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共和盆地不同生境蝶类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成帆 鲍敏 +4 位作者 才项卓玛 郝会文 李雷雷 马强 陈振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79-83,共5页
为了解青海省共和盆地的蝶类多样性,分别于2016—2018年5—8月对共和盆地5种不同生境(农田、干旱草原、干旱灌丛、高山草原、高寒灌丛)的蝶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蝴蝶个体数2411头,鉴定出36种,隶属于7科26属。其中凤蝶科和绢蝶科物种数... 为了解青海省共和盆地的蝶类多样性,分别于2016—2018年5—8月对共和盆地5种不同生境(农田、干旱草原、干旱灌丛、高山草原、高寒灌丛)的蝶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蝴蝶个体数2411头,鉴定出36种,隶属于7科26属。其中凤蝶科和绢蝶科物种数最少,均只有1属1种;粉蝶科物种数最多,为6属11种。研究区域内牧女珍眼蝶(Coenonympha amaryllis)、仁眼蝶(Eumenis autonoe)、青海红珠灰蝶(Lycaeides qinghaiensis)、菜粉蝶(Pieris rapae)为优势种类。分析了5种生境中分布的蝴蝶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D)、物种丰富度指数(R)、均匀度指数(J)和相似性系数(I)。高山草原生境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为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干旱草原生境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最高,丰富度指数最低的是干旱灌丛生境。结果表明,蝶类多样性与生境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生境越复杂,蝶类多样性越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多样性 生境 共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青海野生五脉绿绒蒿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金兰 陈志 乔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8期143-14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外界因素对青海野生五脉绿绒蒿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用低温和不同激素对青海野生五脉绿绒蒿种子进行处理,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结果]五脉绿绒蒿种子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处理才能发芽,低温处理90 d的种子,发芽率和发... [目的]研究不同外界因素对青海野生五脉绿绒蒿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用低温和不同激素对青海野生五脉绿绒蒿种子进行处理,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结果]五脉绿绒蒿种子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处理才能发芽,低温处理90 d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为最高,分别是25.28%和23.00%;低温处理120 d的五脉绿绒蒿种子,再用IAA、GA_(3)、6-BA处理,均能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IAA、GA_(3)和6-BA的最适处理浓度分别为100、200、20 mg/L,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是53.03%、85.61%和38.09%。[结论]低温处理能促进青海野生五脉绿绒蒿种子的发育,3种生长激素均可促进青海五脉绿绒蒿的种子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脉绿绒蒿 种子 发芽 低温 激素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建霞 侯英 +5 位作者 陈梦娜 吴晓卓 桑杰措 却旦吉 盛鸿盈 乔枫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硒是生物体内关键矿物质之一,植物可以将无机硒转变为有机硒。有机硒被动植物有效利用,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代谢的需要。适当硒量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缓解非生物胁迫。本文主要综述了硒对植物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代谢调控的影响,植... 硒是生物体内关键矿物质之一,植物可以将无机硒转变为有机硒。有机硒被动植物有效利用,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代谢的需要。适当硒量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缓解非生物胁迫。本文主要综述了硒对植物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代谢调控的影响,植物体内硒的吸收、积累和价态,硒在植物的蛋白水平、转录水平上的作用和硒处理下植物非编码RNA的研究。本文为植物的富硒机理的探究奠定基础,为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 代谢调控 硒转运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羌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4
作者 董宁宁 陈海娟 +1 位作者 尚军 张国燕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8,共7页
本试验通过响应面法对低共熔溶剂(DES)提取羌活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氯化胆碱/乙二醇以摩尔比为2:1时所制备的DES,当料液比为1:14.43,含水量为40%,超声温度为75.41℃,超声时间为52.2 min时,羌... 本试验通过响应面法对低共熔溶剂(DES)提取羌活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氯化胆碱/乙二醇以摩尔比为2:1时所制备的DES,当料液比为1:14.43,含水量为40%,超声温度为75.41℃,超声时间为52.2 min时,羌活总黄酮的提取率为36.19 mg/mL,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所得结果相符合;体外抗氧化的试验结果显示:当羌活总黄酮的浓度为1.0 mg/mL时,其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95.54%和81.22%,表明羌活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为羌活价值的开发和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活 响应面 低共熔溶剂 总黄酮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虚拟仿真实验辅助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被引量:9
5
作者 宿永倩 王慧春 杨疆英 《中国新通信》 2021年第8期243-244,共2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根据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应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将虚拟仿真实验辅助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通过"虚实结合",为有效增...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根据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应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将虚拟仿真实验辅助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通过"虚实结合",为有效增强中学生生物实践能力、完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辅助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酒有机酸变化及复合降酸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龙瑞 周连玉 +1 位作者 孙文娟 马学兰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期90-94,101,共6页
有机酸是果酒中主要的呈味物质,适量的酸能赋予果酒清凉、柔顺的口感,过量的有机酸会使果酒出现酸涩、刺舌等不良口感。因此掌握果酒中有机酸的变化和降酸方法对果酒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果酒中有机酸的变化,论述了果酒的复... 有机酸是果酒中主要的呈味物质,适量的酸能赋予果酒清凉、柔顺的口感,过量的有机酸会使果酒出现酸涩、刺舌等不良口感。因此掌握果酒中有机酸的变化和降酸方法对果酒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果酒中有机酸的变化,论述了果酒的复合降酸技术方法及应用,以期为生产优质果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酒 有机酸 复合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不同储存时间金露梅红茶中挥发性有机物
7
作者 张艳荣 吴家虞 +4 位作者 景慧 刘力宽 左文明 李锦萍 曾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0期44-51,共8页
为研究储存时间对金露梅红茶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测定2019年、2020年、2021年金露梅红茶中VOCs组成。结果表明,GC... 为研究储存时间对金露梅红茶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测定2019年、2020年、2021年金露梅红茶中VOCs组成。结果表明,GC-IMS技术从不同时间金露梅红茶样品中鉴定出61个信号峰,通过内置数据库定性出43种VOCs,包括20种醛类、8种酮类、7种醇类、2种酯类、2种烯类、2种吡嗪类和1种呋喃类等。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2019年样品和2020年、2021年样品差异较大。由指纹图谱分析发现,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2021年样品中VOCs的种类和浓度相对较大,2019年样品中VOCs的种类和浓度最小。通过偏最小二乘法中变量投影重要性值(variable importance for the projection,VIP)判定,分析出金露梅红茶中14种潜在特征性VOCs,结合聚类热图结果发现,金露梅红茶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乙醇、苯甲醛(M)、2-甲基丁醛(D)、二甲基三硫、NF-12等含量逐渐升高,而3-羟基丁酮、己醛、丙酮、反式-2-戊烯醛、壬醛(M)、2-己烯醛(M)、NF-3、NF-4、NF-18等含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露梅 红茶 储存时间 挥发性有机物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法提取猴头菇多糖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浩然 魏晶晶 王慧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4-156,165,共4页
目的:考察超声法提取猴头菇多糖的影响因素,并优化提取工艺。方法:以猴头菇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温度和料液比为实验因素,通过正交实验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目的:考察超声法提取猴头菇多糖的影响因素,并优化提取工艺。方法:以猴头菇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温度和料液比为实验因素,通过正交实验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影响猴头菇多糖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5(g/mL),在此条件下猴头菇多糖得率为6.16%。结论:该工艺方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多糖 超声提取 工艺优化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法从小叶金钱草中分离制备三种黄酮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7
9
作者 宋道光 樊鑫宇 +3 位作者 徐顺连 熊雯豆 段向兰 陈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9-33,39,共6页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小叶金钱草中的三种大极性黄酮苷。小叶金钱草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1∶3)洗脱、葡聚糖凝胶70%甲醇纯化、高速逆流色谱正己烷-正丁醇-水-冰乙酸(1∶1.7∶1∶0.1,V/V/V/V)两相溶剂系统分离,在...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小叶金钱草中的三种大极性黄酮苷。小叶金钱草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1∶3)洗脱、葡聚糖凝胶70%甲醇纯化、高速逆流色谱正己烷-正丁醇-水-冰乙酸(1∶1.7∶1∶0.1,V/V/V/V)两相溶剂系统分离,在主机转速800r/min,流速2mL/min,检测波长254nm条件下进行分离制备,得到3个分离组分。对所得分离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1H、13CNMR鉴定,结果为杨梅素3,3'-二-α-L-鼠李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其纯度达到90%以上。这三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小叶金钱草中分离得到,为今后小叶金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金钱草 杨梅素3 3'-二-α-L-鼠李糖苷 黄酮苷 高速逆流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富硒特性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焦璐 巨家升 +1 位作者 周连玉 马学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78-184,共7页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矿质元素,具有防癌抗癌、延缓衰老等生理功能。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能调节肠道菌群,有抗肿瘤和抗氧化等作用。许多研究者利用乳酸菌将培养系统中的无机硒进行富集并转化成有机硒,对乳酸菌富硒能力...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矿质元素,具有防癌抗癌、延缓衰老等生理功能。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能调节肠道菌群,有抗肿瘤和抗氧化等作用。许多研究者利用乳酸菌将培养系统中的无机硒进行富集并转化成有机硒,对乳酸菌富硒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富硒后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较系统的研究。该文从乳酸菌的富硒能力、乳酸菌对硒的转化形态及富硒后产物的生物活性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乳酸菌富硒培养的发展前景,进一步开展乳酸菌富硒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评价以及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解析乳酸菌富硒机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富硒能力 有机硒 硒纳米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小叶金钱草中杨梅苷与槲皮苷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道光 徐顺连 +1 位作者 樊鑫宇 陈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5-269,283,共6页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小叶金钱草中的杨梅苷和槲皮苷进行分离制备。小叶金钱草乙醇提取物依次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取乙酸乙酯萃取物经葡聚糖凝胶75%甲醇洗脱纯化,高速逆流色谱正己烷-正丁醇-水(1.75∶1∶1,v∶v)两相溶剂系...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小叶金钱草中的杨梅苷和槲皮苷进行分离制备。小叶金钱草乙醇提取物依次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取乙酸乙酯萃取物经葡聚糖凝胶75%甲醇洗脱纯化,高速逆流色谱正己烷-正丁醇-水(1.75∶1∶1,v∶v)两相溶剂系统分离,以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900 r/min,流速2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条件下进行分离制备,并将所得产物进行高效液相检测和1H、13C NMR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条件下经一步分离可同时得到18.63和17.49 mg的两种产物,其纯度为97.85%和95.42%,经1H、13C NMR分析确定其为杨梅苷和槲皮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金钱草 杨梅苷 槲皮苷 高速逆流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环境下甘肃鼢鼠延髓中c-Fos和HIF-1α的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戢爽 陈志 +3 位作者 乔枫 杨爱芳 梁向平 谢惠春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1-29,共9页
【目的】低氧环境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延髓可通过对自身的调控来应对低氧协迫.本研究利用甘肃鼢鼠自身的低氧适应能力来分析其与SD大鼠延髓中不同核团的低氧适应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常氧、急性低氧和间歇性慢性低... 【目的】低氧环境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延髓可通过对自身的调控来应对低氧协迫.本研究利用甘肃鼢鼠自身的低氧适应能力来分析其与SD大鼠延髓中不同核团的低氧适应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常氧、急性低氧和间歇性慢性低氧条件下,分析延髓孤束核(NTS)、灰质(GC)及蓝斑核(LC)中c-Fos和HIF-1α的表达.【结果】在常氧条件下甘肃鼢鼠NTS、LC内c-Fos表达极显著高于SD大鼠;间歇性慢性低氧条件下甘肃鼢鼠三核团c-Fos表达均极显著高于SD大鼠;其他条件下差异不明显.3种条件下,甘肃鼢鼠三核团HIF-1α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SD大鼠.间歇性慢性低氧条件下,雄性甘肃鼢鼠3种核团及急性低氧条件下孤束核(NTS)HIF-1α表达显著高于雌性,c-Fos表达极显著高于雌性.【结论】甘肃鼢鼠延髓系统较SD大鼠有更强的低氧适应能力,且雌性甘肃鼢鼠较雄性低氧耐受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鼢鼠 免疫组织化学 低氧适应 HIF-1Α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