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意识调查——以祁连县县城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马玉军 刘德铭 +2 位作者 王清 蒋刚 张梦瑶 《农学学报》 2021年第6期59-62,共4页
旨在调查当地人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意识的强弱,以地处祁连山国家公园腹地的祁连县县城为例,随机选取祁连县县城流动人口及固定商户,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8岁以下调查对象生态保护意识较低,其再受教育水平空间较大,... 旨在调查当地人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意识的强弱,以地处祁连山国家公园腹地的祁连县县城为例,随机选取祁连县县城流动人口及固定商户,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8岁以下调查对象生态保护意识较低,其再受教育水平空间较大,生态保护意识提升空间较大;46~60岁年龄阶段学历层次及政策性知识了解程度较高,对生态保护意识较强;60岁以上调查对象生态保护意识较差,其对生态保护知识及相关政策性知识了解较旧。生态保护意识的强弱伴随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变强,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生态保护意识最显著的因素,可针对性提出政策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及保护意识,积极推动国家公园生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保护意识 对策 祁连山国家公园 祁连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建亭 袁杰 +2 位作者 陈宗颜 李晓燕 孙子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3-1361,共9页
祁连山区域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过渡带,其陆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固碳能力。了解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并预测其时空演变格局,可为生态固碳提供参考,对优化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措施和维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祁连山南坡为... 祁连山区域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过渡带,其陆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固碳能力。了解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并预测其时空演变格局,可为生态固碳提供参考,对优化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措施和维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祁连山南坡为例,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IS技术分析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CA-Markov模型和InVEST模型,通过实地调查与当地政策相结合,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距道路距离、适宜开发性等作为影响性因子,预测203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碳储量格局。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并逐年减少,其次为裸地和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最小。同时各用地类型均在发生相互转化,在空间上具有可逆性。在土地利用变化上,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快,表明该地区研究时段内城建面积扩张迅速。2)利用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模拟,预测精度Kappa值88.9%,表明该预测模拟在复杂的祁连山区可行。预测显示,2030年祁连山南坡土地利用以草地、裸地和林地为主。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湿地和裸地均呈增加趋势,草地呈现减少趋势。3)估算研究区2000、2010和2020年的碳储量分别为4.03×10^(8)、4.13×10^(8)、4.22×10^(8)t。2030年碳储量将达到4.49×10^(8)t,较2020年增长6.40%,碳储量呈稳步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林地及湿地的扩张,使碳储量的净固持量大于了净释放量,有利于碳的固存。该研究可为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地利用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坡 土地利用 碳储量 CA-Markov模型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