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79例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840-1841,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79例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79例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免疫能力与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CD4、CD4/CD8和NK...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79例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79例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免疫能力与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CD4、CD4/CD8和NK细胞检测治疗后较治疗前有较好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原发性肝癌 免疫功能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或C期肝细胞癌 被引量:5
2
作者 于海东 郭应兴 +3 位作者 雷振武 杨海明 孙世蒙 马存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B或C期肝细胞癌(HCC)效果,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BCLC B或C期HCC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归入观察组(46例,接受HAIC联合仑伐替尼治疗...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B或C期肝细胞癌(HCC)效果,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BCLC B或C期HCC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归入观察组(46例,接受HAIC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及对照组(58例,仅接受HAIC);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以Cox回归分析评估OS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1年,组间mRECIST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单一HAIC,HAIC联合仑伐替尼[风险比(HR)=0.425,95%CI(0.255,0.791)]可延长患者OS;相比治疗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AFP≥400μg/ml、瘤灶数目≥3及BCLC C期,治疗前ECOG评分0、AFP<400μg/ml、瘤灶数目≤2及BCLC B期均为HCC患者OS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HAIC联合仑伐替尼治疗BCLC B期或C期HCC安全、有效;治疗前ECOG评分、血清AFP水平、瘤灶数目及BCLC分期均为OS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疗法 癌症 局部灌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临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雷振武 汪浩杰 +2 位作者 李玉彪 孙世蒙 吴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采用PSE术治疗的青海省西宁市地区6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亢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7、30、90 d...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采用PSE术治疗的青海省西宁市地区6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亢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7、30、90 d检测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计数变化。结果 PSE术技术成功率为100%。66例患者PSE术后1、7、30、90 d平均WBC计数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30、90 d平均PLT计数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E术治疗高海拔地区脾亢患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脾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马存凯 郭应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therapy embolization,TACE)联合高强度超声聚焦(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刀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13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TACE联合HIFU刀治疗组与单纯T...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therapy embolization,TACE)联合高强度超声聚焦(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刀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13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TACE联合HIFU刀治疗组与单纯TACE治疗组,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经TACE联合HIFU刀治疗后,肝癌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缓解;肝癌瘤体缩小;治疗后3年生存率提高(P<0.05)。结论:TACE+HIFU刀联合治疗可提高中晚期肝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灌注化疗联合SOX全身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雷进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2-59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化疗(介入治疗)联合SOX全身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AG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初诊为AGC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化疗(介入治疗)联合SOX全身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AG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初诊为AGC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SOX全身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联合SOX全身化疗方案,21 d为1个周期,按照WHO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近期临床疗效,按照WHO抗肿瘤治疗毒副作用标准进行毒副作用评价。从术后第1个月开始每个月进行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直至患者去世,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评价远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7%(33/43)和53.5%(2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9,P<0.05)。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00.0 d和377.5 d,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8,P=0.007)。结论介入治疗联合SOX全身化疗方案的近期临床疗效和远期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纯SOX全身化疗方案,并且安全性与之相当,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结果 生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P-糖蛋白表达与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疗效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吴照宇 郭应兴 +1 位作者 雷进元 于海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4-417,426,共5页
目的检测肝癌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编码产物P-gp(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疗效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来我... 目的检测肝癌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编码产物P-gp(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疗效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来我院行肝穿刺检查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各组肝组织中MDR1的mRNA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切除后的肝癌组织P-gp的表达。根据P-gp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分析P-gp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术后TACE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癌组患者肝脏组织中MDR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肝癌组MDR1的mRNA/正常水平>2的患者76例,MDR1的mRNA/正常水平<2的患者32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gp呈棕黄色,主要表达于肝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其中P-gp蛋白阴性患者(非耐药组)35例,阳性患者(耐药组)73例。非耐药组患者化疗有效率(74.28%)明显高于耐药组患者(43.28%)(P<0.05)。非耐药组1、2年累积生存率为77.14%和42.86%,明显高于耐药组(54.12%和27.40%,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MDR1编码产物P-gp异常过表达与肿瘤化疗耐药性相关,提示其可作为临床术后化疗用药的指导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 多药耐药 MDR1 P-GP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构建: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戴娆 马存凯 +2 位作者 李玉彪 雷振武 郭应兴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90-598,共9页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4月至2019年4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371例,均经头部CT和(或)DSA确诊为动脉...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4月至2019年4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371例,均经头部CT和(或)DSA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71例患者均生于青海省,在本地生活时间>1年,按7∶3比例,将其随机分配为建模组(270例)和验证组(10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术后24个月的临床随访,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对建模组预后良好(192例)和预后不良(78例)患者进行人口学特征及临床资料的比较,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藏族、高海拔(海拔≥2500 m)等;临床资料包括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吸烟史、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血红蛋白>175 g/L)、颅内压升高(脑脊液压力>180 mmH 2O)、Hunt-Hess量表评分4~5分、改良Fisher量表评分、院内术后并发症(缺血、出血性并发症)等。以建模组患者预后不良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参数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风险变量,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应用Bootstrap法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通过一致性指数确定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指数越接近1.0表示模型的区分度越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法判断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模型曲线与所有患者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净获益曲线的临界概率范围越大,说明临床实用性越好。绘制校准曲线,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预测模型的校准度,P>0.05表示校准度较好。结果(1)建模组与验证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及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270例建模组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分别为192、78例。预后不良患者居住高海拔地区、藏族、颅内压增高、Hunt-Hess量表评分4~5分、血红蛋白升高、院内术后并发症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4.4%(58/78)比41.1%(79/192),χ^(2)=24.480;59.0%(46/78)比22.4%(43/192),χ^(2)=33.585;34.6%(27/78)比12.0%(23/192),χ^(2)=18.835;80.8%(63/78)比39.1%(75/192),χ^(2)=38.619;55.1%(43/78)比20.3%(39/192),χ^(2)=31.793;14.1%(11/78)比2.6%(5/192),χ^(2)=13.155;均P<0.01]。建模组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患者其余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海拔地区(OR=5.117,95%CI:2.453~10.676)、藏族(OR=3.615,95%CI:1.785~7.322)、颅内压增高(OR=2.665,95%CI:1.130~6.286)、Hunt-Hess量表评分4~5分(OR=6.671,95%CI:3.137~14.186)、血红蛋白升高(OR=3.032,95%CI:1.475~6.233)、院内术后并发症(OR=4.763,95%CI:1.223~18.553)均为破裂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4)构建列线图,显示Hunt-Hess量表评分4~5为100.0分,颅内压增高为51.3分,高海拔地区为85.0分,藏族为68.2分,血红蛋白升高为59.0分,院内术后并发症为82.0分。建模组和验证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73、0.852,表示模型区分度较好。(5)临床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临界概率为0.25~0.98,验证组临界概率为0.25~0.95,预测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均有较好的临床运用效果。(6)校准度分析结果显示,建模组(Hosmer-Lemeshow检验,χ^(2)=9.963,P=0.256)及验证组(Hosmer-Lemeshow检验,χ^(2)=8.256,P=0.214)校准预测与未校准预测曲线走向一致且靠拢,校准曲线表现良好。结论单中心结果显示,青海地区破裂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术患者,居住高海拔地区、藏族、颅内压增高、Hunt-Hess评分4~5分、血红蛋白升高、院内术后并发症可增加其远期不良预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塞 治疗性 高海拔 远期预后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静脉压力梯度等多因素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评估初步探讨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世蒙 牟玉珍 +3 位作者 于海东 李玉彪 马存凯 雷振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压力梯度(PPG)、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冠状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及肝纤维化指标等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 目的探讨门静脉压力梯度(PPG)、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冠状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及肝纤维化指标等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拟行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患者106例,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统计所有患者术前PPG、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验、胃镜检查、核医学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造影等资料。结果出血组、未出血组患者伴腹水、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胃冠状静脉直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直径、PPG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透明质酸钠(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ⅣC)均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粘连蛋白(L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因素评分相比,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因素评分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更高。结论以PPG为核心的多因素评分评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单一因素评估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曲张静脉高危患者中HA、PⅢNP、ⅣC明显增高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能降低破裂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压力梯度 门静脉高压症 食管静脉曲张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孙世蒙 郭应兴 +1 位作者 雷振武 汪浩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8-671,共4页
目前以TACE为基础的联合介入治疗方法 ,均可在不同程度控制原发性肝细胞癌(PHC)进展的同时达到缓解门静脉高压、解除门静脉阻塞、控制顽固性腹水、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概率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该文就近年国内外TACE... 目前以TACE为基础的联合介入治疗方法 ,均可在不同程度控制原发性肝细胞癌(PHC)进展的同时达到缓解门静脉高压、解除门静脉阻塞、控制顽固性腹水、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概率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该文就近年国内外TACE联合其它介入方法治疗PHC伴门静脉癌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诱导阿苯达唑热敏脂质体杀伤原头蚴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王梦莹 张静 +3 位作者 叶彬 张潞渝 赵毅峰 赵海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358-2362,共5页
目的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诱导阿苯达唑热敏脂质体(Albendazolethermosensitive liposomes,TSL-ABZ)杀伤原头蚴的效果。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阿苯达唑热敏脂质体。设立假照超声组,单纯HIFU组,H... 目的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诱导阿苯达唑热敏脂质体(Albendazolethermosensitive liposomes,TSL-ABZ)杀伤原头蚴的效果。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阿苯达唑热敏脂质体。设立假照超声组,单纯HIFU组,HIFU+ABZ水剂100μL组,HIFU+TSL-ABZ 100μL组,HIFU+TSL-ABZ 200μL组,HIFU+TSL-ABZ 300μL组,HIFU+TSL-ABZ 600μL组,HIFU+TSL-ABZ 1 000μL组,实验组为原头蚴悬液1 m L加入含不同浓度的脂质体PBS缓冲液1 m L,每组均予以HIFU 75W×12 s进行照射,处理后悬液行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原头蚴形态改变并计数死亡率;琼脂糖固定原头蚴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制备的阿苯达唑热敏脂质体形态规则且分散性良好,与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使用后,对原头蚴的杀伤有很好的效果。其中HIFU+TSL-ABZ 1 000μL组杀伤效果最为显著,形态观察可见皮层破坏严重,钙颗粒消失,空泡化明显,头钩脱落,部分结构甚至消失,死亡率较其他各组更高[(88.25±0.01),(P<0.01)]。结论 HIFU联合TSL-ABZ对原头蚴的杀伤效果均优于单纯使用HIFU照射。HIFU功率一定时,在一定TSL-ABZ浓度范围内,原头蚴的死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头蚴 高强度聚焦超声 阿苯达唑 热敏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