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个体差异较大的非均质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不同致病因素经不同发病机制引发。在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体主要通过神经、肾脏、激素(主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胰岛素抵抗等机制升高血压。经干预生活方...高血压是个体差异较大的非均质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不同致病因素经不同发病机制引发。在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体主要通过神经、肾脏、激素(主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胰岛素抵抗等机制升高血压。经干预生活方式和基于上述不同机制的多种降压药物联合降压后,高血压的控制已明显提升,但其发病率仍持续上升,20%~30%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利尿剂等3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后,血压仍持续>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目前高血压治疗仍是医学界的难题,进一步研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研究的重点。近年,随着对肠道宏基因组及代谢组学的应用发现,高血压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因此调节肠道菌群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降压途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展开更多
文摘高血压是个体差异较大的非均质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不同致病因素经不同发病机制引发。在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体主要通过神经、肾脏、激素(主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胰岛素抵抗等机制升高血压。经干预生活方式和基于上述不同机制的多种降压药物联合降压后,高血压的控制已明显提升,但其发病率仍持续上升,20%~30%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利尿剂等3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后,血压仍持续>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目前高血压治疗仍是医学界的难题,进一步研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研究的重点。近年,随着对肠道宏基因组及代谢组学的应用发现,高血压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因此调节肠道菌群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降压途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