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鬼箭锦鸡儿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宋萍 李小娟 贾岩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34-1936,共3页
目的研究鬼箭锦鸡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浸取法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鬼箭锦鸡儿95%乙醇提取液的三氯甲烷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 目的研究鬼箭锦鸡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浸取法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鬼箭锦鸡儿95%乙醇提取液的三氯甲烷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高丽槐素(Ⅰ)、芒柄花素(Ⅱ)、4-甲氧基苯甲酸(Ⅲ)、野靛黄素(Ⅳ)、2-甲氧基-4-乙氧基苯甲酸(Ⅴ)、7,3'-二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Ⅵ)。结论化合物Ⅲ~Ⅵ为首次从鬼箭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箭锦鸡儿 化学成分 提取分离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密花香薷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包锦渊 李军乔 肖远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1-237,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和不同海拔区密花香薷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密花香薷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密花香薷的花和叶是释放挥发性...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和不同海拔区密花香薷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密花香薷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密花香薷的花和叶是释放挥发性成分的主要部位,始花期和盛花期是释放挥发性成分的主要时期,其挥发性成分含量随海拔升高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盛花期密花香薷全草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烯类34.57%,醇类17.17%,酚类14.68%,酸类9.91%,烷烃类9.52%,醛、酯、芳烃、醚类5.44%,而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和不同海拔地区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不同。结论:本研究为密花香薷的科学采集和有效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花香薷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花杜鹃和千里香杜鹃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姚晶 杨扬 林鹏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46-2148,共3页
分析比较青海互助北山林场中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 Maxim.)和千里香杜鹃(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异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头花杜鹃和千里香杜鹃叶的挥发油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 分析比较青海互助北山林场中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 Maxim.)和千里香杜鹃(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异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头花杜鹃和千里香杜鹃叶的挥发油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并结合Kovats保留指数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鉴定出头花杜鹃叶中40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含量最高的分别是β-蒎烯(29.02%)、α-蒎烯(28.31%)、柠檬烯(7.45%)。千里香杜鹃叶中鉴定出24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含量最高的分别是β-蒎烯(19.92%)、α-蒎烯(19.81%)、月桂烯(4.21%)。头花杜鹃和千里香杜鹃叶中的挥发油在成分构成上比较相似,但在相对含量上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 MAXIM ) 千里香杜鹃(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 ) 气质联用仪 Kovats保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期扶持对提高青海黄河上游水库移民满意度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永梅 郭志林 +5 位作者 高泽兵 蒋贵彦 李惠梅 杨海镇 李东 卓玛措 《西北人口》 CSSCI 2014年第2期55-58,65,共5页
水库移民成败不仅关系社会稳定,而且影响后续水电资源开发。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青海黄河上游13个水库移民安置区的满意度.纵向比较了后期扶持对移民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横向对比了不同安置区的满意度差异。结果表明:后期扶持对... 水库移民成败不仅关系社会稳定,而且影响后续水电资源开发。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青海黄河上游13个水库移民安置区的满意度.纵向比较了后期扶持对移民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横向对比了不同安置区的满意度差异。结果表明:后期扶持对提升移民满意度效果明显,2006年移民的满意度均值为0.495,2012年的满意度值达到0.605.基本解决了水、电、路、上学、就医等问题,缓减了贫困区移民对艰难生活的后顾之忧;安置区选址是影响移民满意度的关键.河湟谷地与格尔木市郊等地移民的满意度值均在0.65以上,接近较满意,高原地带共和、贵南等县的满意度值分布在0.3-0.6之间,属一般或很一般;移民满意度因生活习俗和民族等差异性略显不同,建议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多样化安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移民 满意度评价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白麻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叶菊 马敏 林鹏程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6-307,共2页
采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等方法从大叶白麻叶中分离得到3种化合物,采用理化常数、光谱分析、标准品对照等方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分别为金丝桃苷、芸香苷、槲皮素。
关键词 大叶白麻 黄酮 色谱分离 芸香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鉴别青海枸杞产地 被引量:5
6
作者 多杰扎西 李仲 刘明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2期3704-3705,共2页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枸杞样品产地模式进行鉴别。用常规预处理方法和小波变换法对红外光谱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利用聚类分析对已预处理后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分析。聚类分析将12份样品聚为枸杞主产地和非主产地两大类,取得...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枸杞样品产地模式进行鉴别。用常规预处理方法和小波变换法对红外光谱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利用聚类分析对已预处理后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分析。聚类分析将12份样品聚为枸杞主产地和非主产地两大类,取得了较满意的分类效果。红外光谱法结合聚类分析法可作为枸杞产域分类鉴别的一种新的适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黑枸杞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4
7
作者 金建华 马金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6期13036-13037,共2页
[目的]考察青海黑枸杞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较优提取工艺。[方法]以青海黑枸杞茶为原料,水为浸提溶剂,采用Al Cl3为沉淀剂对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淀剂用量、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4个因素对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的影... [目的]考察青海黑枸杞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较优提取工艺。[方法]以青海黑枸杞茶为原料,水为浸提溶剂,采用Al Cl3为沉淀剂对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淀剂用量、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4个因素对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以Al Cl3为沉淀剂,沉淀剂∶茶叶的质量比为0.9∶2.5、茶叶∶水的料水比为1∶32 g/ml、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50 min时,茶多酚的提取率最高,为6.42%。[结论]研究可为青海黑枸杞茶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黑枸杞茶 离子沉淀法 茶多酚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不同地区秦艽、麻花艽中落干酸和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1
8
作者 俞青芬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4-177,共4页
采用Kromasil-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4%磷酸水溶液系统,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为在15 min内甲醇从体积23%线性变化为30%,检测波长为238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5℃,建立了对青海不同地区秦艽、麻花艽... 采用Kromasil-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4%磷酸水溶液系统,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为在15 min内甲醇从体积23%线性变化为30%,检测波长为238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5℃,建立了对青海不同地区秦艽、麻花艽中落干酸和龙胆苦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落干酸和龙胆苦苷的回收率分别为95.19%和96.01%;RSD分别为0.57%和0.33%;线性范围分别为0.198 0~5.544 0μg(r=0.999 9)和0.026 0~0.733 6μg(r=0.999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秦艽 落干酸 龙胆苦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西芹的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志波 李成思 王欢 《青海农林科技》 2014年第4期9-12,68,共5页
确定青海省乐都县西芹茎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西芹茎叶在乙醇超声提取下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含量。西芹茎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45%乙... 确定青海省乐都县西芹茎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西芹茎叶在乙醇超声提取下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含量。西芹茎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45%乙醇,超声时间为55min,料液比为1∶25的条件下超声提取3次,总黄酮含量为2.65%。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经济可靠、效果显著等特点,可为开发和利用西芹中总黄酮成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芹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年限及坡向对红芪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叶菊 蔺海明 +2 位作者 程卫东 马敏 邱黛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8-294,共7页
为比较分析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坡向红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产量和主要功效成分含量,以甘肃武都产红芪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黄酮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结果表明:生长年限及坡向对红芪产量和... 为比较分析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坡向红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产量和主要功效成分含量,以甘肃武都产红芪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黄酮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结果表明:生长年限及坡向对红芪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半阳坡栽培条件下,1~4年内,不同生长年限红芪产量和品质也不同;其中,2年生根干重、黄酮和多糖含量分别是1年生的4.41倍、1.26倍和1.26倍,3年生根干重、黄酮和多糖含量分别是2年生的1.36倍、1.53倍和1.14倍,4年生根干重、黄酮和多糖含量分别是3年生的1.22倍、0.91倍和1.01倍。2年生栽培条件下,阳坡红芪产量、黄酮和多糖含量分别是半阳坡的1.09倍、1.26倍和1.10倍;4年生野生条件下,阳坡红芪产量、黄酮和多糖含量分别是半阳坡的1.49倍、1.30倍和1.12倍。综合分析红芪栽培的产投效益及功效价值,该地区红芪生长年限应以3年为宜,栽培地以阳坡为宜。另外,红芪产量和品质与其根径、根长具有显著相关性,在生产中,红芪根径和根长可作为其等级分级的感观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黄酮 多糖 栽培 野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产地的小波变换红外光谱的聚类分析鉴别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明地 李仲 +1 位作者 吴启勋 叶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7-860,866,共5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不同枸杞样品产地进行鉴别.常规预处理方法和小波变换对红外光谱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对比常用的窗口移动平滑预处理、标准正态变换以及多元散射校正,说明小波变换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已...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不同枸杞样品产地进行鉴别.常规预处理方法和小波变换对红外光谱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对比常用的窗口移动平滑预处理、标准正态变换以及多元散射校正,说明小波变换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已预处理后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18份枸杞样品聚为主产地和非主产地两大类,取得了较满意的分类效果.这种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法被证明是可靠的,可作为枸杞产域鉴别的一种现代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小波变换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枸杞红外光谱人工神经网络的产地鉴别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仲 刘明地 吉守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0-723,共4页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枸杞药材产地。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了45个来自青海省不同产地的枸杞样品的红外光谱。以常规预处理方法和小波变换对红外光谱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对比常用的窗口移动平滑预处理、标准正态变换以及...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枸杞药材产地。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了45个来自青海省不同产地的枸杞样品的红外光谱。以常规预处理方法和小波变换对红外光谱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对比常用的窗口移动平滑预处理、标准正态变换以及多元散射校正,小波变换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光谱预处理方法。为了提高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模型之前,通过小波变换的方法对光谱变量进行了压缩,同时对建立的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数据压缩到原来的1/8,其分析精度与原始光谱数据基本相当。以压缩了的光谱数据作为反向传播(BP)网络的输入变量,产地类别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变量,建立3层人工神经网络。其中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5个,输出层神经元个数为1个。隐层的传递函数是tansig,输出层传递函数是purelin,网络训练函数trainlm,权阈值的学习函数是learngdm。net.trainParam.epochs=1 000,net.trainParam.goal=0.001。对10个未知枸杞产地类别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准确率达100%。实验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正确地对枸杞样品快速地进行产地鉴别。红外光谱法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可作为中药材产地分类鉴别的一种新的现代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小波变换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毒根活性炭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杰 袁才登 +2 位作者 李海朝 张丽娟 徐贵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61-1166,共6页
以青海草原危害性植物瑞香狼毒根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采用正交试验法制备高效活性炭吸附剂,考察了固液比、磷酸浓度、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4个因素对活性炭产率及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氮气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 以青海草原危害性植物瑞香狼毒根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采用正交试验法制备高效活性炭吸附剂,考察了固液比、磷酸浓度、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4个因素对活性炭产率及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氮气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活性炭的孔结构、表面结构及表面官能团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狼毒根灰分含量低(质量分数仅2.95%),是高质量的活性炭原材料;当磷酸浓度为50%(wt),活化温度为400℃,浸渍比为[m(原料):m(磷酸溶液)]=1:4,活化时间为60 min时,制得的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为1370 m2·g-1,平均孔径3.18 nm,碘吸附值为1067 mg·g-1,亚甲基蓝吸附值为375 mg·g-1,产率高达57.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活性炭 磷酸 吸附-脱附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扑指数在脂肪醛、脂肪胺及脂肪烃沸点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长会 吴启勋 +3 位作者 侯庆高 高宴梓 李洪囡 张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7,共6页
定义了两种矩阵和一种拓扑指数W,将拓扑指数W分别与脂肪醛、脂肪胺及脂肪烃的沸点进行非线性回归,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相关性系数达到了良好级别。建立的拓扑指数和两种矩阵简洁方便,可以快速预测分子的沸点。
关键词 拓扑指数 本征值 非线性回归方程 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酥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海朝 贾普友 张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3-94,共2页
对食用酥油和工业酥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脂肪是食用酥油和工业酥油的主要组成成分,含量分别为87.58%和98.87%;食用酥油与工业酥油的酸值(KOH)分别为1.23、5.71 mg/g,过氧化值分别为0.475 7、1.003 6 meq/kg,... 对食用酥油和工业酥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脂肪是食用酥油和工业酥油的主要组成成分,含量分别为87.58%和98.87%;食用酥油与工业酥油的酸值(KOH)分别为1.23、5.71 mg/g,过氧化值分别为0.475 7、1.003 6 meq/kg,折光指数(50℃)分别为1.443 5、1.438 8,皂化值(KOH)分别为122.97、130.60 mg/g,碘值(I)分别为30.41、44.50 g/100 g,黏度(50℃)分别为29.2、25.2 mPa.s,熔点分别为42.3、47.5℃;食用酥油与工业酥油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84.83%、15.17%和76.37%、2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酥油 工业酥油 脂肪酸组成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存温度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的影响及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方式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庞礴 赵新全 +3 位作者 郭志林 屈雷 于鸿浩 郭松长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8-1164,共7页
【目的】探索不同卵巢保存温度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以及两种培养方式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绵羊、山羊、牦牛、蒙古牛和奶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比较两种保存温度对5种卵母细胞成熟率的影响,并以牦... 【目的】探索不同卵巢保存温度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以及两种培养方式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绵羊、山羊、牦牛、蒙古牛和奶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比较两种保存温度对5种卵母细胞成熟率的影响,并以牦牛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培养方式对牦牛卵母细胞成熟率的影响。【结果】卵巢保存温度为20~25℃时,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显著高于卵巢保存温度26~30℃(P=0.021)。蒙古牛卵巢保存于20~25℃时,其卵母细胞成熟率极显著高于卵巢保存在26~30℃(P=0.001)。保存温度为20~25℃时,绵羊、牦牛和奶牛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都较高于卵巢保存温度为26~30℃时的成熟率。另外,牦牛卵母细胞在四孔板中成熟培养的成熟率与在35 mm培养皿中成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P=0.65)。【结论】绵羊、山羊、牦牛、蒙古牛和奶牛的卵巢保存于20~25℃为宜,该卵巢保存温度可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牦牛卵母细胞在四孔板中培养的成熟率高于在35 mm培养皿中成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保存温度 培养方式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成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蕨麻不同形状块根有效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军乔 包锦渊 +4 位作者 温馨 沈宁东 韦梅琴 李宁 白世俊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91-2593,共3页
用原子吸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化学常规方法测定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不同形状块根中的有效成分。结果表明,蕨麻各不同形状的块根中营养成分均丰富、齐全,其中粗蛋白质含量为11.80%,总糖26.64%,粗脂肪1.17%,主要含VK、VC、VE... 用原子吸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化学常规方法测定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不同形状块根中的有效成分。结果表明,蕨麻各不同形状的块根中营养成分均丰富、齐全,其中粗蛋白质含量为11.80%,总糖26.64%,粗脂肪1.17%,主要含VK、VC、VE等维生素和18种氨基酸;球状块根中淀粉、多糖等含量较高,分别为22.50%、9.82%,适口性好,可用于开发食用产品;棒状块根中活性成分含量明显较高,其中总黄酮、鞣质含量分别为4.67%、2.75%,可用于开发药用及保健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不同形状块根 有效成分 测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研究脂肪酮溶解度和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拓扑新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长会 吴启勋 +1 位作者 侯庆高 赵长秋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4,共4页
利用杂原子与相邻碳原子价层电子数比值的一半作为两顶点的距离,在脂肪酮的邻接矩阵和距离矩阵的基础上,定义了新拓扑指数M并计算16种脂肪酮的拓扑指数值M.运用SPSS13.0将M与脂肪酮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和溶解度进行逐步回归,取得了较好的... 利用杂原子与相邻碳原子价层电子数比值的一半作为两顶点的距离,在脂肪酮的邻接矩阵和距离矩阵的基础上,定义了新拓扑指数M并计算16种脂肪酮的拓扑指数值M.运用SPSS13.0将M与脂肪酮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和溶解度进行逐步回归,取得了较好的相关性(R>0.99).比直接利用相邻两原子间真实距离与C-C真实距离之比的方法更简便.由于拓扑指数M能够较好地表征脂肪酮分子结构,因而可以较好地预测其有关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指数 QSPR 价层电子 回归模型 残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概率神经网络的诃子产地鉴别 被引量:8
19
作者 安生梅 吴启勋 吉守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4977-4979,共3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了不同产地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样品的红外光谱图。采用常规预处理方法和小波变换对红外光谱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压缩光谱数据,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8.054%。以前...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了不同产地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样品的红外光谱图。采用常规预处理方法和小波变换对红外光谱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压缩光谱数据,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8.054%。以前3个主成分作为网络输入,诃子产地类别作为网络输出,建立了概率神经网络,同时对建立该网络模型的扩展常数进行了分析。模型分析表明,建立的网络模型能够对40个诃子样品进行产地鉴别,红外光谱法结合神经网络可作为中药材产地分类鉴别的一种新的现代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小波变换 概率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倍体蕨麻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军乔 蒋红霞 +2 位作者 温馨 朱惠琴 韦梅琴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69-2572,共4页
采用荧光标记法制作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染色体标本,通过体细胞染色体计数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42条。核型分析表明,蕨麻染色体总长度为100.04μm,全组染色体平均长度16.67μm,其核型公式为K(2 n)=42=13 sm+29 m。染色体绝... 采用荧光标记法制作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染色体标本,通过体细胞染色体计数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42条。核型分析表明,蕨麻染色体总长度为100.04μm,全组染色体平均长度16.67μm,其核型公式为K(2 n)=42=13 sm+29 m。染色体绝对长度变异范围为2.02-4.38μm;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比为2.17∶1,臂比的变异范围为1.20-2.04,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占全组染色体的2.38%,属于2B类型,比较对称,为小型染色体。试验将对蕨麻的起源、系统演化及品种改良等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 )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