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4个牦牛群体父系遗传分子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曹萍 李瑞哲 +7 位作者 陈生梅 薛斌 韩生兰 梅萨 达桑 才加 孙永刚 马志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48-3957,共10页
【目的】探究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牦牛的父系起源、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水平以及分化状况。【方法】通过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分型,利用5个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Y-SNPs)标记(SRY4、USP9Y、UTY19、AMELY3和OFD1Y10)和1个... 【目的】探究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牦牛的父系起源、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水平以及分化状况。【方法】通过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分型,利用5个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Y-SNPs)标记(SRY4、USP9Y、UTY19、AMELY3和OFD1Y10)和1个Y染色体微卫星(Y-STR)标记(INRA189)对玛多、久治、甘德、班玛4个牦牛群体共144头牦牛个体进行父系遗传分析。通过软件计算单倍型多样度(Hd)和群体间固定分化指数(Fst),评估各牦牛群体的父系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利用Mega 5.05和Network 10.1软件分别构建UPGMA树状图和网络中介图,探究各牦牛群体间的父系遗传关系和群体结构组成。【结果】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4个牦牛群体中共鉴定出7种Y染色体单倍型。玛多、久治、甘德、班玛牦牛群体分别鉴定出6、4、4、4种单倍型。玛多、班玛牦牛群体中分别检测到2种(H2Y1和H3Y1)和1种(H7Y1)特有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4个牦牛群体的父系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Hd=0.506),其中玛多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高(Hd=0.632),甘德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低(Hd=0.324)。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除班玛牦牛与甘德、玛多牦牛群体间均呈中等遗传分化外(0.05<Fst<0.15),其他牦牛群体间分化程度均较弱(0<Fst<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个牦牛群体明显地聚为2类,其中久治、玛多牦牛群体最先聚在一起,再与甘德牦牛群体聚为一类,而班玛牦牛群体单独为一类。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除班玛牦牛群体由1个父系支系(Y1)组成外,其他3个牦牛群体均由2个父系支系(Y1和Y2)组成。【结论】本研究基于Y染色体分子标记初步揭示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4个牦牛群体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分化程度和群体遗传结构,4个牦牛群体拥有较为丰富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存在2个父系起源;群体间父系遗传分化程度较弱,但父系遗传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当地牦牛遗传资源的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遗传多样性 父系起源 群体结构 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 Y染色体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门源白牦牛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及母系起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生梅 马志杰 +3 位作者 李瑞哲 尕布藏 李文浩 艾德强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第2期15-18,共4页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青海省门源白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背景,本研究对31头门源白牦牛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进行测定和比对分析,确定其多态位点和单倍型数目,计算核苷酸多样度、单倍型多样度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大小,并构建...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青海省门源白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背景,本研究对31头门源白牦牛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进行测定和比对分析,确定其多态位点和单倍型数目,计算核苷酸多样度、单倍型多样度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大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门源白牦牛mtDNA D-loop区序列长度为892~896bp,排除5处插入/缺失后共发现38处多态位点,包括24处单一变异位点和14处简约信息位点;依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13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901±0.030,核苷酸多样度为0.006±0.004,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5.17,提示门源白牦牛具有较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以普通牛为外群,邻接法(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3种单倍型分为明显的2个分支,表明门源白牦牛有2个母系起源。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门源白牦牛具有较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由2个母系遗传分支组成,具有2个母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白牦牛 MTDNA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母系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同德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广祯 马志杰 +4 位作者 赵学军 陈生梅 刘书杰 林元 李文浩 《中国牛业科学》 2021年第3期17-21,共5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青海省同德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背景。[方法]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和扩增产物双向测序技术,对60头(32♂,28♀)同德牦牛mtDNA D-loop区序列进行了测定。经人工核实校对序列后,使用BioEdit、DnaS...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青海省同德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背景。[方法]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和扩增产物双向测序技术,对60头(32♂,28♀)同德牦牛mtDNA D-loop区序列进行了测定。经人工核实校对序列后,使用BioEdit、DnaSP、Arlequin和Network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综合分析其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同德牦牛mtDNA D-loop区序列长度在890-894 bp之间,排除12处插入/缺失后共检测到59处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有17处,简约信息位点42处;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31种单倍型,其中H8为优势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935±0.023,核苷酸多样度为0.012±0.006。与青海其他牦牛品种(群体)(如高原、环湖、大通牦牛等)相比,同德牦牛单倍型多样度较高,表明其具有较为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使用MJ法(Median-Joining)构建的网络关系图显示:同德牦牛31种单倍型分布在A、B、C、D和E 5种单倍型组中,且其可分为2大母系支系,表明同德牦牛拥有2个母系起源。[结论]同德牦牛群体具有较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由分布于2个母系遗传分支的5个单倍型组(即A、B、C、D和E)个体组成,具有2个母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MTDNA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格尔木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及支系组成 被引量:6
4
作者 白诗睿 马志杰 +5 位作者 李广祯 杨振菲 陈生梅 谢银禄 郭东风 陈立 《中国牛业科学》 2022年第2期33-38,共6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青海省格尔木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其遗传背景。[方法]对49头格尔木牦牛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后使用DnaSP 5.10.01、Arlequin 3.11和MEGA 5.05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确定其多态位点和单...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青海省格尔木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其遗传背景。[方法]对49头格尔木牦牛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后使用DnaSP 5.10.01、Arlequin 3.11和MEGA 5.05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确定其多态位点和单倍型数目,计算核苷酸多样度和单倍型多样度大小,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在截取的618 bp格尔木牦牛D-loop区分析序列中,排除1处插入(缺失)后共检测到45处多态位点,包括10处单一多态位点和35处简约信息位点;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18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4为优势单倍型,核苷酸多样度为0.015±0.008,单倍型多样度为0.911±0.022。与野牦牛及大通、天祝、金川等其他家牦牛品种相比,格尔木牦牛群体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值均较高,表明该群体具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以美洲野牛为外群,邻接法(即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格尔木牦牛群体18种单倍型分布在A、B、C、D和G 5种单倍型组中,且聚为3个大的分支,提示格尔木牦牛由3个母系支系组成,拥有3个母系起源。[结论]格尔木牦牛群体具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由3个母系支系组成,推测其有3个母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尔木牦牛 MTDNA D-LOOP区 母系遗传多样性 支系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柴达木牛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系统发育分析
5
作者 魏旭东 刘瑞林 +9 位作者 李瑞哲 张卫忠 王启辉 赵海明 郭卫兴 许正全 尕藏当周 韩赟 雷初朝 马志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从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究柴达木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与其他黄牛品种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60头柴达木牛进行重测序,获取每个个体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全序列,并从GenBank下载已公布的我国5个... 【目的】从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究柴达木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与其他黄牛品种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60头柴达木牛进行重测序,获取每个个体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全序列,并从GenBank下载已公布的我国5个北方黄牛品种(即蒙古牛、西藏牛、哈萨克牛、延边牛和安西牛)和2个国外培育品种(荷斯坦牛和日本和牛)的共129条线粒体全基因组相应序列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柴达木牛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变异,明确其母系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遗传结构组成、母系遗传背景及与我国北方部分地方黄牛品种、国外培育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结果】①60头柴达木牛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共发现346个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51个,简约信息位点295个;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37种单倍型(H1~H37)。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柴达木牛线粒体基因组单倍型多样度为(0.9810±0.0060),核苷酸多样度为(0.0033±0.0002),提示其拥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②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柴达木牛拥有普通牛和瘤牛2大母系支系,且以普通牛T支系为主,拥有T1、T2、T3、T4、I1和I2共6种亚单倍型组,提示柴达木牛拥有普通牛和瘤牛血统,有两个母系起源。③群体遗传分化分析表明,柴达木牛与蒙古牛、西藏牛、哈萨克牛、延边牛、日本和牛遗传分化程度均很弱,而与安西牛、荷斯坦牛达到中等遗传分化程度。④聚类分析显示,柴达木牛与蒙古牛聚类关系最近,与西藏牛、哈萨克牛、安西牛、延边牛聚类关系相对较近,与日本和牛、荷斯坦牛聚类关系较远,其聚类结果与分化程度基本一致。【结论】柴达木牛拥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由普通牛和瘤牛两个母系支系组成,含有T1、T2、T3、T4、I1和I2共6种亚单倍型组,推测其有2个母系起源。柴达木牛与蒙古牛亲缘关系最近,与西藏牛、哈萨克牛、延边牛、安西牛遗传关系较近,而与日本和牛、荷斯坦牛遗传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牛 MTDNA 母系起源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无角欧拉羊羔羊体重与体尺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庄蕾 阎明毅 +6 位作者 余忠祥 张强龙 唐燕花 多杰才让 唐燕青 李永钦 吴森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第6期11-15,共5页
为探究无角欧拉羊体重与体尺性状的相互关系,利用SPSS软件对653只无角型欧拉羊公羔羊体重与体尺性状进行分析,以体高(X_(1))、体长(X_(2))、胸宽(X_(3))、胸深(X_(4))、尻宽(X_(5))、胸围(X_(6))为自变量,体重(Y)为因变量,采用线性回归... 为探究无角欧拉羊体重与体尺性状的相互关系,利用SPSS软件对653只无角型欧拉羊公羔羊体重与体尺性状进行分析,以体高(X_(1))、体长(X_(2))、胸宽(X_(3))、胸深(X_(4))、尻宽(X_(5))、胸围(X_(6))为自变量,体重(Y)为因变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无角型欧拉羊体重与体尺性状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其中体高、胸深、胸围这3个体尺性状与体重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由大到小为体高(0.544)>胸围(0.429)>胸深(0.324),体高、胸深、胸围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体重的影响极大,因此得到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0.425X1+0.253X6+0.122X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羊 无角型 体重 体尺性状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的转录组学分析
7
作者 李瑞哲 马志杰 +3 位作者 李文浩 孙永刚 韩银仓 陈生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9-1287,共9页
【目的】研究牦牛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的转录组学差异,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取5头4岁左右公牦牛皮下脂肪、肌间脂肪和肾周脂肪样品,RNA-seq分析转录组情况,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富集到的通路。【结果】牦牛3个脂肪组织间共同表达基因... 【目的】研究牦牛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的转录组学差异,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取5头4岁左右公牦牛皮下脂肪、肌间脂肪和肾周脂肪样品,RNA-seq分析转录组情况,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富集到的通路。【结果】牦牛3个脂肪组织间共同表达基因12671个,在皮下和肌间、皮下和肾周、肌间和肾周分别筛选到556个、874个、1660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路富集分析表明不同部位脂肪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胞外基质、细胞增殖与分化等通路。【结论】牦牛3个部位的脂肪组织具有不同的转录组学特征,为牦牛不同脂肪组织的调控规律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皮下脂肪 肌间脂肪 肾周脂肪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型牦牛ACACA基因多态性与泌乳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永刚 桂林生 +1 位作者 吴森 韩银仓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第2期19-23,共5页
以235头高原型牦牛为研究材料,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检测ACACA基因5’UTR上存在的SNPs,并分析其与牦牛泌乳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ACACA基因5’UTR上存在2个SNP,分别为g.43478T>A和g.43569C>T,均存在3种基因型;χ2检验表明,两个... 以235头高原型牦牛为研究材料,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检测ACACA基因5’UTR上存在的SNPs,并分析其与牦牛泌乳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ACACA基因5’UTR上存在2个SNP,分别为g.43478T>A和g.43569C>T,均存在3种基因型;χ2检验表明,两个位点均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且为中度多态(0.50>PIC>0.25)。与泌乳性状关联性分析发现g.43478T>A位点上的AA基因型泌乳性状表现最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极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1);g.43569C>T位点上的不同基因型的泌乳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单倍型和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两个位点存在4种单倍型,位点间不存在强的连锁性(r2=0.027)。进一步分析双倍型发现H2H2个体的乳脂率极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双倍型(P<0.01),不同双倍型之间乳蛋白率和乳糖率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型牦牛 ACACA基因 DNA测序 泌乳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DNA D-loop序列探究门源白牦牛与天祝白牦牛间的遗传差异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广祯 马志杰 +2 位作者 陈生梅 尕布藏 李瑞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47-1654,共8页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青海省门源白牦牛与甘肃省天祝白牦牛间的母系遗传差异,本研究对31头门源白牦牛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进行测定,结合GenBank中已报道的235条天祝白牦牛相应序列,对共计266条白牦牛D-loop序列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青海省门源白牦牛与甘肃省天祝白牦牛间的母系遗传差异,本研究对31头门源白牦牛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进行测定,结合GenBank中已报道的235条天祝白牦牛相应序列,对共计266条白牦牛D-loop序列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截取的638 bp白牦牛D-loop区分析序列中,排除64处插入或缺失后共检测到80个多态位点,包括5个单一多态位点和75个简约信息位点。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56种单倍型,其中门源白牦牛拥有特有单倍型7种,天祝白牦牛包含特有单倍型43种,二者共享的单倍型只有2种。门源白牦牛单倍型只分布在A、B和C单倍型组中,而天祝白牦牛单倍型分布在A、B、C、D、E和F单倍型组中,并含有4种普通牛单倍型序列,提示天祝白牦牛中存在普通牛遗传渗入。门源白牦牛单倍型多样度为0.862,核苷酸多样度为0.007,而天祝白牦牛单倍型多样度为0.946,核苷酸多样度为0.014,表明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门源白牦牛。门源白牦牛与天祝白牦牛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14,表明2个品种(群体)间呈中等分化水平。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56种单倍型可分为2个明显的分支(即Ⅰ和Ⅱ),表明白牦牛有2个母系起源。综上所述,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门源白牦牛,门源白牦牛母系遗传多样性较低;2个品种(群体)间呈中等遗传分化水平,天祝白牦牛存在一定程度的普通牛基因渗入;2个品种(群体)均由2个母系支系组成,提示白牦牛有2个母系起源。鉴于2个品种(群体)间呈中等遗传分化水平,且都拥有特有的单倍型遗传信息,故建议将其均作为独立的“遗传单元”进行遗传资源保护进而开展保种和选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牦牛 MTDNA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分化 母系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遗传育种技术发展历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星星 许发芳 +7 位作者 王磊 韩启春 杨迎春 张智德 莫华山 周桂花 张陆德 吴国芳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第6期55-61,共7页
为探究动物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本文依据目前动物遗传育种的发展主线,结合畜禽育种现状,从传统育种技术到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并对各类育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和比较,以期对从事动物遗传育种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思路... 为探究动物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本文依据目前动物遗传育种的发展主线,结合畜禽育种现状,从传统育种技术到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并对各类育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和比较,以期对从事动物遗传育种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育种技术 数量遗传学 现代育种技术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多糖对低氧环境下猪睾丸间质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金婷 许发芳 +6 位作者 王磊 罗璇 马玉红 张剑搏 黄伟华 尚月军 吴国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41-2450,共10页
本研究探讨了红景天多糖(rhodiola sachalinensis polysaccaride, RSP)对缺氧条件下猪睾丸间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筛选出RSP的最适宜浓度和预处理时间;设正常组、低氧组、低氧+RSP组,流式细胞术检... 本研究探讨了红景天多糖(rhodiola sachalinensis polysaccaride, RSP)对缺氧条件下猪睾丸间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筛选出RSP的最适宜浓度和预处理时间;设正常组、低氧组、低氧+RSP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RT-qPCR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CCND1、CDK4、IL-6、TNF-a、Bcl-2、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p21、JNK、p-JNK、p53表达水平。低氧条件下,猪睾丸间质细胞活力下降,经0.012 5mg·mL^(-1) RSP预处理18 h后,细胞活力有所提高。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SP能缓解猪睾丸间质细胞低氧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RSP显著上调Bcl-2、CCND1、CDK4的表达(P<0.05),下调TNF-α、IL-6、Bax、Caspase-3、p21、p53、pJNK/JNK的表达(P<0.05)。RSP能保证低氧环境下猪睾丸间质细胞由S期进入G2期,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推测RSP通过p53/p21和JNK通路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多糖 睾丸间质细胞 低氧环境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日粮不同氨基酸平衡模式对藏香猪生产性能、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俊峰 王磊 +2 位作者 吴国芳 万里 张志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113,共9页
为探究低蛋白质(LP)日粮不同氨基酸(AA)平衡模式对藏香猪生产性能、肉品质的影响,选取4月龄健康藏香猪36头,按照平均体重接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栏,每个栏4头猪,分别饲喂藏香猪肉氨基酸比例日粮(TPM组)、中国NYT 2004地方猪氨... 为探究低蛋白质(LP)日粮不同氨基酸(AA)平衡模式对藏香猪生产性能、肉品质的影响,选取4月龄健康藏香猪36头,按照平均体重接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栏,每个栏4头猪,分别饲喂藏香猪肉氨基酸比例日粮(TPM组)、中国NYT 2004地方猪氨基酸比例日粮(NYT组)、美国NRC 2012猪营养氨基酸比例日粮(NRC组)。结果表明:(1)NYT组、NRC组的末体重较TPM组分别提高35.60%、46.92%(P<0.05),平均日增重较TPM组分别提高74.77%、98.45%(P<0.05),平均日采食量较TPM组分别提高8.19%、22.72%(P<0.05),料重比较TPM组分别降低37.64%、38.15%(P<0.05)。(2)NYT组、NRC组的胴体重较TPM组分别提高54.40%、94.97%(P<0.05),眼肌面积较TPM组分别提高78.70%、118.70%(P<0.05),屠宰率较TPM组分别提高13.81%、30.51%(P<0.05)。(3)NRC组熟肉率较TPM组提高7.75%,肉色b降低22.46%(P<0.05)。(4)NRC组肌肉中辛酸、十三酸、花生酸、二十四碳酸、棕榈油酸、十七碳酸、芥酸、神经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较TPM组提高66.66%、85.71%、50.00%、50.00%、200.00%、32.54%、37.68%、100.00%、33.33%(P<0.05),而棕榈酸、二十三碳酸、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二十碳三烯酸含量较TPM组降低33.33%、33.33%、51.08%、14.86%(P<0.05),NYT组、NRC组共轭亚麻酸较TPM组提高13.66%、19.43%(P<0.05),γ-亚麻酸较TPM组降低11.80%、10.07%(P<0.05),α-亚麻酸较TPM组降低20.54%、17.07%(P<0.05)。(5)NYT组精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含量含较TPM组降低18.04%、27.94%、19.23%、21.30%(P<0.05),而组氨酸含量较TPM组提高57.83%(P<0.05)。(6)NRC组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钙表观消化率较TPM组提高32.75%、3.09%、20.40%、10.94%(P<0.05)。综上,日粮低蛋白条件下,与TPM组和NYT组日粮氨基酸比例相比,NRC组日粮氨基酸比例能够显著提高藏香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营养表观消化率,是最佳氨基酸平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蛋白日粮 氨基酸平衡模式 生产性能 肉品质 表观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CAPS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卿正 张玉洁 +4 位作者 黄鑫蕊 卢丹 曹萍 马志杰 李瑞哲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4期1-5,38,共6页
钙磷蛋白(calcyphosine,CAPS)是一种钙结合蛋白,对维护生物体内钙磷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牦牛CAPS基因的CDS区序列,分析了其核苷酸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牦牛CAPS基因CDS区全长570 bp,编码189个氨基酸;编码... 钙磷蛋白(calcyphosine,CAPS)是一种钙结合蛋白,对维护生物体内钙磷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牦牛CAPS基因的CDS区序列,分析了其核苷酸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牦牛CAPS基因CDS区全长570 bp,编码18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分子式为C_(905)H_(1434)N_(266)O_(297)S_(8),分子量为21049.43 Da,理论等电点为4.69,脂溶指数为75.29,不稳定指数为37.52,是疏水性稳定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牦牛CAPS基因CDS区与普通牛和瘤牛的基本一致,与水牛、绵羊和猪的序列一致性较高。本研究为深入研究牦牛CAPS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钙磷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抗缪勒管激素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瑞哲 徐惊涛 +2 位作者 马志杰 李文浩 陈生梅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第4期54-57,共4页
抗缪勒管激素(AMH)是一种主要由睾丸支持细胞和卵巢颗粒细胞分泌的生殖激素,在胎儿生殖器官发育、精子生成、卵泡发生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牛AMH的结构与生理功能、母牛血液AMH浓度的影响因素以及AMH在母牛繁殖中的应用... 抗缪勒管激素(AMH)是一种主要由睾丸支持细胞和卵巢颗粒细胞分泌的生殖激素,在胎儿生殖器官发育、精子生成、卵泡发生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牛AMH的结构与生理功能、母牛血液AMH浓度的影响因素以及AMH在母牛繁殖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缪勒管激素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期自然放牧条件下无角、有角型欧拉羊各项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梦 吴森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第2期1-6,24,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海牧区放牧状态下对无角型欧拉羊与有角型欧拉羊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随机挑选健康、体况接近的羔羊48只,分别在6月龄、12月龄和36月龄测定指标,且分为2组(无角型欧拉羊为A组,有角型欧拉羊为B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海牧区放牧状态下对无角型欧拉羊与有角型欧拉羊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随机挑选健康、体况接近的羔羊48只,分别在6月龄、12月龄和36月龄测定指标,且分为2组(无角型欧拉羊为A组,有角型欧拉羊为B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羊。结果表明,在血清生化抗氧化方面,6月龄A组血清SOD、LDH、GSH-Px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B组血清CAT、MDA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12月龄A组血清SOD、LDH、GSH-Px含量高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B组血清CAT、MDA含量高于A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36月龄A组血清SOD、CAT、LDH、GSH-Px含量高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B组血清MDA含量高于A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6月龄A组血清GH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B组血清AST、ALT、ALP、Albumin、TC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且A组血清E2、Urea含量高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12月龄A组血清TP、AST、TC、TG、E2、GH、INS含量高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B组血清ALT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36月龄A组血清AST、Albumin、TC、TG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B组血清TP、ALP、GH、Urea含量高于A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血清免疫指标方面,6月龄A组血清GLB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B组血清IgM、IL-6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且A组血清IgG、IL-1β、IL-2、IL-4含量高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12月龄A组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B组血清GLB、IgM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且A组血清IgG、IL-1β、IL-4含量高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36月龄A组血清IgA、IgM、IL-2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B组血清GLB、IL-4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且A组血清IgG、IL-1β含量高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枯草期自然放牧条件下,无角型欧拉羊的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强于有角型欧拉羊,6月龄无角型欧拉羊GH(生长因子)水平高于有角型欧拉羊,生产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期 无角型欧拉羊 有角型欧拉羊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添加双歧杆菌对柴达木绒山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梦 白占成 吴森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第2期7-11,28,共6页
为了探讨日粮添加双歧杆菌对柴达木绒山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48只年龄、体况接近的健康柴达木绒山羊,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10^(... 为了探讨日粮添加双歧杆菌对柴达木绒山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48只年龄、体况接近的健康柴达木绒山羊,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10^(6)CFU/g的双歧杆菌,预试期10 d,正式期60 d。第30 d、60 d清晨空腹颈静脉采血,提取血清检测血液生化、免疫、抗氧化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血清生化指标中,第30 d,试验组G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0 d,试验组ALT、ALP、GH、INS、Ure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免疫指标中,第30 d,试验组IgA、IgG、IgM、IL-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LB、IL-1beta含量虽然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第60 d,试验组GLB、IL-1beta、IL-2、IL-4、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抗氧化指标中,第30 d,试验组血清SOD、GSH-Px含量高于对照组,且MDA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第60 d,试验组血清GSH-Px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可知,日粮中短期添加双歧杆菌对柴达木绒山羊免疫和抗氧化机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有利于促进柴达木绒山羊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柴达木绒山羊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抗氧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的形态结构观察
17
作者 李瑞哲 马志杰 +3 位作者 李文浩 孙永刚 韩银仓 陈生梅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5期30-32,共3页
为探讨牦牛不同解剖部位脂肪组织的形态结构,本研究采集了5头4岁左右公牦牛的皮下脂肪、肌间脂肪及肾周脂肪样本,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细胞形态,统计与计算了单位面积内的细胞数量与平均细胞面积。结果表明,牦牛脂肪组织呈现典型... 为探讨牦牛不同解剖部位脂肪组织的形态结构,本研究采集了5头4岁左右公牦牛的皮下脂肪、肌间脂肪及肾周脂肪样本,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细胞形态,统计与计算了单位面积内的细胞数量与平均细胞面积。结果表明,牦牛脂肪组织呈现典型的蜂窝状结构,细胞面积较大。皮下脂肪、肌间脂肪及肾周脂肪的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1513.08±167.87)μm^(2)、(1367.80±152.79)μm^(2)和(1872.67±413.00)μm^(2)。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牦牛脂肪组织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皮下脂肪 肌间脂肪 肾周脂肪 H&E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