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肖景义 曹广超 侯光良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5-232,共8页
青藏高原是世界旅游的热点区域之一,地质公园已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至2009年8月,青藏高原已建有17家国家地质公园。青海和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本文以青海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分析了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条件,提出了生... 青藏高原是世界旅游的热点区域之一,地质公园已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至2009年8月,青藏高原已建有17家国家地质公园。青海和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本文以青海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分析了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条件,提出了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6项原则: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民生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公园实际系统配套开发原则;培育特色开发精品原则;社区参与原则和园内外共同开发原则。并依此建立了由观光、休闲度假避暑、科考科普、体育和宗教旅游等5类产品组成的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国家地质公园 青海坎布拉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唐古特铁线莲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拉本 刘玉萍 +1 位作者 苏旭 吴学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78,82,共4页
唐古特铁线莲是中国一种珍贵药用植物,青海省是其主要分布区。针对唐古特铁线莲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对其人工引种栽培过程中种子发芽率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唐古特铁线莲的栽培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 唐古特铁线莲是中国一种珍贵药用植物,青海省是其主要分布区。针对唐古特铁线莲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对其人工引种栽培过程中种子发芽率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唐古特铁线莲的栽培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唐古特铁线莲种子萌发率低;经变温、温汤浸种、KNO3和GA3处理后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唐古特铁线莲 人工栽培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龙葵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旭 刘玉萍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7,共4页
龙葵是中国一种珍贵药用植物,青海省是其主要分布区。针对龙葵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对其人工引种栽培过程中种子发芽率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龙葵的栽培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龙葵种子萌发率低;经人工... 龙葵是中国一种珍贵药用植物,青海省是其主要分布区。针对龙葵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对其人工引种栽培过程中种子发芽率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龙葵的栽培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龙葵种子萌发率低;经人工后熟、低温、温汤浸种、KNO3和GA3处理后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龙葵 人工栽培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野薄荷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玉萍 苏旭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5-267,共3页
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薄荷挥发油,用GC-MS分析野薄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共鉴定出35个化合物,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86.48%。野薄荷挥发油中主要化合物为薄荷酮(21.82%)、柠檬烯(21.24%)、葛缕酮(16.00%)、薄... 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薄荷挥发油,用GC-MS分析野薄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共鉴定出35个化合物,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86.48%。野薄荷挥发油中主要化合物为薄荷酮(21.82%)、柠檬烯(21.24%)、葛缕酮(16.00%)、薄荷醇(4.65%)、异胡薄荷酮(4.01%)、异薄荷醇(3.52%)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薄荷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 GC-MS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龙葵生物学特性及资源储量 被引量:1
5
作者 苏旭 刘玉萍 吴学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0,共4页
龙葵是青藏高原一种重要的野生药用植物,全草入药,富含生物甙、龙葵碱、澳洲茄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抗炎、镇咳祛痰、影响血糖浓度以及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等药理作用。同时,龙葵果营养成分丰富,富含果糖、矿物质和多种氨基酸等。但... 龙葵是青藏高原一种重要的野生药用植物,全草入药,富含生物甙、龙葵碱、澳洲茄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抗炎、镇咳祛痰、影响血糖浓度以及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等药理作用。同时,龙葵果营养成分丰富,富含果糖、矿物质和多种氨基酸等。但由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加之近年来对野生植物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该野生植物资源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这对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及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都是不利的。文章采用野外定点法、最小样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分别对青海省龙葵的植物学特性、群落数量特征和资源量进行了研究,并计算出龙葵的资源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 生物学特性 资源储量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野薄荷生物学特性及资源储量的研究
6
作者 刘玉萍 苏旭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5-159,共5页
野薄荷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药用植物,全草可以入药,其中地上部分所含的挥发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同时,野薄荷由于花期长、泌蜜丰富、诱蜂力强、以及气香株色绿和宿根草本等原因,故也是一种较好的蜜源和花卉植物。但由... 野薄荷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药用植物,全草可以入药,其中地上部分所含的挥发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同时,野薄荷由于花期长、泌蜜丰富、诱蜂力强、以及气香株色绿和宿根草本等原因,故也是一种较好的蜜源和花卉植物。但由于过渡开采,使得该野生植物资源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这对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及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都是不利的。采用野外定点法、最小样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分别对青海省野薄荷的植物学特性、群落数量特征和资源量进行研究,并计算野薄荷的资源储量,旨在为青海省野薄荷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薄荷 生物学特性 资源储量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澜沧江水系水生生物资源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7
7
作者 唐文家 崔玉香 赵霞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28,共9页
2007-2011年对青海澜沧江上游水系的香曲、扎曲、子曲、巴曲进行了水生生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门、53种,香曲、扎曲、子曲的浮游植物数量分别为13.85×104~34.20×104个/L、4.75×104~38.00×104个/L、22.17×... 2007-2011年对青海澜沧江上游水系的香曲、扎曲、子曲、巴曲进行了水生生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门、53种,香曲、扎曲、子曲的浮游植物数量分别为13.85×104~34.20×104个/L、4.75×104~38.00×104个/L、22.17×104~206.93×104个/L,相应的生物量为0.2197~0.3489mg/L、0.1316~0.2456mg/L、0.1597~1.1260mg/L;浮游动物24种,香曲、扎曲、子曲的浮游动物数量分别为2.7~4.8个/L、1.1~26.6个/L、0.69~19.49个/L,生物量为0.0080~0.0720mg/L、0.0106~0.0564mg/L、0.0003~0.0165mg/L;底栖动物采集到16种;鱼类采集到6种,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和前腹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anteroventris)为优势种,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不高;初步探讨了渔业资源的变化,分析了其资源受威胁的因素,提出了保护与合理利用澜沧江水生生物资源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澜沧江 水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41
8
作者 肖景义 侯光良 +2 位作者 唐仲霞 张玉珍 祝佳甲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是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在系统阐述青海省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系统和改进后的菲什拜因-罗森...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是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在系统阐述青海省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系统和改进后的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地质遗迹丰富多样、形态典型、景观奇特、保存良好;地质遗迹可分为8个大类,16个亚类;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康体价值以及旅游开发价值,其中尤以水体景观、峰丛地貌和黄河奇石最为典型,属于国家级资源。研究结果不仅为地质遗迹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而且对于正确认识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状况,深入进行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分类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 国家地质公园 青海贵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小泊湖湿地植物种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程雷星 陈克龙 +2 位作者 杨仕兵 苏旭 王记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5-1011,共7页
应用X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青海湖流域典型湿地小泊湖的19个优势种进行种间关系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对它们进行生态种组的划分。结果表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优于X2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小泊湖湿地... 应用X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青海湖流域典型湿地小泊湖的19个优势种进行种间关系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对它们进行生态种组的划分。结果表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优于X2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小泊湖湿地优势种群间大多表现为无关联,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量较少,共占总种对数量的11.7%,物种趋向于独立分布。根据分析结果将19个优势物种划分为海韭菜—华扁穗生态种组、嵩草生态种组和禾叶嵩草生态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小泊湖湿地 种间关系 生态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畔3种典型盐生植物叶片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玉萍 苏旭 +3 位作者 李建民 拉本 李兆孟 左晓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6,共6页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自然生长于青海湖畔的3种典型盐生植物——灰绿藜、鹅绒委陵菜和西伯利亚蓼叶片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以西宁地区同种非盐生植物作为对照.结果显示:(1)3种典型盐生植物叶绿体中具个体较大、数目较多的淀粉粒;...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自然生长于青海湖畔的3种典型盐生植物——灰绿藜、鹅绒委陵菜和西伯利亚蓼叶片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以西宁地区同种非盐生植物作为对照.结果显示:(1)3种典型盐生植物叶绿体中具个体较大、数目较多的淀粉粒;(2)线粒体被叶绿体包围,甚至有的线粒体被叶绿体"吞噬";(3)线粒体的数量较对照明显增多,且增多的线粒体大多出现在叶绿体周围;(4)叶绿体类囊体膨大,有的类囊体膜破裂,部分瓦解,甚至空泡化;(5)3种典型盐生植物叶肉细胞内出现一种特殊结构——潴泡.研究表明,青海湖畔3种典型盐生植物形成的上述结构特征是对高原盐生环境的高度适应,是青藏高原特殊生态条件长期胁迫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畔 盐生植物 叶片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畔3种典型盐生植物叶片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苏旭 刘玉萍 左晓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4-198,共5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自然生长于青海湖畔的3种典型盐生植物叶片的横切面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种盐生植物叶片的栅栏组织较对照发达,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的叶片由非盐生条件下的异面叶...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自然生长于青海湖畔的3种典型盐生植物叶片的横切面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种盐生植物叶片的栅栏组织较对照发达,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的叶片由非盐生条件下的异面叶演变为等面叶,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虽为异面叶,但栅栏组织较厚,占叶片厚度的4/5;且3种盐生植物叶肉细胞内存在大量异细胞;灰绿藜叶肉组织中出现较大的胞间隙;鹅绒委陵菜和西伯利亚蓼具有盐腺。研究表明,青海湖畔3种盐生植物形成的上述结构特征是对高原盐生环境的高度适应,是青藏高原特殊生态条件长期胁迫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畔 盐生植物 叶片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不同海拔地区药用植物野薄荷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苏旭 刘玉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110,共5页
采用常规生理指标测定方法对生长于青海民和、西宁和湟源3个不同海拔地区药用植物野薄荷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叶片厚度产地湟源>民和>西宁,且产地西宁与民和、湟源间差异显著(P<0.01... 采用常规生理指标测定方法对生长于青海民和、西宁和湟源3个不同海拔地区药用植物野薄荷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叶片厚度产地湟源>民和>西宁,且产地西宁与民和、湟源间差异显著(P<0.01);(2)随着产地海拔升高,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而叶绿素a/b和叶黄素/叶绿素(A505/A652)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并且除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民和与西宁间有差异(P<0.05)外,其余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等抗性生理指标均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同时,不同地区野薄荷过氧化氢酶间差异不显著(P>0.05),过氧化物酶在产地民和、湟源间差异显著(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则在产地民和、西宁和湟源3个地区相互间都存在差异(P<0.05).研究表明,野薄荷在光合和抗性生理指标上的变化是对低温、低气压、强太阳辐射等逆境的一种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野薄荷 光合色素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畔3种盐生植物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拉本 苏旭 刘玉萍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8-511,共4页
为揭示青藏高原地区盐生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采用常规生理指标测定法对自然生长于青海湖畔3种典型盐生植物-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rina L.)和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 Laxm.)的光合生理指... 为揭示青藏高原地区盐生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采用常规生理指标测定法对自然生长于青海湖畔3种典型盐生植物-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rina L.)和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 Laxm.)的光合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000~2400ds.cm-1盐浓度范围内,3种盐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均与盐胁迫强度成负相关,而光饱和点则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青海湖畔3种典型盐生植物形成的上述光合生理指标变化是对高原盐生环境的高度适应,是青藏高原特殊生态条件长期胁迫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畔 盐生植物 光合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药用植物野薄荷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旭 刘玉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6-81,共6页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药用植物野薄荷的光合生理特性,本文采用常规光合指标测定方法对生长于青海民和、西宁和湟源3个不同海拔地区的药用植物野薄荷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叶片厚度产地湟源>民和>西宁,且西宁与民...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药用植物野薄荷的光合生理特性,本文采用常规光合指标测定方法对生长于青海民和、西宁和湟源3个不同海拔地区的药用植物野薄荷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叶片厚度产地湟源>民和>西宁,且西宁与民和、湟源间差异显著(p<0.01);(2)随着产地海拔升高,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而叶绿素a/b和叶黄素/叶绿素(A 505/A 652)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并且除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民和与西宁间有差异(p<0.05)外,其余差异均不显著(p>0.05);(3)净光合速率Pn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均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而光补偿点Ic和暗呼吸速率Rd则随着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同时,不同地区野薄荷表观量子效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暗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在民和、湟源间差异显著(p<0.05),而光补偿点则在民和、西宁和湟源3个地区相互间存在差异(p<0.05)。研究表明,野薄荷在光合特性上的变化是对低温、低气压、强太阳辐射等逆境的一种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野薄荷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野薄荷种子萌发及植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玉萍 苏旭 《中国种业》 2011年第4期43-46,共4页
野薄荷是中国一种珍贵药用植物,青海省是其主要分布区。针对野薄荷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对其人工引种栽培过程中种子发芽率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野薄荷的栽培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野薄荷种子发芽率低... 野薄荷是中国一种珍贵药用植物,青海省是其主要分布区。针对野薄荷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对其人工引种栽培过程中种子发芽率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野薄荷的栽培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野薄荷种子发芽率低;经人工后熟、低温、恒温、变温、KNO3、H2O2和GA3处理后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而NaOH则具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薄荷 生物学特性 人工栽培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黑河上游水生生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唐文家 赵霞 张妹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7-482,共6页
于2010年5月对青海省黑河上游水生生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门39种,其中硅藻门25种,占64.10%,绿藻门7种,占17.95%,蓝藻门6种,占15.39%,隐藻门1种,占2.56%;浮游植物数量为23.63~137.66万个/L,平均为91.30万个/L,生物量为0.1796... 于2010年5月对青海省黑河上游水生生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门39种,其中硅藻门25种,占64.10%,绿藻门7种,占17.95%,蓝藻门6种,占15.39%,隐藻门1种,占2.56%;浮游植物数量为23.63~137.66万个/L,平均为91.30万个/L,生物量为0.1796~1.0841 mg/L,平均为0.7306mg/L。采集到浮游动物3类13种,其中原生动物5种,占38.46%,轮虫7种,占53.85%,桡足类1种,占7.69%;浮游动物数量为1.52~11.22个/L,平均为6.06个/L,生物量为0.0076~0.0957 mg/L,平均为0.0353 mg/L。采集到鱼类4种,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 Kessler为新增补记录。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0.5247,香农-纳威生物多样性指数(H)为0.7887,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水生生物 鱼类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活提取物的抗腹泻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涛 谢慧春 +3 位作者 于伟 阮瑞曼 冯晓娟 何建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64,共5页
为探讨羌活(Rhizoma Notopterygii)水提物和75%醇提物对小鼠腹泻的止泻作用,分别用羌活水提物高、低剂量(5、15g/kg)和75%乙醇提物高、低剂量(5、15g/kg)对番泻叶(Folium Sennae)、蓖麻油和硫酸镁引起的小鼠腹泻进行灌胃治疗,... 为探讨羌活(Rhizoma Notopterygii)水提物和75%醇提物对小鼠腹泻的止泻作用,分别用羌活水提物高、低剂量(5、15g/kg)和75%乙醇提物高、低剂量(5、15g/kg)对番泻叶(Folium Sennae)、蓖麻油和硫酸镁引起的小鼠腹泻进行灌胃治疗,记录灌胃前后小鼠腹泻次数及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比较不同羌活提取液的止泻效果.结果显示:在番泻叶、蓖麻油和硫酸镁各腹泻模型组,羌活醇提物低剂量组分别在1h及4h、1~8h、3h有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分别在1h、1~8h、2~3h有极显著差异;水提物高剂量组分别在1~3h、1~8h、3h有显著性差异,低剂量组仅在番泻叶、蓖麻油腹泻模型1~2h、1~8h有显著差异,在硫酸镁腹泻模型组无显著差异.说明羌活醇提物和水提物主要对渗出性腹泻止泻效果显著,水提物止泻效果显著强于醇提物,对小肠蠕动紊乱所致的腹泻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硫酸镁 番泻叶 蓖麻油 羌活 小肠推进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族植物的分类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玉萍 苏旭 +2 位作者 陈克龙 拉本 柯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77-83,共7页
小麦族(Triticeae)是禾本科、早熟禾亚科中一个有重要经济价值、以多年生植物占优势的族,族内绝大多数种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畜牧业上的优良牧草,饲用价值极高,有些种类具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是农牧业上良种繁育、牧草利用的重... 小麦族(Triticeae)是禾本科、早熟禾亚科中一个有重要经济价值、以多年生植物占优势的族,族内绝大多数种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畜牧业上的优良牧草,饲用价值极高,有些种类具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是农牧业上良种繁育、牧草利用的重要基因资源。但该族同时又是分类学上的一个疑难族,各学者对族内系统分类意见不一、争议颇大,尤其在族的界限、族下类群划分以及类群演化关系上问题较多,至今尚未解决。查阅了国内外分类学文献,探讨其分类差异以及存在问题,为充分开发利用中国丰富的小麦族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早熟禾亚科 小麦族 分类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氮含量变化动态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开华 殷恒霞 +6 位作者 刘俊英 王伟 龚伯奇 梅后敏 路朋 王秀萍 王文颖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21-2325,共5页
采用凯氏定氮法对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氮进行季节动态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中020cm层土壤全氮质量分数的顺序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Kobresia-swamp meadow)〉金露梅灌丛草甸(Dasiphoru fruticosa shrubs)〉人工... 采用凯氏定氮法对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氮进行季节动态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中020cm层土壤全氮质量分数的顺序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Kobresia-swamp meadow)〉金露梅灌丛草甸(Dasiphoru fruticosa shrubs)〉人工燕麦草地(Avena sativa artificial grassland)〉矮嵩草草甸(Kobresia humilis meadow)〉矮嵩草退化草地(Kobresia humilis-degraded grassland)。原生植被草甸类型下单位面积土壤全氮含量远高于退化草地。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土壤每平方米的全氮含量最高,达到0.712kg,金露梅草甸次之,两者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其他三种草地类型单位面积土壤全氮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原生草甸矮嵩草草甸每平方米全氮平均含量为0.406kg,而退化的矮嵩草草地每平方米全氮平均含量为0.301kg,可以推算,土地退化导致土壤全氮流失的量为0.105kg,即高寒草地退化导致25.86%氮流失。随着季节的变化,土壤全氮质量分数随生长季均有所增加,最高值都出现在8月份,但各月份之间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变化差异性不显著(p〉0.05)。原生植被0-10cm层土壤全氮含量高于10-20cm层,人工草地与退化草地差异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土壤全氮含量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8
20
作者 王文颖 王启基 王刚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2-366,共5页
针对我国青藏高原草地大面积退化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从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原生高寒嵩草草甸封育系统作为对照,研究了土地退化对土壤碳氮含最的影响,检验了不同人工重建措施(3个人工种植... 针对我国青藏高原草地大面积退化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从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原生高寒嵩草草甸封育系统作为对照,研究了土地退化对土壤碳氮含最的影响,检验了不同人工重建措施(3个人工种植处理:混播、松耙单播、翻耕单播和1个自然恢复处理)对土壤碳含量的相对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如下:原生植被封育处理每平方米土壤平均碳、氮含量分别为7.47kg和0.647kg,而重度退化地碳、氮含量分别为3.67和0.448kg·m^-2.可以推算,由于土地退化而造成的土壤(0-20cm层)碳氮丢失量分别为3.80kg·m^-2和0.199kg·m^-2,即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导致0~20cm土壤层中50.87%的有机碳和30.75%的氮流失,可以看出高寒草甸土壤退化后流失的碳比氮多;混播处理、松耙单播处理、翻耕单播处理和自然恢复处理土壤单位面积有机碳含量分别是原牛植被土壤有机碳的70.5%,69.0%,49.0%和80%,单位面积氮含量分别是原生植被土壤全氮的86.9%,88.7%,71.1%和91.7%。但是,与重度退化地相比,除翻耕单播处理外,其它恢复重建措施均能部分恢复系统的碳氮含量,因此,将重度退化地进行自然恢复或松耙混播重建多年生植被可以作为系统固定碳(碳汇)的一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土地退化 恢复重建 土壤碳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