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旋后外旋型Ⅱ度及以上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多因素分析
1
作者 黄春桂 马亚飞 王军全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910-916,共7页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Ⅱ度及以上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0例旋后外旋型Ⅱ度及以上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Ⅱ度及以上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0例旋后外旋型Ⅱ度及以上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后踝评分分为优组(90~100分)73例,良组(75~89分)35例,可组(<50分)12例。比较3组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影响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优组与良、可组术后关节ROM(背伸、跖屈、内翻、外翻)以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组年龄≥50岁、旋后外旋型骨折Ⅳ度、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螺钉内固定、合并后踝骨折“T”形钢板固定、未放置引流管、存在感染、抗生素使用时间≥7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2.829,95%CI(1.049,7.628),P=0.040]、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OR=6.13,95%CI(1.153,32.593),P=0.033],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螺钉内固定[OR=10.785,95%CI(3.338,3.894),P=0.000]、合并后踝骨折“T”形钢板固定[OR=6.349,95%CI(1.869,21.560),P=0.003]是影响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结局为优者其ROM恢复较佳;年龄≥50岁、旋后外旋型骨折Ⅳ度、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螺钉内固定、合并后踝骨折“T”形钢板固定均影响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临床可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改善其术后功能恢复,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 后踝骨折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 被引量:9
2
作者 沈生军 杨杰山 龚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2-583,586,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5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23例,随访6个月以上,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6个月~2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5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23例,随访6个月以上,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6个月~2年,23例患者全部治愈无复发,评定术后疗效:优18例、良4例、差1例,平均治疗时间6.8d。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损伤小,恢复快,治疗时间短,术后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清理 置管术 灌洗术 化脓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泽清 唐保明 +2 位作者 谭军 钟浩 李钊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7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与人工骨混合物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植骨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青海本地脊柱结核患者32例,采用自体PRP与人工骨混合物进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的植骨融...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与人工骨混合物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植骨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青海本地脊柱结核患者32例,采用自体PRP与人工骨混合物进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的植骨融合术组为PRP组(16例),采用自体髂骨进行植骨融合为非PRP组(16例)。记录并分析患者术后VAS评分,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术后1周~2个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 PRP组和非PRP组患者的脊柱结核治疗均达到治愈。PRP组患者植骨融合时间、手术时间、治疗时间、术后1周~2个月CRP、ESR数值及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非PRP组,术后ODI评分高于非P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VAS评分(不包括供骨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PRP与人工骨混合物相较自体髂骨,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植骨融合术中具有明显优势,其应用不仅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有效避免了供骨区取骨后疼痛及其他并发症。最为明显的是,PRP-人工骨混合材料的植骨应用可大量缩短植骨融合的时间,为脊柱结核提供了有效且合理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脊柱结核 植骨融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40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得春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7期436-436,共1页
关键词 筋膜间隔综合征 下肢 外科手术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 治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镜下治疗距后三角骨损伤13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沈生军 杨杰山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9-420,423,共3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治疗距后三角骨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6月采用踝关节镜下治疗距后三角骨损伤13例,随访8个月以上,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8~36个月,评定术后疗效:优12例,良1例。结论采用踝关节镜下治疗距后三角骨损伤具...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治疗距后三角骨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6月采用踝关节镜下治疗距后三角骨损伤13例,随访8个月以上,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8~36个月,评定术后疗效:优12例,良1例。结论采用踝关节镜下治疗距后三角骨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时间短、术后效果可靠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距后三角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高原地区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建文 李玉 +3 位作者 黄勇 王梓 牛聪 张宝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3期284-290,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手术和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疗效,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的8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4...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手术和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疗效,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的8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40.0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3D打印组(38例)。分别采用常规手术及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对两组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VAS评分分别为(71.6±3.3) min、(19.5±1.6) mL、(2.5±1.4)次、(4.76±0.90)分,对照组分别为(94.5±9.2) min、(32.1±3.7) mL、(6.7±1.5)次、(7.29±1.12)分;对照组与3D打印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分别为(7.1±0.4)个月、73.81%,3D打印组分别为(6.7±0.3)个月、84.21%;两组之间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的疼痛程度,有助于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3D模型模拟手术 踝关节周围骨折 高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