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CP1调控棕色脂肪组织能量代谢及线粒体稳态 被引量:6
1
作者 关璐 刘川川 张瑞霞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2年第5期342-346,共5页
解耦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是线粒体内膜的核编码蛋白,主要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中表达,在调节能量代谢和线粒体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UCP1调节BAT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动力学稳态和线粒体自噬,... 解耦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是线粒体内膜的核编码蛋白,主要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中表达,在调节能量代谢和线粒体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UCP1调节BAT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动力学稳态和线粒体自噬,而三者的动态平衡有助于线粒体正常功能的发挥。本文主要对UCP1的结构与分布、UCP1调控BAT能量代谢相关机制、UCP1调控BAT线粒体稳态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P1 棕色脂肪组织 能量代谢 线粒体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感染对Balb/c小鼠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曹得萍 张耀刚 +3 位作者 姜博璠 李建华 庞明泉 陈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1-425,共5页
目的分析Balb/c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后脾脏和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感染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Balb/c小鼠脾脏和血液中T、B、Th1、Th2、Treg、NK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脾脏B、Th1、Th2、Treg细胞... 目的分析Balb/c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后脾脏和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感染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Balb/c小鼠脾脏和血液中T、B、Th1、Th2、Treg、NK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脾脏B、Th1、Th2、Treg细胞在多房棘球蚴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Th1和Th2细胞在多房棘球蚴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h1=3.669,P<0.01;tTh2=4.302,P<0.01)。脾脏B、Th1、Th2、Treg细胞在细粒棘球蚴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3.396,P<0.05;tTh1=3.539,P<0.05;tTh2=3.731,P<0.05;tTreg=2.197,P<0.05);血液B、NK、Th1、Th2细胞在细粒棘球蚴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2.125,P<0.05;tNK=3.569,P<0.05;tTh1=6.532,P<0.05;tTh2=4.463,P<0.05)。结论小鼠脾脏B、Th1、Th2、Treg细胞在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感染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多房棘球蚴感染组血液中Th1和Th2细胞有变化,细粒棘球蚴感染组血液中B、NK、Th1和Th2细胞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多房棘球蚴 BALB/C小鼠 脾脏 血液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预处理hUCMSC-Exos通过抑制肺血管EndMT缓解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玉香 刘川川 +6 位作者 张晴晴 黄攀 刘红 马有刚 王小波 王亚婷 马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93-2203,共11页
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CMSC-Exos)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肺血管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的影响。方法:(1)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原代hUCMSCs,用超滤法提取hUCMSC-Exos并鉴定。(2)将24只SPF级雄性SD大... 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CMSC-Exos)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肺血管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的影响。方法:(1)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原代hUCMSCs,用超滤法提取hUCMSC-Exos并鉴定。(2)将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N)组、低氧(H)组、低氧+常氧hUCMSC-Exos组和低氧+低氧预处理hUCMSC-Exos组,每组6只。H组及各干预组大鼠置于模拟海拔5000 m低氧环境的低压氧舱中,并于低氧第3、5、7、10和14天经尾静脉注射常氧hUCMSC-Exos、低氧预处理hUCMSC-Exos或等体积PBS。造模21 d后检测各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3)将人肺小动脉内皮细胞(HPAECs)饥饿12 h后随机分为常氧对照(N-Con)组、低氧模型(H-Con)组、低氧+常氧hUCMSC-Exos组和低氧+低氧预处理hUCMSC-Exos组。Transwell实验和小管形成实验检测HPAECs迁移和小管形成能力;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HPAECs中CD3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血管和HPAECs中CD31、VE-cadherin、α-SMA和vimentin蛋白水平。结果:(1)低氧21 d可成功构建HPH大鼠模型,且肺血管发生EndMT。与N组相比,H组大鼠RVSP、RVHI、血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率(WA%)和血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率(WT%)显著升高(P<0.01),肺血管管壁增厚,且肺血管中CD31和V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α-SMA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H组相比,经常氧或低氧预处理hUCMSC-Exos干预后大鼠RVSP、RVHI、WA%和WT%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肺血管重构减轻,且低氧预处理hUCMSC-Exos显著抑制HPH肺血管重构和EndMT的形成。(2)低氧处理HPAECs 48 h可诱导细胞发生迁移、小管形成和End-MT。与H-Con组相比,经低氧预处理hUCMSC-Exos干预后细胞迁移和小管形成显著减少(P<0.01),CD31和V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或P<0.01),α-SMA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低氧预处理hUCMSC-Exos通过抑制肺血管EndMT而缓解HPH肺血管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处理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内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