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湖江西沟黄土记录的环境演变 被引量:20
1
作者 鄂崇毅 曹广超 +3 位作者 侯光良 孙永娟 姜莹莹 李凡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3-200,共8页
青海湖地区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极其敏感。末次冰消期是青海湖地区风成沉积物发生广泛堆积的时期,也是青海湖地区气候环境发生重要变革时期。通过对青海湖江西沟JXG1和JXG2黄土剖面的研究,重建了末次冰消期以... 青海湖地区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极其敏感。末次冰消期是青海湖地区风成沉积物发生广泛堆积的时期,也是青海湖地区气候环境发生重要变革时期。通过对青海湖江西沟JXG1和JXG2黄土剖面的研究,重建了末次冰消期以来的环境演变记录。结果指示:(1)13~11.5kaBP,剖面主要发育砂质黄土,青海湖区总体环境从冷干向相对温暖湿润的凉干环境过渡;(2)11.5~5kaBP左右,剖面主要发育古土壤层,特别是9~5kaBP时期,水热组合匹配达到最佳,气候呈现暖湿状态;(3)5kaBP以来,干湿冷暖交替,尘暴频繁,植被盖度降低,气候进入相对不稳定状态。江西沟黄土剖面记录与青海湖湖泊钻孔和黑马河黄土剖面记录的气候变化过程具有一致性,红度指标是记录环境演变的敏感指标。末次冰消期以来该区黄土沉积主要受控于北半球高纬度夏季太阳辐射驱动的冰量变化,西风带扮演了北大西洋和青藏高原东北部"冷空气传输机"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演变 江西沟黄土 青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一味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乔枫 罗桂花 +2 位作者 耿贵工 金兰 陈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61-2368,共8页
以独一味叶片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了独一味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的全长cDNA,命名为LrPAL基因。测序结果表明,LrPA L基因全长2 298bp,含有1个2 145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714个氨基酸。蛋白序列分析表明,其包含典型... 以独一味叶片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了独一味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的全长cDNA,命名为LrPAL基因。测序结果表明,LrPA L基因全长2 298bp,含有1个2 145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714个氨基酸。蛋白序列分析表明,其包含典型的PAL活性中心序列(GTITASGDLVPLSYIA),与其他植物的PAL蛋白有很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独一味LrPAL与唇形科植物的PAL蛋白聚为一类,说明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近。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发现,LrPAL基因在独一味的叶中表达量最高,茎中表达量最少。研究结果推测,从独一味中克隆获得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LrPAL)是典型的PAL家族成员,在独一味各组织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盐碱处理下蚕豆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乔枫 耿贵工 陈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2-165,193,共5页
为了研究蚕豆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的生理变化,试验采用3种盐碱胁迫方式KCl/NaCl、KCl/Na2CO3、KCl/Na2SO4处理2周,测定蚕豆鲜重、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时间的延长,蚕豆鲜重表现为先升高后下... 为了研究蚕豆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的生理变化,试验采用3种盐碱胁迫方式KCl/NaCl、KCl/Na2CO3、KCl/Na2SO4处理2周,测定蚕豆鲜重、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时间的延长,蚕豆鲜重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脯氨酸含量在处理11 d时急剧增加;随胁迫时间的延长,4种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增加幅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处理11d时,酶活性增加幅度顺序是SOD>CAT>APX或POD。结论:蚕豆盐碱胁迫中,SOD酶活性发挥首要作用,脯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渗透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ViciafabaL ) 叶片 盐碱胁迫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L-半乳糖酸内酯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乔枫 耿贵工 陈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41-2147,共7页
以青海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为模板,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枸杞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GLDH)基因序列,命名为LbGLDH。LbGLDH基因全长为2 114bp,包含一个开放读码框1 767bp(编码588个氨基酸)、5′末端序列57bp、3′末... 以青海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为模板,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枸杞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GLDH)基因序列,命名为LbGLDH。LbGLDH基因全长为2 114bp,包含一个开放读码框1 767bp(编码588个氨基酸)、5′末端序列57bp、3′末端序列290bp。LbGLDH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番茄、马铃薯、烟草GLDH基因具有88%~90%的一致性。LbGLDH编码氨基酸序列包含GLDH蛋白酶具备的FAD-binding-4和ALO结构域。qRT-PCR分析结果显示,在枸杞不同组织中LbGLDH基因的表达、抗坏血酸含量和GLDH活性变化趋势相同,表现为在枸杞的花和果实中表达量最高,成熟叶中表达量最少。推测LbGLDH基因表达促进枸杞果实中抗环血酸含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L-半乳糖酸-1 4-内酯脱氢酶(GLDH) 基因克隆 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汾盆地黄土粒度分布的端元模型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赵格格 田庆春 +2 位作者 杜五喜 裴瑜 鄂崇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2-200,共9页
为了解黄土高原东南缘临汾盆地黄土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气候意义,运用参数化端元分析模型对临汾盆地黄土沉积物粒度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对气候变化反映敏感的粒级组分。通过对临汾盆地黄土-古土壤序列运用谢帕德三角分类法,发现黄土主... 为了解黄土高原东南缘临汾盆地黄土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气候意义,运用参数化端元分析模型对临汾盆地黄土沉积物粒度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对气候变化反映敏感的粒级组分。通过对临汾盆地黄土-古土壤序列运用谢帕德三角分类法,发现黄土主要由粉砂和黏土质粉砂组成,分布较为集中;对临汾盆地黄土粒度进行Gen.Weibull函数分布的参数化端元模型反演得出了3个端元,EM1可能是黄土在夏季风作用下的风化和成壤过程中形成的,EM2可能代表的是高空西风搬运的远源沉积物,EM3可能代表的是较强的冬季风所搬运的近源沉积物以及冬季短时间尘暴所带来的物质。结合OSL测年结果,临汾盆地黄土粒度端元组分、磁化率与深海氧同位素对比分析,发现临汾盆地与深海氧同位素一致,说明临汾盆地气候演化受全球冰量控制,但在每个阶段的内部波动上又表现出一定的区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黄土 端元分析 临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