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StSTOP1基因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基因家族成员鉴定
1
作者 黄美菁 吕春娜 +3 位作者 康嘉慧 周一帆 赵酏浛 王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6,共10页
为了探究StSTOP基因家族成员在马铃薯中的作用,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亚细胞定位检测。结果显示,筛选到的36个StSTOP基因家族成员在11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蛋白长度在143~736个氨基酸之间,蛋白质分子量为16 451.97~75 366.80 Da,等... 为了探究StSTOP基因家族成员在马铃薯中的作用,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亚细胞定位检测。结果显示,筛选到的36个StSTOP基因家族成员在11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蛋白长度在143~736个氨基酸之间,蛋白质分子量为16 451.97~75 366.80 Da,等电点为5.75~9.47,亚细胞定位预测大部分位于细胞核中。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StSTOP和Ca.STOP1亲缘关系最近。顺式启动子作用元件预测分析表明,含有大量与环境、激素和生长发育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分析表明,不同物种中的StSTOP基因存在一定同源性。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StSTOP1基因定位在细胞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tSTOP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及块茎形态遗传分析
2
作者 康嘉慧 黄美菁 +2 位作者 李雅萍 孙成 王芳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1期1-7,14,共8页
为探究马铃薯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及块茎形态的遗传分离规律,本研究对475份马铃薯杂交后代群体的5个农艺性状及5个块茎形态进行了后代变异分析、表型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各性状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农艺... 为探究马铃薯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及块茎形态的遗传分离规律,本研究对475份马铃薯杂交后代群体的5个农艺性状及5个块茎形态进行了后代变异分析、表型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各性状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与块茎形态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杂交后代群体分离情况表明,小叶密集程度、薯皮颜色、薯块形状、表皮光滑度表现为母系遗传倾向;薯肉颜色、芽眼深度表现为父系遗传倾向。通过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2.96%。在遗传距离为0.92处可将475份马铃薯杂交后代群体分为7个类群,每个类群的植株数量不同,其中类群Ⅶ包含植株数量最多,为151个,类群Ⅵ包含数量最少,为18个,各类群植株特点不同,可根据实际育种目标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农艺性状 块茎形态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马铃薯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苏旺 周云 王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161-164,共4页
为青海马铃薯特色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战略制定和区域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青海马铃薯生产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马铃薯的综合生产比较优势非常显著,属于中国强优势生产区;与小麦、豆类及蔬菜相比,青... 为青海马铃薯特色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战略制定和区域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青海马铃薯生产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马铃薯的综合生产比较优势非常显著,属于中国强优势生产区;与小麦、豆类及蔬菜相比,青海马铃薯的产品优势明显。青海应把马铃薯作为优势特色产业来抓,因地制宜扩大名优马铃薯种植面积,同时注重提高单产水平,从生产效率和种植规模上加强青海特色马铃薯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并从种质资源、育种、应用技术及制繁种基地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生产 比较优势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LrAN2基因对马铃薯中花青素和糖苷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红艳 李洁雅 +3 位作者 李响 叶广继 周云 王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8-995,共8页
目前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中MYB基因参与的花青素研究较为深入,但对影响马铃薯品质和安全的糖苷生物碱(steroidal glycoalkaloids,SGAs)在不同组织中的变化规律及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LrAN2是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中... 目前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中MYB基因参与的花青素研究较为深入,但对影响马铃薯品质和安全的糖苷生物碱(steroidal glycoalkaloids,SGAs)在不同组织中的变化规律及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LrAN2是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中的MYB基因,与黑果枸杞果实中花青素的积累有关。本研究以野生型大西洋、2种转LrAN2大西洋株系(LrAN2oe#66和LrAN2oe#200)为试验材料,检测不同组织中的花青素和SGAs含量,并对SGAs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pH示差法检测花青素发现,仅在转基因植株(LrAN2oe#200)叶片中检测到一定量的花青素(12 mg 100 g-1FW)。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SGAs发现,3个材料不同组织SGAs含量变化为叶片>薯皮>薯肉。薯皮中的SGAs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薯肉中LrAN2oe#66的SGAs含量较对照降低、LrAN2oe#200对照显著增加1.3倍,但未超出安全标准(0.2mg g-1FW);叶片中LrAN2oe#66的SGAs含量较对照增加1倍、LrAN2oe#200较对照显著增加3.8倍。qRT-PCR分析基因表达量发现,StHMG1和StSGT2基因受到LrAN2基因的调控在转基因植株中显著上调。本研究结果对马铃薯植株中花青素含量的积累具有指导意义,为进一步解析马铃薯资源中花青素及SGAs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AN2基因 马铃薯 花青素 糖苷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种质资源对条纹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5
作者 侯璐 龙有 张调喜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2-1279,共8页
【目的】明确不同青稞种质资源对条纹病的抗性差异,并筛选出具有优良抗条纹病性的青稞资源。【方法】于2016—2022年采用3年3点共5次的田间病圃抗病性鉴定和利用2个条纹菌株进行室内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130份青稞种质资源... 【目的】明确不同青稞种质资源对条纹病的抗性差异,并筛选出具有优良抗条纹病性的青稞资源。【方法】于2016—2022年采用3年3点共5次的田间病圃抗病性鉴定和利用2个条纹菌株进行室内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130份青稞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抗条纹病性鉴定。【结果】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03份种质资源在3年5个试验点均表现抗性,27份资源有不同程度的感病现象,分别占总资源的79.23%、20.77%;室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87份资源表现抗性,43份资源表现感病,分别占总资源的66.92%、33.08%。【结论】田间、室内抗性鉴定综合分析结果发现:62份青稞种质资源对条纹病具有抗性,包括4份免疫资源、20份种高抗资源和38份中抗资源,分别占总资源的3.08%、15.38%和29.23%;68份资源表现感病,包括17份中感资源和51份高感资源,分别占总资源的13.08%和3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种质资源 条纹病 抗病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马铃薯花青素StAN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贾羊毛加 王芳 +1 位作者 叶广继 王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7-403,共7页
MYB是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途径中最主要的转录因子。该研究以紫色马铃薯B-5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技术,克隆了马铃薯花青素StAN1基因,并对StAN1基因的表达、遗传转化及其转基因烟草的花青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StAN1基因全长774... MYB是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途径中最主要的转录因子。该研究以紫色马铃薯B-5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技术,克隆了马铃薯花青素StAN1基因,并对StAN1基因的表达、遗传转化及其转基因烟草的花青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StAN1基因全长774bp,编码了258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StAN1与辣椒、茄子、芦竹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矮牵牛、苹果等的亲缘关系最远。(2)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StAN1基因在马铃薯不同组织均有表达,其表达量从小到大依次为:根<叶<茎<匍匐茎<薯皮<薯肉。(3)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JAM1502-AN1,并经农杆菌(Gv3101)转化获得根、茎、叶片及叶脉均为紫红色的转StAN1基因烟草,PCR鉴定表明目的基因StAN1已成功转入烟草中。(4)花青素含量分析表明,野生型烟草叶片中花青素含量为2mg/g,叶片颜色为绿色,而转StAN1基因烟草叶片花青素含量达20mg/g,叶片颜色变成了紫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马铃薯 StAN1基因 克隆与转化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储藏期花青素变化及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洁雅 李红艳 +3 位作者 叶广继 苏旺 孙海宏 王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69-1682,共14页
目前植物花青素合成机理研究深入,但花青素降解机制及组分变化研究鲜少。储藏过程对彩色马铃薯品质影响较大,然而关于储藏期间马铃薯块茎中花青素含量及组分变化的规律及机制研究尚不完全清楚。本试验测定了不同储藏期间的2种彩色马铃... 目前植物花青素合成机理研究深入,但花青素降解机制及组分变化研究鲜少。储藏过程对彩色马铃薯品质影响较大,然而关于储藏期间马铃薯块茎中花青素含量及组分变化的规律及机制研究尚不完全清楚。本试验测定了不同储藏期间的2种彩色马铃薯的花青素含量、组分,还原糖含量。同时,利用qRT-RCR对花青素代谢相关基因(StPAL、StC4H、St4CL、StF3’H、StDFR、StUFGT、StF3’5’H、StAN1和StbHLH1)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延长,花青素的总含量下降,主要组分减少,所有基因表达量均降低(黑金刚中StDFR例外),变化规律与花青素的降解规律基本一致;还原糖储藏期间缓慢升高可能影响花青素变化。本试验研究结果对彩色马铃薯储藏期间花青素含量的保持具有指导意义,可为彩色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及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储藏期间 基因表达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贾羊毛加 陈英平 +5 位作者 叶广继 张凤军 孙海林 王芳 苏旺 王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40-1445,共6页
选用高、中、低淀粉型马铃薯品种各3个,研究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品种(系)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差异,为马铃薯高淀粉品种选育、高产调优栽培及淀粉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除‘大同里外黄’和‘青薯2号’,不同质量分数淀粉马铃薯的... 选用高、中、低淀粉型马铃薯品种各3个,研究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品种(系)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差异,为马铃薯高淀粉品种选育、高产调优栽培及淀粉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除‘大同里外黄’和‘青薯2号’,不同质量分数淀粉马铃薯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摩尔分数及产量均差异显著(P<0.05),以‘青薯9号’为最高;随着块茎淀粉质量分数的提高,马铃薯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摩尔分数及产量均有升高的趋势,且淀粉型间差异显著(P<0.05);马铃薯的光合作用受气孔因素影响。因此,高淀粉型马铃薯品种(系)叶片光合能力强,可以形成更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 淀粉型 品种(系) 马铃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杂交后代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雅萍 王舰 王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6-49,共14页
为了研究马铃薯杂交后代表型性状的分离和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以116份青薯9号与大西洋的杂交后代和425份青薯9号与品系12-9-33的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采用性状离散特征描述、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杂交后代的26个性... 为了研究马铃薯杂交后代表型性状的分离和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以116份青薯9号与大西洋的杂交后代和425份青薯9号与品系12-9-33的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采用性状离散特征描述、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杂交后代的26个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26个农艺性状都存在广泛而丰富的遗传变异,地上部分各性状之间、地下部分各性状之间以及地上和地下各性状之间都存在复杂的相关性,说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关系。2个组合的26个性状中,中亲优势率分别为-45.00%~47.65%和-29.35%~25.35%,超亲优势分别为-30.59%~102.24%和-64.78%~202.80%。根据马铃薯加工产品标准,初步筛选出70个单株,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在经过初筛后的70个单株中选出综合性状最优的10个单株。70个后代以及3个亲本在遗传距离10.2处分为五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和第Ⅳ类群的品质性状较好,第Ⅴ类群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变异系数 遗传多样性指数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组织中SGAs含量差异及其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红艳 李洁雅 +3 位作者 叶广继 苏旺 周云 王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1-277,共7页
【目的】为解析不同马铃薯组织中糖苷生物碱的积累对人类使用及食品加工是否产生影响,研究不同储藏条件下马铃薯不同组织器官中的糖苷生物碱积累水平。【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1-76和6-36(紫皮)、5-36和6-1(白皮)4种马... 【目的】为解析不同马铃薯组织中糖苷生物碱的积累对人类使用及食品加工是否产生影响,研究不同储藏条件下马铃薯不同组织器官中的糖苷生物碱积累水平。【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1-76和6-36(紫皮)、5-36和6-1(白皮)4种马铃薯资源在光照和地窖储藏60 d后块茎和芽2种组织中的糖苷生物碱含量变化情况;并利用实时荧光RCR对糖苷生物碱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糖苷生物碱检测显示:不同条件储藏后4种马铃薯芽中的糖苷生物碱含量显著高于块茎中的糖苷生物碱含量,马铃薯芽及马铃薯6-36(0.272 mg/g)和5-36(3.360 mg/g)块茎中的糖苷生物碱含量均已超出安全食用标准(0.2 mg/g,鲜质量),但是否能安全食用及食品加工需要更多试验验证;糖苷生物碱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检测显示:不同马铃薯资源糖苷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中部分基因(StCAS,StSSR2,StGAME4,StSGT1,StSGT2)的表达量与糖苷生物碱含量关系密切,其他基因在马铃薯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结论】本试验通过简单、快速地检测马铃薯块茎、芽中的糖苷生物碱含量,发现在储藏后马铃薯资源(1-76、6-1)块茎中的糖苷生物碱含量虽未超出安全标准,但不建议食用,本研究结果为人类安全食用马铃薯提供了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块茎 糖苷生物碱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沟集雨覆盖对旱作马铃薯块茎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基因表达及淀粉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苏旺 胡禄华 王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7-744,共8页
为探讨垄沟集雨覆盖栽培对旱作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基因表达及淀粉累积的影响,以马铃薯栽培品种青薯9号为材料,设置全膜双垄和地膜垄作覆盖栽培模式,以露地平播为对照,测定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 为探讨垄沟集雨覆盖栽培对旱作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基因表达及淀粉累积的影响,以马铃薯栽培品种青薯9号为材料,设置全膜双垄和地膜垄作覆盖栽培模式,以露地平播为对照,测定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基因表达及淀粉累积指标。结果表明,从块茎发育全过程来看,全膜双垄和地膜垄作覆盖栽培马铃薯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分别较露地平播显著提高77.70%、22.63%,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III基因表达量分别较露地平播显著提高32.26%、119.35%,同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和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II、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I、淀粉分支酶SBEI、淀粉分支酶SBEII基因表达量均明显降低,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无显著变化;全膜双垄覆盖栽培马铃薯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直/支链淀粉比较露地平播分别提高5.04%、17.57%和27.81%,达到显著水平,而地膜垄作明显降低了马铃薯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直/支链淀粉比;SSS活性与GBSSI基因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及直/支链淀粉比呈显著正相关,其他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均与基因表达量、淀粉累积指标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对筛选青海东部旱区马铃薯适宜的淀粉优质生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集雨覆盖 旱作马铃薯 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 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 淀粉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沟集雨覆盖对旱作马铃薯块茎淀粉颗粒形态、颗粒分布及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5-251,共7页
为探讨垄沟集雨覆盖栽培对旱作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淀粉颗粒形态、颗粒分布及糊化特性的影响,以马铃薯栽培品种青薯9号为材料,设置全膜双垄(M2)和地膜垄作(M1)覆盖栽培模式,以露地平播为对照(M0),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粘度分析仪... 为探讨垄沟集雨覆盖栽培对旱作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淀粉颗粒形态、颗粒分布及糊化特性的影响,以马铃薯栽培品种青薯9号为材料,设置全膜双垄(M2)和地膜垄作(M1)覆盖栽培模式,以露地平播为对照(M0),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粘度分析仪,测定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淀粉的颗粒形态、分布及糊化特性指标。结果表明,从块茎发育全程来看,全膜双垄覆盖栽培模式下马铃薯块茎淀粉颗粒的平均粒径、峰值粘度、低谷粘度及最终粘度整体较高;地膜垄作覆盖栽培模式下马铃薯块茎淀粉颗粒的离散度、崩解值、回生值整体较高;各栽培模式间马铃薯块茎淀粉颗粒形态、糊化温度无显著差异;马铃薯淀粉颗粒的平均粒径与各阶段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崩解值、回生值无显著相关性;马铃薯淀粉颗粒的离散度与淀粉的糊化特性各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综上,全膜双垄覆盖栽培模式所产生的淀粉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集雨覆盖 马铃薯块茎淀粉 颗粒形态 颗粒分布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胁迫对马铃薯块茎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及酶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潘念 苏旺 +1 位作者 周云 王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85,共8页
为探讨马铃薯块茎淀粉合成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和‘闽薯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水分胁迫处理:正常供水(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5%)、中度水分胁迫(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重度水分胁迫(保持... 为探讨马铃薯块茎淀粉合成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和‘闽薯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水分胁迫处理:正常供水(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5%)、中度水分胁迫(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重度水分胁迫(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25%),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马铃薯块茎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块茎形成过程中,土壤水分胁迫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块茎AGPase、GBSSI、SBEI、SBEII、SSII、SSIII基因表达量,随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提高,马铃薯块茎SBEI、SBEII、SSII基因表达量上调;土壤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块茎AGPase、GBSS、SBE、SSS酶活性,其中GBSS、SBE酶活性下调;而AGPase、GBSSI、SSIII基因表达量及AGPase、SSS酶活性在马铃薯青薯9号、闽薯1号品种间表现出相反的上、下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块茎 土壤水分胁迫 淀粉合成关键酶 基因表达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胁迫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潘念 苏旺 +1 位作者 周云 王舰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70-75,94,共7页
为了深入了解马铃薯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中晚熟品种)和闽薯1号(中熟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土壤水分管理设正常供水(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5%,CK)、中度水分胁迫(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和重度水分胁迫(保... 为了深入了解马铃薯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中晚熟品种)和闽薯1号(中熟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土壤水分管理设正常供水(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5%,CK)、中度水分胁迫(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和重度水分胁迫(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25%)3个处理,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块茎发育过程中,土壤水分胁迫会明显降低2个马铃薯品种的株高、块茎长度和宽度、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和产量,且胁迫程度越大,马铃薯株高越矮、块茎越小,叶片光合能力越差,产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土壤水分胁迫 生长发育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