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放牧方式对高寒草地功能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冯斌 杨晓霞 +9 位作者 刘文亭 董全民 张春平 刘玉祯 孙彩彩 李彩弟 时光 杨增增 张小芳 魏琳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3-1070,共8页
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化草原设置的控制放牧试验,测定牦牛单牧(YG)、藏羊单牧(SG)、牦牛藏羊1∶6混牧(MG1∶6)、牦牛藏羊1∶4混牧(MG1∶4)、牦牛藏羊1∶2混牧(MG1∶2)和禁牧对照(NG)下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的C,N,P... 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化草原设置的控制放牧试验,测定牦牛单牧(YG)、藏羊单牧(SG)、牦牛藏羊1∶6混牧(MG1∶6)、牦牛藏羊1∶4混牧(MG1∶4)、牦牛藏羊1∶2混牧(MG1∶2)和禁牧对照(NG)下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的C,N,P含量并计算分析其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各放牧处理增加了禾本科和莎草科的N含量,降低了杂类草的C含量,此外仅YG处理增加了莎草科的P含量;各放牧处理降低了禾本科和莎草科牧草的C∶N,除YG降低了莎草科的C∶P和N∶P以外,其他放牧处理增加了C∶P和N∶P;不同放牧方式下各功能群C∶N,C∶P,N∶P与N,P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依据中度放牧干扰下植物超补偿性生长的机制和植被生长速率假说,YG促进了莎草科物种的生长,同时也表明N、P在促进植被更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高寒草地植被生长重要的限制性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放牧 高寒草地 功能群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放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地主要物种对放牧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9
2
作者 冯斌 杨晓霞 +8 位作者 董全民 张春平 刘文亭 俞旸 张小芳 孙彩彩 时光 杨增增 张艳芬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1-543,共13页
以环青海湖高寒草地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等各功能群的主要物种为研究对象,探讨禁牧和5种放牧方式(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藏羊=1꞉6混牧、牦牛꞉藏羊=1꞉4混牧、牦牛꞉藏羊=1꞉2混牧)下各功能群主要物种频度和个体特征对放牧的... 以环青海湖高寒草地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等各功能群的主要物种为研究对象,探讨禁牧和5种放牧方式(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藏羊=1꞉6混牧、牦牛꞉藏羊=1꞉4混牧、牦牛꞉藏羊=1꞉2混牧)下各功能群主要物种频度和个体特征对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放牧方式下特别是牦牛꞉藏羊=1꞉2混牧条件下,禾本科、豆科和杂类草中适口性好以及生物量大的物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洽草(Koeleria macrantha)、早熟禾(Poa annua)频度有所减少,适口性差、植株低矮的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频度有所增加,各功能群主要物种的株高均有所降低。2)禾本科、豆科和适口性好的杂类草单株重有所降低,而低矮丛生型的莎草科物种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低矮适口性差的根茎型杂类草星毛委陵菜单株重有所增加。3)除禾本科个别物种株高比低于对照,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等各功能群主要物种的株高比高于对照。研究表明,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地植物在物种水平对放牧响应明显,而且不同物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在功能群水平对放牧响应不显著(P>0.05);相较其他放牧处理,牦牛꞉藏羊=1꞉2混牧处理对高寒草地主要物种的频度和个体特征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放牧 功能群 频度 单株重 株高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藏羊混合放牧对高寒草地紫花针茅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彩彩 冯斌 +7 位作者 董全民 刘文亭 时光 刘玉祯 张小芳 俞旸 张春平 杨晓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77-1483,共7页
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响应草地变化的主要指标,对于了解草地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对牦牛、藏羊混合放牧(不同放牧方式)下对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叶片元素含量(碳含量、氮含量、碳氮比)及种群表型性状指标(植株高度、单株重、... 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响应草地变化的主要指标,对于了解草地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对牦牛、藏羊混合放牧(不同放牧方式)下对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叶片元素含量(碳含量、氮含量、碳氮比)及种群表型性状指标(植株高度、单株重、叶厚、比叶面积)进行测定,旨在明确放牧方式对紫花针茅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放牧方式对紫花针茅碳含量、氮含量、碳氮比、叶厚无显著影响,对植株高度、单株重、比叶面积影响显著(P<0.05),牦牛藏羊1∶4混牧处理下紫花针茅植株高度、单株重、比叶面积受放牧影响最显著(P<0.05),与禁牧相比,分别降低了39.0%,59.70%,22.8%;相关性分析可知:植株高度、比叶面积、单株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单株重是紫花针茅响应放牧干扰的主要性状指标;综合分析可得牦牛藏羊1∶4混牧处理对紫花针茅功能性状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牦牛藏羊混合放牧 紫花针茅 功能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晶晶 尹亚丽 +2 位作者 刘燕 李世雄 赵文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3期27-31,15,共6页
磷是微生物生长的必须营养元素,也是微生物细胞成分的组成元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作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中的一部分,其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含量对检测土壤环境及其土壤养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 磷是微生物生长的必须营养元素,也是微生物细胞成分的组成元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作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中的一部分,其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含量对检测土壤环境及其土壤养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硫酸过硫酸钾消化,高温高压湿热处理对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5mL的土壤碳酸氢钠提取液,依次经1mL33%硫酸和4mL5%过硫酸钾消化后,110℃~115℃处理25min或120℃处理10min测得的微生物磷与文献报道的土壤微生物磷含量范围吻合,该法可为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简单、快捷的的测定方法,减少实验过程中磷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氮循环 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卫东 董全民 +8 位作者 杨增增 刘玉祯 冯斌 孙彩彩 刘文亭 俞旸 曹铨 张春平 杨晓霞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1期51-59,共9页
氮循环在草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元素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放牧是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家畜可以通过采食、践踏和粪尿排放对氮循环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本文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CNKI和Web of... 氮循环在草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元素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放牧是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家畜可以通过采食、践踏和粪尿排放对氮循环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本文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2001~2021年期间关于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氮循环的影响方面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在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氮循环方面的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英文文献的发文量较多,且多发表在具有影响力的高级期刊上。经关键词聚类和突现分析发现,适度的放牧能够保持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增加氮的矿化速率,且对轻度退化的草地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过度放牧使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透气性减弱,反硝化速率降低,最终导致土壤总氮含量下降。在放牧制度方面,与连续放牧相比,划区轮牧或者季节性休牧下的草地,植物均匀度、土壤含水量、全氮、全磷等均有所增加。经关键词突现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正在发生由地上部分到地下部分、由宏观到微观研究的转变,预测在未来的几年放牧对高寒草地地下生态学的研究会成为一大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放牧 高寒草地 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向和海拔对高寒山地草甸植被分布格局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刘玉祯 刘文亭 +5 位作者 冯斌 时光 孙彩彩 李彩弟 张小芳 董全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6-1173,共8页
为探讨坡向和海拔对小尺度山体植被分布格局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端日月山支脉为研究对象,利用冗余分析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同一山体不同坡向及海拔的39个样方内土壤水分状况、植被分布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及定量分解。研究结果表... 为探讨坡向和海拔对小尺度山体植被分布格局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端日月山支脉为研究对象,利用冗余分析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同一山体不同坡向及海拔的39个样方内土壤水分状况、植被分布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及定量分解。研究结果表明:阴坡物种丰富度最高,阳坡次之,山脊最低;物种丰富度在3类样地中均为中等海拔时最高;阴坡土壤含水量最高,山脊最低,阴、阳坡土壤含水量均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山脊则变化不显著;方差分解表明,海拔对土壤含水量的贡献率最高,坡向对植被物种多度的贡献率最高;多数植被的分布更加倾向于中度海拔的阴坡地段。因此,在利用小尺度高寒山地草甸时,应优先考虑坡向导致的植被分布格局的变化,进而实现对小尺度高寒山地草甸的精确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海拔 坡向 植被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建植“黑土山”人工草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和 王晓丽 +2 位作者 王彦龙 马源 宋志萍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27-2536,共10页
本研究以三江源区阴阳坡天然(NG)、退化“黑土山”(BG)、人工(AG)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性质的测定,探讨三江源区退化草地与人工草地土壤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阳坡BG样地全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NG样地全钾(... 本研究以三江源区阴阳坡天然(NG)、退化“黑土山”(BG)、人工(AG)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性质的测定,探讨三江源区退化草地与人工草地土壤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阳坡BG样地全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NG样地全钾(Total potassium,TK)含量显著高于阴坡;AG样地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阴坡显著高于阳坡;阴坡和阳坡土壤碳氮比(C∶N)、氮磷比(N∶P)和碳磷比(C∶P)均呈现NG>BG>AG的趋势。全氮含量整体呈NG<AG<BG;AG的速效氮(Available nitrogen,AN)、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显著高于BG和NG。三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除速效氮外,坡向显著影响了土壤其余各指标;草地群落显著影响了除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和pH值以外的土壤性质;土层显著影响了土壤速效养分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因此,人工草地建植前期和管护后期需要适当补充速效肥料且需增加氮钾肥比例,才能有效改善退化草地土壤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山”退化草地 土层 坡向 草地群落 生态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孙彩彩 董全民 +3 位作者 刘文亭 张春平 俞旸 杨晓霞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第3期57-61,共5页
土壤动物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有关草地土壤动物的研究日益增多,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综述近10年国内外文献,从环境因子、季节、不同生境等多方面对土壤动... 土壤动物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有关草地土壤动物的研究日益增多,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综述近10年国内外文献,从环境因子、季节、不同生境等多方面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的响应机制。以期增强对草地土壤动物的认识和了解,为日后关于草地土壤动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对草地土壤动物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草地土壤动物的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犊营养和健康管理研究进展
9
作者 魏海燕 丁路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共7页
由于牛犊自身的免疫力弱,其护理与营养对后期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文章对牛犊的初乳供给、营养饲料的补给、牛舍的清洁以及对疾病的防治等环节进行了综述分析,可以为牧场牛犊的营养与健康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牛犊 开食料 代乳粉 断奶 健康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方式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10
作者 孙彩彩 董全民 +9 位作者 刘文亭 冯斌 时光 刘玉祯 俞旸 张春平 张小芳 李彩弟 杨增增 杨晓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75,共14页
土壤节肢动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可作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剂"。放牧作为青藏高原地区高寒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不仅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同时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以土壤为... 土壤节肢动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可作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剂"。放牧作为青藏高原地区高寒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不仅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同时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以土壤为主要生存场所的土壤节肢动物。为了明确不同放牧家畜及其混合比例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于2020年7月在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设置中等放牧强度下牦牛单牧(YG)、藏羊单牧(SG)、牦牛藏羊1∶2混合放牧(MG1∶2)、牦牛藏羊1∶4混合放牧(MG1∶4)和牦牛藏羊1∶6混合放牧(MG1∶6)5个放牧样地,以无放牧(CK)为对照样地,采集0~5 cm、5~10cm、10~15 cm的土样,利用干漏斗法(Tullgren法)分离土壤节肢动物,并进行鉴定统计。结果表明:1)试验样地分离得到的土壤节肢动物优势类群为螨总科(Acaroidae)和甲螨总科(Oiibatida),分别占土壤节肢动物总捕获量的36.67%和41.14%,且在0~5 cm土层数量最多,具有表聚性;2)不同放牧方式对土壤节肢动物的组成、群落结构、密度及多样性存在不同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放牧降低了土壤节肢动物优势类群螨总科的组成比例,而增加了甲螨总科的组成比例;无放牧样地与其他放牧方式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土壤节肢动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类群数均表现为藏羊单牧放牧样地较高,而均匀度指数与之相反;3)土壤节肢动物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全氮、全碳、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而与有机质、pH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土壤节肢动物丰富度指数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全氮、速效氮、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节肢动物平均密度、总类群数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4)土壤全氮、全磷、全碳、速效氮、速效磷在藏羊单牧放牧样地较高;速效钾、有机质在无放牧样地最高;pH、土壤含水量在牦牛藏羊1∶6混合放牧样地最高。综上所述,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藏羊单牧对于土壤节肢动物密度、群落组成以及群落多样性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放牧方式 土壤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方式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的影响
11
作者 冯斌 杨晓霞 +4 位作者 刘玉祯 刘文亭 吕卫东 张艳芬 董全民 《草业学报》 2025年第8期1-14,共14页
为明晰中度放牧条件家畜类型及其组合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的影响,并探究中度放牧下高寒草地稳定性的维持机制,本研究基于中度放牧强度,设置了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藏羊1∶6混牧、牦牛藏羊1∶4混牧和牦牛藏羊1... 为明晰中度放牧条件家畜类型及其组合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的影响,并探究中度放牧下高寒草地稳定性的维持机制,本研究基于中度放牧强度,设置了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藏羊1∶6混牧、牦牛藏羊1∶4混牧和牦牛藏羊1∶2混牧5个控制性放牧试验处理和1个禁牧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重要值较大的12个物种在群落中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2)物种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群落总体联结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种间联结性以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为主;4)生态位相似性、重叠值与种间联结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5)群落物种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物种较好的空间结构和种间关系增强了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中度放牧干扰的敏感性从物种到功能群到群落逐渐降低,基于优势种高的生态位宽度和弱的种间联结性,各放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中度放牧条件下不同放牧方式均维持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从植被层面而言群落中弱的种间关系和强的资源竞争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群落的抗干扰能力,从物种生态位和联结性的角度阐述了高寒草地在放牧干扰下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放牧 牦牛 藏羊 生态位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和当归对泌乳牦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姜翠霞 胡长胜 +3 位作者 魏海燕 王宪举 唐一国 丁路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47,共9页
该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中药黄芪(Astragalus)和当归(Angelica)配伍对泌乳牦牛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以及乳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年龄、产犊时间基本一致的泌乳期健康牦牛2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对照组不添加黄芪当归粉,中药组... 该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中药黄芪(Astragalus)和当归(Angelica)配伍对泌乳牦牛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以及乳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年龄、产犊时间基本一致的泌乳期健康牦牛2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对照组不添加黄芪当归粉,中药组添加黄芪粉和当归粉(2.5:1),按照牦牛日干物质采食量(DMI)的0.07倍添加,DMI以5 kg/d计算,试验正试期68 d。结果表明:中药组牦牛血清中肌酐(CREA)、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白介素-2(IL-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生长激素(G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牦牛乳中脂肪、蛋白、乳糖、尿素氮、乳铁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揭示,泌乳牦牛日粮中添加中药黄芪和当归可以显著提高牦牛的营养代谢水平、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并能够改善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泌乳牦牛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力 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生嵩草对牦牛和藏羊放牧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斌 董全民 +7 位作者 刘文亭 孙彩彩 刘玉祯 李彩弟 魏琳娜 时光 张小芳 杨晓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9-1139,共11页
为探讨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性状在中度放牧利用下对不同家畜的响应机制,开展了牦牛和藏羊单独放牧的控制试验,这对研究中度放牧利用下高寒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测定了牦牛和藏羊放牧利用下矮生嵩草形... 为探讨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性状在中度放牧利用下对不同家畜的响应机制,开展了牦牛和藏羊单独放牧的控制试验,这对研究中度放牧利用下高寒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测定了牦牛和藏羊放牧利用下矮生嵩草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方面的10个指标:单株重、株高、比叶面积、比叶重、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叶干物质含量及叶片碳、氮、磷含量。结果显示:1)与禁牧相比矮生嵩草部分性状对放牧家畜有显著的响应,株高、比叶重和叶片厚度显著降低(P<0.05),单株重和比叶面积显著增加(P<0.05),且在牦牛放牧和藏羊放牧之间矮生嵩草单株重亦有显著差异(P<0.05);生理生化指标在不同的放牧处理下并无显著变化。2)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及不同性状对放牧的敏感程度表明,矮生嵩草对放牧主要以非对称性响应为主。研究结果表明:1)中度放牧促进了矮生嵩草的生长和更新,有利于该群落的稳定和生产力的维持。2)牦牛放牧和藏羊放牧对矮生嵩草的影响是趋同的,但矮生嵩草对不同的家畜类型响应尺度存在差异,依据变异系数和变异率可知放牧牦牛对矮生嵩草株高、单株重、比叶面积、比叶重和叶片厚度的影响高于放牧藏羊。综上所述:中度放牧增强了矮生嵩草的耐牧性和适应性,且基于牦牛、藏羊采食强度的不同矮生嵩草对二者的响应机制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放牧 高寒草地 单株重 比叶面积 非对称响应 家畜类型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黄芪超细粉和抗生素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海燕 王宪举 +3 位作者 闫琦 姜翠霞 丁路明 赵索南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30,共8页
为探究添加中药黄芪对模拟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以苜蓿为发酵底物,分别添加苜蓿5%DM的黄芪超细粉和四环素,并以空白处理(不添加)作为对照,瘤胃液供体为6头牦牛。结果表明:在体外发酵各个时间点,黄芪组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且... 为探究添加中药黄芪对模拟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以苜蓿为发酵底物,分别添加苜蓿5%DM的黄芪超细粉和四环素,并以空白处理(不添加)作为对照,瘤胃液供体为6头牦牛。结果表明:在体外发酵各个时间点,黄芪组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且在发酵过程中,黄芪组和对照组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而四环素组的变化不大。对照和四环素组的NH3-N显著升高(P<0.05),黄芪组显著降低(P<0.05)。在发酵过程中,对照组和黄芪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显著升高(P<0.05),而四环素组的变化不大。黄芪组的乙酸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和四环素组的的乙酸显著降低(P<0.05);且在发酵的各个时间点黄芪组的TVF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四环素组(P<0.05)。瘤胃微生物经过16SrRNA基因测序,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在发酵过程中,黄芪组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和黄芪组的厚壁菌显著升高(P<0.05),而四环素组显著降低(P<0.05);黄芪组的变形菌门显著升高(P<0.05)。3个处理组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为普雷沃氏菌属。在发酵过程中,黄芪组和四环素组的普雷沃氏菌属显著降低(P<0.05),且黄芪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综上所述,黄芪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发酵底物的干物质降解率和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抗生素 体外瘤胃发酵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不同正向引发剂对野生蒙古莸种子萌发成苗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政升 刘颖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2年第3期9-19,共11页
为明晰不同正向引发剂在干旱胁迫下对野生蒙古莸种子萌发成苗的调控效应,该试验在对蒙古莸引发剂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测定了干旱胁迫下蒙古莸种子在不同正向引发剂处理下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萌发整齐性指数、活力指数、成苗率和... 为明晰不同正向引发剂在干旱胁迫下对野生蒙古莸种子萌发成苗的调控效应,该试验在对蒙古莸引发剂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测定了干旱胁迫下蒙古莸种子在不同正向引发剂处理下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萌发整齐性指数、活力指数、成苗率和幼苗生长量,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_(2)O(S1)、0.2 g/L H_(3)BO_(3)(S5)和0.3%H_(2)O_(2)(S6)均能显著促进蒙古莸的萌发,萌发率较对照(S0)处理分别提高17.33%、22.00%和16.67%。其中,0.2 g/L H_(3)BO_(3)处理的引发效果在N_(0)(0 MPa)、N_(1)(-0.05 MPa)、N_(2)(-0.15 MPa)和N_(3)(-0.5 MPa)四种干旱胁迫条件下均优于H_(2)O(S1)和0.3%H_(2)O_(2)(S6)处理。具体表现为:野生蒙古莸种子萌发率、成苗率、发芽势、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量较水引发H_(2)O(S1)分别提高1.00%∼14.00%、15.33%∼20.67%、3.38%∼45.65%、1.83%∼55.30%、-30.05%∼67.30%和-35.52%∼42.70%,较0.3%H_(2)O_(2)(S6)分别高出3.67%∼32.00%、11.33%∼29.33%、6.94%∼52.17%、5.13%∼61.07%、-27.46%∼70.70%和-34.29%∼29.79%。显著性分析表明:野生蒙古莸种子萌发成苗不仅受引发剂和干旱胁迫的调控,且受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综合分析,在该试验条件下0.2 g/L H_(3)BO_(3)在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均能促进野生蒙古莸种子的萌发成苗,可作为后续蒙古莸生产实践中的首选抗旱引发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莸 引发剂 萌发成苗 干旱胁迫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模拟放牧对青藏高原冬春草场牧草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16
作者 姜翠霞 胡长胜 +2 位作者 魏海燕 王宪举 丁路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73-1477,共5页
为探索青藏高原地区草畜高效管理模式,本试验采用刈割模拟家畜采食的方式在夏季牧草生长季(8月初,称作青草期)利用冬春草场,并在牧草生长季末(10月初,称作枯黄期)采集牧草和土壤样品,研究不同利用强度对牧草再生、生物量、品质以及土壤... 为探索青藏高原地区草畜高效管理模式,本试验采用刈割模拟家畜采食的方式在夏季牧草生长季(8月初,称作青草期)利用冬春草场,并在牧草生长季末(10月初,称作枯黄期)采集牧草和土壤样品,研究不同利用强度对牧草再生、生物量、品质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利用强度对牧草枯黄期地上生物量、牧草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不同草地利用强度处理组枯黄期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均显著低于青草期,而ADF和NDF的结果刚好相反(P<0.05);枯黄期重度利用草场牧草CP含量显著高于不利用组(P<0.05),中度利用强度0~1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在牧草生长季利用冬春草场(留茬2~4 cm),家畜不仅能够摄取优质的青绿牧草,而且不会降低牧草生育期总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冬场夏用 放牧管理 牧草品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