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稞酒糟醇溶蛋白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1
作者 吕倩 赵捷 +3 位作者 宋洋波 许丹 耿贵工 张义全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9-185,共7页
[目的]优化青稞酒糟醇溶蛋白提取工艺,提高青稞酒加工副产物的附加值。[方法]以青稞酒糟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法提取青稞酒糟醇溶蛋白,并以青稞酒糟醇溶蛋白得率为指标,分析不同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4个因素对青稞... [目的]优化青稞酒糟醇溶蛋白提取工艺,提高青稞酒加工副产物的附加值。[方法]以青稞酒糟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法提取青稞酒糟醇溶蛋白,并以青稞酒糟醇溶蛋白得率为指标,分析不同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4个因素对青稞酒糟醇溶蛋白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从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采用SDSPAGE分析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鉴定其为醇溶蛋白。以V_(C)为对照,对青稞酒糟醇溶蛋白抗氧化活性(DPPH·、·OH的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稞酒糟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6(g/mL)、超声温度35℃、超声功率320 W、提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青稞酒糟醇溶蛋白得率为(18.50±0.020)%。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1~17和<11,进一步确定该蛋白为醇溶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青稞酒糟醇溶蛋白DPPH·、·OH的清除率及总还原能力均随抗氧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在相同质量浓度下均弱于V_(C),当青稞酒糟醇溶蛋白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DPPH·、·OH的清除率分别为(54.00±0.020)%和(22.90±0.010)%,对Fe^(3+)的还原能力在此质量浓度下达到最大值0.50±0.100。[结论]优化工艺提取的青稞酒糟醇溶蛋白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有被开发为抗氧化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酒糟 醇溶蛋白 超声波辅助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海西州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鼠疫菌株CRISPR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琪 代瑞霞 +7 位作者 何建 靳娟 李胜 王兴斌 施昊旻 艾丽孜热·艾尼瓦尔 廖星豪 张雪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65-669,共5页
目的利用DNA规律聚集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分型方法,全面探索海西地区分离鼠疫菌株是否存在新的基因型,为鼠疫菌溯源鉴定及流行病学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培... 目的利用DNA规律聚集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分型方法,全面探索海西地区分离鼠疫菌株是否存在新的基因型,为鼠疫菌溯源鉴定及流行病学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培养海西地区1961-2009年间取自鼠疫患者、媒介昆虫及中间宿主的50株鼠疫菌后提取其DNA,利用PCR技术,对鼠疫菌CRISPR分型中的YPa、YPb、YPc 3个位点进行扩增,测定其扩增产物核酸序列并进行分析,将测得CRISPR序列与文献最新报道的CRISPR Dictionary和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找出新的CRISPR spacer阵列,基因型别,分析其进化关系,最终确定青海省海西州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株的CRISPR基因库。结果50株鼠疫菌在3个CRISPR位点上共有24种spacer,其中YPa位点上有13种、YPb位点8种、YPc位点3种,b51是新发现的spacer。50株鼠疫菌可被分为16个基因型,共归为6大CRISPR类群。Ca35′是该地区主要流行类群;Ca7是流行最为广泛的类群;Cb4和Cb4′仅存在于格尔木唐古拉地区。结论青海省海西州地区鼠疫菌种群结构复杂,Ca35′、Ca7、Cb4′是流行最普遍的种群,G26-a1′型、G22型、G9型、G26-a1′a4-为主要基因型,呈现显著的地区分布特征,今后可以利用CRISPR基因分型技术加强该地区鼠疫溯源检测和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聚集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鼠疫菌 基因分型 青海省海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感染危险因素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罗进 燕速 +3 位作者 张书勤 邢多 施昊旻 杨惠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感染组病原菌分布情况,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揭示腹腔感染影响因素的网络关系及影响程度。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1年3月青海省某三甲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病例资料。首先对胃...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感染组病原菌分布情况,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揭示腹腔感染影响因素的网络关系及影响程度。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1年3月青海省某三甲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病例资料。首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感染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素,之后采用MMHC算法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结果 共计纳入胃癌根治术患者1 448例,发生腹腔感染169例,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1.67%;胃癌根治术患者发生腹腔感染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5个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吸烟史、脉管侵犯、手术时长(≥240 min)、引流管数(≥2根);将logistic回归结果当中的5个危险因素纳入到贝叶斯网络模型当中,结果显示与腹腔感染直接相关的因素为年龄、手术时长、留置引流管数、脉管侵犯;高龄、留置较多引流管且脉管侵犯伴较长手术时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腹腔感染风险最高达0.462。感染组共培养出11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8株(59.13%),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1株(26.96%)、肺炎克雷伯菌11株(9.57%)、铜绿假单胞菌10株(8.70%)、表皮葡萄球菌12株(10.43%)、屎肠球菌13株(11.30%)等。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感染主要的危险因素为高龄、吸烟史、脉管侵犯、较长手术时间、留置较多引流管,贝叶斯网络模型在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感染危险因素研究中具有较好运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感染 危险因素 贝叶斯网络模型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R1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水平和肺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秋丽 曹雪平 +6 位作者 王玉清 闫晓平 王兆芬 李咏雪 王玲 李斌 刘旷怡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1-397,共7页
目的探讨CYP2R1基因rs10741657、rs10766197、rs1993116位点的多态性与维生素D水平和结核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青海省某医院174例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202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rs10741657、rs10766... 目的探讨CYP2R1基因rs10741657、rs10766197、rs1993116位点的多态性与维生素D水平和结核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青海省某医院174例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202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rs10741657、rs10766197、rs1993116位点并测定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维生素D浓度。结果rs10741657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相关(χ^(2)=6.884,P=0.032),未发现rs10766197、rs1993116多态性与结核病相关。结核病患者中,rs10741657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低于AA基因型(P=0.033)和AG基因型(P=0.034),未发现rs10766197、rs1993116位点基因型与维生素D水平相关。结论rs10741657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水平和结核病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CYP2R1基因 基因多态性 维生素D 易感性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果梨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薛婧 胡金丽 +3 位作者 宋洋波 许丹 曹效海 王树林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6,共5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黄果梨总黄酮提取工艺,并对黄果梨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黄果梨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70 min、料液比1∶40(g/mL)、乙醇体积分数56%、超声功率640 W,在此条件下黄果...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黄果梨总黄酮提取工艺,并对黄果梨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黄果梨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70 min、料液比1∶40(g/mL)、乙醇体积分数56%、超声功率640 W,在此条件下黄果梨总黄酮得率为(14.38±0.02)%,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果梨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虫啉对表达多房棘球绦虫 nAChR 基因HEK293细胞内钙的影响
6
作者 王宇琦 达哇卓玛 +2 位作者 张雨薇 刘川川 樊海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9-749,共11页
目的构建多房棘球绦虫nAChR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探讨噻虫啉(thiacloprid,Thia)对异源表达nAChR-HEK293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nAChR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对多房棘球绦虫nAChR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 目的构建多房棘球绦虫nAChR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探讨噻虫啉(thiacloprid,Thia)对异源表达nAChR-HEK293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nAChR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对多房棘球绦虫nAChR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扩增nAChR序列全长,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MV-EGFP-nAChR并转染HEK293细胞。噻虫啉刺激后检测转染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水平及全细胞膜电流。结果nAChR为四次跨膜蛋白,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是该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噻虫啉与nAChR活性位点附近PHE 207、PHE 24、ARG 244形成Pi-Pi相互作用,与LEU 60形成盐桥。PCR扩增在接近2000 bp处观察到明显条带,经过测序证实获得nAChR序列与Wormbase Parasite数据库序列一致。重组质粒pCMV-EGFP-nAChR转染HEK293细胞成功表达nAChR蛋白于细胞膜上。噻虫啉促进nAChR-HEK293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水平增加,并诱发nAChR-HEK293细胞内向型膜电流。结论噻虫啉促进异源表达nAChR-HEK293细胞胞内游离钙离子水平增加并诱发内向型膜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HR 异源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