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泪小管形态特点及其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闫帅 黄明玉 祁存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1-606,共6页
目的获取国人泪小管形态学数据,探明泪小管与内眦区域相关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解剖31侧成人内眦区域标本,观察泪小管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测量国人泪小管相关数据。结果 (1)男性上泪小管垂直部、水平部、下泪小管垂直部、水平... 目的获取国人泪小管形态学数据,探明泪小管与内眦区域相关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解剖31侧成人内眦区域标本,观察泪小管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测量国人泪小管相关数据。结果 (1)男性上泪小管垂直部、水平部、下泪小管垂直部、水平部以及泪总管长度分别为(2.66±0.42)、(9.54±0.97)、(2.56±0.43)、(9.58±0.87)、(2.50±0.50)mm;女性上泪小管垂直部、水平部、下泪小管垂直部、水平部以及泪总管长度分别为(2.33±0.46)、(9.73±1.13)、(2.43±0.18)、(9.67±1.10)、(1.97±0.84)mm。(2)93.5%(29侧)上、下泪小管汇合形成泪总管;6.5%(2侧)上、下泪小管共同开口于泪囊。(3)睑板前部眼轮匝肌肌纤维分为前、后两束,沿泪小管前、后方向鼻侧走行,前束汇入内眦,形成内眦韧带前部;后部汇合成Horner肌,形成内眦韧带后部,止于泪后嵴及其后方骨面。结论掌握泪小管各部分形态结构特征和毗邻结构关系对临床治疗泪小管损伤和内眦区域整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 泪总管 眼轮匝肌 Horner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脑缺血后不同脑区神经元型NO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邱芬 刘勇 +2 位作者 马波 祁存芳 王文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0-545,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不同脑区神经元型NO合酶(nNOS)的表达,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后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及川芎嗪低(20 mg/kg)、中(40 mg/kg)、高(80 mg/kg)剂量组5组,每组按缺血... 目的通过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不同脑区神经元型NO合酶(nNOS)的表达,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后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及川芎嗪低(20 mg/kg)、中(40 mg/kg)、高(80 mg/kg)剂量组5组,每组按缺血后时间又分为1、3、7、14、21 d 5个亚组。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2 h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川芎嗪(1次/d),至处死前2 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侧脑室室下区(SVZ)、胼胝体(CC)、梗塞区周围纹状体和大脑皮质、海马CA1区及齿状回(DG)nNOS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各脑区不同时间nNOS的表达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VZ,模型组1~14 d nNOS表达降低,21 d时增高;川芎嗪各剂量组均表现为3~14 d nNOS表达明显降低,21 d明显增高。在CC,模型组3~14 d明显降低,21 d有所回升;芎嗪各剂量组nNOS表达均表现为3~14 d明显降低,以中、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21 d增高。在缺血周围皮质和纹状体,模型组nNOS表达均表现为3、7 d明显降低,14、21 d呈明显增加趋势;川芎嗪各剂量组nNOS的表达3~21 d均较低,以中、高剂量组7~14 d降低最为明显,21 d时稍有回升。在DG、CA1区,模型组3、7 d nNOS表达明显降低,14 d时增高;川芎嗪各剂量组3~21 d nNOS的表达均降低。各脑区不同时间点nNOS表达模型组与川芎嗪各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对脑缺血后3~14 d各脑区nNOS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nNOS的表达、减少NO产生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脑缺血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室下区 胼胝体 纹状体 齿状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