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土地区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上浮规律及预测:以上海机场联络线工程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高俊华 杨光 +3 位作者 赵森森 黄忠凯 张吾渝 张冬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59-4768,共10页
为探究软土地区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上浮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依托上海机场联络线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案例,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盾构姿态变化对管片上浮的影响,揭示了管片上浮量与施工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考虑多因素的管片上浮... 为探究软土地区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上浮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依托上海机场联络线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案例,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盾构姿态变化对管片上浮的影响,揭示了管片上浮量与施工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考虑多因素的管片上浮非线性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管片上浮主要可分为脱出盾尾前初始偏差及变形、快速上浮(盾尾5环)、缓慢上浮(盾尾5~15环)和沉降等4个阶段;盾构姿态、管片姿态与超挖是影响管片上浮特性的重要因素;管片上浮量与平均推力、盾构仰角、平均推进速度呈正相关,与上下盾尾间隙差呈负相关,采用多元非线性拟合方式可以综合考虑多因素较好地预测管片上浮量。本文相关研究可为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上浮预测与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片上浮 盾构姿态 监测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向循环荷载下细颗粒氯盐渍土剪切特性研究
2
作者 侯娟 张宸 +2 位作者 张金榜 马艳霞 张吾渝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8-907,共10页
为了研究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盐渍土的剪切性能,本文针对青海地区的细颗粒氯盐渍土,开展了一系列法向循环荷载下的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初始含水率、静荷载、法向循环荷载初始应力、循环幅值和循环频率等对细颗粒氯盐渍土剪切特性的影响... 为了研究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盐渍土的剪切性能,本文针对青海地区的细颗粒氯盐渍土,开展了一系列法向循环荷载下的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初始含水率、静荷载、法向循环荷载初始应力、循环幅值和循环频率等对细颗粒氯盐渍土剪切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对细颗粒氯盐渍土的残余强度具有显著地影响。当含水率非常接近最优含水率时,细颗粒氯盐渍土仅出现微小的裂隙。但是,当含水率低于最优含水率时,细颗粒氯盐渍土在剪切初期会出现较多的裂隙,但在剪切后期裂隙会减少。当含水率高于最优值时,细颗粒氯盐渍土整体剪切界面会出现团粒状土样,团粒间裂缝较大,且土体抗剪强度明显下降。细颗粒盐渍土出现细小裂隙后随上覆动荷载迅速扩展,进而导致细颗粒盐渍土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较小的荷载频率仅对细颗粒氯盐渍土的残余强度有较明显地影响。但是,较大的荷载频率对细颗粒氯盐渍土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均有较明显的影响,且随着荷载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高循环荷载幅值下,细颗粒氯盐渍土的峰值剪切强度较静载有所增高。但低频率和低幅值的法向循环荷载会明显地降低细颗粒氯盐渍土的抗剪强度。同时,颗粒的重分布导致剪切应力峰值与法向应力峰值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颗粒大小和级配影响时间差,进而影响法向循环荷载下土体的剪切性能。该研究结果可为细颗粒氯盐渍土的路基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指导和施工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盐渍土 剪切强度 交通荷载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沟-波阻板联合隔振体系的三维数值分析
3
作者 任康乐 曹小林 +1 位作者 刘佳 马强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1,共6页
为了弥补空沟隔振和波阻板隔振的缺陷,提出新型的空沟-波阻板联合隔振体系。结合完美匹配层吸收边界,利用COMSOL建立简谐荷载作用下在弹性半空间中设置空沟-波阻板隔振屏障的有限元模型,对空沟-波阻板联合隔振体系的隔振性能进行三维数... 为了弥补空沟隔振和波阻板隔振的缺陷,提出新型的空沟-波阻板联合隔振体系。结合完美匹配层吸收边界,利用COMSOL建立简谐荷载作用下在弹性半空间中设置空沟-波阻板隔振屏障的有限元模型,对空沟-波阻板联合隔振体系的隔振性能进行三维数值分析。通过数值算例分析空沟-波阻板联合隔振屏障的物性参数(地基与波阻板的模量比)、几何参数(空沟深度、波阻板深度、屏障长度和距振源的距离)以及载荷参数(振动波频率)等对其隔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空沟-波阻板联合隔振屏障较单一的空沟屏障或波阻板屏障具有更优越的可设计性和隔振性能;空沟深度达到0.3 L_R时,隔振效果较好;波阻板深度、屏障宽度越大,隔振效果越好;当联合屏障的长度达到2.5 L_R时隔振效果较好;空沟-波阻板联合屏障更适用于近场主动隔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空沟-波阻板联合屏障 三维分析 有限单元法 隔振效果 主动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地区重塑黄土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伟 张吾渝 +2 位作者 马艳霞 常立君 王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4,共3页
为了研究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与含水率和压实系数的关系,对不同含水率和不同压实系数下的重塑黄土进行了室内三轴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种压实程度不同的重塑黄土黏聚力均随含水率呈抛物线形变化,可用二次多项式表示;内摩擦角随含水... 为了研究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与含水率和压实系数的关系,对不同含水率和不同压实系数下的重塑黄土进行了室内三轴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种压实程度不同的重塑黄土黏聚力均随含水率呈抛物线形变化,可用二次多项式表示;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增大呈线性减小;不论含水率的大小,重塑黄土黏聚力均随着压实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可用二次多项式表示。分析了重塑黄土力学特性影响因素,可为青海地区黄土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黄土 三轴试验 强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地区非饱和黄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常立君 张吾渝 +1 位作者 马艳霞 王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7-121,共5页
青海地区的黄土常处于非饱和状态,其强度特性与饱和土有所不同。本文基于室内常规试验,研究其强度随含水率及干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抗剪强度有减小的趋势;在最优含水率左右,含水率与黏聚力的关系可分别用线性和... 青海地区的黄土常处于非饱和状态,其强度特性与饱和土有所不同。本文基于室内常规试验,研究其强度随含水率及干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抗剪强度有减小的趋势;在最优含水率左右,含水率与黏聚力的关系可分别用线性和二次多项式表达,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增加线性减小;在含水率一定的情况下,抗剪强度随干密度增加而增长的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黄土 含水率 干密度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WPSO-GRU算法的盾构掘进姿态预测方法:以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为例
6
作者 朱美恒 陈兆庚 +2 位作者 张冬梅 高俊华 黄忠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062-6071,共10页
为解决盾构掘进过程中参数设定标准不明确、盾构司机主观经验性过强而引发盾构姿态难以控制的工程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地层条件-隧道结构-掘进参数综合作用的盾构掘进姿态智能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一种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adaptive we... 为解决盾构掘进过程中参数设定标准不明确、盾构司机主观经验性过强而引发盾构姿态难以控制的工程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地层条件-隧道结构-掘进参数综合作用的盾构掘进姿态智能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一种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adaptive weigh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AWPSO)算法;然后结合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神经网络构建盾构姿态预测模型,其中AWPSO算法用于确定GRU神经网络中的最优超参数组合;最后结合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张江站-度假区站区间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案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AWPSO-GRU的盾构掘进姿态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工程实用性,可为盾构掘进过程中施工参数的设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粒子群优化 自适应惯性权重 门控循环单元 姿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效应作用下P波入射非饱和土自由场地地震响应研究
7
作者 马强 杨奕琪 +1 位作者 周凤玺 邵生俊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79,共11页
基于单相热弹性介质和非饱和多孔热弹性介质中波的传播理论,建立了平面P波入射下非饱和土自由场地模型,采用亥姆霍兹矢量分解原理,对热效应作用下非饱和土自由场地中的波场进行分析,获得了热效应作用下平面P波入射非饱和土自由场地地震... 基于单相热弹性介质和非饱和多孔热弹性介质中波的传播理论,建立了平面P波入射下非饱和土自由场地模型,采用亥姆霍兹矢量分解原理,对热效应作用下非饱和土自由场地中的波场进行分析,获得了热效应作用下平面P波入射非饱和土自由场地地震响应的解析解答。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热传导系数、介质温度、热膨胀系数等热物性参数对非饱和土自由场地地震响应所产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热效应和不考虑热效应两种理论模型下所得到的地表位移放大系数有着明显差异;水平位移放大系数随着热传导系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但竖向位移放大系数几乎不发生变化;随着热膨胀系数的增大,水平位移放大系数逐渐增大,竖向位移放大系数逐渐减小;随着介质温度的增大,水平位移放大系数逐渐减小,竖向位移放大系数逐渐增大;此外,随着饱和度的增大,水平位移放大系数逐渐减小,竖向位移放大系数逐渐增大,说明土体中气相的存在对地表位移放大系数有着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多孔热弹性介质 自由场地 地震响应 热物性参数 平面P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饱和黄土动力特征及其微观结构研究
8
作者 胡雪枫 刘小丰 +3 位作者 钟秀梅 贾世超 高中南 王谦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978,共8页
1920年宁夏海原M8.5地震诱发了固原市石碑塬饱和黄土地层的大规模液化滑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基于现场调查、工程地质勘探及室内动三轴试验、微结构测试,系统研究石碑塬滑移区15~40 m深度范围内饱和黄土动力特性和微结构特... 1920年宁夏海原M8.5地震诱发了固原市石碑塬饱和黄土地层的大规模液化滑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基于现场调查、工程地质勘探及室内动三轴试验、微结构测试,系统研究石碑塬滑移区15~40 m深度范围内饱和黄土动力特性和微结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1)深部饱和黄土应力-应变关系符合Hardin-Drnevich双曲线本构模型,动剪模量比(G/G_(max))随动剪应变增大呈衰减趋势,阻尼比随动剪应变增加呈对数关系增长;(2)从微观结构来看,深度较浅的饱和黄土排列疏松且孔隙较大,随深度增加颗粒排列区域密实,孔隙结构由架空孔隙向镶嵌孔隙过渡;(3)土体最大剪切模量(G_(dmax))随初始孔隙比增大而减小,随黏粒含量增加而增大;(4)饱和黄土最大阻尼比(D_(max))随干密度和黏粒含量增加逐渐减小。研究成果可以为饱和黄土液化滑移机理研究与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饱和黄土 动力参数 土体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条件下铅离子在非饱和黄土中的迁移规律
9
作者 罗玚 周凤玺 马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9,138,共11页
为探究冻融循环条件下非饱和黄土中铅离子的迁移规律,开展了吸附试验及冻融循环条件下铅离子迁移土柱试验,并基于热-质守恒原理建立了非饱和土中污染物迁移的耦合数学模型,同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数值求... 为探究冻融循环条件下非饱和黄土中铅离子的迁移规律,开展了吸附试验及冻融循环条件下铅离子迁移土柱试验,并基于热-质守恒原理建立了非饱和土中污染物迁移的耦合数学模型,同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结合土柱试验评估了耦合模型的可靠性,探讨了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条件下,土柱温度变化滞后于循环温度的变化,虽然冻融循环使土体渗透性明显减弱,液态水通量急剧下降,但液态水通量减小并未完全阻碍污染物向冻结区迁移,离子扩散作用还会导致土体冻结区出现污染物,进而引起冻结区土体污染物吸附浓度增长,96 h时土柱顶端污染物质量浓度达0.204 g/L,污染物吸附浓度达3.62×10^(-7) kg/kg;冻融循环条件下污染物结晶出现在土柱下部,结晶体积分数最大值维持在4%左右,同时污染物结晶产生的膨胀量约占土体总位移的9%左右,远小于冰晶体膨胀位移量;负温梯度减小,污染物溶解度增大,析出的污染物晶体部分重新溶解,部分冰晶体也重新融化,两者叠加使土柱顶点位移呈波浪式缓慢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非饱和黄土 铅离子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玉树地震建筑震害浅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邵楠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6-140,共5页
汇总了玉树地震有关建筑震害调查资料,根据建筑的结构类别和使用功能等,对建筑震害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了建筑震害特点,建议玉树州在重建中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加强房屋抗震设计,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加强规划选址及地基处理,注重房... 汇总了玉树地震有关建筑震害调查资料,根据建筑的结构类别和使用功能等,对建筑震害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了建筑震害特点,建议玉树州在重建中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加强房屋抗震设计,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加强规划选址及地基处理,注重房屋结构选型,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技术指导,营造安居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震害分析 抗震设防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盐湖区路基结构层级配及其阻盐效果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文 罗艳珍 +3 位作者 刘昕 李斌 王珑霖 杨晓旭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64-1271,1296,共9页
青海盐湖地区的路基工程处于隐蔽性盐风化作用强烈的寒旱岩土环境.分别采取青海茶卡盐湖地区工程建设层天然盐渍土土样和已建路基结构土层土样,研究青海盐渍土地区路基结构防护盐风化作用的效果.通过易溶盐含量测定、颗粒分析实验和毛... 青海盐湖地区的路基工程处于隐蔽性盐风化作用强烈的寒旱岩土环境.分别采取青海茶卡盐湖地区工程建设层天然盐渍土土样和已建路基结构土层土样,研究青海盐渍土地区路基结构防护盐风化作用的效果.通过易溶盐含量测定、颗粒分析实验和毛细管水上升实验,对青海茶卡盐渍土区路基结构土层中的毛细管水上升最大高度开展理论计算.研究表明:青海茶卡地区盐渍土中毛细水上升高度大于一般土中毛细水上升高度,细粒组(0.250~0.075 mm)含量有利于水盐运移上升,粗粒组(>0.250 mm)含量不利于水盐运移上升;在水盐运移和汽盐运移双重作用下,茶卡盐渍土地区路基结构土层均出现次生盐渍化现象,建议在茶卡盐渍土地区的路基工程中,设置卵砾石阻盐隔断层的粒组级配范围控制在2.0~5.0 mm之间,该粒组含量大于75%,厚度在300.0~1000.0 mm为宜;阻盐隔断层的设置位于路堤上部,高于一般路基规范中规定的高度,可以提高阻止水盐运移上升、增强汽盐淋滤作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路基 水盐运移 汽盐运移 阻盐隔断层 次生盐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青海地区原状黄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安邦 张吾渝 +2 位作者 刘凌霄 马艳霞 苏延桂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7,共8页
为了研究青海地区原状黄土在不同含水率下的力学特性,利用英国GDS标准应力路径试验系统对原状黄土进行了不排水三轴试验,并且对偏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归一化分析。建立了考虑含水率和围压影响的归一化偏应力-应变关系,通过计算结果和试... 为了研究青海地区原状黄土在不同含水率下的力学特性,利用英国GDS标准应力路径试验系统对原状黄土进行了不排水三轴试验,并且对偏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归一化分析。建立了考虑含水率和围压影响的归一化偏应力-应变关系,通过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得出归一化的偏应力-应变关系,预测原状黄土的偏应力-应变关系。结果表明:试样偏应力-应变曲线呈应变硬化型。而且,在相同的围压下,试样最大偏应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弹性模量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黏聚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加降幅比较大,内摩擦角变化很小。通过拟合黏聚力与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变化曲线得到以含水率为变量的库仑抗剪强度公式,对青海地区实际工程设计以及地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黄土 含水率 弹性模量 强度参数 归一化关系 湿陷性 固结不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青海省生态文明综合评价 被引量:49
13
作者 贾海发 邵磊 罗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5-220,共6页
为定量测度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文中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8—2018年青海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生态文明各子系统间的... 为定量测度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文中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8—2018年青海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生态文明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8—2018年青海省经济发展实现了大幅度跨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成效,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2018年青海省生态文明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其中,2008-2010年一直保持在严重不协调阶段,2011-2016年持续提升,并保持在基本不协调阶段,2017-2018年进一步提升,并保持在基本协调阶段。基于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青海省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典型、可定量的特点,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生态文明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寒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探析——以青海省海东市为例 被引量:21
14
作者 任君 周伟 +2 位作者 郭婧 黄雨晗 海文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100,共11页
研究目的:以青海省海东市为例,研究青藏高寒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改进TOPSIS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8年海东市土地利用总功能持续... 研究目的:以青海省海东市为例,研究青藏高寒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改进TOPSIS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8年海东市土地利用总功能持续提升,各区县土地生产功能平稳提升,生活功能波动提升,生态功能大幅提升;(2)各区县土地利用总功能动态度呈“东南部优于西北部”的特征,生产功能动态度呈“东北向西南迁移”的特征,生活功能动态度呈“组团式”特征,生态功能动态度呈“远郊好于近郊,近郊好于中心城区”的空间特征;(3)二级功能中,资源供给功能增幅最大,农业生产功能减幅最大;(4)青藏高寒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主导影响因素从自然资源禀赋转向社会经济因素和区域政策,禁建区面积占比等6个因素为增强型因素,距市中心距离为稳定型因素,高程等3个因素为减弱型因素。研究结论:青藏高寒山区应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生态化,提升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高品质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三生”功能 改进TOPSIS法 地理探测器 青藏高寒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慧慧 贾海发 +1 位作者 李成英 刘成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2,共7页
为定量测度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揭示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差异,从居住条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5个方面,构建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区)为评价单元,运用熵... 为定量测度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揭示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差异,从居住条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5个方面,构建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区)为评价单元,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对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在西宁、海东2个行政区内均呈现出东南高周边低的空间格局,且大多处在较低水平。从各子系统来看,西宁、海东行政区内的居住条件均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中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生态环境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均呈现出中部地区高于周边地区的空间格局;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海东行政区内由北向南呈下降趋势,西宁行政区内则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基于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测度方法具有典型、可定量的特点,可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测度与评价 空间差异 青海省东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城镇用地扩展时空演变分析——以青海省海东市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君 张福存 +4 位作者 王琬琪 郭婧 周伟 蒋玉祥 郭肖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6,77,共7页
基于多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GIS空间叠加分析技术,选择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分形维数、重心转移指数和扩展方位指数,定量分析了海东市1990—2016年间城镇用地扩展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海东市城镇用地持续增加,扩展强度呈现先降... 基于多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GIS空间叠加分析技术,选择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分形维数、重心转移指数和扩展方位指数,定量分析了海东市1990—2016年间城镇用地扩展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海东市城镇用地持续增加,扩展强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中速持续扩展趋势,城镇从空间无序转向空间协同发展;城镇用地紧凑度持续下降,分形维数持续增大,城镇用地不规则性增加;城镇用地重心转移呈现出"有序—无序—有序"的特征,城镇用地扩展方位分异特征明显,并表现出单翼、双翼和扇形多种扩展模式并存的特点。在海东市城镇用地扩展中,高原河谷地形为自然制约因素,园区新区的设立为主要路径,政策诱变为主要动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动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扩展 城镇用地 遥感 时空演变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特长公路隧道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结果及工程地质意义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彬 张文 文冉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1-202,共12页
中国西部地区地势复杂,区域构造应力场各向异性显著,了解地区地壳应力状态是判断隧道设计阶段线路布设合理性的基础,也是预测隧道施工过程可能出现岩爆、断层滑动等其他工程灾害的重要参数。为了研究陕南特长高速公路隧道现今地应力状态... 中国西部地区地势复杂,区域构造应力场各向异性显著,了解地区地壳应力状态是判断隧道设计阶段线路布设合理性的基础,也是预测隧道施工过程可能出现岩爆、断层滑动等其他工程灾害的重要参数。为了研究陕南特长高速公路隧道现今地应力状态,基于古仙洞隧道钻孔(ZK10钻孔)与化龙山隧道钻孔(ZK11钻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获得了两隧道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古仙洞和化龙山特长深埋隧道最大埋深处S_(H)值分别为13 MPa和22 MPa;古仙洞与化龙山隧道的应力关系分别为S_(H)>S_(h)>S_(v)和S_(H)>S_(v)>S_(h),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S_(H)方向为近北西—北西西向,与区域现今构造活动背景基本一致,主要受秦岭造山带活动断裂影响。基于地应力测量结果、相关理论及判断依据认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洞轴线夹角,有利于隧道围岩稳定,研究区内古仙洞与化龙山隧道的总体布置是合理的;采用岩石强度应力比法、陶振宇判据、Russenes判据和岩石应力强度比法综合判定研究区内两隧道不具备发生中等强度以上等级岩爆的可能;利用莫尔-库伦准则及拜尔定律,摩擦系数μ取0.6~1.0,对研究区内两隧道的现今地应力状态分析后发现,两隧道附近断裂带的地应力大小未达到地壳浅部断层产生滑动失稳的临界条件,处于较稳定的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地区 地应力 隧道稳定性 断层失稳 岩爆 公路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青海省生态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小勇 贾海发 赵万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6-173,183,共9页
[目的]定量测度青海省以及各市州生态承载力,并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为青海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采用TOPSI... [目的]定量测度青海省以及各市州生态承载力,并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为青海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采用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19年青海省及其各市州的生态承载力,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从时间维度来看,2008—2019年青海省及各市州的生态承载力呈上升趋势,承载水平明显提升;从空间维度来看,青海省各市州间的生态承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空间分布大致呈现出“东部两市高于其他地区”的特征;从障碍度来看,2008—2019年青海省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整体上经历了社会发展—环境污染—人口压力和经济增速的转变。[结论]2008—2019年青海省生态承载力显著增强,但生态形势仍然严峻。应积极落实生态保护的各项政策,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综合提升各市州生态承载力,从而实现青海省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DPSIR模型 TOPSIS模型 障碍度模型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评《思政心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9
作者 谈美琴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6-126,共1页
为落实党中央的指导精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科学化水平,各大高校应将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大学生的实际思想互相结合,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以《思政心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冯永龙著,中... 为落实党中央的指导精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科学化水平,各大高校应将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大学生的实际思想互相结合,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以《思政心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冯永龙著,中国城市出版社2020年版)中的理论和实践策略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育内容进行部署,稳扎稳打地建立起有效的规章制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可以有效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科学化水平 理论与实践 城市出版社 思政 高等教育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规章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冰盐冻融作用下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与界面过渡区细观力学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本清 余红发 +2 位作者 巩旭 吴成友 麻海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71,共7页
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ITZ)是混凝土内部结构的薄弱环节,也是外界侵蚀性离子向内扩散渗透的通道。通过除冰盐快速冻融实验研究了在除冰盐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界面宏观和细观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粗骨料... 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ITZ)是混凝土内部结构的薄弱环节,也是外界侵蚀性离子向内扩散渗透的通道。通过除冰盐快速冻融实验研究了在除冰盐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界面宏观和细观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粗骨料与砂浆的界面粘结强度和ITZ显微硬度在盐冻过程中均呈现出典型的两段式线性变化,即随着盐冻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强的初始强化阶段和随着盐冻循环次数增加而降低的后期劣化阶段;初始界面粘结强度或ITZ显微硬度随着水胶比的增大而减小,初始强化速率减慢,后期劣化速率加快,且低水胶比的混凝土有着较好的抗盐冻性能;盐冻过程中混凝土粗骨料和砂浆的界面粘结强度与ITZ显微硬度之间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此研究结果为盐冻环境下混凝土细观力学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除冰盐 单面冻融 界面过渡区 力学性能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