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牧家畜组合对环青海湖高寒草地优势种空间格局的影响
1
作者 许蔚 董全民 +6 位作者 王芳草 周沁苑 孙彩彩 吕卫东 杨晓霞 刘玉祯 刘文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7-1405,共9页
研究放牧家畜组合对高寒草地优势种空间格局的影响有助于对草地的管理。依托2014年建成的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利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中等放牧强度放牧家畜组合对优势种矮生嵩草(Carex alatauensis)与星毛... 研究放牧家畜组合对高寒草地优势种空间格局的影响有助于对草地的管理。依托2014年建成的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利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中等放牧强度放牧家畜组合对优势种矮生嵩草(Carex alatauensis)与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1)基于完全空间随机模型,各处理矮生嵩草与星毛委陵菜均表现为集群分布,且集群程度随尺度增加而降低。不同放牧处理下矮生嵩草与星毛委陵菜的局部邻域密度,较随机分布预期的提升程度低于CK处理。2)基于托马斯模型与异质托马斯模型,不放牧处理(CK)矮生嵩草呈集群分布,牦牛单独放牧(YG)、藏羊单独放牧(SG)、牦牛藏羊个体数量1:6混合放牧(MG1:6)处理表现为嵌套双集群空间格局。CK处理星毛委陵菜表现为嵌套双集群空间分布格局,YG、MG1:6处理在大尺度集群中不存在小尺度集群信号。与CK处理相比,放牧导致矮生嵩草与星毛委陵菜种群空间格局的集群半径降低和集群数量增加,且两个物种的种群空间格局在小尺度上表现出异质性。3)基于环形位移零模型,两个物种种间关联表现为小尺度上的显著负关联,并随着尺度的增加转变为显著无关联。放牧导致两个优势种的种间空间关联在小尺度上呈现负关联的尺度范围增大,其中藏羊对种间关系的影响高于牦牛。结果表明,放牧通过改变矮生嵩草与星毛委陵菜个体的空间分布来调控种内、种间邻体的竞争强度,其中牦牛藏羊1:2混牧能够更好地维持优势种群与放牧压力之间的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生嵩草 星毛委陵菜 放牧家畜组合 空间点格局分析 空间格局 种间空间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和藏羊暖季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不同组分碳、氮的影响
2
作者 吕卫东 董全民 +5 位作者 孙彩彩 刘文亭 冯斌 刘玉祯 张振祥 杨晓霞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土壤碳、氮是植物生长主要的养分来源,对于维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以及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青海省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https://ghcd.agiot.cn)研究不同放牧方式对不同组分碳、氮的影... 土壤碳、氮是植物生长主要的养分来源,对于维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以及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青海省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https://ghcd.agiot.cn)研究不同放牧方式对不同组分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藏羊单独放牧显著增加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混合放牧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碳;对微生物生物量氮而言,单独放牧和混合放牧均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放牧对土壤总碳和土壤总氮无显著影响。放牧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的影响大于对土壤总碳和土壤总氮的影响。从微生物生物量的角度分析,高寒草地以混合放牧为优,单独放牧会加剧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碳限制。本试验确定了不同放牧方式下高寒草地土壤不同组分碳、氮含量,可以为该区域草地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微生物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畜平衡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3—2023年):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孔涛 曹铨 +4 位作者 张春平 俞旸 刘玉祯 周泽 董全民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为深入了解草畜平衡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前沿热点,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VOSviewer 1.6.20和CiteSpace 6.2.R6软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国家、机构、作... 为深入了解草畜平衡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前沿热点,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VOSviewer 1.6.20和CiteSpace 6.2.R6软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国家、机构、作者合作网络及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等进行分析,明确了草畜平衡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国内外草畜平衡研究的发文量逐年上升,国际发文量的增速大于国内;(2)中国、美国和德国为发文量最多的国家,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和内蒙古农业大学为此类研究的重要机构;(3)《草原与草坪》和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分别为此类研究发文量最大的中文、英文期刊,草畜平衡研究中畜牧与动物医学是国内最受欢迎的学科类别,而环境科学是国际最受欢迎的学科类别;(4)目前草畜平衡领域研究内容以草地生态保护及土地利用、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及影响因素、草地植被及草地资源为主。研究指出,未来草畜平衡领域的研究重点将关注中国的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黄土高原等地区,应加强载畜率、家畜数量、家庭牧场以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研究。同时,探索放牧、休牧、禁牧等草地生态系统管理措施对草畜平衡研究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畜牧业 草畜平衡 文献计量分析 可视化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生境土壤对光稃茅香根茎叶及分株性状的影响
4
作者 蔡宗程 吕亮雨 +5 位作者 刘青青 李发毅 保善存 韩燕 沈成姬 施建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7-405,共9页
【目的】揭示植物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生态适应机制。【方法】以三江源区5种不同土壤生境光稃茅香为研究对象,分析生境间土壤因子变异特征和生境间光稃茅香表型性状变异特征及表型性状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湿生生境下光... 【目的】揭示植物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生态适应机制。【方法】以三江源区5种不同土壤生境光稃茅香为研究对象,分析生境间土壤因子变异特征和生境间光稃茅香表型性状变异特征及表型性状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湿生生境下光稃茅香株高、鲜质量、生殖枝等表型性状显著优于旱生生境。10个植物表型性状中,共有17对指标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除根系深度、地下部鲜质量、种形指数与其他间性状无显著相关性,其余7个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土壤因子在不同生境之间多存在显著差异,其性状变异是含水量、pH、有机质、电导率、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等土壤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电导率是负向驱动因子,其余各土壤因子均为正向驱动因子。由RDA分析可知,在不同生境下,土壤电导率、碱解氮和有机质是影响光稃茅香表型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光稃茅香通过自我调节表型性状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株高、生殖枝、鲜质量等表型性状均表现为湿生生境优于旱生生境。在局域尺度上,不同生境的土壤电导率、碱解氮、有机质等土壤因子是导致光稃茅香表型性状产生分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稃茅香 植株表型性状 三江源区 生境 土壤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艺措施与发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斌 张敏 +2 位作者 王彦龙 刘颖 马玉寿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81,共11页
为探究发草(Deschampsia cespitosa)适宜播种量、施肥量和行距,本研究采用3因素5水平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磷酸二铵施用量及行距对发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发草的实际种子生产和高效原种扩繁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 为探究发草(Deschampsia cespitosa)适宜播种量、施肥量和行距,本研究采用3因素5水平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磷酸二铵施用量及行距对发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发草的实际种子生产和高效原种扩繁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播种量、施肥量及行距处理下,第2年种子产量以播种量22.5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150.0 kg·hm^(-2),行距30.0 cm的组合模式最高,产量为130.78 kg·hm^(-2)。从各产量构成因素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来看,种子产量与穗宽、每生殖枝小穗数、每生殖枝小花数和每生殖枝结实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穗长存在显著正相关(P <0.05)。通过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关系模型发现,穗宽、每生殖枝结实数、小花数、小穗数及千粒重对种子产量增益明显。在种植过程中可适当调整栽培技术,增加发草穗宽、每生殖枝结实数和小花数来提高发草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草 播种量 施肥量 行距 栽培技术 种子产量 产量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放牧强度响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安海涛 孙彩彩 +3 位作者 董全民 杨晓霞 张春辉 赵新全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3-1922,共10页
家畜放牧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青藏高原微生物生物量对放牧强度的综合响应模式仍不清楚。因此,本文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不同放牧强度表层土壤(0~10 cm)有机碳、全氮含... 家畜放牧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青藏高原微生物生物量对放牧强度的综合响应模式仍不清楚。因此,本文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不同放牧强度表层土壤(0~10 cm)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重度放牧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降幅分别为24.5%,16.0%,29.3%和24.7%;且重度放牧降低了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生物量。此外,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在重度放牧强度下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综上,重度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为维持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应保持较低的放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放牧强度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