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感染对胃黏膜屏障的影响及益生菌的干预效应
1
作者 李春霞 王学红 崔森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0期45-48,73,共5页
全球近一半人口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我国是Hp感染高发国家。慢性胃炎是我国人群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Hp感染是其发生的主要病因。在患有慢性胃炎的基础上,部分Hp感染者可能会发展为胃黏膜萎缩和/或肠化生,进一步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全球近一半人口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我国是Hp感染高发国家。慢性胃炎是我国人群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Hp感染是其发生的主要病因。在患有慢性胃炎的基础上,部分Hp感染者可能会发展为胃黏膜萎缩和/或肠化生,进一步增加患胃癌的风险。胃黏膜屏障是机体隔绝Hp的第一道防线,包括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上皮屏障、微循环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其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在Hp胃炎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益生菌可通过增强胃黏膜屏障,提高Hp根除率并减少治疗相关的副作用,从而在Hp胃炎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p感染对胃黏膜屏障的影响及益生菌的干预效应进行深入综合分析,为Hp胃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胃黏膜屏障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PDGF TXA2表达与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殷玉娟 耿惠 +2 位作者 冀林华 崔森 马婕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2期1351-135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栓素A2(TXA2)的表达与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HAPC男性患者22例为观察组,同期另选取长期居住于高海拔...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栓素A2(TXA2)的表达与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HAPC男性患者22例为观察组,同期另选取长期居住于高海拔地区男性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PDGF、TXA2的表达,并分析与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DGF、TXA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10、-3.027,P<0.05);观察组血小板指标较对照组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TXA2与血小板指标及凝血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HAPC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有异常,PDGF、TXA2表达升高,是HAPC患者对高原环境适应机制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凝血指标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栓素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激方案治疗低增生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耿惠 苏娟 +2 位作者 柴克霞 罗伟 李占全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08-509,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药物疗法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熊辉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6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司坦唑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治疗6个月...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司坦唑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对照组为3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6,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血象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司坦唑醇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体监测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干预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熊辉霞 陈宝安 丁家华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6期1413-1414,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小胶质细胞反应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见解 被引量:1
6
作者 易静静 圈启芳 马婕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一种微血管疾病,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影响所有视网膜细胞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同时作为视网膜的常驻单核细胞,其具有双重表型。在健康的视网膜中,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一种微血管疾病,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影响所有视网膜细胞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同时作为视网膜的常驻单核细胞,其具有双重表型。在健康的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通过释放神经保护因子和抗炎因子参与防御性免疫系统。然而,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引起的组织应激使小胶质细胞过度反应,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导致神经炎症。因此,本文就DR相关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其对DR的影响,讨论了调节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治疗该疾病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小神经胶质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