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量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玉福 刘景莉 《青海农林科技》 2006年第2期10-12,18,共4页
试验地点在青海省土壤肥力中等的川水地,采用单因素设计,随机取样。试验结果显示,氮、磷肥施用量较高时,有效分蘖、单位穗数增加;氮肥中等用量时,有效粒数增加;氮、磷肥用量过高时,千粒重降低,麦地疯长;低肥状况时,千粒重也降低。每公... 试验地点在青海省土壤肥力中等的川水地,采用单因素设计,随机取样。试验结果显示,氮、磷肥施用量较高时,有效分蘖、单位穗数增加;氮肥中等用量时,有效粒数增加;氮、磷肥用量过高时,千粒重降低,麦地疯长;低肥状况时,千粒重也降低。每公顷施尿素525kg、过磷酸钙615kg时,单位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三项指标最大,产量最高,是该类地区理想的施肥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磷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草地早熟禾生长节律的研究
2
作者 杨时海 马玉寿 +2 位作者 施建军 王彦龙 严青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6年第4期8-10,共3页
通过对黄河源区草地早熟禾生长节律的研究,论述了草地早熟禾生育期、分蘖、株高及地上生物量的发育规律和动态。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在海拔3 780m的果洛州玛沁县一般于4月下旬返青,9月上旬成熟,生育期为134d左右;分蘖数与单株分蘖数在... 通过对黄河源区草地早熟禾生长节律的研究,论述了草地早熟禾生育期、分蘖、株高及地上生物量的发育规律和动态。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在海拔3 780m的果洛州玛沁县一般于4月下旬返青,9月上旬成熟,生育期为134d左右;分蘖数与单株分蘖数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分别为240株/0.25m2,7.5个/株,分蘖速率在成熟期最大为0.143个/株.d-1;株高到成熟期达到93.6cm,日均增高在拔节—抽穗期最大为2.33cm;地上生物量在成熟期达到最高为530g/m2,日均增重在拔节—抽穗期达到最大值为7.474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草地早熟禾 生长节律 分蘖 株高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防除春麦田野燕麦田间试验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红琴 郭青云 +1 位作者 耿贺利 张丽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5-147,共3页
2004年和2005年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试验田进行了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防除春麦田野燕麦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100.05、199.5、300.0、400.5g/hm2对春小麦田的野燕麦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在试验剂量下对春小麦安全... 2004年和2005年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试验田进行了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防除春麦田野燕麦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100.05、199.5、300.0、400.5g/hm2对春小麦田的野燕麦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在试验剂量下对春小麦安全,有增产作用。田间使用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以199.5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 春麦田 野燕麦 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纤维素复合酶在舍饲牦牛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被引量:5
4
作者 姜桂侠 薛白 《饲料工业》 2007年第12期13-14,共2页
选择18头临床表现健康的3岁左右的去势公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试验1组为对照组,试验2、3组为饲用纤维素复合酶的试验组,方法分别为:将酶制剂加到精料中和喷洒在麦秸秆草上。结果表明,试验的3个组之间牦牛的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g... 选择18头临床表现健康的3岁左右的去势公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试验1组为对照组,试验2、3组为饲用纤维素复合酶的试验组,方法分别为:将酶制剂加到精料中和喷洒在麦秸秆草上。结果表明,试验的3个组之间牦牛的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3079.9g、2966.57g、2953.23g。干物质消化率和日增重分别为:对照组为54.56%和222.23g、试验2组为59.13%和317.46g、试验3组为60.74%和301.59g。经分析,干物质消化率和日增重一样,两个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呈明显提高趋势(P<0.01),但两个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饲用纤维素复合酶 日采食量 消化率 日增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地表能量分配的动态变化(英文)
5
作者 张法伟 李红琴 +1 位作者 李英年 赵亮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4-22,共9页
依据中国通量网2005年在青藏高原高寒湿地观测的地表能量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湿地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及非生物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潜热通量是地表有效能量的主要消耗部分,净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呈现出明显的单峰... 依据中国通量网2005年在青藏高原高寒湿地观测的地表能量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湿地地表能量分配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及非生物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潜热通量是地表有效能量的主要消耗部分,净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式变化,分别在8月和7月达到其最大值,显热通量在8月达到最大,而后缓慢降低。降雨能显著降低能量通量的各分量。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净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与非生物要素的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显热通量的相关性则较差。能量平衡比率平均为50.7%,其在生长季节明显高于非生长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能量分配 涡度相关 高寒湿地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3种主要植被类型的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光合速率的比较
6
作者 张法伟 李英年 +4 位作者 李红琴 王勤学 杜明远 赵亮 汪诗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42-448,共7页
以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涡度相关系统连续观测的CO2通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青藏高原的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和高寒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等3种主要植被类... 以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涡度相关系统连续观测的CO2通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青藏高原的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和高寒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等3种主要植被类型在2005年植物生长季(6-9月)的表观量子产额(a)、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呼吸速率(Reco)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植被类型白天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和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存在明显的直角双曲线关系(P<0.05),其a、Pmax和Reco呈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在生长季初期(6月)最小,在7月或8月份达到最大;高寒矮嵩草草甸的a、Pmax和Reco大于灌丛草甸和沼泽化草甸,而后两者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涡度相关 表观量子产额 最大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