未经优化的光谱受到噪声和基线漂移等影响,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Savitzky-Golay平滑(SG)、一阶导数(1D)和二阶导数(2D)4种预处理方法对光谱进行去噪处理。相对单一光谱,融合光谱能够互补多元化学信息,提高分类模型性能,通过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主成分分析(PCA)、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IP)和变量组合集群分析(VCPA)5种变量筛选方法选择特征变量,达到优化模型性能及融合两种光谱有效信息。选择最佳方法建立单一光谱和融合光谱的BPNN模型。结果表明,UV光谱经SNV预处理以SPA选择30个特征变量建立的分类模型识别效果最好,分类准确率为100%,MSE值、R_(P)^(2)、R(Train)、R(Validation)、R(Test)和R(All)分别为0.0180、1、0.9283、0.9587、0.9130、0.9297;NIR和UV-NIR经SG预处理后以PCA分别选择84和106个特征变量建立的分类模型识别效果最好,NIR光谱分类准确率为100%,MSE值、R_(P)^(2)、R(Train)、R(Validation)、R(Test)和R(All)分别为0、1.000、1.000、1.000、1.000、1.000;UV-NIR光谱分类准确率为100%、MSE值、R_(P)^(2)、R(Train)、R(Validation)、R(Test)和R(All)分别为0.0057、1.000、1.000、0.9871、0.9913、0.9964;与单一光谱建模相比,融合光谱可明显提高分类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稳健性,实现“互助”青稞酒的快速、无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青稞酒 紫外光谱 近红外光谱 光谱融合 变量筛选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近红外融合光谱对“互助”青稞酒判别分析研究
6
作者 赵玉霞 王茹 +2 位作者 张世芝 殷博 张明锦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1-308,共8页
“互助”青稞酒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对其快速、准确识别至关重要。该研究利用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um,UV)、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um,NIR)及UV-NIR融合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互助”青稞酒进行判别分析。对上述三... “互助”青稞酒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对其快速、准确识别至关重要。该研究利用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um,UV)、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um,NIR)及UV-NIR融合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互助”青稞酒进行判别分析。对上述三类光谱数据,分别考察4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5种特征选择方法后确定最佳处理方法,并建立了“互助”青稞酒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结果表明,融合光谱能够互补多元化学信息,提高分类模型性能,且中级数据融合光谱建立的模型性能优于低级数据融合光谱。其中用二阶导数预处理、用逐步投影算法筛选变量后得到的中级数据融合光谱建立的PLS-DA模型预测能力最佳,在训练集上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和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1、1、0.9773和1,在测试集上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值分别达到1、0.8276和0.9667。紫外-近红外中级数据融合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用于“互助”青稞酒的快速判别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互助”青稞酒 中级数据融合 化学计量学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蕨麻化学成分研究初报 被引量:9
7
作者 汪境成 李军乔 包锦渊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5年第5期145-148,共4页
采用试管反应和纸片法对蕨麻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水、甲醇、95%乙醇、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2—3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显色反应,预测蕨麻中各类物质的含量及相对丰度。初步确定蕨麻地上与地下部位分别含有多... 采用试管反应和纸片法对蕨麻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水、甲醇、95%乙醇、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2—3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显色反应,预测蕨麻中各类物质的含量及相对丰度。初步确定蕨麻地上与地下部位分别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进一步全面研究蕨麻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开发利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生物活性成分 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豆子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宋萍 邓士豪 +3 位作者 洪喜莲 邓憬童 杨新洲 林亲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6-392,共7页
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采用NMR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从苦豆子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阿魏酸(2)、咖啡酸乙酯(3)、羟基芫花素(4)、7,3′,4′-三羟基黄酮(5... 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采用NMR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从苦豆子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阿魏酸(2)、咖啡酸乙酯(3)、羟基芫花素(4)、7,3′,4′-三羟基黄酮(5)、7,3′-二羟基-5′-羟甲基异黄酮(6)、7,3′,4′-三羟基异黄酮(7)、大豆苷元(8)、3′,4′-二羟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9)、赝靛黄素(10)、rothindin(11)、(-)-13,14-去氢槐定碱(12)、(-)-epibaptifoline(13)、槐定碱(14)、槐果碱(15)和氧化槐果碱(16).其中,化合物1~2、4~7、9~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化学成分 黄酮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钴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叶发萍 解玉龙 +1 位作者 郭倩妮 赵素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7-191,共5页
以硫酸钴(CoSO_(4)·7H_(2)O)为钴源、硫酸镍(NiSO_(4)·7H_(2)O)为镍源,通过水热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嵌入到钴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Ni-LDHs)中合成CoNi-LDHs/MWCNTs复合材料。通过FT-IR、FE-SEM、XRD等分析方法对复合... 以硫酸钴(CoSO_(4)·7H_(2)O)为钴源、硫酸镍(NiSO_(4)·7H_(2)O)为镍源,通过水热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嵌入到钴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Ni-LDHs)中合成CoNi-LDHs/MWCNTs复合材料。通过FT-IR、FE-SEM、XRD等分析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以及交流阻抗谱等测试方法对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中引入MWCNTs后,CoNi-LDHs颗粒均匀地嵌入碳纳米管网络中,与碳纳米管紧密结合交错在一起,增大了材料的表面积,为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在电流密度为0.5 A/g下,复合材料比电容高达1965.55 F/g,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多壁碳纳米管 水热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水中部分苯系物的同时测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世芝 张明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67-1972,共6页
在不经过任何预分离的情况下,结合紫外光谱法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水样中苯甲酸、苯酚、苯胺的同时测定方法。配制了在0~70 mg·L^-1范围内不同浓度的三组分混合水样共48份,其中70%的样本构成训练集,其余样本为独立测试集,在240~4... 在不经过任何预分离的情况下,结合紫外光谱法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水样中苯甲酸、苯酚、苯胺的同时测定方法。配制了在0~70 mg·L^-1范围内不同浓度的三组分混合水样共48份,其中70%的样本构成训练集,其余样本为独立测试集,在240~400 nm波长范围内测定各样品的紫外光谱。分别考察了四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四种特征筛选方法及三种多元校正方法,最终确定苯甲酸、苯酚、苯胺的分析方法为:预处理分别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一阶导数及标准化;特征筛选方法分别为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MWPLS)、无信息变量剔除法(UVE)及变量结合种群分析法(VCPA);多元校正方法均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结果在独立测试集上三组分的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P)分别为0.9716、0.7938、0.7652;将最佳模型用于水样加标回收,结果回收率为97.8%~103.8%,RSD<3%。紫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作为水样中多组分同时测定的一种简便、有效、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系物 紫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同时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铝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静霄 叶发萍 +1 位作者 解玉龙 赵素琴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2-668,共7页
选用三种不同的结构导向剂,以硝酸钴(Co(NO_(3))_(2)·6H_(2)O)为钴源、硝酸铝(Al(NO_(3))_(3)·9H_(2)O)为铝源,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钴铝双金属氢氧化物,并对制备的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形貌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以分析... 选用三种不同的结构导向剂,以硝酸钴(Co(NO_(3))_(2)·6H_(2)O)为钴源、硝酸铝(Al(NO_(3))_(3)·9H_(2)O)为铝源,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钴铝双金属氢氧化物,并对制备的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形貌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以分析研究结构导向剂种类对所得材料形貌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结构导向剂不仅影响着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形貌结构,而且对其电化学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氟化铵(NH4F)为结构导向剂时合成的钴铝双金属氢氧化物具有三维花朵状结构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5 A·g^(-1)下,其比电容为572.2 F·g^(-1),在4.0 A·g^(-1)电流密度下,进行5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达84.9%,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导向剂 钴铝双金属氢氧化物 水热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掺杂介孔碳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2
作者 刘欢 解玉龙 赵素琴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13-1421,共9页
以酚醛树脂为碳前驱体,磷酸为磷源,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软模板,通过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EISA)法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磷掺杂介孔碳(PMCs)。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以酚醛树脂为碳前驱体,磷酸为磷源,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软模板,通过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EISA)法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磷掺杂介孔碳(PMCs)。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方法研究所制备的PMCs的形貌与结构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磷元素在介孔碳中主要以C—P键和P—O键两种形式存在。电化学测试表明,通过调整磷掺杂量可获得最大比电容。当电流密度为0.5 A/g时,介孔碳比电容为140 F/g,而优化后的磷掺杂介孔碳比电容可达176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掺杂介孔碳 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法 酚醛树脂 介孔结构 电化学性能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掺杂LiNi_(1/3)Co_(1/3)Mn_(1/3)O_(2)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3
作者 郭丽芳 解玉龙 本措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272-3278,共7页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具有放电比容量大、热稳定性好、成本低、安全性能好等优点,但其倍率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K^(+)掺杂LiNi_(1/3)Co_(1/3)Mn_(1/3)O_(2)材料LNCM-x K。通过X射线...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具有放电比容量大、热稳定性好、成本低、安全性能好等优点,但其倍率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K^(+)掺杂LiNi_(1/3)Co_(1/3)Mn_(1/3)O_(2)材料LNCM-x K。通过X射线衍射谱、场发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LNCM-x K的形貌和结构,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和蓝电测试系统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K^(+)掺杂能有效降低阳离子混排程度,改善LiNi_(1/3)Co_(1/3)Mn_(1/3)O_(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中当x=0.125时K^(+)掺杂LiNi_(1/3)Co_(1/3)Mn_(1/3)O_(2)样品(LNCM-0.125K)阳离子混排程度最低;LNCM-0.125K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佳,0.2 C下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6.15%;在不同电流密度(0.2 C,0.5 C,1 C,2 C,5 C)下进行倍率性能测试,连续充放电30次后LNCM-0.125K样品容量保持率为9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率性能 K^(+)掺杂 LiNi_(1/3)Co_(1/3)Mn_(1/3)O_(2) 循环性能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锂离子电池用混盐电解液体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劲作 闫啸 张丽娟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69,共5页
正极电解质相界面(CEI)膜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性能。商用电解液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差,形成的CEI膜不够稳定,易导致电池失效。以热稳定性及成膜性能良好的双三氟磺酰亚胺锂(LiTFSI)和二氟草酸硼酸锂(LiODFB)为锂盐,EC+EMC(体积比3∶7... 正极电解质相界面(CEI)膜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性能。商用电解液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差,形成的CEI膜不够稳定,易导致电池失效。以热稳定性及成膜性能良好的双三氟磺酰亚胺锂(LiTFSI)和二氟草酸硼酸锂(LiODFB)为锂盐,EC+EMC(体积比3∶7)为溶剂,构建电解液体系,考察制备的LiCoO_(2)/Li半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在70℃下,LiCoO_(2)/Li半电池在0.5 mol/L LiTFSI+0.5 mol/L LiODFB基电解液体系下,以1.0 C在2.7~4.2 V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1.2 mAh/g,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0.8%。这得益于电解液体系生成了均匀、致密且具有良好离子电导率的CEI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高温 双三氟磺酰亚胺锂(LiTFSI) 二氟草酸硼酸锂(LiODFB) 铝箔腐蚀 正极电解质相界面(CEI)膜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保玉婷 梁毅农 孙赞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9,共7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1,4,5,8-萘四羧酸(H_(4)L1)为配体,六水合氯化锶为金属源合成了一例锶配合物[Sr(L)_(2)(H_(2)O)_(4)]_(n)(1)。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TGA)进行结构表...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1,4,5,8-萘四羧酸(H_(4)L1)为配体,六水合氯化锶为金属源合成了一例锶配合物[Sr(L)_(2)(H_(2)O)_(4)]_(n)(1)。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TGA)进行结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1,4,5,8-萘四羧酸(H_(4)L1)发生原位反应生成1,3-二氧代-1H,3H-苯并[脱]异色烯-6,7-二羧酸(H2L)。在配合物1中,每个锶原子位于四方反棱柱的几何构型中,配体连接金属延伸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氢键与π…π堆积作用形成2D超分子结构。探究了配合物的固态发光行为,发现配合物在211 nm的激发波长下产生宽的发射光谱带(450~690 nm),并在535 nm处出现最大发射波长,因此可知配合物是一种潜在的绿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合成 锶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原位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离子液体体系从溶液中萃取锂的动力学研究
16
作者 马淑清 李昌文 +1 位作者 石成龙 秦亚茹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66,共7页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1,2-二氯乙烷(C_(2)H_(4)Cl_(2))为稀释剂,铁基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氯合铁([C_(4)mim][FeCl_(4)])为共萃取剂,构建了TBP-[C_(4)mim][FeCl_(4)]-C_(2)H_(4)Cl_(2)萃取体系。采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TBP-[...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1,2-二氯乙烷(C_(2)H_(4)Cl_(2))为稀释剂,铁基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氯合铁([C_(4)mim][FeCl_(4)])为共萃取剂,构建了TBP-[C_(4)mim][FeCl_(4)]-C_(2)H_(4)Cl_(2)萃取体系。采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TBP-[C_(4)mim][FeCl_(4)]-C_(2)H_(4)Cl_(2)体系从溶液中萃取锂的动力学过程。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离子液体体积分数、水相锂的浓度、界面面积、搅拌速度、温度等因素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搅拌速度、界面面积、温度均能加快萃取速率。TBP-[C_(4)mim][FeCl_(4)]-C_(2)H_(4)Cl_(2)体系对Li^(+)的萃取反应主要发生在相界面处。表观活化能Ea=10.68 kJ/mol,锂的萃取过程受扩散控制。通过线性拟合得到TBP-[C_(4)mim][FeCl_(4)]-C_(2)H_(4)Cl_(2)体系的动力学方程为R2(Li)=1.221×10^(-2)c(Li^(+))^(1.347)φ(FeCl_(4)^(-))^(0.474)φ(TBP)^(1.877)。Li^(+)浓度、FeCl_(4)^(-)体积分数和TBP体积分数的反应级数分别接近于1、0.5和2,这3个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为TBP体积分数、Li^(+)浓度、FeCl_(4)^(-)体积分数。该研究为深入了解离子液体体系萃取提锂过程中的传质机制、反应的控制模式等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离子液体 动力学 恒界面池 萃取提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叠式车载超级电容器热管理方式分析
17
作者 唐盼春 严嵘 +1 位作者 张灿 孙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3-491,共9页
本研究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 6.0软件对堆叠式车载超级电容器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且针对空冷和液冷两种不同的热管理方式分别建立了热模型以对比其热管理效果。首先,在相同的参数变化范围内,分别研究了空冷和液冷两种方式的超级电容... 本研究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 6.0软件对堆叠式车载超级电容器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且针对空冷和液冷两种不同的热管理方式分别建立了热模型以对比其热管理效果。首先,在相同的参数变化范围内,分别研究了空冷和液冷两种方式的超级电容器的最高温度与换热介质的初始温度、在入口处的流速以及超级电容器模组的发热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换热介质的初始温度越高,超级电容器的发热功率越大,则超级电容器的最高温度越高,而换热介质在入口处的平均流速越大,则超级电容器的最高温度越低,且存在一个临界流速1.5m/s,超过该临界值之后,二者的相关性将大大减弱。此外,基于参数化研究结果,设定相同的操作参数,深入分析了这两种热管理方式的换热过程,解释了本研究中空冷和液冷在高度方向上温度梯度方向相反的现象,并从最高温度与温差、温度分布和换热时间三个方面对比了二者的热管理效果。结果表明,液冷超级电容器的最高温度更低,温差很小,温度分布十分均匀,且换热时间远少于空冷超级电容器,热管理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叠式超级电容器 热管理 热模型 空冷 液冷 热流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催化合成1,3-二氢异苯并呋喃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丁雅丽 张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共16页
1,3-二氢异苯并呋喃骨架存在于许多药物分子、天然产物中,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同时也是合成中的通用结构单元。利用金属催化合成1,3-二氢异苯并呋喃是一种有效策略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以过渡金属催化、金属光催化剂催化、稀土金... 1,3-二氢异苯并呋喃骨架存在于许多药物分子、天然产物中,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同时也是合成中的通用结构单元。利用金属催化合成1,3-二氢异苯并呋喃是一种有效策略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以过渡金属催化、金属光催化剂催化、稀土金属催化、双金属共催化合成1,3-二氢异苯并呋喃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各类方法中的催化剂和可能的反应机理,并对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氢异苯并呋喃 金属 催化 合成方法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EMC/EA改善LiCoO2电池电解液低温性能
19
作者 闫啸 辛娟 +1 位作者 何劲作 张丽娟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5-1252,共8页
低温时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是锂离子电池(LIBs)低温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适量乙酸乙酯(EA)的加入,能够提高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降低电池极化,从而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以及循环稳定性。因此,通过调节电解液溶剂EMC/EA比例,考察Li... 低温时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是锂离子电池(LIBs)低温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适量乙酸乙酯(EA)的加入,能够提高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降低电池极化,从而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以及循环稳定性。因此,通过调节电解液溶剂EMC/EA比例,考察LiCoO2电池在不同比例电解液中的25和-20℃下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使用0.5 mol/LLiBF4/0.5 mol/LLiODFB-PC/EC/EMC/EA(体积比为1∶1∶1∶2)的电解液所组装的LCO/Li半电池在25和-20℃循环100次后,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0.2和112 mAh/g,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6.30%和92.33%;未加EA体系在25和-20℃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2.9和103.2 mAh/g。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试电池的阻抗行为,有EA的溶剂体系阻抗都低于未加EA体系;用SEM对电极表面进行分析,发现溶剂体系中EA的加入,在正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电化学界面(CEI)膜,可防止电解液中的物质进一步反应和溶解正极材料,从而有效阻碍电解液的持续分解,提高常温/低温LCO/Li半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及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低温性能 乙酸乙酯(EA)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三戊并烯衍生物的光学拆分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志强 龙英 李海朝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99-1709,共11页
三苯三戊并烯(TBTQ)及其衍生物具有独特的刚性碗状结构,在超分子化学有其独特的作用,尤其在构筑多孔纳米材料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其中,手性和非手性多孔有机纳米材料在应用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然而,无论是构筑手性还是非手性多孔纳... 三苯三戊并烯(TBTQ)及其衍生物具有独特的刚性碗状结构,在超分子化学有其独特的作用,尤其在构筑多孔纳米材料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其中,手性和非手性多孔有机纳米材料在应用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然而,无论是构筑手性还是非手性多孔纳米材料,其所需要的TBTQ砌块单元都不易获得,而手性多孔纳米材料所需结构单元的制备则更加具有挑战性,往往要对外消旋体结构进行光学拆分以获得对映体结构。本文总结了近几年TBTQ衍生物的光学拆分工作以及由拆分单体形成的手性多孔有机分子笼材料的应用,详述了TBTQ衍生物的光学拆分方法,总结了TBTQ手性多孔有机分子笼的构筑方法和应用,为后续TBTQ手性多孔有机材料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TQ衍生物 光学拆分 TBTQ砌块单元 手性多孔有机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